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2017年9月_第1页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2017年9月_第2页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2017年9月_第3页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2017年9月_第4页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2017年9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形考作业参考答案(2017 年 9 月版)作业(第一、二章)一、名词阐释:1、校本管理:校本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简称 SBM) ,是始于西方国家 20世纪 70年代、流行于80年代的一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它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是一种以权力下放、学校自主、共同决策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想与制度安排。2、校长职级制:校长职级是指专为从事普通中小学校长职务的人所设置的岗位等级系列。所谓校长职级制是针对校长专业技术职称的管理制度,校长职级是从事校长职务人员的能力标志,也是校长资历、学识、水平和实绩的综合体现。实行校长职级制,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校长管理体制,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有利于突破校长任职制度,调动校长办学积极性,还有利于突破校长评价机制,加快专家型校长的成长。二、辨析题1、只有行政和市场才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 答:错误。管理应该是行政、市场、道德三种手段的有机整合。行政管理虽然强化了政府对教育的职能管理,但容易忽视教育管理工作的差异;市场手段是有效率的,但却不能自动导致公正;道德手段是行政和市场失效情况下的第三种调节力量。行政手段靠的是强制,市场手段靠的是利益,道德手段靠的是自律。2、在公共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意味着政府可以放弃对教育的责任。 答:错误。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教育领域,是为了改变政府单一配置教育资源的状况。但出于政治、法律和道义的需要,以及市场组织的外部性缺陷,政府还必须对保持社会正义与持续发展的具有纯公共和准公共性质的教育产品予以提供。三、回答题:1、比较东方的“以德治教”与西方的“依法执教”不同。 (P4-5)答:现代教育管理思想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源头:一是东方的“以德治教”思想,以中国古代的孔子为代表,二是西方的“依法治教”思想,以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为代表。这两种教育思想的区别是:1、从人性假设上看,东方相信人性善,西方相信人性恶;2、从管理核心上看,东方侧重管民,西方侧重管官;3、从管理特点上看,东方强调上线道德,西方强调底线道德;4、从管理重点上看,东方重视管理人的思想,西方重视管理人的行为。 这两种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的形成都有着重要影响,又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在构建现代 教育观念的过程中,可以各取其长。2、当代教育管理面临哪些挑战?(P24-28)2答:(1)课程改革对教育管理的挑战;(2)现代学校对教育管理的挑战;(3)信息技术对教育管理的挑战;(4)知识经济对教育管理的挑战。3、简述公立学校“转制” 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P60-61)答:公立学校转制模式既实现了学校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又综合了公办与民办学校两种体制的优长,在实践中表现出了一些优势:一是筹集了教育经费、促进了国有资产增值。二是冲击了传统体制、搞活了学校管理机制。三是提高了教育质量,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优质学校参与转制,把公办教育资源变成高收费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入学者的利益;学校资产来源多元化,缺少对 资产的科学管理,不同程度地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 4、如何认识我国的教育股份制办学模式?(P64-65)答:教育股份制,也被称作教育股份合作制,它是在借鉴企业股份制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运用股份制手段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办学,并把入股所得的资金、知识和技术等交由教育专家经营管理,实行学校资产所有权与学校经营管理权相分离,同时以股东不分红利给股息的方式,调节资本寻利性与教育公益性之间矛盾的一种办学体制创新。教育股份制办学的本质是资本的联合与运用。在资本的联合与运用方面,教育股份制办学模式进行了许多制度创新:首先是资本来源结构的多样化。其次是资本运营机制的法人化。再次是资本管理使用科学化。四、论述题1、简述现代教育管理的内涵变迁,就某一观念联系实际阐明你的理解和认识。(P7-19)要求:(1)说明现代教育管理十种观念的主要内容;(2)就某一观念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及认识,否则扣 6分。答:(1)现代教育管理观念的变迁,是指在 20世纪中西方教育观念发生的十次变化。现代教育管理思想诞生于西方,西方的管理思想引起现代教育管理的含义先后经历十次重大变迁,主要表现在: 1、教育管理就是提高教育效率。这种观点产生于 20世纪初期,主要受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认为教育管理应当围绕效率这一核心来进行。 2、教育管理就是调动教育人员的积极性。这种观点产生于 20世纪 30年代,是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它认为,管理的根本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人的积极性又主要受人际关系的影响。 