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_第1页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_第2页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_第3页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_第4页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编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章 导论一、名词解释生产力: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经济基础:在一定社会形态只能够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等方面的观点和思想体系。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二、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D 5.D 6.A 7.D 8.B三、多项选择题1.ABDE 2.ABCDE 3.ABCE 4.ABCDE 5.ABCDE 四、判断题1.错 2.错 3.错 4.对 5.错 五、简答题2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答:一方面,19 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成熟,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逐步激化,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要求有一种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另一方面,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2.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答:四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再生产过程的起点,起决定作用。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只能是生产的结果,另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也会对生产起反作用。3.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果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适应,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则生产关系必然发生改变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上层建筑发生变化,所以,研究生产关系一定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4.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区分经济规律的不同类型?答: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按涉及范围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3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某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某一社会形态特有或独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名词解释商品:人们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物品的有用性;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交换价值:一种商品能同其它商品相交换的属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P23具体劳动:人们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或从事的劳动。P2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P23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P19通货膨胀:纸币的过量发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P33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资源配置的方式,即资源在市场中通过市场自由竞争与自由交换来实现配置机制。二、单项选择题1.B 2.B 3.A 4.C 5.D 6.A 7.D 8.D4三、多项选择题1.ACE 2.BCE 3.CE 4.AB 5.ABCE 6. ABCD 7.ABCD 8.ABCDE四、判断题1.错 2.错 3.对 4.对 5.对 6.错 7.错 8.对五、简答题1.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答: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社会分工,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第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2.商品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答:第一,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第二,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第三,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第四,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3.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答:货币的本质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4.简述货币流通量规律的内容。答:货币流通量规律就是货币流通量决定于待实现的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之比。用公式表示:5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实现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5.简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答: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这些经济形态相对应的。(2)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资源配置方式。 (3)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6.简述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答:(1)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3)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7.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答:第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进而决定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第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第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8.如何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答: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6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名词解释资本:资本家预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购买特定商品,然后卖出商品换回货币。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超过原来货品价值的余额。P43不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成本。P48可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P48绝对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产生的剩余价值。P49相对剩余价值:工作日长度不变,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产生的剩余价值。P51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名义工资: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即货币工资。P56实际工资:工人用货币实际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数量。P56简单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生产。P57扩大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生产。P577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P62相对过剩人口: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表现为过剩的人口。二、单项选择题1.B 2.D 3.C 4.D 5.B 6.C 7.D 8.C三、多项选择题1.ABE 2.CDE 3.CDE 4.BCD 5.BD 6.BCDE 7.ABCDE四、判断题1.对 2.错 3.错 4.对 5.对 6.对五、简答题1.简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解决答:资本总公式:GWG 。资本总公式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价值增殖不能发生在 GW 阶段的货币上,也不能发生在 WG阶段上,只能发生在 GW 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购买到的这种特殊商品,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创造出比这个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并使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得到解决。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答: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之所以能产生,是8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买到了一种特殊的商品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它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剩余价值。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3.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何在?答:(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马克思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2)意义: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4.相对剩余价值时怎样产生的?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5.简述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和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答:资本积累有其客观必然性: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决定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竞争规律也迫使资本家必须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有:剩余价值率的高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预付资本量的大小。6.简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答: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两种方法,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第一,积聚为集中创造条件。积聚的越多,越有能力吞并弱者。第二,集中也必然加速积聚。因为规模越大,越9有条件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从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必然加大了积聚。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区别:资本集中可以不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而使个别资本迅速增大,但却不能增加社会资本的数量。而资本积聚虽然要受到社会财富增长程度和社会资本分散程度的限制,但却可以增加社会资本的总量。第四章 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一、名词解释产业资本循环:资本从货币形态出发,经过一定的运动,又回到货币形态,从而完成一个循环过程。资本周转时间:资本循环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固定资本: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中,全部一次性投入并一次性转移的那部分。社会资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单个资本的总和构成社会资本。经济危机: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二、单项选择题1.A 2.D 3.B 4.D 5.B 6.D 7.D 8.A三、多项选择题1.DE 2.ACD 3.AB 4.ABE 5. BE 6. BDE 7. BE 8.BD四、判断题101.对 2.错 3.对 4.对 5.对 6.错五、简答题1.什么是产业资本?产业资本连续进行循环的条件是什么?答:产业资本是指投资于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在资本的循环运动中,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形式,接着又放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种形式中完成着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产业资本连续进行循环的条件:(l )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即在时间上的继起性。2.加快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有什么影响?答:(1)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流动资本。