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与欧盟的应对行动协调.doc_第1页
金融风暴与欧盟的应对行动协调.doc_第2页
金融风暴与欧盟的应对行动协调.doc_第3页
金融风暴与欧盟的应对行动协调.doc_第4页
金融风暴与欧盟的应对行动协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风暴与欧盟的应对行动协调- 内在动因与主要举措述析吴 弦 内容提要:2008年9月始自美国的金融风暴,强烈冲击了欧洲,银行系统与实体经济均遭重创。面对这场重大危机,尽管欧盟成员国最初曾试图各自应对,但在内外因素、特别是经济一体化深层结构性效应的推动下,终于决计谋求共同应对,走向了行动协调,并先后在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两大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前者主要涉及四点内容:(1)各国直接救市措施,旨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2)加强金融监管;(3)欧元区与非欧元区成员国合作;(4)强化内部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后者则是制定了欧洲经济复苏计划,试图在“稳定和增长公约”的框架内,大力启动和协调各国财政手段,迅速刺激需求和提升市场信心,以尽快推动经济复苏和就业,避免深度衰退出现;同时,欧盟又强调以“里斯本战略”为依据,通过各种手段的协调并用,促进“结构性改革”和“聪敏型投资”,推动技术创新和知识型经济发展,旨在提升欧洲的长远竞争力,最终促进增长和就业。欧盟在此次危机中的协调取向及各项应对举措,不但对其逐步走出当前困境,而且对日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都将具有重要意义,产生深远影响。关键词: 金融风暴 欧盟 应对行动 协调 今年9月以来,因住房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风暴,迅速席卷全球,欧洲更是首当其冲:先是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股市暴跌,市场信心严重受挫,银行系统流动性极为短缺,运行趋于瘫痪;既而实体经济又遭重创,衰退出现,失业上升,社会产生剧烈动荡。面对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欧盟成员国无不痛感冲击剧烈,压力重重,不得不全力加以应对。然而,事态的发展又具有某种曲折性:历来强调“团结协作”的各国在救市之初,并无协调意向,而是各自为战,曾引起了普遍关注;之后,在欧盟各方的努力下,终于决计谋求共同应对,走向了行动协调,并先后在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两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这一转变意义重大。它不但对欧盟当前的危机应对,而且对其日后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应当强调指出的是,欧盟各国的最初反应及其原因,特别是其决计走向协调的内在动因与主要举措,值得我们密切关注,深入探讨。因为它对于认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演变及其现状,把握其未来趋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此,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的介绍和分析。一、 从“各自为战”到谋求协调应对:原因解析从根本上讲,成员国危机乍起时选择自行救市,直至最终走向行动协调,与欧盟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金融风暴来势与应对举措要求,都密切相关。由于此次危机起自金融部门,且来势凶猛,故各国最初的应对举措,主要是奋力拯救银行系统。 当时欧盟对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有些估计不足。欧元集团主席、卢森堡首相容克于9月12日时仍然表示,尽管欧元区已出现负增长,但面临的问题依然是通货膨胀。欧盟不会不顾财政状况,实行欧盟范围的经济刺激政策。 其核心做法是,由政府直接出资,购买欧洲重要商业银行股权,为银行中期债券提供担保,提高储户存款保证金额度等。这些举措的实质与最终目的,是要暂时以政府信用保证商业信用,防止银行遭受挤兑和破产,促进同业拆借,以求恢复市场信心,增加流动性,最终恢复金融系统稳定,防止其冲击到实体经济。成员国最初在行动中互不通气,各行其是,明显缺乏整体协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9月底至10月上旬的约10天内,爱尔兰出于对“银行崩溃的恐惧”,“率先打乱了欧盟队形”,决定援手本国六大银行;英国将布拉德福德宾利银行收归国有;德国政府向地产融资抵押银行注资等,都是突出实例。在欧盟决定走向协调之前,不少成员国已提出了第二轮担保承诺。 The European Unions week from hell, 见 The Economist,Oct 9, 2008 甚至在谋求合作的4大国会议(10月4日)上,德国不仅明确拒绝了法国有关建议,使之以“失败”告终,且于次日即宣布了本国巨额自救方案。