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城市群)申报材料城市(城市群)名称:泸州申报日期:2014年2月28日一、城市概况(一)行政区划和城市建设现状泸州市下辖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三个区和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四个县,幅员面积1.22万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09.37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3.8%。截至2013年12月,全市户籍人口506.68万人,其中城市地区家庭户数40.26万户、城市地区户籍人口数104.46万人。2013年10月,经过省住建、公安、民政、统计联合检查,泸州市被认定为省内除成都之外的三个大城市之一。(二)经济情况2013年泸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66.4亿元,增长29.1%。泸州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居全省第7位,位次较上年提升1位;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在川南四市中独占鳌头。2014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目标总量将在1100亿元以上,投资增速保持27%以上的高速增长。2013年全市产业发展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5.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84.4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0.5亿元,增长12%。其中,现代农业、白酒、化工、能源、机械、现代医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九大产业”,共实现增加值828.7亿元,增长13.7%,占全市GDP的比重达72.7%。2014年,是泸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产业发展突破年”。将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的工作基调,优化提升酒业、化工、能源、机械等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现代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以超常规的举措强力推进全市产业发展在总量、结构、效益上实现新的突破。(三)地理情况泸州地处中国四川省东南部,位于成都贵阳X重庆昆明直线连接中心位置,是四川东南出川出海和重庆西南出海东南亚必经通道。长江和沱江两江交汇处,为四川出海南通道和长江上游重要港口。泸州市东邻重庆市,南界贵州省、云南省,西连宜宾市,北接自贡市、内江市。距省会成都市267千米。泸州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但受四川盆地地形影响,泸州市夏季多雷雨,冬季多为连绵阴雨天气,多轻雾天气, 而全年少有大风,多为0-2米/秒的微风。年平均气温17.518.0,年际之间的变化为16.818.6,高低年间相差值为1.8;泸州市无霜期长在300天以上,降雪甚少,个别年份终年无霜雪,适宜作物生长期长。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泸州境内,沱江、永宁河、赤水河、濑溪河、龙溪河等交织成网。境内长江航道133千米,入境水量2420.8亿立米,出境水量2945.6亿立方米。近30年,长江最高洪水位19.62米(2012年7月22日)。 全市境内现已探明储量煤43.32亿吨,天然气407亿立方米,硫铁矿32.17亿吨、方解石20.1万吨。大理石计数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2.8万千瓦。可开发量25.2万千瓦。无烟煤探明储量19.85亿吨,预测储量52.2亿吨;烟煤保有储量0.53亿吨,预测储量1.31亿吨。天然气产量7.3亿立方米。(四)人文历史泸州是著名的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西汉置郡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凭两江舟楫之利,历史上泸州就自然形成川、滇、黔、渝结合部的物资集散地和川南经济文化中心;宋、明时期泸州即成为与成、渝鼎足而三的全国性商业城市和全国33个商业都会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泸州曾是川南人民行署公署(省级)所在地。泸州是中国著名的酒城,闻名遐尔的名酒泸州老窖和郎酒均出自于此,是全国重要的循环型化工基地,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全国大中型全液压汽车起重机、挖掘机制造中心,泸州市先后获得过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诸多荣誉。二、城市宽带发展现状(一)宽带基础指标情况根据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城市群)工作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申报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城市群),城市(城市群)宽带基础指标至少满足一下6项指标中的4项。基础指标情况表指标名称指标要求当前达到值(保留一位小数)城市家庭20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85%85%农村家庭4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90%94%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55%23%3G/LTE移动电话人口普及率40%24%4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80%80%8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35%35%数据截止时间:2013年12月(二)宽带发展情况近年来,泸州市宽带网络基础建设迅速发展。截止2013年12月,全市FTTH覆盖家庭达45万户,固定宽带用户34.5万户,移动基站7852个(其中3G/LTE基站3245个),移动电话用户307.9万人(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100.2万人),城市家庭20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85%,农村家庭4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94%,4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达80%,8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达35%。(三)宽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市宽带发展势头强、形势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宽带覆盖面广但固定宽带用户较少,移动电话普及率较高但3G移动用户比例较低,基站建设特别是3G基站、室内基站建设有待加强等。三、“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城市群)创建方案(一)创建目标指 标 2013年 2015年 2020年 1.宽带用户规模固定宽带接入用户(万户) 41.65080其中:光纤到户(FTTH)用户(万户) 26.73560其中:城市宽带用户(万户) 29.33340农村宽带用户(万户) 12.317403G/LTE用户(万户) 83.21001502.宽带普及水平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22.55570其中:城市家庭普及率(%) 67.275100农村家庭普及率(%) 10.41536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长期演进技术(3G/LTE)用户普及率(%) 16.455853.宽带网络能力 4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801001008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42.46090FTTH覆盖家庭(万个) 41.680953G/LTE基站规模(万个) 0.30.51.2NGB覆盖家庭(万个)408092(二)工作机制 组建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强同志任组长,副市长曹勇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创建领导小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由市经信委和泸州电信、移动、联通分公司负责日常工作(附件3)。(三)发展思路及实施方案根据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六个突破、四年翻番”的奋斗目标,按照四川省确定的“到2020年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宽带应用深度融入生产生活,技术创新和产业竞争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形成较为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要求,围绕建设“智慧泸州”的总目标,综合利用有线、无线技术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促进应用普及、服务创新和产业支撑的协同,加快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利用,全面支撑我市经济发展和服务社会民生。建设全社会用得好、用得起的宽带。