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明朝方志编修的新发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十讲--明朝方志编修的新发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十讲--明朝方志编修的新发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十讲--明朝方志编修的新发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十讲--明朝方志编修的新发展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讲明朝方志编修的新发展 1 一 屡修总志 2 明政权建立不久 朱元璋为光耀统一的功绩 便仿唐宋修总志的旧例 率先倡导纂修方志 洪武三年 1370 下令将天下州郡地理形势 降附始末类编为书 十二月书成 这就是全国地理总志 大明志书 3 由于 大明志书 过于简略 既不足以反映本朝大一统之盛况 又不足以供后世了解海内古今之实迹 因而成祖决定重新编修 为了编好一统志 曾诏令各地先编纂郡县志书 由于工程太大 书未成而人先故 从而中断 景泰六年 1455 代宗下令继续编纂此书 次年五月乙亥 成书一百一十九卷 名曰 寰宇通志 由大学士陈循等进呈 景泰帝为作序文一篇 书成之后藏于秘府 并颁行天下 4 英宗复位后 又嫌其书去取失当 繁简失宜 遂命儒臣李贤等重修 并于天顺五年 1461 四月成书九十卷 命名 大明一统志 5 几番修志皆表明 明代统治者对于一统志的编纂是非常重视的 他们的目的在于宣扬大一统志之盛 教育其子孙记住祖宗开创之功来之不易 要世世代代谨慎地保住大明江山 6 二 订立凡例以明著书之宗旨和原则 7 与宋元两代相比 明代修志之中一个突出的变化便是许多方志开始订立凡例 以明著书的宗旨和编纂原则 它是方志编修体例上的一个新的贡献 宋元所修方志 今存的很少设有凡例 惟 淳祐玉峰志 有凡例五则 很简单 仅在所写范围上立了几项原则 8 明洪武九年 诏天下州郡县纂修志书 十一年 又有旨令天下郡县纂修图志 永乐十年 朝廷为修 一统志 而颁降 修志凡例 16则 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由朝廷颁布的修志细则 兹录全文如下 9 建置沿革 分野凡各布政司及各府 州 县治囗 自 禹贡 周职方 及历代相承建置废兴所隶之分 古今名号之更易 以及国朝之初叛乱僭据 归附先后 俱各详述始末 仍载天文所属之次 10 疆域 城池 里至凡府 州 县所隶地理之广袤 所到疆域界限之远近 城池之大小高深 及历代修筑之由 俱合详载 至于里至所到 旧志多止本府 州 县所极之处 今合备载本处地理所至南京 北京之远近 及各府 县四至八到 与邻境州 县之相接 而路可通者载之 仍具各府 县城池 山川图 11 山川古志所载诸处山川 有与今图册所载名号差异者 或前代所载小山 小水之有名 而所收有未尽者 当据见今名目补收之 或古今名人有所题咏 并宜附见 12 坊郭 乡镇据见在所有坊巷 街市 乡都 村镇 保社之名收载之 若古有其名 而今已无者 则于古迹下收之 仍要见其今在某处 13 土产 贡赋凡诸处所产之物 俱载某州 某县之下 仍取 禹贡 所赋者收之 有供贡者 则载上供之数 或前代曾有所产而后遂无者 或古所无而今有充贡者 皆据实备载之 若有所赋田亩 税粮 以洪武二十四年及永乐十年 黄册 田赋 贡额为准 仍载前代税额 