此种自行救市状况的出现,引起了欧洲内外的广泛关注。如经济学家杂志指出,“破坏性的不和谐占据了统治地位,欧洲政府宣布了以邻为壑的计划,为它们当地银行的存款提供担保”。 Seeking an end to the madness, 见 The Economist,Oct 16, 2008 情况是“如此严重”,尽管欧盟领导人习惯于谈论“集体行动”,但他们“各自”采取了“五花八门的国家计划”。 The European Unions week from hell 总之,各国的仓促应对与混乱无序,成为当时事态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如认真加以探究的话,可以看出,这种状况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各种重大、深层结构性因素包括内外两个方面-交互作用的直接反映。概而言之,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尽管欧盟一体化已颇具深度,甚至达到经货联盟水平,但从政治上看,民族主权国家仍是其基本构成单位,并无统一的欧洲政府。这意味着,各国政府仅对本国负责,最大限度实现自身利益诉求,仍是各自考虑问题的首要着眼点。其次,从经济角度讲,虽然经货联盟已经建立,货币政策转至欧洲一级,但财政政策仍在各国政府手中。斥资救市涉及财政、金融政策,属成员国权限范围。第三,此次金融危机来势迅猛,冲击力大,各国银行系统随时有崩溃之虞,要求迅速做出反应。因为动作快捷与否,往往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因素。最后,各国经济与市场结构不尽相同,所需采取举措,必然具有差异性。而只有本国政府,最了解自身状况,有望使措施更具针对性。总之,以上诸因素的存在,使得各国争相自保,亦在情理之中。故法国总理议会演讲时曾辩称,成员国政府在拯救各自银行时“率先行事”,是“符合逻辑”的。 同上然而,随着形势进一步发展,欧洲经济不断整合后的结构性效应,亦开始凸显。众所周知,欧共体的核心目标,是打破民族国家界限,建立统一的经济空间与实体。半个世纪以来,它历经三次重大历史性飞跃,经关税同盟、共同市场而发展到高级的经货联盟阶段, 详见 拙作 欧洲经济圈-形成、发展与前景,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第34-41页,第68-15页一个极为庞大、复杂的共同规则、政策与机制治理体系(或者说是治理网络),已在欧洲确立。而一体化发展程度愈高,愈有两个支撑点必须得到保证:一是确立欧洲级的市场秩序,防止竞争扭曲,以真正联结各国市场,巩固欧盟赖以存在的基石; 参见 拙作 从共同贸易政策看欧洲模式,载欧洲研究2008年第1期,第89-98页二是促进各国经济政策有效协调(除某些单一、共同政策之外)。因为在“市场失灵”之处,必须有政府干预,这在欧洲层面同样适用。在这两点的交互作用下,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与交织,已如此紧密(彼此之间的贸易与投资,远高于与世界其他地区)。因此,无论从长远利益诉求,还是当前互动框架讲,都为谋求共同应对,创造了基础与根本前提。在这种背景之下,金融风暴所要求的各国回应力度,又是如此之大,使事态发展的负面影响,很快显现,欧盟各国终于开始意识到,如不能在欧洲层面协调应对举措,势必将严重损害共同市场运行;反之,若能实现有效协调,则不但可抑制其负面效应,还将提高各国行动效率,放大政策实施效应,进而扩大欧盟的国际影响。 关于政策协调的基础、框架与意义,委员会曾明确指出,“在诸如欧盟这样的单一市场和重大贸易集团内部,成员国经济政策的协调具有重要意义”。“协调经济政策的框架是经济和货币联盟。所有的欧盟国家都是经货联盟的组成部分。这是它们确定经济和社会政策指导方针的总体框架。这些指导方针确保了成员国政策的相互加强,而不是拉向不同方向。总的结果是更多的增长,更多的就业和对所有人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EUROPA Overviews,Economic and Monetary affairs,参见 EU website 对此,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指出,当前的危机前所未有,需要整个欧盟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而在目前形势下,任何成员国政府试图单干,都将是致命的错误。在委员会的促进和协助下,欧盟各国终于决计谋求共同应对,先是在金融领域,既而又在实体经济方面,制定、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二、 金融领域中的协调合作危机本身及各国应对均始自金融系统,故在该领域中的协调,就成为各国走向共同应对的起点和两大重心之一。10月7日欧盟27国财长会议的举行,通常被视为成员国谋求合作的开始。会议决定指出,成员国将协调各自的救市举措。10月12日,欧元区15国于巴黎举行了“有史以来的首次峰会”,发表了著名的欧洲协调行动计划声明。声明强调指出,鉴于危机之深重性,各国实行“协调”已“刻不容缓”,应“坚决、全面地采取共同行动”,以“恢复信心和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其“蔓延”到“实体经济”。为此,就各国可以实施的相关举措,做出了明确规定,旨在保证行动的“统一性”;同时声明还呼吁,非欧元区成员应同样“采纳”有关“原则”,以使“欧盟能作为整体统一行事”。 