1、主要措施一是要尽力加快完善优化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积极发展宽带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建设。二是要着力提升宽带网络应用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生产水平,深化宽带网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应用;加快“智慧泸州”建设,深化优化宽带网络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文化民生等领域的应用。三是要全力促进宽带网络产业链的发展。积极引进数字通信设备、平板显示制造和智能终端研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泸州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要增强宽带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评测机制和安全防护体系;完善应急通信预案体系和容灾备份体系,提升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抗毁性。2、重点任务一是推动宽带网络在传统产业的深度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酒业、机械装备制造、化工、能源产业等我市传统支柱产业为重点,加快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工艺系统的综合集成,完善产业链协同设计体系,推广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设计模式,推进信息技术在重点产品中渗透融合,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汽车、石化、钢铁、建材、医药、纺织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深化研发设计、工艺流程、过程控制等环节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推动食品药品行业建立生产过程状态监视、质量控制、快速检测系统,逐步完善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在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推进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过程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在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推进研产供销、经营管理与生产控制、业务与财务全流程的无缝衔接和综合集成,建设统一集成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过程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大型企业集团信息化管控水平,促进企业组织扁平化、决策科学化和运营一体化,增强企业资源共享和业务整合能力。适应产业竞争格局的新变化,以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为重点,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普及和深化,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二是推动宽带网络在生产性服务业广泛应用,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包括提升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和供应链协同能力、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务能力、推动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创新发展。三是加快宽带网络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化、专业化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四是促进宽带网络技术加快发展,提升两化深度融合的技术支撑能力。主要从加快提升基础设施功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工业大数据集成、整合资源建设数据中心、提升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服务能力、推动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创新和应用、支持信息技术企业与工业企业战略合作等方面着手,全方位、多角度促进宽带网络技术发展。(四)政策保障措施1、加强规划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四川省“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等政策性纲领的总体部署,制订泸州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并将专项规划融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框架,使之有效衔接和同步实施。对于列入市重点工程及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通信建设项目要优先保障。继续协调推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 2、加大对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市财政要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倾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努力配合三大运营商和广电网络公司争取条线系统的支持,重点扶持关键技术研发、重点领域示范应用及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建设。 3、加大对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对城市数据中心、数字泸州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需要土地资源时,享受基础设施用地出让政策。减收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易地建设费及其他建设项目的各种附加费用。在公路、桥梁、地铁、隧道等公共场所建设中给予信息通信享受与水、电等公共基础设施相同政策待遇。廉租房、安置房、经适房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配套政府应一并投资建设完成。提升公共配套等设施资源的使用率:充分开放政府物业、公用民生单位的楼宇设施,例如公交站场、垃圾中转站、马路绿化带、路灯、交通信号灯等,安装通信设备。逐步实现城市建筑屋顶的公众设施化管理。编制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审批保障流程,切实解决规划落实问题,如制定高效的基站建设审批流程,缩短环保部门的基站审批时间;小区光纤到户工程,严格按照建设部与工信部小区内设施由开发商投资的规定;住宅和住宅建筑建设项目必须经规划审批部门、建设施工图审查机构按照光纤到户国家标准由专业部门把关审查。 4、建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支撑体系 。大力培养、引进复合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员。加强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借智、引智相结合,发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优势,为全市信息建设提供支撑条件。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对共性难点,技术瓶颈,统筹协调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组织攻关,力争有所突破。 5、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上下贯通、衔接有序的应急预案体系与联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禽类产品品质提升与市场竞争策略考核试卷
- 管道工程产业发展趋势预测考核试卷
- 照明市场季节性变化分析考核试卷
- 种子批发商财务分析与投资决策考核试卷
- 脑梗塞的风险评估和护理
- 稀土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考核试卷
- 票务云计算平台考核试卷
- 四年级数学上册 六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
- 米粉生产工艺培训
- 青年文明号培训班
- 2023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岗招聘笔试真题
- 任务2 比亚迪·秦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构造与检修
- 人教版小学英语三起PEP常用表达法(三四年级共4册)
- 医学教程 《小儿腹泻》课件
-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方案
- 拖挂式房车商业发展计划书
- 09S304卫生设备安装图集
- 护士长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世界500强集团)2024年
- 户外趣味健步走活动设计方案2024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建筑工务署第二批选聘特聘专干8人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成人中心静脉导管(CVC)堵塞风险评估及预防-2024团体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