以见古今多寡之数 14 土产 贡赋凡诸处所产之物 俱载某州 某县之下 仍取 禹贡 所赋者收之 有供贡者 则载上供之数 或前代曾有所产而后遂无者 或古所无而今有充贡者 皆据实备载之 若有所赋田亩 税粮 以洪武二十四年及永乐十年 黄册 田赋 贡额为准 仍载前代税额 以见古今多寡之数 15 风俗形势凡天下州 县所定疆域 山川 既有间隔 习尚嗜好 民情风俗 不能无异 宜参以古人之所论 与近日好尚习俗之可见者书之 若其形势 如诸葛亮论金陵云 钟山龙蟠 石城虎踞 之类 16 户口取前代所载本处户口之数 国朝洪武二十四年 黄册 所报 至永乐十年见在书之 17 学校前代建设学校 兴废不一 须考旧志所载 其始因何人而立 后因何而废 及今之见立者在某处 如有名人贤士碑记所存 则备录之 或学所出有何人物 与其学之规模 制度 斋堂 射圃 并收录之 18 军卫据见今治所在某郡县某处 创始于何年 月 日 中间有无更改 及前代并国朝守御将臣攻战勋绩之显著者 俱要收录 其有演武之处 亦宜详载 19 廨舍自布政司 按察司 都司 盐运司 府州县及市舶司 馆驿 巡检司 仓场 库务 河泊所等衙门 及坛场 铺舍皆是 据今始于何年 月 日 起自何人 在郡邑某处 凡更易制度 俱宜详载 其有前代已废而不存者 俱于古迹下收之 古今碑记有存者 亦详录无遗 20 寺观 祠庙 桥梁天下寺观 祠庙 桥梁 兴废不一 囗遗迹 故址及见存者 宜详考收载 其有碑记亦囗囗之 有新创建者 则载其始自何人 何时 其寺观洪武年间有并归丛林而后复兴者 亦详载其由 21 古迹城郭故址 宫室 台榭 囗墓 关塞 岩洞 园池 井泉 陂堰 景物 旧志图册所载有未尽者 并收录之 有虽载其名 而无事实及无其地者 须询究其详收录 22 宦绩自郡县建设以来至于国朝 宰佐 贰幕 官居任而有政绩及声望者 后或升擢显要 为郡邑之所称颂者 并收录之 其布政司 按察司 都司 盐运司等衙门 官有善政者 亦宜收录 23 人物凡郡 县名人 贤士 忠臣 孝子 义夫 节妇 文人 才子 科第 仕宦 隐逸之士 仗义以为保障乡间 尝有功德于民者 自古至今皆备录其始末 其有虽非本处之人 后或徙居其地者 亦附收之 24 仙释凡自古所传神仙 异人 名僧 高道 方俗之流 及有奇术 异行显迹可见者 或非本处之人 而尝游历止息于此 时有显验可证者 皆备录之 25 杂志如山林 岩穴 物产 祥瑞 及花木 鸟兽 人事 幽怪之类 乡人所传诵 有征验者 并收载之 26 诗文自前代至国朝词人题咏山川 景物 有关风俗 人事者 并收录之 27 本 凡例 规定志书采用平目体 一般并列建置沿革 分野 疆域 城池 里至 山川 坊郭 乡镇 土产 贡赋 风俗形势 户口 学校 军卫 廨舍 寺观 祠高 桥梁 古迹 宦绩 人物 仙释 杂志 诗文等24门 强调各门类既叙发展演变 更要重现状 永乐十六年 朝廷诏天下郡县卫修志 对原颁 凡例 稍事修订 调整门类 重新颁布 令各地遵行 28 这两个修志细则的颁布 目的在于控制地方志编纂 改变洪武间志书杂乱之弊 划一各地志书的体例 时人明言 敕内臣分行天下 颁降 凡例 监督郡邑纂修志书 要在详悉 以成一代之令典 自此诸府 州 县志书 悉依今降条例书之 或略作变通 29 三 地方志编修兴盛 30 由于皇帝相继倡导修志 明代修志成风 到万历年间 便出现了 凡郡国县道 靡不有志 的局面 全国十三个布政使司 都有志书 除称通志外 有称总志的 如万历 湖广总志 四川总志 有单称为志的 如成化 陕西志 有称为书的 如何远乔的 闽书 有些省区的通志一修再修 贵州就有弘治 嘉靖 万历 崇祯四种志书 山西通志 于成化 嘉靖 万历三次纂修 广西通志 则于弘治 正德 嘉靖修了三次 31 至于府州县志的编修次数就更多了 如 浙江 