3、教育管理就是有效达成教育目标。这种观点产生于 20世纪 50年代,是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它认为一切组织都要用目标进行管理,通过目标来实现组织的自我控制,教 育管理也不例外。4、教育管理就是使教育系统的效能放大。这种观点产生于 20世纪中期,是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它认为效能包含着效率和效益,追求教育系统效能的持续放大,就是在既定质量目标下的全面追求卓越。 5、教育管理就是教育决策。这种观点产生于 20世纪 60年代,是西蒙决策理论在教育管理中3的运用。它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6、教育管理就是领导艺术。这种观点产生于 20世纪 60年代末期,是孔茨为代表的领导艺术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它认为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下属充满信心、满腔热情地实现群体目标的艺术。 7、教育管理就是教育服务。这种观点产生于 20 世纪 70年代,是北欧诺丁服务学派的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它认为管理也是服务。 8、教育管理就是教育组织文化。这种观点产生于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以威廉大内为代表的组织文化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它认为组织文化具有重要的管理功能,即用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文化进行管理。 9、教育管理就是教育经营。这种观点产生于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弗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它认为应当在教育领域内引入市场化机制,建立自主经营的理念,从而促进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10、教育管理就是教育创新。这种观点产生于 20世纪 90年代,是约瑟夫熊彼得的创新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2)拟就“教育管理就是教育创新”这一观点作一个分析。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教学管理,因为它与教学成绩一样,都是学校生存的命脉,创新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也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学校教育组织必须依靠它来赢得社会、政府、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一所质量高的学校绝不是只靠着有几位著名教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或者教育经费充足,而是由于学校管理的整体水平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创造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是刻不容缓的。现代教育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内容,创新方法,更新手段,保持先进性。要树立可持续管理观念,致力于制定、实行公平的政策,创建具有持续性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进行持续性调整的机制,以实现管理效能整体性提高的目标。因此,教育管理就是教育创新这一说法是有其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为避免雷同,也可以就其他几个观点作一个分析) 。2、联系实际论述现代学校制度如何构建。 (P75-76)要求:(1)说明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从哪三方面去理解这一制度。(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对如何构建的认识及建议,否则扣 6分。答:(1)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既受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又有教育自身的后现代转向背景。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可以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三个方面去理解。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看,学校摆脱了是政府下属部门的境地,获得独立法人地位;从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看,就是要制定学校章程,完善学校内部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构及制约关系;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就是面向社会,树立顾客意识和服务意识,与家长和社区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2)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不单要借鉴国外教育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做法,还要在立足传统教育制4度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制度建设的实际,通过在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与研究中不断汲取传统制度上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使之不断健全完善。在学校制度建设中, 要特别注意人的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性。