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说测试题妙丰中学 17级 学生_一给下列加点的注音祗辱() 骈死( )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或尽粟一石:_2)虽有千里之能:_3) 才美不外见:_4)且欲与常马等:_5)策之不以其道:_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_三翻译下列句子: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_5)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_6)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_四.用原文句子填空:1)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_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4)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_6) 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_。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8) 全文的主旨句是:_。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_10) 本文采用“_”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_;“伯乐”指_; “食马者”_。五.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岳飞论马) 【注释】骥(j):良马。称:衡量。斛(h):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介胄:披上战甲。酉:酉时,指傍晚。褫(ch):解除,解下。受大:指饮食量大。力裕:力量充沛。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故常奇之()比行百余里()安求其能千里也()一食或尽粟一石()2下面各组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骥不称其力。B、其真无马邪?称其德也。C、执策而临之。介胄而驰。D、虽有千里之能。故常奇之。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4在甲两文中,都提到了好马在日常生活中异于常马的一个共同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请把原文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共同特点:甲文句子:乙文句子:5甲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共同道理?6.伯乐与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历史或当今社会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参考答案五.1对感到好奇等到怎么有时2C3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做不到)。(给它)披上战甲奔驰起来,它开始好像跑得不很快。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共同特点:食量大。甲文句子:一食或尽粟一石。乙文句子: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5要善于考察人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6示例1:我认为伯乐更重要。社会上的人才很多,但一开始却总是不为人所知。如果没有“伯乐”去考察发现他们,他们又如何有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周文王从渭水河边发现任用了姜子牙,从而帮助自己兴周灭纣。示例2: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是会发光”,如果没有人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推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 三人合租合同样本
- 供电配施工合同标准文本
- 保姆带孩子合同标准文本
- 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趋势与未来市场潜力分析
- 供配电工程施工合同标准文本
- 数字化转型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 代建项目回购合同样本
- 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可行性分析报告
- 代理续约合同标准文本
- 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培训
- JJF 1603-2016(0.1~2.5)THz太赫兹光谱仪校准规范
- 《民法典》-第二编 物权编-案例分析,解读-3
- GB/T 1266-2006化学试剂氯化钠
- 海岸动力学全册配套完整课件
- 工作面防飞矸封闭式管理规定
- 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
-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岗位培训的讲义课件
- 验电接地环安装规范
- 计算机监控系统安装单元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表
- 外墙干挂大理石施工方案(标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