Summit of the euro area countries:declaration on a concerted European action plan of the euro area countries, 见 欧盟网站(Http:/www.E)据此,委员会于次日即出台了有关规定,力求保证协调力度。 State aid: Commission gives guidance to Member States on measures for bank in crisis, Brussels,13th Oct.2008.出处同上。15至16日,欧盟举行布鲁塞尔首脑会议,最终“确认”了欧元区决议的“原则”与“机制”,决计以“一种协调和全面的方式”,显示27国的“团结”,并就未来的行动计划,表示了认可。 European Council conclusions, Brussels,16th Oct.2008. 出处同上。 至此,成员国通过不懈努力,终使局面逐步得到扭转,确立了共同应对金融系统危机的基本框架。根据以上安排,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协调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协调各国直接救市举措,强调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如上所述,欧洲救市做法的实质,是各国直接干预金融市场,试图暂时以政府信用保证商业信用,最终恢复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行。举措力度之大,手段之多样,影响之深广,都属罕见。因此,若不能迅速加以有效协调,制定共同行动框架,各国政策极可能相互制约,效力彼此抵消,特别是严重影响到公平竞争秩序;反之,则不但有助于巩固共同市场,还有望实现良性互补,强化成员国政策的总体效应。欧元区15国声明及其得到27国认可,被认为是欧盟实现了“联合救市”的标志性步骤。声明“就协调行动的指导方针达成共识”,针对各国举措的目标、手段、机制、条件与期限等方面,作出了统一规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共同框架的确立,法国则更是“欢欣鼓舞”,除认为它体现了欧洲的“整体应对”之外,甚至视之为一个“欧洲经济政府”诞生的标志。 这里实际上涉及到经货联盟的深层结构性安排问题,关乎欧洲经济发展模式之争,法、德之间向有分歧。早在1997年冲刺欧元之际,法国就主张,按照德国模式建立的欧央行体系,只是“技术性”机构,不能成为制定“所有经济政策”的“唯一”权威,强调“主权”问题不容忽视,经货联盟应含有“政治性内容”,即部长理事会应成为平衡央行的又一政策权力中心(参见拙作:欧盟阿姆斯特丹首脑会议评介)。为此,在欧元区成立“统一的经济领导组织”,始终为法国所“倡导和推进”(参见德国商报:“聚合”的欧盟依然前路漫漫,贝尔施恩斯/文,江南风/译,2008年10月16日)。此次金融系统危机的应对,除需欧央行采取一定举措外(如降息和资助几个成员国等),主要依赖各国政府之力,终于推动了宏观政策的协调。与此同时,为保证“危机有效管理”和“经常和即时的监督”,根据欧洲理事会决议,成员国还建立了快速应对“机制”,由欧盟轮值主席国主席、委员会主席、欧央行行长和欧元集团主席组成,以促进各国信息交流,必要时协调彼此行动。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这一协调框架的确立,对于巩固欧盟存在的基石,即维护欧洲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因为,罗马条约专门就内部竞争政策,作出明确规定。其中为防止竞争扭曲,对所谓“国家援助”(即各国政府对本国企业扶持)的限制,又构成该政策中的核心要求。而各国此次竞相自救,则可能严重违背这一要求。委员会担心,尽管罗马条约允许经济严重动荡时,各国可采取救助举措,但如实施过度,将造成竞争严重扭曲。随着各国措施出台,特别是动用国家财政补贴,为银行提供担保,这种苗头已经出现。例如,仅扶持本国金融机构,势必“不公平地吸引额外的新业务”,对其他成员国银行造成“歧视”(最突出的实例,莫过于爱尔兰最初为本土银行提供担保时,吸引了英国资金大量流入,引起英政府的严重不安)。如再考虑到各国承诺的救助总额,达2万亿欧元之多,则问题的潜在严重性,不言自明。为此,欧盟各国承认,应尽快协调成员国救市举措,以维护公平竞争原则,保证单一市场顺利运行。委员会则及时出台了相关规定,旨在使各国在大力救市时,“尊重欧盟的国家援助规则”,“避免竞争过度扭曲”。这也构成了最具实质性、最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调举措。主要内容包括:(1)除确认各国可行的救助措施(如政府为银行提供保证或调整其资本结构等)外,为防止竞争扭曲的负面效应出现,委员会明确规定,各项措施必须符合相应条件,以与稳定金融市场的目标相称,并具体列出了6项保障性原则。即:确保受援资格不以国籍为基础,各国计划应有实施期限,扶持规模不得超出实际需要程度,鼓励私人部门参与,防止受益者滥用国家扶持,金融部门(特别是依赖国家干预的私人机构)应有适当后续性举措以推进结构性调整等。(2)为保证“遵循”上述规定,各国在制定救助计划时,可咨询委员会。后者将指导前者作出必要调整,以便在计划草拟阶段,就与规定保持一致。尤为重要的是,根据条约赋予权限,委员会拥有对各国计划的监督、批准权,即成员国在计划最终确定之前,应提交委员会进行审核、批准(委员会表示,只要符合条件,批准程序将非常快捷。若情况允许,24小时内即可完成)。为此,在规定发布后,德、法、英等都迅速递交了本国方案。