现代学校制度不是单纯逻辑上的制度,而是在实践中能改进学校工作的与时俱进的好的制度,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就是通过理论、政策的研究,制定出现代教育管理的规章、条例、制度、形成区域性现代学校法律体系。使政府、学校、社会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管理,营造法治化教育环境。这种“法理性”原则,既是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设计的依据,又能保障构建的新制度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执行力。现代学校制度不单包括学校内部要素的关系,同时还包括学校与政府、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庭等关系问题。只有注重现代学校制度的包容性,才能充分考虑到学校未来发展与变化的趋势。现代学校制度是建立在学校法人基础上的制度体系,具有法定组织机构及由此而构成的学校管理及其运作规程。这种制度保证了学校教育改革,并能促进学校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机制,使学校在面向社会和市场的依法自主办学的过程中,主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国民教育的需求。五、案例分析题:1、2011 年暑期,学校考核工作小组按常规进行了期末考核工作。之后,我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将考核结果与对每个教师的日常工作印象进行了比对,并相互交流了意见,试图据此了解考核的公正性并找出教师 群体内存在的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问题。比对中我们发现,九年级级部的x 老师和 y 老师整体考核成绩 离同级部其他教师有一定差距。这一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交流中班子成员一直认为 x 老师专业素养较高,有思想,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有着上示范课、优质课的经验,有着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区内的 教学能手,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正确的认识并能够身体力行地为学生打好广博的基础。y 老师在班级管 理中有思想,有着典型的情感式班级管理风格,她的班级班风好,学风好,孩子全面发展,各学科教师都喜欢给她班上课。从考核结果看,x 老师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成绩居级部中游,学校组织的论文比赛、班级作文大赛、体育比赛及一些早操、晨检、路队常规管理等活动参与度不够,辅导和组织得分较少。y 老师学科教学成绩名列级部前茅,但也是学校常规管理活动参与少,得分少。因此导致两位教师得分较低的情况出现。根据上述情况,学校领导班子对级部其他成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和考核小组成员进行了全面的访谈了解,以求全面客观地掌握实际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又对其本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以求了解她们的思想认识,据此查找问题的根源。 通过上述细致的调研工作,学校发现这一现象反映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校考核评价内容体系存在权重失衡情况。表现在对教育教学本质性工作和内涵性工作方面关注度不够,致使常规工作分值累积数在整体权重中比例偏大,占了几乎 40%。这是考核理念没有跟上教育教学理念的问题,其结果是违背了教育规律,势必将教师工作引向琐碎的常规工作,而忽视了教书育人的本质性工作。 这在教学管理中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2、学校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着重量化的现象。对模糊的难以量化和隐性的部分关注不够。如教师为学生终 身发展作出的不容易评价的基础工作(包括大量阅读、系列养成活动) ,许多做在当下而在儿童的未来方能 呈现的教育工作,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等。这也是考核理念与教育理念不相匹配而导致的偏误。其结果是将 老师的教书育人引向急功近利,这也是违背教育精神的。 3、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对考核评价标准,尽管学校通过了在教代会上的审议,但从这次 考核看,5学校没有充分掌握这一部分教师的看法和思想。这是信息管理过程中的失误。 4、学校组织管理中存在重个人贡献忽视团队效能的问题。导致少数教师游离于群体之外。分析清了问题所在,学校在第二学年的工作中,通过教代会广泛征求意见,重新调整了考核内容和方法体系。实践证明,这些制度的改进,有效地提高了管理者与广大教师的互动水平,提高了团队合作水平,发挥了考核评价的目的性、调节性、导向性、反馈性功能,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益。请你从第一章中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及实践方式的角度分析上述案例。答:这个管理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三个:一是学校管理者要有信息管理意识。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掌握、分析和使用来提高管理效益是现代学校管理的应有之义。二是学校管理者要对教育本质和规律有清醒的认识,并在每个领域都能遵循。确保学校在正确的办学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有教育精神、有内涵、有质量地运行。三是学校管理者应重视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如团队建设、民主建设、等) 。在管理中,制度的变革和改进才能根本性地促进事业的发展。2、某市一所企业办学校,在当地很出色,由于企业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决定把学校交给政府办,但政府资金紧张无力接收。 无奈之下学校向政府申请实行适当收费,政府批准。由于政府未正式接收,学校所有经费全部被企业拿走,学校要用钱须向企业申请,但很少被批准。请你从第二章中公办教育内部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的角度分析上述案例。