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分类部分.ppt_第1页
昆虫分类部分.ppt_第2页
昆虫分类部分.ppt_第3页
昆虫分类部分.ppt_第4页
昆虫分类部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节肢动物门 二 昆虫的外部形态 内容提要昆虫纲的形态结构特征昆虫的生物学特性昆虫纲常见目科的分类教学要求掌握昆虫纲的形态结构特征理解昆虫常见目科的分类了解昆虫的生物学特性教材和主要参考书刘凌云 郑光美 普通动物学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江静波 无脊椎动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第一节昆虫纲概述 昆虫在无脊椎动物中是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一门动物 其绝大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 占据了陆上所有生境 昆虫纲不仅是节肢动物门 也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纲 约占已知动物种类3 4 与人类的生活 健康 经济等各方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已有纪录的共85万种 初步估计昆虫100万种 通常分为2亚纲 约30目 一 昆虫纲 Insect 特征 身体分为头 胸 腹部 头部有4对附肢 包括1对触角 1对上颚 1对下颚和1对左右愈合为1片的下唇 胸部具3对足 前足 中足和后足 一般有2对翅 前翅和后翅 用气管呼吸 代表性种类有蝶蛾 蝗虫 蚂蚁 蜜蜂 蚊 蝇等 二 昆虫纲分类的主要特征 一 昆虫的复眼和单眼昆虫的复眼由多数小眼组成 能够感觉物象 是昆虫的视觉器官 单眼用于感觉光线的方向和强弱 单眼 复眼 二 昆虫口器的结构及其类型 从食物的形态来看 昆虫的食物分固体和液体两大类 适宜取食固体食物的口器为咀嚼式口器 适宜取食液体食物的口器为吸收式口器 从口器的演化来看 咀嚼式口器是比较原始的 所有别的口器类型都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变来的 综上所述 昆虫的口器分为以下5种类型 1 咀嚼式口器 上唇 上颚 下颚 下唇和舌5部分构成 如直翅目的蝗虫 蟋蟀和蝼蛄 鞘翅目的昆虫 鳞翅目的幼虫 蝗虫的咀嚼式口器 左模式图 右装片图 2 刺吸式口器 上颚和下颚延长 特化为针状的构造 称为口针 下唇延长成分节的喙 将口针包藏于其中 如同翅目的蝉 蚜虫 半翅目的蝽象和双翅目的蚊类 蚊的刺吸式口器 1 复眼2 触角3 下颚须4 下颚5 上颚6 下唇7 唇瓣 3 嚼吸式口器 嚼吸式口器兼有咀嚼固体食物和吸食液体食物两种功能 为一些高等蜂类所特有 这类口器的主要特点是上颚发达 可以咀嚼固体食物 下颚和下唇特化为可临时组成吮吸液体食物的喙 蜜蜂的嚼吸式口器 1 上颚2 外颚叶3 下唇须4 中唇舌5 唇瓣 4 虹吸式口器 为多数鳞翅目成虫所特有 其上唇为一条很狭的横片 上颚消失 下颚的轴节和茎节缩入头内 但1对外颚叶十分发达 组成一个卷曲呈钟表发条状的喙 蝴蝶的虹吸式口器 1 触角2 复眼3 下唇须4 喙 5 舐吸式口器 舐吸式口器为双翅目蝇类所特有 双翅目蝇类的上下颚退化 仅余1对棒状的下颚须 下唇特化成具有海绵状的吸盘 适合取食流质的腐败食物 家蝇的舐吸式口器1 吸盘2 