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塔楼拼接12层小高层住宅建筑高支模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1页
五个塔楼拼接12层小高层住宅建筑高支模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2页
五个塔楼拼接12层小高层住宅建筑高支模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3页
五个塔楼拼接12层小高层住宅建筑高支模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4页
五个塔楼拼接12层小高层住宅建筑高支模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A、B、C、D、E五个塔楼拼接成的12层小高层住宅建筑,底层架空。地下一层平时为停车库,战时为人防地下室。首层层高为3.9m,标准层层高为2.8m,总高为39.0m。本工程总用地面积5947.6,总建筑面积为22703.2,地下一层为地下停车库及少量设备房,战时为两个六级人防单元。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二级50年。结构形式为框支剪结构,本工程架空层板面标高为+3.87米,架空层顶板厚180,梁最大截面为800*1300,层高为4.87米。属于高支模,不在地下室范围内的现有净空约为9米。二、施工顺序架空层施工:浇注基础砼绑扎墙柱及-1.000处梁板钢筋安装在-1.000处的墙柱及梁模板浇注-1.000以下砼绑扎至3.870处的墙柱钢筋安装梁板及墙柱模板绑扎梁板钢筋浇注梁板砼。三、施工方法1、柱模板:首先按图纸尺寸制作柱侧模板,然后按柱断面尺寸制作矩形或异型压脚板,板厚18,宽100。安装时按柱脚位置线确定,按设计要求调整标高,使其平整后,用钢钉固定。圆柱按截面尺寸制作定型钢模板,每块模板做成半圆,支模时用螺栓对拉连接,板面每隔400焊角钢肋以防变形。安装柱模板,两垂直方向加斜拉顶撑,校正垂直度及柱顶对角线。内楞间距取200,外楞采用483.5钢管与扣件“井”字型包箍紧固,第一道包箍距柱脚200,当柱宽600时,包箍垂直间距取400;当柱宽为600b900时,包箍垂直间距取350,柱模板采用14柱中穿心螺栓紧固,竖向垂直间距取300。紧固螺栓外套硬质PVC套管。柱模板示意图见下图柱模板支模示意图2、墙模板墙厚度为200mm的,内楞间距为300mm,外楞间距为500m,螺杆间距纵向为500mm,螺杆间距横向为500m;内墙厚度为300mm的,内楞间距为300mm,外楞间距为450m,螺杆间距纵向为450mm,螺杆间距横向为450m;墙厚度为350mm的,内楞间距为250mm,外楞间距为450m,螺杆间距纵向为450mm,螺杆间距横向为400m。按照放线位置进行模板安装,边安装边插入穿墙螺栓、50*50*墙厚混凝土垫块和硬质PVC套管。有门窗洞口的墙体,宜先安好一侧模板,待弹好门窗洞口位置线后再安另一侧模板,且在安另一侧模板之前,应清扫墙内杂物。根据模板规范要求在内墙两侧加斜撑,且边安装边校正其平整度及垂直度。模板安装完毕应检查一遍螺栓、斜撑是否牢固,模板拼缝以及底边是否严密,特别是门窗洞边的模板应加强支撑,防止洞口跑模,每片墙对拉对顶撑至少两道。墙模板支设方法详见下图墙支模示意图3、梁、板模板:架空层顶板厚180,顶板梁有200*400,200*500,200*700, 250*400, 250*450,250*500,250*550,250*600,300*500,350*700,400*800, 600*1000,800*700,800*1300等截面类型。层高为4.87米。采用钢管满堂架支撑体系,在地下室范围外的架空层钢管满堂架支撑体系高度约9米。板最厚处为180,最大框支梁为8001300mm,最大跨度为83m,板底内楞间距设为250mm,外楞间距为800mm,内外楞木枋均竖放。楼板下支撑为满堂架支撑,钢管采用483.5,立杆间距为800mm800mm(在砼地面垫200200的旧模板)。梁部位下立秆间距为600mm600mm。梁截面小于350*700:梁底内楞取300mm,外楞取450mm,梁侧内楞取250mm,外楞取500mm,对拉镙杆间距取600*600mm。当梁截面大于等于400*800时,梁底内楞取250mm,外楞取350mm,梁侧内楞取250mm,外楞取350mm,对拉镙杆间距取400mm。水平横杆步距1500mm,扫地杆距地面250mm,以留出检查通道。剪力撑沿纵横向每五道立杆设置一道,间距1500mm,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对于架空层部分搭设在现有土层地面做夯实处理:在立杆下垫400400的旧模板,为防止上部平台上荷载时,钢管架下沉,在现有已浇注的基础临近的纵横方向的立杆上加45度斜撑(6000钢管),间距为两倍立杆间距,斜撑与在基础面上的立杆用水平杆连接,间距为1500,具体要求见下图:施工时在柱子上弹出轴线、梁位置线和水平线,钉柱头模板。