答:(1)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案由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办社会时的企业学校,在体制改革时遇到的尴尬状态: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实行改革;政府想教授又没有资金;学校申请收费得到批准后,又被主管部门企业拿走,这学怎么办?(2)出路改革。本案例依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的相关理论分析,在办学体制上没有理顺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关系,导致该校的经费投入没有正常渠道。该校在没有正式交给政府以前,办学主体没有发生改变还仍然是企业,所有权属于企业。但企业利用其所有权剥夺了学校的应有的自主经营权,出现学校收费全由企业拿走,学校要用钱向企业申请很少批准的现象。从政治学角度看,政府根据该校办学出色,批准其实行适当收费后,将适当收费权利下放给了学校,该校获得了适当收费的权利和相应的经费管理与使用的责任。在此,政府和学校管理地位与角色是恰当的。由于这些权利与责任不是赋予企业的,企业的地位和角色是不恰当和收走经费的做法是错误的,不符合教育管理分权化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从经济学角度看,从企业因管理体制改革决定将学校交给政府办,在政府因资金紧张无力接收下,该校办学出色,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来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的作用,学校申请和政府批准其适当收费都是正确的。但后来企业拿走学校所收全部经费,学校要用钱向企业申请很少批准的做法,实质上违背了政府和学校的意愿和剥夺了它们的管理与经营权利,是极端错误的,不符合教育管理市场化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精神。从社会学角度看,学校经政府批准适当收取的群众交的费用,对政府和企业而言,在此的群众和学校属于市民社会和第三部门,按照所遵循的 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独立性、自治性和自愿性的管理规则,企业也无权干涉和剥夺它们的自治权力。所以,要解决上述问题,企业应当将学校的自主经营权还给学校,让学校对经政府批准适当收取费用、合理使用和管理费用有充分的自治权,并将这些费用还给学校。 6作业 2(第三、四章)一、名词解释1、学校组织文化:学校组织文化指的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与各种环境要素的互动过程中创造和积淀下来为其成员认纪律、气氛、教与学的行为方式等行为规范体系,以及学校布局、校园环境、校舍建设、设施设备、符号、标志物等物质风貌体系。2、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政党和国家在综合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为了解决特定时空下的教育问题,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二、辨析题1、组织学习就是学习型组织。答:错误。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但也有区别。组织学习是个动词,是组织为着某个特定目标来完成学习循环的过程;学习型组织是个名词,是组织向往的完美境界和管理理念,是组织学习发展的一种结果。组织学习有可能发展成为学习型组织,也可能不会。2、教育政策执行失真未必就是坏事。答:正确。因为:一方面制定出来的政策本身可能就是不尽合理的,另一方面教育实践本身也是非常复杂的,原先制定的政策根本无法预见实践中发生的所有事情,在这样两种情况下,政策失真既是一种必然结果,也是一种明智选择。 三、问答题1、怎样理解学校组织“稳定与变革”的平衡关系?(P88)答:稳定和变革互为前提、互为目的、相互促进。 (1)积极的变革需要稳定做基础。 (2)变革是组织进一步稳定的需要。2、什么是学校战略性规划?实施学校战略规划的评价指标是什么?(P90、96)答:学校战略规划是指对学校所进行的远景规划、构想与创制发展方 案,并确保这一方案产生效果的活动或过程。它可以为学校发展正确导航;是提高学校效能的重要途径;能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和学校自主发展。在实施学校规划的过程中,评价指标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规划目标实施的达成度;(2)学校在实施规划中的创新与发展;(3)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的影响;(4)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规划的制定。3、如何理解教育政策的本质?答:教育政策的本质就是通过政策手段对教育利益进行分配。具体地说,是政府利用教育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教育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另一部分人的教育利益需求,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各种教育利益关系,实现教育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4、简述教育政策路径依赖对教育政策创新的影响。答:政策创新意味着突破原有理念和规范,而路径依赖的存在使得这种突破变得尤为困难。路径依赖会造成政策认识局限。路径依赖以一种“惯性”的力量作用于个体,使个体不能从原有7框架中跳脱出来,由对当前政策认识保持的“善”或“无害”想象最终形成特定的“政策情结” 。其后果便是用自己所“钟情”的思维习惯和认识标准来认识事物,带着过往范式框架的“情绪化”认识,影响了对政策问题之根源的清晰了解,造成认识上的扭曲和误解,要么为旧政策赋予新的“意义” ,要么将新政策限制在旧意义中,由此遮蔽旧政策安排的弊端和新政策安排的优势,从而导致教育政策创新有可能走入“解释陷阱” 。四、论述题1.联系实际评论学校文化建设要从考试文化转向个性全面发展文化。要求:(1)说明考试文化的表现,个性全面发展文化所提倡的主张;(2)联系本校实际加以分析,否则扣 6分。答:在精英教育思想下却出现了严重异化的考试文化,表现为各种考试的功能陷人了严重误区。教师的教学为学生考试服务,考什么学什么,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均带有明显的考试预备性和服从性,以升学率和培养少数“尖子”作为判断教育价值和质量的基本尺度,过分强调考试甄别、选拔功能,学生的质量异化为考试成绩。