拟气管3吸喙4 喙 1 触角基本构造 触角由基部向端部通常可分为梗节 柄节和鞭节3部分 其中鞭节在各类昆虫中变化最大 形成不同的触角类型 2 触角的功能 主要是嗅觉和触觉 有的也有听觉作用 在触角上有许多嗅觉器 使昆虫能嗅到散发出来的气味 借以觅食 聚集 求偶和寻找适当的产卵场所等 三 触角的基本构造 功能和类型 四 昆虫胸足的构造和类型1 昆虫胸足的构造 昆虫的胸足是胸部的附肢 前 中 后胸各有1对 分别称为前足 中足 后足 成虫的胸足分为6节 即基节 转节 腿节 胫节 跗节 2 5节 前跗节 2 胸足的类型 昆虫的胸足是适应于陆生的步行器官 在各类昆虫中 因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足的功能有了相应的改变 常见胸足类型有步行足 捕捉足 跳跃足 开掘足 携粉足 游泳足 五 翅的构造和类型 昆虫翅的发生使昆虫在觅食 寻求配偶 扩大分布和逃避敌害等多方面获得了优越的竞争能力 是昆虫纲成为最繁荣的生物类群的重要条件 1 翅的构造 翅一般为三角形 分为前缘 外缘和后缘 肩角 顶角和臀角 翅面上有翅脉 翅脉是翅的两层薄膜之间纵横行走的条纹 由气管部位加厚所形成 对翅膜起着支架作用 脉序 或脉相 是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 前 后翅分别着生在中 后胸上 2 翅的类型 1 膜翅 膜质 薄而透明 翅脉清晰可见 如蜂类 蜻蜓的翅 2 革翅 革质 稍厚有弹性 半透明 翅脉可见 如蝗虫的前翅 膜翅 革翅 蜻蜓 蝗虫前翅 3 鞘翅 角质 厚而坚硬 不透明 翅脉不可见 如金龟子 天牛的前翅 4 半鞘翅 基半部厚而硬 革质 端半部膜质 如蝽象的前翅 鞘翅 半鞘翅 铜绿金龟子 斑须蝽 5 鳞翅 膜质 表面密被由毛特化而成的鳞片 如蛾 蝶的翅 6 平衡棒 前翅膜质 后翅特化成棒状 如蚊 蝇的后翅 鳞片 三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一 昆虫的变态变态是指昆虫由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程中形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发生的明显变化 称为变态 有2种类型 1 不完全变态 昆虫的发育经过卵 若虫和成虫3个虫态 如直翅目 同翅目 半翅目的昆虫等 2 完全变态 昆虫的发育经过卵 幼虫 蛹和成虫4个虫态 如鞘翅目 鳞翅目 膜翅目 双翅目的昆虫等 二 昆虫个体发育中的虫态类型昆虫个体发育中的虫态类型包括卵 幼虫 蛹和成虫四种虫态 不同类群的昆虫 其虫态外形不同 1 卵 昆虫产卵的方式有散产和聚产2种方式 卵的形状和颜色不同的类群差异很大 2 幼虫 昆虫的幼虫类型根据头壳和足的发达程度分为无头型 寡足型和多足型 3 蛹 昆虫蛹的类型分为被蛹 离蛹和围蛹 三 昆虫的生活史昆虫在一年内发生的世代 每个世代由卵 幼虫 蛹和成虫组成 第二节昆虫纲常见目科的分类 昆虫纲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纲 约占已知动物种类的3 4 与人类的生活 健康 经济等各方面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已有纪录的共85万种 初步估计昆虫100万种 根据世界著名昆虫学家Smith和国际科学院院士周尧教授 于1990年建立的Smith Zhouyao昆虫分类系统 昆虫纲 Insecta 通常分为2亚纲 