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语文阅读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子课题小学生语文阅读策略研究实施方案(讨论稿)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是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主要方面,小学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学科,而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素质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阅读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来说是必要的。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阅读能力的高低是小学生语文教学重点关注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落实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应该关注阅读学习的实效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探索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技巧,也是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全球化、国际化、多元化、信息化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冲击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对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研究的深度还不够。本课题将尝试从阅读学习过程的一个点切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而影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为实验目标,为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公民素质提供参考。这是本课题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阅读,是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各民族共享的、持续时间最长久的、最价廉物美的情趣性活动。通过阅读,人们可以了解各种社会与自然的情况,可以感知各种复杂的心灵与现象,可以完成各种类型的交际活动,也可以品味各种各样的人生体验与发现。对个人而言,阅读既是生活的拐杖,也是工作的帮手,还是消遣的良伴;对社会而言,阅读既是人际交往的手段, 也是信息沟通的桥梁,还是知识传承的方式;对国家而言,阅读既是民族和谐相处的润滑剂,也是国民素质焕发的清醒剂,还是国力整体提升的强心剂。可以这样说,一个不会阅读的人,他的生命质量是低下的;一个不爱阅读的民族,她的发展后劲是欠缺的;一个不尚阅读的国家,它的竞争实力是萎靡的。正因为这样,世界各国人民无不注重发展自己的阅读爱好,世界各国政府也无不注重改善国家的阅读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报告也明确提出:作为一个世界公民,最起码的受教育要求是让自己学会听、说、读、写、算五大本领,同时也明确要求了通过接受阅读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二、课题的界定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它是一个认知加工的过程,是通过各种途径(书籍、报刊、网络等)对文本及其他形式的材料进行识记、分析、评价及体验的认知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也都直接起着调节作用。阅读策略涉及教学的、学生学习的策略。如;首先明确朗读教学的要求。新大纲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在具体教学中,普通话正确即要求读音正确,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添字,不重复字句,停顿适当。朗读要做到正确,首先要强调“三到”心到、口到、眼到,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无心,同时教师要做好正音工作,将容易发生错误的字词预先提出,引起学生的注意,防止错误,要做到流利的读,要求朗读中不断读,不读破句,连贯的读,其中关键在于扩大视读广度。视读广度愈大则知觉单位愈大,理解愈完全,中途断读或读破句的情况就愈少。不仅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而且能够在读这个词的时候就看到下一个词,迅速的把几个词联系起来,按意群停顿,视觉广度的加大,只能在朗读实践中实现。另外,有感情的朗读要求我们能正确处理重音、停顿,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控制好速度和节奏,做到感情自然流露,不矫揉造作,这是朗读的较高要求。二、熟练使用朗读教学的方法。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恰当的使用合适的朗读教学方法。其一、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听教师的范读和放录音带。组织学生听规范的朗读,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可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模仿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其二、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其三、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少儿节目,多听一些少儿内容的广播,放录音听故事,让学生体会语言艺术的韵律美、节奏美,用浓烈的感情色彩感染他们,引起其感情共鸣,从而激发强烈的朗读欲望;其四、经常开展一些活动进行朗读效果的检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读书成绩,感到读书成功的快乐,可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课文朗读大赛”、“儿歌表演评比”、“读书读报竞赛”“故事大王”,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朗读兴趣。三、充分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后果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四、紧扣教材来组织和指导学生朗读。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在朗读教学中,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以从这几方面进行指导:一方面要选好朗读材料,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性质和特点为学生挑选适宜朗读和背诵的作品,如选择那些在篇章结构和谴词造句方面都堪称典范的课文。有些文章也不是每一段都适宜背诵,要挑选那些重要的段落、精彩的片段、警策的语句。好的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越读越有滋味,多朗读和背诵这样的文章,将会使学生选择终身受益。另一方面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教师应做到:正确示范:小学生善于模仿,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因此教师自己要经常练习朗读,力求语音准确、富有感情。体会感情:准确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朗读好课文的基础,要启发学生想象、联想、重视和重建表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示难点:容易读错的字,事先正音,容易读破句的地方,先帮助学生把握意图理解清楚长句子,讲清如何断句等。读后评议。朗读指导要读前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读后有评议。评议可教师评也可引导学生自评或互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朗读水平,评议即要充分肯定优点,也要指出不足,还应提示改进的方法,实现更有意识的练好朗读,培养语感。五、突出重点段落读出感情和效果。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当读到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和“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也确实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又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动形象地措绘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绚丽多姿。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其中的儿化韵,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到雪后的自然美,读出作者当时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但在课题进行时,教师们要解决以下问题:首先是学生课堂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就算是老师给足了时间,但是一些学生还是不能把文章读完,因为这其中难免有的学生会开小差,不注意老师的要求。为了教学进度,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朗读本来是抒发自己心底的感情,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溶入到朗读中,但是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没有明确的目的,那么朗读起来自然会陷入机械的僵局。