在这种考试文化引导下,不但学生成绩成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而且许多学校也让教师成为考试的一员。当前分数、排名、择校、择班正在以愈演愈烈的势头续写着考试文化。现代社会不仅需要严守规则的公民,更需要敢于挑战权威的、具有鲜明个性和批判精神的公民。因此,从考试文化向个性全面发展文化的转变,成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既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能满足学生自由充分发展的愿望。联系实际从略。2、论述我国公办中小学转制改革带来的教育政策的意外后果,你对这种意外后果有何看法?要求:(1)说明公办中小学转制改革带来的教育政策的意外后果;(2)要具体论述你对意外后果地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 6分。答:在中央层面,正式提出公办学校转制改革意向的政策文件是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虽然,中小学转制改革的意图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促进社会力量办学”的目标却贯穿其中。从改变国家包揽办学局面、筹集教育经费的角度看,转制改革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转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经费问题,但造成了不利于社会力量办学的后果,这是有意政策行动的意外后果。自我认识从略。五、案例分析题1.答案要点:学习型学校就是具有学习型组织特征的学校。学习型学校中的学习,是全员学习;是全程学习;是团队学习;是组织学习;是校本学习;是终身学习。学习型组织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其特征为:8拥有共同愿景;组织学习、变革能力强;组织结构趋于优化、扁平;强调团队学习;组织具有系统思考和应变能力;注重协商和对话。组织学习是组织为着某个特定目标来完成“学习循环”的过程,学习型组织是组织向往的完美境界和管理理念,是组织学习发展的一种结果。学习型学校建构的策略建构学习型学校,第一,构筑共同愿景,这向学习型组织转变的最重要一步;第二,创设支持性组织环境,这是建构学习型学校的基础;第三,建构学习共享系统,形成教学共同体;第四,建立组织学习保证与促进机制;第五,改革组织结构和教育制度。2. 答案要点:教育政策制定一般可分为几个循序渐进的步骤,即:问题认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与选择和政策合法化。主要的教育政策制定的模式是:理性模式、渐进模式、综合模式、政治系统模式、团体模式、精英模式。在政策制定时要注意政策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教育政策的有效性与合法性也是解决政策不均衡问题,或在政策不均衡状况下实现政策安排最优化的关键。而政策有效性与合法性获得的重要途径就是实现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教育政策制定直接决定着教育政策的“有”和“无” , “好”和“差”的问题。教育政策的不均衡,也即教育政策需求与教育政策供给之间的不一致,是教育政策制定的前提条件。究其原因,教育政策的不均衡现象主要是由于政策“缺席”和政策“无能”而造成的。教育政策的不均衡现象并不仅仅表现为教育政策的供给不足,有的时候,政策过多、过剩也是一个问题,它们同样会扰乱或限制教育实践的良性发展。作业 3(第五、六章)一、名词解释:1、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学校人力资源开发是以学习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对学校教职工的劳动能力,特别是智力潜能进行测定,科学合理地开发、组织和使用,持续不断地增强学校成员的能力,形成群体合力,提高学校整体效能的管理活动。 (P.171)2、教师发展性评价:教师发展性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以现代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和专业发展为目的,以评价对象为主体,评价双方杂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与方法,实现双方达成的评价目标的过程。 (P.192-193)二、辨析题1、学校人力资源结构中不存在二八定律揭示的情况。答:错误。这种情况在学校人力资源结构中也存在。通常情况下,骨干教师在学校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是 20%,这 20%的人员是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和核心力量,是学校价值的主要创造者,他们成长的速度将影响整个团队的成长速度。一方面,学校必须特别重视骨干教师的留存和进一步成长,重视他们对其他教师的影响力,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骨干教师的士气,为其展示能力创造平台,让他们的个性得剑充分的表现和发挥。另一方面,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些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带动另外 80%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人才搭配上,优化组合,以期达到提升整9体队伍的素质水平。 2、教育经费的平等性具有意义上的平等含义。答:正确。相对意义上的平等,我们可以理解为机会均等,即指教育经费的分配以“机会平等”为准则,保证每个参与教育经费分配的个体有均等的机会占有教育经费,也就是说,资源配置的方式应能保证各学校或各受教育者在相同的条件下拥有获得等量资源的机会。三、问答题:1、如何理解校长专业化内涵?答:(1)从职业群体的角度看,是指校长职业由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逐步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性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动态过程。 (2)从校长个体的角度看,是指校长个体专业持续发展、日臻完善的过程。 (3) 校长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校长成长和发展的动态过程。 (P.197)2、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是什么? 