14日英国的计划即告获准。值得指出的是,根据委员会要求,爱尔兰修正了自己的方案,包括承诺对所有活跃在本国的成员国银行(当然含英国银行),都给予政府担保,最终也获批准。(二)加强金融监管。金融监管不力乃至缺失,被普遍认为是危机产生的重要根源。仅就欧盟而言,尽管欧元区成员的货币政策已转至欧央行,但对各国银行的监管权,仍由成员国掌握,其范围、操作方式与实施力度,都各不相同。因此,无论从举措效率与公平竞争看,还是为防止危机再度爆发,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为此,欧元区成员首脑在其声明中,明确要求“欧盟和欧元区政府、央行和监管者就一种协调的应对方式达成协议”,并“敦促成员国监管者”根据国际规则精神,“在稳定金融系统的同时实行审慎规则”。显然,这都涉及到各国监管机构的协调问题。布鲁塞尔峰会期间,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表示,希望“赋予欧盟机构更多的权利来协调金融监管”;欧洲理事会决议则指出,“决定加强欧洲一级的监管体制和审慎标准”;会议声明更明确强调说,有必要加强欧盟对金融领域、特别是跨国银行的监管,以建立欧盟层面的协调体系,并称目前将处于第一阶段,即每月至少一次由欧盟出面,召集各国监管部门负责人碰头,交流有关信息。(三)欧元区与非欧元区成员国。 众所周知,自步入经货联盟后,欧盟成员国就有了欧元区内外之分。两者区别较为明显:前者一体化程度更高,实行了单一货币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也受到更严格约束,故在欧盟经济统计中,除27国数据外,欧元区国家数字,也作为一独立经济单位标明。而在此次危机应对中,欧元区与非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协调,特别是与英国的协调,亦是值得注意的一大特点。其根本原因是:首先,无论是欧元区还是非欧元区国家,都深受危机之害,感到确有必要加以应对。其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原则,对所有欧盟成员而言,均至关重要。因为作为欧洲经济统一的真正基础,单一市场(即四大自由)是维系欧元区与非欧元区国家经济交织的共同框架。如上所述,鉴于各国救市力度颇大,如两者不能协调,必将扭曲市场竞争,动摇欧盟存在根基,严重影响到双方的共同利益。第三,应对危机的手段主要涉及金融、财政政策,属成员国权限范围,这又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基础;且从政策效果讲,如实施得当,势必收互补之利(反之则可能相互抵消)。何况协调还将在全球层面进行,更有赖欧盟整体作用的发挥(详下)。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先是法、德、意与英国联手召开四国首脑会议,既而欧盟27国财长又举行会晤,认为应制订救市共同指导原则,实施统一经济发展战略。此后的欧元区首脑会议决定称,将遵循财长会议决议,共同应对危机;表示除欧元区成员协调外,还“请求”其“欧洲伙伴采纳”相应“原则”,以使“欧盟能作为一整体联手行事”。而布鲁塞尔27国首脑会议的召开(10月中旬),则是对欧元区会议决定的积极回应,不但认可了后者确立的危机应对原则、举措和机制,还采纳了英首相布朗建议,决计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对此外刊曾指出,虽然英国“一直反对货币统一”,但这次布朗感到“和欧元区代表达成一致是件多么正常的事”,由此表明了“欧盟内部的政治协调正被加速推进”。 应当指出的是,在应对实体经济危机方面,欧元区内外的成员国也已走向了协调应对(参见下文)。(四) 加强内部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欧盟有关各方认为,为有效防止危机再度爆发,除种种直接举措外,还应从更深层面入手,积极推动国际层面的改革。萨科齐、布朗、莫克尔、巴罗佐和特里谢(欧央行行长)等,都在不同场合,表达了这一主张。事实上一体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战后欧洲国家地位,发挥更大国际影响。而经货联盟、欧元与欧元区的确立,欧洲整体经济实力的强大,都为欧盟各国决计共同谋求改革,创造了条件。 在此背景下,10月中旬的欧盟27国首脑会议,认可了布朗就此提出的4点计划和行动方案,并试图以此为基点,积极采取行动,推动改革进程启动。会议明确表示,赞同理事会主席采取主动行动,与“国际伙伴共同工作”,促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新的世界治理”。根据决议决定,轮值国主席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代表欧盟,于当周末即赴美会晤布什总统,敦促后者同意以东道主身份召开全球峰会,讨论危机应对与国际金融改革问题。11月8日,欧盟各国首脑就改革方案达成一致,主要包括加强金融监管等4点内容。15日除主要成员国外,萨科齐和巴罗佐还代表欧盟,积极参与了20国峰会。对于欧洲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努力之影响,萨科齐曾满意地指出,“历史上”头一次欧盟起草的计划“激励了世界其他国家,包括美国所采取的措施”。 