再次是朗读的面窄。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这需要老师积极去发现和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针对他们的特点,选择性的让他们读符合他们自身性格的文章。最后朗读指导机械匮乏。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朗读在语文中的重要位置是不容质疑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好方法!习惯是一种定型的行为,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的方式。归根到底,是一种条件反射。教育家认为,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也就是说如果能保证定时的阅读行为,那阅读就会成为一种自发的需要,成为一种习惯。阅读习惯,主要包括多读、精思、勤记、善用四个方面。指的是学生在阅读行为中针对阅读对象(即文本)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特征。它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并且不易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阅读习惯的指向是作品本身。阅读习惯的表征是阅读行为中的思维方式以及适应这种思维方式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目的是“不待人教,自能读书”(叶圣陶语)。语文阅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织特定的教学材料,对材料进行主动的意义建构,从而掌握阅读材料信息,学会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开发认知潜能,丰富思想情感提供有力支持。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原则(一)课题研究的学术理论依据1、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各学段的阅读目标。学段阅读教学理念阅读教学目标1-2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及简单古诗,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魅力,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事件有自己的看法,乐于与人交流。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阅读材料的选取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适当加深,阅读面可以逐渐拓宽。指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在课外阅读中获得更多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会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阅读面进一步扩展,内容涵盖散文、人物传记、经典小说儿童读本、优美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韵律等体会作品内容和情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阅读面,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整个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145万字。2、教学论基础阅读学习从教学论范畴考虑,是指教学双方遵循学习规律,共同完成的一种以使学生获得阅读能力,陶冶情感,塑造理想人格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这个活动包括目的(课程的价值)、内容(学习内容和行为内容,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活动)、结构和程序的安排、设计和实施(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本课题的研究必须遵循和贯彻教学论思想。3、心理学基础阅读学习是一个对阅读材料进行识记、分析、比较、归纳、评价和体验的认知心理过程。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和整个心理过程,认识阅读心理过程的结构以及各种心理要素及其内部联系,对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都有重要价值。因此,本课题研究必须遵循心理学理论,使阅读习惯的培养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4、系统科学理论贝塔朗菲提出的系统论,其核心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阅读教学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教学的对象、内容、过程当成一个系统。在实验研究中,努力借鉴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如整体化理论、开放性理论、信息传播理论、反馈控制理论等,努力将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研究。5、优化教学理论阅读习惯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优化习惯培养模式只是体现先进教学思想的教学框架,要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必须在优化培养上下功夫,不能使培养策略教条化,必须遵循系统优化的思想。(二)课题研究遵循的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阅读习惯研究要注意对阅读学习的内容与知识和过程的整体理解与掌握,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高。注意阅读习惯培养过程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相互协调与衔接。2、发展性原则本课题研究,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长远发展。同时,作为一个完整的研究,教师的发展,研究者自身的进步也是课题的重要内容。努力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让师生共同发展。因此,不论是阅读习惯的培养或培养模式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继承、发扬 “举一反三”、“质疑求异”、“发现探索”、“自主、合作”等先进的培养方法,使课题研究的过程,成为充分调动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丰富自我、纯洁心灵的过程,成为教师自我研究、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过程。3、层次性原则由于学生个体水平的差异,城乡差异,课题研究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个体差异、城乡差异,实施多层次的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留足弹性空间,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研究既有章可循,又能根据学习情况拓展、发挥,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4、生活化原则二十一世纪是阅读的时代,阅读将成为生活本身的一部分。阅读必须具有生活化的特质,不存在没有阅读的生活,也不存在脱离生活的阅读。生活化阅读的表现是:阅读目的在于阅读本身,不为考试而阅读,为阅读而阅读,否则收获顶多在考卷上,甚至一无所获;收获将在于阅读本身。吕叔湘认为阅读教学的效果要在20年之后才能显现。阅读文本来自生活的各个方面,不限于书本。阅读动力在于对阅读本身的兴趣,而非来自老师家长的要求、考试的压力。阅读行为将还原为学生生活中的一大需求,学生会千方百计想找自己喜爱的书读。只有当阅读行为融入了学生的生活,阅读行为才是有意义的,阅读才能真正成为一种可延续的生命活动。5、个性化原则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二是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立见解和不同的体验。个体因其生活空间和经历不同,影响到其认知方法和观念。因此,研究中应遵循个性化原则,着眼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学生实际出发。6、开放性原则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研究中,要有开放意识,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形式上要开放,使学生的阅读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在阅读学习的内容上开放,使课内外沟通,阅读延伸、迁移、拓展,这样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形成。7、主体性原则阅读习惯其实是一种主体意识的表现,主体意识越强,越能克服个人的各种不安定情绪和惰性。新课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会主动参加活动,主动实践,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8、系统性原则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阶梯性和延续性,它由阅读的认识、阅读的态度、阅读的方法和阅读的活动构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必须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网络中进行,以点带面,把要求逐步提升,学生才能保持阅读的兴趣。9、实践性原则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实践活动中,使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得以重现和强化,阅读习惯才能在长期的操作实践中形成。