如何促进教师团队的成长?答:特点:(1)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长期性和阶段性。 (2)教师专业成长内容的复杂性和专业性。 (3) 教师专业成长方式的多样性和一致性。促进教师团队共同学习与成长的方式主要有六种:(1)集体备课;(2)课例研究;(3)示范教学;(4)研习;(5)协作上课;(6)协作教研。 (P.182;P188)3、怎样理解公共教育财政的主渠道作用?答:我国现行的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各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教育投资体制,明确了办教育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职责,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是教育投资的主渠道。一方面发挥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代表的作用,实现教育的机会均等。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主渠道作用,保证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平衡。 (P.239-240)4、教育成本分担的依据有哪些?教育经费分配有哪些基本原则?答:教育成本分担的依据:(1)谁受益,谁负担;(2)教育的“准公共产品”特征。教育既具有一定的私人性,也具有一定的公共性。 (P.241)教育经费的分配原则:(1)均等原则。 (2)效益原则。 (3)弹性原则。 (4)优先原则。 (5)协调发展原则。 (P.246)四、论述题1、联系实际分析校长的成长规律。要求:(1)说明校长职业生涯发展的周期,总结校长的成长规律;(2)联系本校或自身实际加以分析,否则扣 8分。答:(1)一般来说,校长的成长是指校长从非校长到校长的转变过程,即由不是校长到担任校长以 后的由非校长角色认知到对任职校长比较熟悉、逐步称职、成熟、完善的过程。从校长职业生涯发展周期看,中小学校长的成长要经历“职前预备” 、 “适应” 、 “称职” 、 “成熟”四个前后衔接纳时期。这四个时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整体,前一时期是后一时期发展的基础,后一时期是在前一时期发展基础上的提升,各时期相互衔接,又有质的区别。10从校长的成长过程来看,学校教育与管理实践是校长的不断成长的土壤,校长的成长是校长学习一实践一反思一再学习一再实践一再反思,不断创新和不断更新素质结构的过程,要经历一个从无序到有序、从不平衡到平衡、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同时,校长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受到校长自身内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与学校环境因素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和制约,是多种元素协同共振的过程。总体是一个不以主观意志转移的渐次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校长成长的路向实际上并不是单一的,校长的成长周期长短具有鲜明的个体差异性。(2)联系实际从略。263-264-2642、评价我国当前的教育财政体制,你认为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体制还应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可以扼要论述)答:一、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进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财政逐步形成了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元化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体制。包括:政府财政拨款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担、以地方财政为主,规定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和教育财政拨款增长的原则和数量,开征了城乡教育费附加,非义务教育普遍实行上学缴费的制度,发展校办产业和有偿服务、社会捐资、集资等多种教育投入方式,等等。而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1.积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第一,确立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第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第三,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专项转移支付。2.建立和完善了各级学校的收费制度。(1)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制度。 (2)高中阶段学校学费制度。(3)公立高等学校学费制度。 (4)公立高校住宿收费制度。(5)民办学校学费制度。3.贫困学生资助制度逐步形成。在建立学费制度的过程中,因贫困学生教育支付能力不足引起的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维护教育公平,各级政府为建立贫困学生资助机制做出了努力。一方面,以学生贷款为主、 “奖、贷、助、补、减”结合的大学生资助制度形成了基本框架。另一方面,减免学杂费、书费的义务教育资助制度开始出现。二、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我国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还面临着巨大困难和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教育经费短缺和教育机会的分配不均等。1.教育经费总量不足,缺口巨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总量有了大幅度增加,2002 年达到 5480亿元。但是相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教育经费短缺的状况没有缓解,甚至有所加剧,教育经费总量缺口巨大。