(2)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1第五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一、名词解释成本价格:生产商品时所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利润:在观念上把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率: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率: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利润率。生产价格:商品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商业流通费用:商业资本在商品流通中所支出的各种费用。借贷资本: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利息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借贷资本的比率。股票:股份公司发行的投资入股并取得股息的凭证。虚拟资本:能够定期给其持有者定期带来收入的有价证券。虚拟经济:经济活动中以虚拟资产为对象进行经营以获取利润或报酬为目的的经济活动。12级差地租:与土地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绝对地租:由土地所有权垄断产生的租用任何等级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二、单项选择题1.C 2.D 3.A 4.C 5.A 6.C 7.A 8.B三、多项选择题1.AD 2.ABCDE 3.ABCDE 4.BCD 5.ABCDE 6. CDE 7.AB 8.CD四、判断题1.对 2.对 3.错 4.错 5.对 6.对五、简答题1.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利润的本质是什么?答:剩余价值只是可变资本的增加额,但是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就是由全部所用资本产生的。当人们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平均利润率是如何形成的?答: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3.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答: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变资本的节约。134.简述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来源。答:商业利润就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它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5.影响利息率的因素有哪些?答:一是平均利润率的高低。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和竞争关系。三是习惯和法律传统。6.简述借贷资本的特征。答:第一,借贷资本是资本商品。第二,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第三,借贷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最具有拜物教性质。7.试述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的联系和区别。答:联系:第一,历史上看,级差地租是级差地租的基础和出发点。第二,从一定时期内级差地租量的变化看,级差地租是以级差地租为基础的。区别:第一,投资方法不同。第二,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的方式不同。8 决定土地价格的因素是什么? 答:土地价格是由两个因素所决定的:一是地租数量的多少;二是银行利息率的高低。14第六章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一、名词解释垄断: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或者集团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通过协议,同盟而联合起来,控制或独占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大部分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垄断组织: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或大企业联盟。垄断价格:垄断组织依靠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金融寡头:掌握大量金融资本,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的少数最大资本家集团或垄断财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15跨国公司: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非股权支持下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从事跨国界的生产,销售和其他业务活动,以取得高额利润的现代企业组织。二、单项选择题1.C 2.C 3.D 4.B 5.D 6.A 7.D 8.D三、多项选择题1.ABD 2. CD 3.ABCDE 4.ABDE 5.ABCDE 6. ABCDE 7.ABCDE 8.BCDE四、简答题1.简述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答:第一,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第二,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第三,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第四,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第五,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2.金融寡头如何实现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答:在经济领域,金融寡头实行全面统治的主要手段是“参与制”。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3.垄断为什么不能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答:(1)垄断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消灭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这一基础,只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2)在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仍然存在着不少没有加入垄断组织16的“局外企业” ,在这些“ 局外企业”之间仍然存在着自由竞争。(3) 在垄断占统治地位的部门内部,几个大垄断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l)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的力量来扩大国内外市场。 (2)社会化大生产以及一系列新型工业的建立需要巨额投资。 (3)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有一个权力机构来协调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4)科学技术开发和研究的社会化,使得垄断资本无力承担开发与研究项目。5.如何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答:资本主义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其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6.简述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实施调控的客观必然性。答: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必然要求国家参与和干预社会经济活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导致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给社会的经济、政治等方面造成巨大的破坏和危害,要求借助国家的力量出面有效干预;矫正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存在缺陷的需要。7.简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答:(1)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17资本主义发展,反映了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国家利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矛盾和利害冲突得到缓解;通过社会福利、收入政策和直接干预劳资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2)历史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无产阶级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8.试比较平均利润和垄断利润的主要区别。 答: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自己在社会生产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高额垄断利润一般是通过规定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价格以高于自由竞争条件下形成的平均利润率的“ 目标利润率 ”为中心来制定,这样 垄断资本 家凭借其垄断地位来操纵垄断价格,促使实际利润率和“目标利润率” 趋于一致,就可以较有把握地获得高额垄断利润。18第七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一、名词解释(略)二、单项选择题1.A 2.B 3.B 4.C 5.B 6.C 7.A三、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DE 3.ABCD 4.BCD 5.ABCDE 6. ABC 7.ABCE 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答: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居于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192.现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是什么?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理论,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它能依靠经济力量和经济手段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3.说明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答: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其次,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决定性物质条件;最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社会条件。4.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答:在个人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其矛盾性要求在对公平与效率的理解上不能绝对化,其统一性使得公平促进效率,效率保证公平,二者互相促进。20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一、名词解释(略)二、单项选择题1.C 2.C 3.B 4.D 5.C 6.B 7.D三、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DE 3.BCDE 4.ABCD 5.ABCDE 四、判断题1.对 2.错 3. 对 五、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基本特征。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21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有:在所有制结构上,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在分配制度上,市场经济体制同按劳分配相结合;在经济调节上,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相结合。2.简述国有企业改革的途径。答:一是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就是从外部改进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二是准确界定国有企业功能,分类推进改革;三是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一、名词解释(略)二、单项选择题1.A 2.C 3.D 4.A 5.BC三、多项选择题1.ABCDE 2.ABCDE 3.ABCD 4.BCD 5.ACD 四、判断题1.错 2.对 3.对 4.错 五、简答题1.试述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内容和目标。答:内容: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宏观经济规律的要22求,采取各种手段,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以保证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进步的过程。目标: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实现充分就业,保证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2.试述我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任务。答:一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二是把完善并充分发挥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三是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四是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制定机制化;五是加快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机制。3.简述我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处理好分领域调控与全局性统筹的关系;处理好政策落实与调整完善的关系。4.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适应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的需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维护农民利益的需要。5.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原则及任务。23答:目标: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及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等。原则:坚持从国情出发,以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保基本为优先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增强改革的整体和协调性;坚持试点先行,及时总结推广改革创新经验;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加强对改革方案的研究论证和改革实施的社会监督。任务:加快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