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 30目 现介绍常见的 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15个目 1 蜉蝣目Siphonaptera 口器咀嚼式 两翅膜质 三角形 后翅小 尾须长 中尾丝有或无 幼体水生 具亚成虫期 原变态发育 日本蜉蝣 Siphosisservillia习性 全国分布 水生昆虫 为重要的水体质量指示动物 2 蜻蜓目Odonata 复眼大 触角刚毛状 口器咀嚼式 中后胸节向后倾斜 翅膜质 翅脉网状 前后翅近等长 腹部细长呈杆状 雄性生殖器位于第二腹节 半变态发育 1 蜻科Libellulidae 前后翅三角室不同方向 结前横脉前后两列相连接 黑尾灰蜻Crocotheisservillia习性 捕食小型昆虫 常见沟谷溪流和河边 分布 全国分布 陇东优势种 赤衣Crocothemisservillia习性 捕食小型昆虫 偶见沟谷溪流和河边 分布 全国分布 陇东稀有种 2 蜓科Odnatidae 前后翅三角室方向相同 结前横脉前后两列不连接 黄腹绿蜓Ctoterisnundism习性 捕食大型昆虫 常见沟谷溪流和河边 分布 陕西 甘肃仅分布陇东子午岭林区 箭杆绿蜓Ctoterisnafricana习性 捕食大型昆虫 偶见林区的沟谷溪流和河边 分布 陕西 河南 甘肃仅分布陇东子午岭的正宁林区 两翅基部较窄 结前横脉只有两至五条 体型相对较小 3 蟌科Liffoerdism 中文学名 亚姬扇蟌拉丁学名 Liferisnundism习性 捕食小型昆虫 常见沟谷溪流和河边 分布 全国分布 陇东常见种 尤其在子午岭林区数量较多 4 色蟌科Drepanidae两翅基部较相对较宽 结前横脉多 一般有七条以上 体型相对较大 豆娘DtoterisnSundism习性 捕食大型昆虫 常见沟谷溪流和河边 分布 全国分布 甘肃仅分布陇东子午岭林区 艳娘Btoterisnundism习性 捕食大型昆虫 常见沟谷溪流和河边 分布 全国分布 陇东分布较普遍 3 直翅目Orthoptera 触角线状 典型的咀嚼式口器 前胸背板两侧下延呈马鞍状 前翅革质 后翅膜质 后翅臀区较发达 后足跳跃式或前足为开掘足 尾须长或短 渐变态发育 绿螽蟖 跳跃足 前胸背板 触角 口器 1 蝗科Acrididae 触角线状 较短 不超过体长 跗节为三节式 听器于第一腹节两侧 产卵器凿状 黄胫车蝗 Oedaleusrhodopa习性 植食性 常见草地 分布 分布西北华北 陇东优势种 中华稻蝗 Oxyachinensis习性 植食性 危害禾本科植物 分布 分布西北华北 陇东仅分布于华池 合水和正宁 2 螽蟖科Tettiigonidae 体形较侧扁 触角长 30节以上 线状 超过体长 跗节为四节式 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 尾须较短 产卵器刀状 绿螽蟖在甘肃分布子午岭林区 3 蝼蛄科Gryllotalpidae触角短线状 12节 不超过体长 身体纺锤形 前足开掘式 前翅较短 东方蝼蛄 G africana习性 植物性 危害多种经济植物 是土壤昆虫 分布 主要分布于华北和西北 开掘足 前胸背板 尾丝 4 螳螂目Mantoder 头三角形 转动灵活 咀嚼式口器 前胸长 前足捕捉式 前翅革质 后翅膜质 臀区较发达 渐变态发育 薄翅螳螂 红腹螳螂 2020 3 16 33 可编辑 5 竹节虫目 拟态昆虫 体形极扁平呈叶状或细长呈枝条状 无单眼 口器咀嚼式 后胸与第一腹节愈合 前翅退化 呈鳞片状 后翅发达 扇状 或无翅 渐变态发育 细胸竹节虫 黑背竹节虫 6 同翅目Homoptera 头式为后口式 