Seeking an end to the madness: Europes leaders want to see a new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emerge, Oct.16th 2008, Brussels, from E三、实体经济危机共同应对计划继金融领域之后,积极协调应对实体经济危机,又很快构成了欧盟活动的中心内容。27国财长会议(10月7日)曾就其必要性,达成共识。10月中旬的首脑会议决定,除金融业外,还将提出经济刺激方案,并要求委员会考虑相关建议。后者于10月29日提出的计划纲要,已涉及到“实体经济问题”。 巴罗佐指出,该建议超出了对金融部门的扶持,是针对“实体经济问题”的“第一份蓝图”。 此后,欧洲理事会于11月初要求委员会提出正式建议,以供讨论。11月26日,委员会提出了欧洲经济复苏计划。在12月11-12日会议上,经理事会讨论后,该计划获得批准,进入了启动、实施阶段。可以说,这是自经货联盟(乃至欧共体)起步以来,欧盟对经济危机作出“协调回应”的首例“全面行动计划”,无论对摆脱当前困境,还是从一体化发展趋向看,都可能产生重要、深远影响。值得强调指出的是,这一欧洲层面复苏计划的提出,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和迫切性。危机影响的深重性(特别是所有欧盟大国都受到强烈冲击),使得欧洲必须动用一切手段,全力加以应对。而任何应对举措,都必然要围绕着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经济发展战略,政策手段(货币或财政政策,以及其他辅助性政策等),资金调配、实施效应与运作机制等,做出相应抉择。在经货联盟框架内(如前所述,联盟的两大支点,将欧盟所有成员紧密联系了起来),因受到其复杂的治理体系及相互影响的制约,任何国家都已无法单独行事,只有谋求欧盟一级的协调,才可望避免相关举措中的负面影响,产生最大应对效果。也正由于这一原因,作为欧盟共同利益的代表,委员会才成为其制订协调计划的最佳机构。 无论在成员国应对金融还是实体经济危机方面,委员会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欧盟谋求共同应对的核心举措,欧洲经济复苏计划值得我们密切注意。该计划产生的背景与主要内容如下:随着金融危机发展,欧洲实体经济所受到的冲击,也日益显现。欧元区继08年第二季度的负增长之后,第三季度负增长再度出现。这是自1999年启动单一货币以来,经济首次连续两个季度下降(这通常被认为是衰退出现的标志 经济学家杂志指出,由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是“定义”衰退的标准,故欧元区已在“官方统计上进入了衰退”。The euro-area economy,Laboured,见 The Economist, Nov 22, 2008 p57。委员会亦承认,欧元区和几个成员国已经“步入了衰退”)。而衰退威胁在整个欧盟的出现, 欧洲理事会在其布鲁塞尔会议(12月11-12日)决议中称,“金融危机正在影响到(实体)经济。欧元区,以及欧盟作为一个整体,都在受到衰退的威胁”(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见 Brussels European Council,11and 12 Dec.2008, Presidency Conclustions,p4. 特别是失业率随之再度上升, 由于种种结构性原因,自19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危机以来,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成为欧洲经济中久治不愈的“痼疾”。又据欧洲统计局年中预测,2008年欧元区的失业率,将再度超出07年,已无法降至预期的7%之下。 引发了欧洲的强烈不安。因为它对其经济发展战略,构成了严重挑战:欧盟里斯本增长与就业战略(2000年启动并于05年修订)的两大核心目标,就是在确立知识型经济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高增长,最终创造更多的优质就业。显然,衰退与失业压力加大,是对两大目标的直接否定。欧洲汽车和建筑业遭受重创,经济信心指数降至“历史新低”,都使欧盟面临着“最为严峻的形势”。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如任凭事态发展下去,势必触发需求下滑、投资削减、创新萎缩和裁员增加的“恶性循环”,将欧盟“推入更持久的深度衰退之中”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COMMUNI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 COUNCIL,A European Economic Recovery Plan,COM(2008)800 final,p4。因此,必须立即采取有力措施,遏制形势“进一步恶化”,很快成为欧盟各方共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谋求协调应对的复苏计划,终于及时提出,并很快获得欧洲理事会的批准。 从欧盟的基本战略出发,将短期需要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是复苏计划最为突出的特点,集中表现为两大“战略性目标”的提出。一方面,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委员会建议成员国立即做出回应,实行有力的财政扩张政策,尽快刺激需求和信心回升,遏制衰退趋向进而推动复苏;另一方面,为提升欧洲的长远竞争力,欧盟将以此为契机,大力推动“结构性改革”和“聪敏型投资”,促进创新和知识经济发展,以在未来的全球化激烈竞争中立足,最终实现持续增长和就业。