萧山县志 于永乐 宣德 弘治 正德 嘉靖 万历 天启共修七次 杭州府志 则在洪武 永乐 正统 景泰 成化 万历六次编修 徽州府志 则于洪武 景泰 成化 弘治 嘉靖五次纂修 32 明代方志数量相当可观 但流传下来的则不多 据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粗略统计 今存明代方志尚有九百九十二种 如果加上山 水 寺庙 名胜等志则超过千种 其中嘉靖所修有三百四十种 万历所修三百五十八种 主要原因是这两代皇帝在位时间长 嘉靖45年 万历48年 社会也相对稳定 33 四 重视军事志书编修 34 2020 3 19 35 朱元璋以兵马定天下 革元旧制 自京师至郡县 皆立卫所 外统于都司 内统于五军都督府 卫所为军事单位 但在辽东 四川 陕西 贵州等地 卫所大多既管军事 又兼营地面 实为一种行政区划 明创修卫所志 由卫所长官或兵部官员编纂 其内容主要是兵事 武备 卫志之作 一以国朝兵制为主 36 据不完全统计 有明一代修有卫所志53种 分布于今天津 上海 河北 辽宁 宁夏 甘肃 青海 山东 浙江 福建 湖北 贵州 云南 四川等省 市 边关志多由镇将守臣或兵部职方官纂修 以边关要塞 重镇为记载范围 其内容 体例与一般的州县志差异不大 但侧重军备 险要 兵火 其他内容皆围绕这一中心而载述 明代边关志约有27种 以 永乐 辽东志 为最早 37 明统治者重视边关 卫所志书 目的是为了 尽知天下阨塞 士马虚实强弱之数 因而促进这两种军事性志书创修和发展 38 鉴于明代边患连年 出于边防的需要 因此对于边防上的重镇 关口 卫所 以及沿海要地亦多修有图志 这说明 地方志的编修和发展 完全是了为适应当时政治 军事 经济发展的需要 九边图志 四镇三关图志 山海关志 等都是为了适应军事和边防所需而撰写的 终明之世 山海关志 编修达五次之多 39 四库全书总目 评价 正德大同府志 时说 其别立峰堠一门 又卷首图说中有车营战车诸图 为他志书所无之例 盖大同在明代为严边 故尤详于武备云 40 五 乡镇志转盛 41 乡镇志是一乡 一镇 一里之志 具有具体而微的特色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乡镇有志始于宋代常棠 澉水志 凡四种 元代一度沉寂 没有发现 42 明代经济文化大发展 经济 文化型市镇勃兴 市镇的兴起 促使了乡镇志兴盛 明代最早的乡镇志为洪武时曹宗儒所纂 贞溪编 据不完全统计 明代共撰成乡镇志49种 其中江苏23种 浙江13种 上海6种 山东3种 河北1种 陕西1种 安徽1种 福建1种 以年代计 洪武1种 宣德1种 天顺1种 成化1种 弘治1种 正德2种 嘉靖6种 隆庆1种 万历10种 天启2种 崇祯8种 年代不详者15种 以嘉靖 万历间发展幅度较大 43 这些乡镇志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及运河沿线 这种分布不平衡性是由各地开发早晚 政治地位高下和经济与文化发展程度诸因素决定的 44 乡镇志有 张泽志 朱泾志 重辑枫泾小志 周庄镇志 震泽镇志 常棠澉水志 南浔镇志 西干志 岩镇志草 杏花村志 天津杨柳青小志 等 中国地方志集成 乡镇志专辑 45 六 志书类型的多样化 46 明代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 因而乡镇发展很快 为了适应这种地方经济的发展 许多乡镇也编修了志书 这是明代方志编修中一个新的变化 并且进而向专志的方向发展 如山水 书院 寺庙 古迹等也都编修了专志 于是方志的编修 