触角刚毛状或线状 刺吸式口器 两翅膜质或前翅革质前翅较大 后翅较小 渐变态或半变态发育 蚱蝉 7 半翅目 体型较扁平 头式为下口式 口器刺吸式 中胸小盾片发达 前翅为半鞘翅 后翅膜质 渐变态或半变态发育 复眼 前胸背板 中胸小盾片 半鞘翅 麻皮蝽 稻绿蝽 8 广翅目Megaloptera 前口式 咀嚼式口器 上颚发达 触角线状 念珠状或栉齿状 前翅较大 后翅臀区较发达 脉网状 幼虫水生 完全变态发育 上颚 东方巨齿蛉Acanthacorydalisoorientalis 触角 东方巨齿蛉头部放大图 9 脉翅目Neuroptera 小型至大型 触角发达 呈丝状 多分节 复眼大 常有3个单眼 口器咀嚼式 2对翅大小相等 膜质 翅脉呈网状 如草蛉 触角 咀嚼式口器 翅 中华草蛉Chrysopasinica 10 鞘翅目Coleoptera 口器为咀嚼式 前翅为角质 鞘翅 后翅膜质或无 俗称甲虫 飞行姿态 云斑鳃金龟 四纹丽金龟 四纹丽金龟Popilliaquadrigutata习性 植食性 危害多种果树和农作物 分布 全国分布 是陇东地区重要害虫之一 1 虎甲科Coleoptera 下口式 头比前胸宽阔 口器咀嚼式 复眼大 向外突出 足细长 白天活动 日本虎甲铜翅亚种Cicindelahybrida 2 步甲科Carabidae 前口式 头比前胸狭窄 后翅退化 不会飞行 多于夜间活动 中国步甲 3 萤科Buprestidae 前胸背板向前扩展 盖过头顶 雄性腹部末端二节具发光器 雌性终生幼态 该科昆虫俗称萤火虫 触角 前胸背板 发光器 宽胸萤甲 4 叩头甲科Elateridae 体型较长 前胸能活动 胸部腹面中央具突刺及凹槽 前胸背板后角刺突状 示跳跃状态 细胸口头甲Agriotesfuscicollis 5 瓢虫科Coccinellidae 身体隆起呈半球形 跗节为隐四节式 鞘翅上一般有数目不等的色斑 七星瓢虫 横斑瓢虫 跗节 6 芫菁科Meloidisidae头较大 前胸窄小呈颈状 鞘翅较柔软 复变态发育 东亚芫菁 7 锹甲科Cassididae 触角膝状 鞭节有膨大 头特别宽大 雄性上颚特别发达 触角 上颚 阔胸锹甲 8 金龟子总科 触角鳃叶状 两鞘翅合拢后末端切合 身体常具有金属光泽 小青花金龟 Oxycetoniajucunda习性 植食性 危害多种果树花 分布 全国分布 是陇东地区重要害虫之一 9 叶甲科Eumolpidae 触角线状 复眼圆形 跗节为隐五节式 飞行姿态 榆黄叶甲 Pyrrhaltamaculis 10 天牛科 触角线状 触角至少与身体等长 复眼肾形 跗节为隐五节式 11 双翅目 下口式 口器为刺吸式 舐吸式及刮吸式 触角多样 有环毛状 具芒状及不规则形态等 后翅退化为平衡棒 牛虻 家蝇 1 虻科 刮吸或刺吸式口器 足端有中垫及二爪垫 西北麻虻Pyrrhaltamaculis 2 蚊科 Rs与M脉共5分支以上 翅缘及脉上有鳞片 雌虫多吸哺乳动物的血 雄蚊吸食植物汁液 灰按蚊正在用口器定位毛细血管 灰按蚊正在吸人血 3 丽蝇科 触角芒全羽状 复眼发达 雄性合眼式 体表有金属光泽 厩丽蝇 4 蝇科 额有新月缝 Cu连接在1A近基部至一半处 翅有腋瓣 家蝇 12 膜翅目 额有新月缝 Cu连接在1A近基部至一半处 翅无腋瓣 后足携粉足 喜食花蜜 幼虫无头型 中国蜜蜂 意大利蜜蜂 13 鳞翅目 体型较大 口器虹吸式 触角球杆状 两翅膜质 密被鳞片 前翅较大 后翅较小 碧凤蝶Papiliobianor 成虫 幼虫 1 粉蝶科Pieridae 中等大小 通常为白色 黄色 其上点缀黑色斑纹 前翅三角形 后翅卵圆形 前翅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