同时,学生也要在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扩宽知识面,建立自信和紧密合作的处事方式。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创造性的让学生承担责任,体验责任,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预设(一)实验假设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规律,若能探究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课内和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措施,并将这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与措施进行科学系统的组合,形成序列化,这将有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二)研究目标1、探索小学生语文课内阅读习惯培养的有效措施和策略。2、探索课外阅读的渠道和阅读内容,构建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方法。通过研究活动,培养小学生读书、爱书的好习惯,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及终身学习提供发展后劲;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学生知识的更新、思维的活跃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并在读书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激发小学生的探索欲望,并实际体验知识研究的过程,获得情感和学习的体验,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用阅读引领成长”,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为师生精神的充实提供全新的平台;使阅读成为师生最为自然的生活内容,用阅读让“学生的精神亮起来”,用洋溢的书香感染今天和明天的人们。(三)研究内容1、培养课内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学生预习是教师讲授的前提,教师在布置预习时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列出预习提纲,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学生明确了预习目标后,在阅读课文时就更加有的放矢。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和作批注的习惯“圈点勾画”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上阅读心得、联想、见解、疑惑,还可以归纳出段落章节的要点或是夹上纸条作上记号等。通过作批注,我们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索、边勾画的好习惯,将阅读引向深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习惯学生在阅读时,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就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展开思维,反复琢磨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疑难问题,允许学生提出与作品相反的观点和意见。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在平时阅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文中写得好的只言片语、优美词句、精彩片段随时摘抄下来,并加以归类。这样持之以恒,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培养课外阅读习惯小学生阅读渠道的研究 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班级、家庭合一的作用,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书香班级,共建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的研究。共建书香家庭的研究。小学生阅读内容的研究 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杂志研究。适合学生诵读的诗文读本研究。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读本研究 。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名人传记、科学研究读本研究。小学生阅读载体的研究小学生电子阅读、网络阅读现状的研究。让流行的网络阅读促进传统文本材料阅读的研究。(四)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针对阅读现状,在教师、学生、家长中开展“学生有哪些不良的习惯”、“阅读中应培养哪些阅读习惯”专题调查。2、观察记录法帮助学生设立读书记录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和阅读内容,对学生阅读情况跟踪观察。、3、行动研究法关注教师在班级(书香班级)建设过程中的操作策略,关注教师的具体阅读指导行为。4、榜样激励法利用伟人、科学家、英模、创业先锋等刻苦学习,博古通今,掌握本领报效祖国的事迹激励少年儿童,有助其良好品德的形成。5、个案法观察记录在课内课外阅读研究实验中学生的发展和成长。6、文献法查阅有关阅读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五、课题研究目标与实施程序计划:本课题研究时间为四年(2008年10月2011年12月),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8年10月2009年2月)1、传达总课题组关于课题研究的有关精神及课题研究方案,达成共识,形成对课题研究的初步认识。2、进行子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3、建立课题管理体系,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培训课题科研骨干,制定课题实施方案,为课题研究全面开展奠定扎实基础。4、课题前期进行查阅文献。查阅与选题有关的理论文献和经验、科研资料,达到理论武装,借鉴经验。查阅后,形成一篇关于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及其培养措施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供课题组成员学习。同时,也是子课题研究的第一份成果。5、课题前期进行调查研究。做好与选题相关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现状,获取基础数据(前测),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调查后,撰写一份关于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及其培养措施的调查报告,形成课题研究的第二份成果。6、办好家长学校,为课题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分阶段组织教师、家长学习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理论知识。在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和父母要发挥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用自身的好行为、好习惯去影响少年儿童。强调少年儿童的积极参与,让他们主动发展,积极地相互配合,使教育力量一致,形成合力。7、培训科研队伍。高度重视对试验教师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要把理论培训与操作培训结合起来;在培训时间上,要把岗前培训与岗中培训结合起来;在培训方法上,要把严肃认真与生动活泼结合起来。要使教师与课题共同成长,以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队伍作为目标。8、建立课题研究工作大事记。第二阶段:研究与实践阶段 (2009年3月2011年6月)1、实施计划,在学生中,开展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做好前测、收集积累、观察、个案等资料的整理与保存,定期分析对比。3、总结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途径与方法,向总课题组提交阶段性研究报告及工作总结。4、鼓励教师、家长撰写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科研论文、教育随笔、个案分析,积极参加市举办的征文评选活动。5、选派科研骨干参加市举办的专题理论研讨会或培训班。第三阶段:总结提高与结题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2月)1、加强实验的规范管理,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微波集成电路AL2O3基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2024年反担保协议法律文件样式
- 生态农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劳动协议监管手册内容概览
- 2024年期办公场所租赁协议模板
- 2024室内涂装批白施工服务协议
- 2024新装修工程项目协议
- (修改后) 电子工程中级职称考试题
- 家长会示范课件引导孩子拥抱自信与勇气
- 古建筑修复方案
- 肠系膜动脉夹层护理课件
- 军工板块行业分析
- 肌骨超声在RA的应用课件
- 生涯发展展示
- 2024年浙江省财务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天疱疮诊疗指南及药物应用指南
- 二 《学习工匠事迹 领略工匠风采》(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精讲课堂(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 工程项目建设程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