委员会反复强调说,应动员“所有可以利用”的手段,推动“战略性目标”的实现;而保证各种关系的有效“协调”,则又是目标实现之“关键”。其中最为重要者,是力求将欧盟与成员国、各国之间在政策实施、资金配置方面的各项举措,协调为一个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使之达到效应最大化。基于目标的提出,计划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涉及到协调实施的有关安排,亦分为两大部分。(一) 成员国立即启动并协调财政扩张政策,尽快推动需求增长和恢复市场信心 如何阻止经济不断下滑,缓解失业压力,是欧洲首先必须应对的严重挑战。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促进增长的三大部分,即消费、投资与出口,都处于严重萎缩之中;三者中的出口,又因世界性衰退而无力迅速恢复。因此,如何通过政策干预以推动前两者增长,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而在目前形势下,欧洲利用货币政策的空间,亦颇为有限。这是因为:(1)通过降息增加货币供给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商业银行系统的正常运行,因受金融风暴冲击,银行自身遭受重创,流动性极为短缺,难以推动消费和投资。(2)就欧元区的单一货币政策而言,其首要目标是抑制通货膨胀,尽管欧央行已在降息,但幅度毕竟不宜过大。因此,选择财政扩张手段,包括减税(有望刺激消费)和增加政府开支(直接促进需求和就业;且因私人投资信心不足,几无“挤出”效应),遂成为委员会建议中的重大举措。 关于应采用财政刺激手段而非货币政策的原因,经济学家杂志已有诸多分析文章。可参见:The next front is fiscal, The Economist, Nov 1,2008 pp18-19; The Economist, Nov 1,2008 p72; Fiscal stimulus: Coming soon to a screen near you, The Economist, Nov 29,2008 pp58-59; Those reluctant Germans: Europe is struggling to put in place even a conventional fiscal stimulus, The Economist, Nov 29,2008; 计划指出,“迅速刺激需求和提高消费者信心”,是欧盟计划的首要“战略目标”。在当前形势之下,推动信心的主要手段,是要通过各国的“财政政策”,将“重大的购买力注入经济”,使之在“维持增长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COM(2008)800 final,p7为此,委员会建议,成员国应即刻启动“协调的财政刺激一揽子方案”:各国在2009年预算框架内,实行刺激性政策,扩张总额应达1700亿欧元(占欧盟GDP的1.2%),使之对欧洲的经济和就业迅速产生重大、积极的影响。针对财政手段属各国权限、且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的状况,委员会特别指出了方案的可行性。在所有成员国都需采取行动的大背景下,其一,该计划并非“零和游戏”,即由各国向一中央“钱罐”支付,一国支付额少则意味着它国相应增多(德国曾拒绝过法国此类建议),而是欧盟作出回应的总体框架。各国在最大限度支持自身的同时,亦“帮助”了其他成员国。 其二,亦非“通用型”(one size fits all)方案,即要求所有成员国采取同样步骤,而是顾及到了各国间的差异,如财政地位与前景,金融和经济危机形势,是否要纠正宏观经济失衡等因素。成员国可根据本国状况,自行决定要采取的行动或措施组合 FAQs on the European Economic Recovery Plan, MEMO/08/735, Brussles,26 November 2008, pp2-4(同时应考虑它国诉求)。但与此同时,委员会又强调说,各国财政扩张时应注重“协调”,极具必要性与合理性,因为它直接关乎到政策效应。其根本原因在于:在欧盟的单一市场中,成员国X刺激国内需求时,必然同时推动进口,促进了成员国Y(以及所有其他成员国)的需求。如由此带动了Y恢复增长,将产生所谓“第二效应”,即Y反转来推动X的出口。一旦27国均产生乘数效应,将创造有力的良性循环,推进欧盟全面增长,最终有助于偿还用于财政激励的初始借贷。 同上,p3 但若Y不拟同时扩张,则虽然X的某些措施有部分“漏出”到Y(如X的减税所得用于购买Y进口),但却不能获得“回报”(故英国在拟议实行财政扩张时,曾“急于”与其他成员国“展开协调”,以受益于其“额外需求” The Economist,Nov 29,2008 p58 )。故委员会指出,如能构成“欧洲协调回应”的组成部分,一国财政扩张的获益将要大得多;反之,各国“单干”则易产生诸多问题,如资本外逃、刺激漏出而无任何“回报”等。因此,成员国之间的协调至关重要, 参见:(1)FAQs on the European Economic Recovery Plan, p2;(2) COM(2008)800 final p5 特别是在各国财政扩张空间“非常之不同”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有效协调,计划明确提出,各国在实行扩张时应遵守下列“共同原则”。