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规范2015_第1页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规范2015_第2页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规范2015_第3页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规范2015_第4页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规范201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规范 2015,2015.7,中医科陈妍,“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简称“三伏贴”)是根据中医理论,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期间,选用具有辛温、祛寒、通经等功效的药物制作成贴敷膏,以人体背部的脏腑俞穴为主要穴位进行贴敷,达到防病治病目的。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和外治法相结合的“治未病”的重要手段。,概说,概说,是指在秋、冬季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一类疾病。这些疾病发生的根本,在于寒湿伏邪和阳气受损。,是指在夏季藉自然界的旺盛阳气和人体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内服、外敷或食疗等中医传统方法,生发人体内的阳气,培本固元,驱除体内之寒邪,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其在秋、冬季节的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冬病,夏治,理论基础,根据中医“春夏养阳” “天人合一” “择时治病” “不治已病治未病”等理论,利用“伏天”疾病未发之时,通过药物、敷贴等治疗方法,去除其必发的条件(主因或诱因)以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和阳气 ,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理论基础,汉书郊祀志注:“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 即,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之意。 唐代艺文类聚岁时伏引历忌释:“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 金配庚,合于肺。伏天肺金伏藏,也是温煦肺经阳气及驱散内伏寒邪的最好时期。,以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含“庚”之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民谚:“热在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伏,三伏,理论基础,马王堆汉墓五十二病方“以蓟印其中颠”。清张璐张氏医通:“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蜇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清徐大椿:“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活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穴位贴敷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温阳化痰穴贴”(批准文号:京药制字Z20110007)。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制剂室进行加工制作,统一调配,为全市确定具有中医药服务能力、可以开展此项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提供药源。,温阳化痰穴贴的基本药物组成,贴敷用药,2015年基层贴敷统一用药,贴敷用药,炒芥子、细辛、百部、白芷、醋五味子、冰片等。为油润、气味清香,黑褐色固体状物、无纺布贴剂。,常温下保存。用时除去纸膜和边胶,直接敷贴即可。,适应证,主要适用于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者,在秋、冬季节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北京市药监局等主管部门,根据目前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科学研究证据, 2015年“冬病夏治社区工作”统一防治病种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重点推荐以下适宜病症。,1.久咳、哮喘、肺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禁用与慎用,1.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3.皮肤过敏、瘢痕体质者。4.急性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5.咯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禁用人群,禁用与慎用,1.孕妇及2岁以下的婴幼儿。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4.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慎用人群,贴敷方案 成人,贴敷方案 儿童,贴敷方案,选取背部督脉大椎,任脉膻中穴(均为单穴);足太阳膀胱经的俞、心俞、 膈俞、膏肓,手太阴肺经的中府及经外奇穴定喘(均为双侧)。每次选用34个腧穴(6个贴敷点)。,选穴,首选大椎、膻中、肺俞、膏肓俞(或膈俞)。,推荐,例如心功能不全者可选用心俞;脾肾阳虚者可选用脾俞、肾俞。,若局部有破溃或者瘢痕,可以选择其他腧穴。,随证加减,注意,贴敷方案,每伏连贴3天,每次贴敷6至8小时。每伏贴敷的间隔时间为7天。 每伏各贴3次,每次间隔3天,每次贴敷2至4小时。,贴敷时间,成人,儿童,贴敷法与疗程,患者取正坐位,充分暴露背、胸部。贴背部时,上身前倾40-50度。先用干毛巾擦去汗液,再用75%的酒精消毒贴敷局部皮肤(面积要大于贴敷面积)。,贴敷方法,贴敷法与疗程,待皮肤干燥后,将揭去“温阳化痰穴贴”衬纸和边胶的贴敷膏放在选取的腧穴上,按压贴牢即可。,贴敷方法,贴敷法与疗程,一般每年贴3伏(如同今年有闰伏则为4伏)为1个疗程,以连续贴敷3年为佳。3年以后,患者可以继续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疗程,注意事项,今年统一应用的“温阳化痰穴贴”因其药物组成和制作工艺,较少出现皮肤发泡现象。如果患者属体质敏感,或既往用药曾出现红斑、水泡等反应者,应缩短贴药时间。如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应及时将贴敷药物取下,轻者停止贴敷,避免刺激多可自愈;重者应到皮肤科就诊。小儿、久病、体弱、消瘦者,贴敷时间宜短,并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有无不良反应。贴敷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及大量出汗,以防药物脱落;尽量减少电扇、空调直吹,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特殊说明,2015年北京中医药治未病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基层工作,实施“药品、价格、病种、选穴、培训”的“五统一”,需各单位依照市中医管理局有关通知要求规范贴敷的病种、收费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