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找平。无钢筋混凝土地面的架空层,垫400400旧模板及木枋支撑在土面上。根据墨线安装梁模板,压脚板、斜撑等。梁模板用夹具在梁底模处夹紧,夹具用木枋螺栓制作,间距600mm,夹管用新脚手架钢管,使用旧钢管时,应认真挑选,不得使用弯曲的钢管。当高大于750mm时,梁侧模要加穿14梁螺栓加固。普通梁模板支模示意图见下图 梁模板支模示意图所有跨度8m的梁,均需在梁跨的中点起拱L/500(L为梁的跨度),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悬挑2m的梁,起拱L/300(L为悬挑长度);所有跨度4m的板,均需在跨中起拱L/400(L为板的跨度);悬臂板应起拱3L/1000(L为板悬挑长度)。为便于梁侧模和板底模尽早拆除,所有梁底模均采用保留支撑法立模,待砼达到设计强度并满足拆模要求后拆除。四、模板拆除跨度大于8m的梁、板及大于2m的悬挑构件在砼强度达100%方可拆模;其它位置的模板在砼强度达到75%,即可拆模。1、柱模板的拆除:先拆除柱斜支撑,再卸掉柱围檩、对拉螺栓,然后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砼脱离。2、核心筒墙模板拆除:先拆除对拉螺栓等附件,再拆除斜撑,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离开墙体即可把模板吊走。3、梁、板模板的拆除。(1)先拆梁侧对拉螺栓、方木。再拆除梁底水平杆及方木,然后拆除梁底、梁侧。(2)板模板先拆水平杆及方木,然后用撬棍拆板。(3)将落在二步架上的模板用人工陆续倒运到卸料平台上,用塔吊运至上一层作业面上。(4)拆除模板支撑钢管脚手架时,不得直接冲击结构板,先拆横杆后拆立撑杆。脚手架杆应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五、质量要求1、安装质量要求(1)模板安装必须保证位置准确无误,模板拼缝严密,支撑体系牢固可靠,不发生变形和位移。(2)模板安装完毕后,质量检查人员、测量人员应对模板轴线位置、垂直度、标高、截面尺寸(板厚)预埋插筋的位置进行检查。(3)现浇结构模板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项 目允许偏差(mm)轴线位移5平面标高5截面尺寸(柱、墙、梁)+4-5表面平整(2m长度以上)5垂直度全高56全高58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2、解决漏浆难题模板拼接处不严密、梁、柱接口模板之间有缝隙,墙与梁接口不严密是构成漏浆的几个重要原因,应采取以下措施:(1)木模板拼装、校正完毕后,在拼缝处粘贴胶条;(2)在梁、柱接口模板之间交接面及墙与梁接口处粘贴海绵条。可以彻底解决漏浆的难题。(3)模板根部与砼结构面交接处增加压脚板,并在此处用沙浆封睹。六、质量保证措施1、工程技术人员在工序开工前按设计图纸要求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人按图及交底施工,质检员严格按要求检查验收。2、认真做好工序交接验收,当墙、柱钢筋工程绑扎完成后,工号长应组织钢筋、木工班组长和技术员、质检员进行现场交接验收,凡钢筋位置不符合要求的必须整改符合要求后方可封模。3、提高模板施工质量标准,垂直平整度均要在规定范围之内,尤其要重视外墙垂直度,确保外墙垂直度和平整度满足规范要求。4、模板拆模后要进行清理修正,涂刷隔离剂后才能继续使用。5、为保证板缝能满足要求,在模板安装完毕后,应用透明胶纸粘贴板缝。七、安全及文明施工1、模板工程应编制方案,对于高支撑模板应进行设计计算。2、支模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遇途中停歇,应将就位的支顶、模板联结稳固,不得空架浮搁。3、支设4米以上的立柱模板,操作时要设操作台;不足4米的,可用马凳操作。支设独立梁模应设临时工作台。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4、拆模应经施工技术人员同意。操作按顺序分段进行,不猛撬、硬砸、大面积撬落和拉倒。完工前,不得留下松动和悬挂的模板。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拔除钉子,并运到指定地点集中堆放,防止钉子扎脚。5、电锯、电刨等木工机械性能良好,防护装置齐全,工人按规程操作。木加工场所严禁烟火,木屑、刨花及时清理。6、模板在配模时,严禁大板小用、长方短用。7、及时清理碎板方材,统一堆放、及时运出,操作面上每日做到工完料净场清。8、严禁打赤膊、穿拖鞋、穿短裤进入现场。