1“及时性”、“针对性”及“收入与支出手段混合使用”原则 所谓“及时性”是指刺激举措应真正于需求下降之时启动,以能及时起到支持经济的作用;“针对性”则规定扩张行动应指向遭受重创的领域,如用于扶持就业、资金紧缺的公司/家庭或结构性改革等,旨在使有限财源的“稳定效应最大化”。至于扩张手段范围,计划虽认为可以“收入”与“支出”并举,但更强调了后者,因为它有助于:(1)刺激短期需求(减税节余可能被用于储蓄而非支出,除非其具有时限性):迅速用于遭受重挫家庭的开支(如临时增加对失业者或低收入家庭的转移支付,或延长失业救济期等),可直接促成消费;(2)支持欧盟共同政策的长期目标,如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等;(3)提供“担保和贷款补贴”,以补偿信贷风险贴水,资助公司短期运营资本和“融资激励”等。另一方面,委员会亦指出,亦可考虑“减税”和“降低社会负担费用”等手段,因为前者将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购买力;后者则对雇主保留和创造就业具有积极影响。计划特别提出,可迅速暂时削减增值税以刺激消费。 COM(2008)800 final, Brussels,26.11.2008,pp8-9。 又据委员会称,已就一系列减税计划提出了建议(含永久削减劳动密集型服务增殖税指令);有待提出者则涉及到建筑业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增殖税税率(但因税收不属共同体权限,最终将由成员国决定是否采纳)。 FAQs on the European Economic Recovery Plan, MEMO/08/735, Brussles,26 November 2008, p42坚持稳定与增长公约。这为委员会所一再强调,实际上与诸多要求直接相关(包括“临时性”和“协调性”原则)。众所周知,公约产生于1990年代后半期,规定成员国财政赤字不应超出本国GDP的3%,旨在严格经货联盟的财政纪律。而根据2005年的修订条款,允许成员国在经济低迷时,享有更多的“灵活性”,即赤字可超出3%;但于复苏时必须予以纠正,纪律约束也更趋严格。委员会指出,鉴于目前属“金融与实体经济均遭重创的非常时期”,应“充分利用”灵活性规则,实行财政扩张,进而可能冲破赤字限制;但计划又反复指出,扩张仍以公约规定纪律为框架,即赤字过度国必须适时予以纠正(虽然时限可适当放宽),以确保其财政地位的“长期可持续性”。计划因而要求,凡将采取反周期措施的成员国,应于2008年12月底前,提交“经过修订的”的“稳定”或者“趋同计划”,阐明扭转财政恶化的具体举措。委员会则根据最新预测,对刺激措施和计划予以评估,并就适当的做法提供指导。评估所依据的标准是:(1)保证短期内赤字扩张的可逆转性;(2)通过加强成员国财政规则及其框架,改进中期的财政政策制定;(3)确保长期财政地位的可持续性,特别是通过改革抑制与年龄有关的开支增长。 COM(2008)800 final,Brussels ,26.11.2008,p93辅之以“结构性改革”举措。计划指出,财政手段虽主要着眼于短期效应,但亦可同时发挥长远影响,促进各国的“结构改革议程”(详下),加强欧洲经济的“弹性”与“灵活性”,最终促进竞争力的长久提升。这是因为,某些结构性改革同样有助于:(1)短期内推动总需求;(2)触及到当前危机的根源所在,具有了现实“必要”性;(3)强化迅速复苏所需的经济调整能力。计划建议措施包括:改善市场运行,维持了消费者购买力(因降价而维护了家庭需求);促使竞争力得到提高:一些成员国有通胀和竞争力不足之忧,需采取紧急措施,加强工资确定机制与生产率提高之间的联系;支持就业和劳动力市场转型(当前的主要问题是,避免某些产业因受短期需求震荡影响而裁员所造成的劳动力浪费。方法是调整劳动时间安排,或增加就业服务中的灵活性);降低企业规制和管理负担:这有助于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为此应缩减开办企业所需时间。 COM(2008)800 final, pp9-10(二) 启动“里斯本战略”优先活动领域,直接推进“结构性改革”与“聪敏型投资”,加强欧洲长远竞争力 无庸赘言的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复苏计划,应将欧盟的当前需要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故计划的又一“战略目标”和基本内容,就是力求“化危险为机遇”,推进欧洲未来竞争力的提高。如前所述,作为一项发展经济的根本战略,“里斯本战略”力求以知识经济为基础,大力加强欧盟的比较优势,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实体,相应的行动计划也由此得以制定、推行。经2005年的修订与重启,新战略更是将实现经济持续高增长,创造更多优质就业,作为两大核心目标与实施重心(同时在政策上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目标均衡推进)。 秦爱华 里斯本战略评析,见欧洲研究,2008年第6期,第70页。 为此,欧洲拟大力促进“结构性改革”,加强对某些关键产业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在极具发展潜力的节能技术、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领域,以占领未来经济竞争中的制高点,在未来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立足。