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 内容的不断增多 又逐步由合而走向分的专志编纂发展 47 七 体例勇于创新 48 在志书种类方面 省志普遍称为通志 创修卫所志 边关志 州志 在类目方面 明志增设许多新门类 如成化 新昌县志 新立 氏族 弘治 抚州府志 置 版册 文教 幽怪 兵氛 正德 中牟县志 增 乡保 镇集 村寨 等等 49 在体例方面 弘治 正德年间 周瑛纂 兴化府志 漳州府志 创立 政书体 该体志书以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分类 下统纲目 其内容以载典章制度为主 50 嘉靖二十九年 陈棐纂 广平府志 创 经纬体 志以经纬分体 经集 皆形质疑定之目 所列者在物 乃主也 静也 包括封域志 郡邑志 山川志 建置志 学校志 版籍志 坛宇志 古迹志 纬集 皆运动推行之号 所取者在事 乃宾也 动也 包括官秩志 选举志 宦业志 贤行志 列淑志 思泽志 经历志 风俗志 先静后动 先主后宾 故经先纬后 间以图表 51 万历初 唐枢纂 湖州府志 以孟子所云诸侯之宝有三 土地 人民 政事为总纲 创 三宝体 52 在笔法方面 方志历来隐恶扬善 寓褒贬于记述之中 至明中叶 部分修志者将史家褒贬笔法运之于方志 褒贬并用 善恶皆书 如 奸雄 罪放 贪酷 等门 弘治 中都志 人物设有 酷吏 门 53 八 体例结构完整 54 方志的体例结构是随方志本身的发展 不断汲取历史书 地理书及其他著作的优点而逐步形成 完善的 其基干乃 横排门类 纵贯时间 明志体例多种多样 有纲目体 分以政区为纲式 以事类为纲式 以事类和政区为纲的混合式 在明中前期较为流行 有纪传体以及新创的三宝体 经纬体 政书体等 55 志书的结构相当完整 不仅有序 目录 图 正文 跋 而且有凡例 修志名氏 大事记等 56 凡例规定志书编纂细则与方法 除朝廷所颁外 基本上每部志书都有凡例 57 大事记当时多称 事纪 或 郡邑纪 世历纪 历代年表 年经事纬 58 有些志书还附 前委原委 修志本末 序志 考旧志之得失 叙本志编纂始末 志书中舆图分量也明显增多 万历 绍兴府志 有图多达101幅 正文纪 志 书 考 类 谱 表 部 传诸体并用 统括纲目 层次明晰 结构严谨 59 九 明代方志的尚繁型和尚简型 60 明代除地方官绅外 还有许多文人学者参与编修 因他们的身份不同 学识眼光各异 对志书的性质 源流 体例 作用 编纂方志等各有看法 因此修成志书的体例和风格也不相同 形成不同的类型和派别 61 尚繁型一般是指卷帙较繁 门目较多 篇幅较大的志书 所谓繁 就是极为详尽地记载一个地方疆域 沿革 山川 建置 城镇 乡里 物产 财赋 户口 兵事 民情等内容 纤细毕举 无所不载 主繁者认为 古史之失在略 而今志之得在详 事贵详 详则后有考焉 志而不详 曷以志为 62 尚繁型志书载述详博 资料丰富 卷帙多 一般通志达六七十余卷 府志三四十卷 县志二三十卷 大都多达几十万言 其分目也细 有多至数百目者 繁型志书有不少佳作 繁而不乱 详而不芜 不少纂修人要求 纪述必详 去取必当 且在求详中做到求实求工 夫志欲详 弗详弗备 志欲实 弗实弗信 志欲文 弗文弗工也 63 尚繁型代表作有 卢熊 洪武 苏州府志 朱昱 成化 毗陵志 夏时正 成化 杭州府志 周瑛 弘治 兴化府志 陆釴 嘉靖 山东通志 40卷 周希哲和张时彻 嘉靖 宁波府志 42卷 牛若麟王焕如 崇祯 吴县志 54卷 等 64 尚简型志书 一般内容简要 篇目简略 份量轻 卷帙较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