(1)教育经费不足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最为突出第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第二,农村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第三,农村中小学建校债务负担沉重。第四,中小学乱收费屡禁不止。第五,农村税费改革将使义务教育投入面临更大的短缺。11(2)高校扩招后办学经费紧张、办学条件亟待改善高等学校在连续的大扩招后,办学条件紧张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教师短缺,教学、科研和学生生活设施严重不足,可能引起教学质量和学生生活质量的下降。(3)我国教育经费总量短缺的重要原因,是政府的教育投入不足2.教育机会不均等加剧(1)义务教育财政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等首先,地区之间的不均等。其次,城乡之间的不均等。最后,居民之间的不均等。(2)地区之间高等教育机会分布不均等人们进行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比较时,常用的指标是各地的录取分数或者是高中毕业生录取率,认为分数不相等或录取率不相等就是教育机会不均等。三、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1.制定、完善和严格执行教育财政法规应修订现行有关教育法规和财政法规中有关教育财政的条款,尽早制定教育投入法 ,完善我国的教育财政法规体系,使教育经费的筹集、负担、分配、使用都有法可依,责任明确,推进教育财政决策的民主化、法制化。首先,应在预算法等财政法规中,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原则是公平优先,并在分配方法和程序中提出具体要求,每年财政资金的分配方案要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其次,应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公共教育财政的决策程序。再次,要在财政、教育部门的法规中,明确规定政府的教育财政责任。最后,制定和完善法规是保障教育经费的必要条件,但只有法规得到了实际的执行,它们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2.建立公平的公立学校资源分配制度公共教育经费是纳税人贡献的资源,在公立学校之间进行分配时,必须客观公正,采取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同一级政府管理的公立学校,原则上每个学生应获得相同的教育资源。首先,应明确公立学校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没有自己的收费权,收取任何费用都需要政府甚至人大的授权,更没有将收取的费用作为本单位收入的权力。其次,基础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制度。再次,在暂时还不能全部杜绝择校的情况下,必须将择校收费收入全部上缴财政,纳入整体教育财政预算,不能将择校收费收入以一定的比例返还给收费学校,不能给学校择校提供经济诱因。3.建立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责任的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这一制度有三种形式:一是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来平衡地方财力,间接地保证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如德国;二是中央政府直接承担占义务教育经费最大比例的教师工资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力差异巨大、政府管理水平总体来说还比较低的特点,我们认为建立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是最优选择。4.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财政模式12东亚南美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模式的可能选择。东亚南美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公立高校承担维护高等教育公平和培养社会精英的职责,私立高校承担高等教育数量扩充的大众化职责。既保持了适度的教育公平,选拔社会精英,又在较短的时期内,在政府高等教育投资较少的情况下,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5.逐步实施免费的义务教育制度,完善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制度义务教育应是一种强制的免费教育,限于目前我国的财政条件,义务教育学校还收取一些杂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条件的改善,义务教育应最终免收学杂费,因为只有免费才能使所有学龄人口都能接受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五、案例分析题:1.要点:参看教师成长规律,联系个人成长实际。 (略)答: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1)教师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螺旋上升的持续的过程;(2)具有阶段性,但发展阶段并没有截然的分界点;(3)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关联性;(4)每位教师成长所需经历的时间会因个人的个别差异及外部环境的冲击而有不同;(5)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平台;(6)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时期的教师,关注的重点和需求不同,主要活动也不同。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内容、方法来说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长期性和阶段性;第二,教师专业成长内容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第三,教师专业成长方式的多样性和一致性。教师的专业成长体现出阶段性的成长周期,蕴涵着一般性趋势。教师生命周期理论就是以探讨和解释教师在历经职前、入职、在职和离职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阶段性规律为主旨的理论。