由此亦可看出,“里斯本战略”为欧盟将短期与长远考虑的结合,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两者在这一框架中,彼此“相互加强”。其一,从目标看,恢复增长与就业以遏制衰退,无疑是复苏计划的直接目标;而这显然与里斯本战略的核心目标相符;反之,使走出危机后的欧盟“更加强大”,亦是复苏计划考虑的长远目标,也同样是“里斯本战略”的目标取向。其二,从手段看,一方面,委员会计划之实施,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广泛加强”了里斯本战略(委员会语),因为它推进需求和维护了工作岗位。其战略领域中的投资,不仅可创造即时就业,且有助于实现可持续繁荣。此外,计划中对研发、创新的投资,还将使里斯本战略的重点(知识经济)得以加强;另一方面,委员会指出,里斯本战略之推行,同样有助于复苏计划的成功:(1)部分是由于战略实施,许多成员国享有了财政运作空间(欧元区政府的赤字总额,已从2004年的近3%,降至07年的0.6%),致使“欧洲的基础性竞争力”,在危机前就“得到了加强”。(2)如前所述,某些战略举措,同样可刺激短期需求,乃至为解决根源性问题创造条件。(3)更为重要的是,推行里斯本战略的机制性安排,包括委员会评估,成员国彼此监督(多边监管),理事会对国家特定建议的采纳与实施,对复苏计划下的措施协调和充分实施,都具有重要意义。 FAQs on the European Economic Recovery Plan, pp7-8. 总之,正是基于两者间的内在统一性,委员会文件一再强调说,计划必须同时考虑到欧洲经济的长远发展,促进“欧洲长期竞争力”的提高,以有力应对“未来”全球的“挑战”。为此,必须按照“里斯本战略”要求(除配合某些短期需要外),实行“必要的结构性改革,扶持创新,建设知识型经济”,并“加速走向低碳经济”。 COM(2008)800 final p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欧盟将支持“聪敏型投资(smart investment)”,作为计划实施的“两大支柱”之一(委员会明确指出:第二根支柱基于“加强欧洲的长期竞争力需要方面”,“将短期行动引导到聪敏型投资”)。这种投资的对象是指代表经济发展方向、具有潜力和远大前途的新兴技术和产业,从而可更好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更多的优质就业岗位。计划列举出的领域包括:适用于明天需要的技能,节能技术(以创造需求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清洁技术(促进未来低碳市场中的建筑业与汽车业)以及提高效率和创新的基础设施与链接项目。 COM(2008)800 final p2为配合各国政府实现上述目标,复苏计划规定,欧盟将通过自身的“政策”和“基金”,即出资300亿欧元(占成员国GDP总额的0.3%,来自欧盟预算与欧洲投资银行),直接推动投资方案实施,主要用于各国财政刺激政策的前期投资(以收“催化剂”之效);为未来投资创造框架性条件;和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加速创新的举措。作为里斯本战略年度计划的组成部分,计划规定,委员会将于08年12月16日为每一成员国单独颁布报告,就其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提出建议。 COM(2008)800 final p10根据该战略所确定的“四大优先行动领域”,委员会共提出了10项行动计划。各项行动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1民众 作为战略的核心目标与危机难点,委员会将缓解失业对民众之冲击,置于极为重要的地位。计划指出,欧盟应与成员国积极配合,采取各种行动,如通过激活性措施、再培训和技能升级来促进就业,确保下岗工人迅速回归劳动力市场以避免长期失业等。计划同时指出,提供工作激励的充分社会保护,对于保持购买力亦同等重要。 COM(2008)800 final p11 出于以上考虑,计划拟采取两项重大行动。其一,欧盟将“启动一项重大的欧洲就业扶持计划”:委员会正在提议简化“欧洲社会基金”扶持标准,自2009年初起,提前支付成员国18亿欧元,用于各种促进就业举措;还将建议修改“欧洲全球化调整基金”规则,以更迅速地干预众多就业计划;其二,创造对劳动力的需求:要求成员国考虑降低雇主对低收入工人的社会负担费用,以提高后者的可雇佣性;并要求理事会应于2009年欧洲理事会春季会议前,通过拟议中的指令,使劳动密集型服务增值税税率的降低持久化。 COM(2008)800 final p112企业 计划指出,企业同样遭到了金融危机重创。鉴于目前信贷急剧萎缩,促进“企业充分和支付得起的融资”就成为促进私人部门投资、增长与创造就业的先决条件。各国需对银行系统提供财政扶持,确保信贷活动走上正轨。欧盟和成员国将采取紧急步骤,降低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的行政负担,特别是要快速实行委员会的有关建议。为此,“欧洲小企业法案”将尽快得到实施。同时,针对欧盟的国家援助规则,委员会指出,鉴于企业当前主要关注于资金获取,委员会将拟订允许国家实行扶持贷款的临时指导方针(见下)。 COM(2008)800 final pp11-12 计划建议的行动领域包括:(1)扩大企业融资通道。欧洲投资银行已集资300亿欧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