9、易产生噪音的机具,如发电机、电锯、砂轮锯等,将采取屏蔽措施。同时在不同施工阶段加强噪音监测,将施工噪音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降至最小。附件11.现浇混凝土梁模板计算梁模板的计算主要包括:(1).模板底板、底板下内楞、底板下外楞和底板下支撑。(2).梁侧模板、侧模板内楞、梁侧模板外楞和对拉螺杆。 本工程矩形大梁较多,现选取KZL1一跨进行验算,梁长7.7m,高1.3m,宽0.8m,模板采用目前常用的18厚进口聚脂七合板,规格为900mm1800mm,木枋采用红松,规格为50mm100mm,螺杆为M14对拉螺杆。梁底竖向支撑采用483.5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试对该模板体系进行验算。主要参数查附表一如下:木材 fc=10N/mm2 (顺纹抗压) fm=13N/mm2 (抗弯) fv=1.4Mpa (顺纹抗剪) E=9000N/mm2 (弹性模量)钢管 fm=215N/ mm2 (抗弯)混凝土的重力密度 c=2400kN/ mm31.1梁模板底板及内、外楞和钢管支撑计算1.1.1梁底板计算(1).强度验算底板承受标准荷载:恒荷: 混凝土自重力 24kN/ m30.8m1.30m1.2=29.95kN/m 底板自重力 5kN/ m30.018m0.9m1.2=0.097kN/m 钢筋自重力 1.5kN/ m30.8m1.3m1.2=1.872kN/m活荷: 振捣混凝土荷载 2.0kN/ m20.8m1.2=1.92kN/m 施工人员及机械荷载 2.5kN/ m20.8m1.2=2.4kN/m 合 计 : q1=36.239 kN/m木模板需乘以折减系数0.9:则q=q10.9=36.2390.9=32.62kN/m 梁底板下内楞的间距相等,设为L,是一个等跨多跨连续梁,可按四等跨连续梁来计算:所用公式:= M/Wfm (11) M=Km*qL2 (12) W=bh2/6计算最大应力M计算最大应力Km弯距系数W截面抵抗矩fm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b*h模板横截面的宽度与厚度L内楞间距一般按4跨连续梁计算,按最不利荷载布置,查施工手册表得:Km=-0.121=0.12132.62L2 6/60018213N/mm2解得: L326mm (2).剪应力验算所用公式:=3V/2bhfv (13) V=KvqL剪应力V计算最大剪力bb*h模板横截面的宽度与厚度Kv剪力系数同上,查附表2得:Km=0.620=30.62032.62L/260018fv =1.4N/mm2解得:L 498mm (3).挠度验算:所用公式: w=KwqL4/100EIL/250 (14)w计算挠度Kw挠度系数同上,查附表2得:Kw=0.967w=0.96732.6212 L4/1009000600183L/250解得:L 322mm综合以上三种情况, L=322mm,底板即满足要求。1.1.2梁底内楞验算(1).强度验算小楞间距取250mm,按简支梁计算,在计算时,梁作用在小楞上的荷载可化为一个集中荷载计算。所用公式同11、其中M=0.125PL1(2 b/L1) P作用在小楞上的集中荷载(N),P=qLL1计算跨度,即梁底外楞间距。= 0.12532.62250L1(2 900/L1)6/50100213 解得: L1 981mm(2).挠度验算所用公式: w=PL13/48EIL1/400 (15)32.62250L1212/4890001005031/250解得: L1 470mm综合以上二种情况, L1=470mm,内楞即满足要求。1.1.3梁底外楞验算(1).强度验算外楞下钢管的纵向间距设为L2,沿纵向为三排。按四跨连续梁计算,假设梁的全部重量均匀地作用在两外楞上。则:q=32.62/3=10.87kN/m所用公式同11、12,=-0.12110.87L22 6/10050213N/mm2解得: L2 642mm(2).挠度验算所用公式同14,w=0.96710.8712 L24/1009000100503L2/250解得: L2710mm综合以上二种情况, L2=642mm,外楞即满足要求。1.1.4梁底钢管支撑验算本计算不考虑偏心受压,建议竖向钢管不要采用对接或搭接连接。(1).强度验算所用公式: N/Anfm (16)N轴向压力,N=q1L2/3An483.5钢管的截面积,An=489mm236.239600/4893=14.82N/ mm2fm=215 N/ mm2 强度满足要求。(2).稳定性验算所用公式: N/ jAnfmN同上j轴心受压稳定系数,根据钢管立柱长细比查得,=Lo/i,i为钢管回半径,i=15.78mm,Lo为横杆步距,取1500mm。=1500/15.78=95.05由附表3查得: j=0.653N/jA=32.62600/489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