斯帖菲从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理论提出教师职业生涯包括五个阶段:预想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和退出生涯阶段。 2.要点:1)教育经费多元筹措理论:(一)多渠道投资体制的主要渠道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我国“要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校产收入,社会捐款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 ,也即形成所谓的以“财、税、费、产、社、基”为来源渠道的教育投资新型体制。 (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种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中,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政府责任转嫁,财政投入主渠道弱化 2多渠道为教育乱收费创造了条件 2)联系实例分析利弊。13作业 4(第七、八章)一、名词解释1、教育策划:教育策划是面对教育未来的谋划,是对教育的运筹和谋略。教育规律是教育策划的科学依据,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教育问题的诊断是教育策划的基础,教育质量是教育策划的出发点和归宿,诚信是教育策划之本。2.教育组织形象:教育组织形象就是教育组织的实际状况和管理行为在公众中说获得的认知和评价,是教育组织的特征和表现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它是通过传播媒介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根植在公众心中的。二、辨析题1.在实践领域也不可将学校品牌与学校形象等同起来。答:错误。学校通过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向公众展示自己良好的形象,扩大学校的影响。便能在师资的争夺中取得主动权。同时,学校优良的形象又能够使教师产生一种荣耀感、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2.危机管理和危机公关是一回事。答:错误。危机管理是针对组织情况和外部环境预测,分析可能发生的危机,然后制定有针对性措施,预防和化解危机的过程。危机公关与危机处理比较一致,都是指对已发生的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三、简答题1、教育策划的独特性是什么?教育策划有哪些基本要素?答:教育策划的独特性是:教育策划在目标上具有教育性;教育策划在效果上具有迟效性;教育策划在影响上具有社会性;教育策划在操作上具有谨慎性。基本要素:第一,教育策划目标。第二,教育策划主体。第三,教育策划客体。第四,教育策划环境。第五,教育策划技术。2、为什么要创建学校品牌?学校品牌策划的原则、程序是什么?答:在当下的市场型社会中,学校品牌已经是学校赢得公众青睐,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表现。创建学校品牌的原因:(P.271-273)(1)光环效应:学校品牌的光环效应在招生、升学方面、学校合并、学校改造等方面表现得异常活跃。(2)马太效应:主要表现为:吸引优质师资;吸纳资金:政府支持:赢得媒体关注;获得家长与学生的信任。(3)激励效应:学校品牌能够激励教职员工与学生为它的继续发展而努力。(4)带动效应:可以优化学校内部资源,拉动学校的发展;可以起示范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学校发展;还能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14学校品牌策划的原则:教育性原则;个性化原则;民族化原则;科学性原则;标准化原则;时机性原则。(P.273-277)学校品牌策划的程序:(1)主要包括设定问题和目标;(2)界定位势;(3)制作方案;(4)选择方案;(5)实施反馈五个阶段。 (P.278)3、什么是教育公共关系?简述其特征和实质。答:教育公共关系是教育组织与其公众进行双向沟通,协调双方利益和行为,塑造良好的教育组织形象,谋求公众的支持和合作,并实现双方利益的过程。是教育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一种活动。教育公共关系的特征有:第一,教育公共关系以公众为对象;第二,教育公共关系以塑造教育组织良好形象为目标;第三,教育公共关系以互利为原则;第四,教育公共关系以长远发展为方针;第五,教育公共关系以真诚为信条;第六,教育公共关系以传播、沟通为手段。教育公共关系的实质就是教育组织协调与公众之间的利益,达到双赢或多赢。4、教育危机事件有何特征?政府教育危机事件的处理与学校危机事件的处理有何异同?答:特征是突发性、紧急性、危害性、关注性等。政府教育危机事件的处理:1、尽快公布事实真相,稳定公众情绪。2、 动用所有的政府资源迅速采取措施处理危机。 (1)干预;(2)追查危机产生的根源;(3)评估危机造成的后果;(4)选择危机处理的举措,尽量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3、做好新闻媒介的工作,维护政府在危机中的形象。4、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危机处理,给公众提供参与政事的视角。处理学校危机事件: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向有关部门求助;2.立即向领导报告,领导率领专业人员亲赴现场指挥,调查事实真相,了解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做好情况记录;3.由学校领导、公关部门负责人、经过培训的新闻发言人和具体工作人员组成危机事件处理小组,负责处理危机有关工作;4.及时探视受害人,安抚公众,分清责任并主动承担责任;5.适时、适式指定新闻发言人向公众、上级部门、新闻媒介公布事件真相,了解公众反应、社会舆论。作为学校危机处理小组来说,要与媒体沟通发表声明,推举的新闻发言人要遵循几个要求,即不要说行话、暗语,以免引起误会;不要未经考虑就发表看法;不要发布不确定的消息;不要撒谎;不要发表个人观点;不要在与相关组织机构沟通之前进行新闻通报,以免局面失控等;6.学校与当事人无法沟通、协商解决问题时,可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如上级主管部门或法律途径等。四、论述题1、联系实际论述学校品牌的两大任务。答:(1)学校品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