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外语教学 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2009年第3期 总第130期 中 国 古 典 诗 歌 英 译 探 析 诗性隐喻解读和翻译的认知视角与诗歌意境的传达 李气纠 李世琴 湘南学院 外语系 湖南 郴州 423000 收稿时间 2009203230 作者简介 李气纠 1968 副教授 硕士 研究方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 认知语言学 李世琴 1969 副教授 硕士 研究方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摘要 韦勒克 Wellek 说 诗歌必须是隐喻的 诗歌借助隐喻意象来实现诗歌意境的传达 诗歌便 具有了诗性隐喻的灵性和美 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 需要从认知的角度 对诗性隐喻作出明确的辨 识及其意义的准确解读 并据此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实现诗歌意境的完美传达 关键词 诗性隐喻 意境 认知视角 翻译 中图分类号 I0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2643 2009 0320070206 1 0诗性隐喻与诗歌意境 意境是中国诗学的重要范畴 意境指的是通 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 能够把读者引入 到一个想象的空间的艺术境界 意境的基本构成在 于情景交融 它包含着两个方面 即生活形象的客观 反映方面和作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方面 前者叫 做 境 的方面 后者叫做 意 的方面 这两个方面有 机统一浑然交融而形成意境 孙迎春 2000 意境 的最核心的内容 乃是模糊美 或者说含蓄美 含蓄 蕴藉 所谓 象外之象 味外之味 孙迎春 2004 112 这种模糊美也可谓是 空白美 作品 中由实境所引发的审美想象空间 空白与实景 一虚 一实 相互作用 形成巨大的艺术张力 激发读者的 想象 拓展诗歌的审美空间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形 式 因此诗歌语言在传达意境时必然要体现其独特 性 束定芳认为 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不是意义与 语言的融合 而是意义与被唤起的意象的融合 这 一融合构成了真正意义的相似性 因此 诗歌语言 是一种旨在唤起或引发意象的语言游戏 束定芳 2000a 15 这种游戏的独特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 于诗人对意象的选择 而隐喻意象 尤其是创新性的 隐喻意象 在传达诗歌意境时具有其非凡的功力 诗歌借助隐喻意象来实现诗歌意境的传达 诗歌便 具有了诗性隐喻的灵性和美 诗性隐喻有别于常规 隐喻 大多属于创新性隐喻 常规隐喻是人类基于 普遍的认知心理机制所达成的两个对象域之间相似 性的映射 而创新性隐喻则是超常规的 Lakoff 当诗人说 春蚕到死丝方 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们明白诗人是自比春蚕和 红烛 诉说无悔的衷肠 当诗人说 思君如满月 夜夜 减清辉 我们可以体会诗人对爱人盈盈的思念 当 诗人说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我们领 会了诗人是在劝诫人们要惜时如金 珍惜华年 诗性隐喻的辨识和解读对原语读者来说并不特 别困难 因为原语读者和原语作者共享着相同的认 知心理机制 共同的文化环境和相近的文化修养等 等 但是 翻译是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间从内容到 形式的转换 因此 如何能在翻译中对隐喻意义进行 准确的推断并成功转换到目的语文化中 使目的语 读者能正确领会隐喻的意义和形式 感受和原语读 者相似的阅读体验就变得特别的关键 同时 也是翻 译中的最大挑战 在前文中我们谈到了对隐喻的理 解 包括隐喻的辨认和隐喻意义的推理 但那是停留 在原语读者层面的对隐喻的解读 而在翻译实践 中 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目的语语境中成功地实现对 原语文本中隐喻的解读和传译 因此 我们必须了 解翻译中隐喻意义的推理制约机制 这种制约主要 来自两个方面 1 认知结构 2 语境信息 而诗性隐 喻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这种 制约机制的把握和理解 灵活地 能动地予以处理 实现隐喻意义的准确传达和诗歌意境的完美再现 3 0认知视角下的诗性隐喻翻译策略和诗歌意境的 传达 隐喻所表达的意义是有认知基础的 是通过一 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的结构映射这样的心理运 作机制而产生的结果 映射 mapping 指的是架构 两个或多个认知域关联的一种方式 一般而言 映 射是用来描述两个集合间元素的对应关系 或者说 映射是指 建立一个值的集合 其中每个值定义与另 一个集合中的参数或值相对应 夏延等 1988 这 个原本属于数学研究领域的术语现在已经被广泛应 用于认知语言学中并成为一个重要概念 用来分析 联想和认知运作过程 从认知角度看 映射是隐喻 的思维方式 而诗性隐喻就是要通过映射的方式将 属于两个不同范畴间的意象通过联想创造出一种相 似性 从而把这两个或多个意象关联起来 因此 作 为译者 就必须从认知的角度深入了解诗性隐喻产 生的这种心理基础 并根据隐喻的心理运作机制和 隐喻意义的推理制约机制确定恰当的翻译策略 实 现诗歌意义忠实传达和意境的真实再现 3 1基于相同认知结构的诗性隐喻的对等翻译 赵艳芳认为 基于对客观世界相同的认知体现 在不同民族语言中的共性 不在语言形式上 而在于 人的认知心理 赵艳芳 2001 13 人类共同的生理 结构 相同的心理基础 相近的认知能力 相似的对 客观世界的体验 产生类似的概念结构 所谓 人同 此心 心同此理 人的认知心理在很多方面不仅古 今相同 而且中外相通 从中英诗歌中我们可以发 现很多隐喻思维的共性 例如 英汉诗歌中都有以植物喻爱情的认知概 念 1 O 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 s newly sprung in June Robert Burns A Red Red Rose 2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王维 相思 再如 以花的意象来形容人或人的脸庞 3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17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Ezra Pound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4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 长恨歌 共同的认知心理基础是翻译之所以成为可能的 前提和背景 因此 译者可根据隐喻产生的相同或 相近的心理运作机制 通过隐喻概念域的对等映射 方式 即在汉诗英译中保留汉语诗歌原有的隐喻 从 而实现使译文读者获得和原文读者相同的反应 领 会原语诗歌意境的翻译目的 我们试以例 4 的两 种译文来分析一下这种通过隐喻概念域的对等映射 的翻译手段对于诗歌意境的传达所带来的妙处 译文一 Her face went pale her eyes were blinded by tears A sprig of plum blossom wet with spring rain 丁祖馨 2001 237 译文二 But her pale face was sad Tears filled her eyes Like a blossoming pear tree in spring With raindrops on its petals 杨宪益 2001 223 这两种译文的一个共同之处便是它们都保留了 原诗的比喻 不同之处是丁译沿用了原诗的隐喻形 式 但进行了意象的置换 而杨译则将原有的隐喻改 成了明喻 丁译把 带雨的梨花 替换成了 带雨的 梅花 应该是属于译者能动的 创造性的审美选择 因为在中国文化传统里 玉雪为骨冰为魂 苏轼 再用前韵 的梅花代表了高洁的品性和风骨 而 且根据原诗的语境和写作背景判断 此梅当属白梅 是王昌龄梦中所作 梅花 中的白梅 落落寞寞路人 分 梦中唤作梨花云 译者做出意象的置换是因 为他觉得梅花更能表现出所描写的对象高洁的风 骨 应该说 在这两句诗行的意义传达上 两种译文 都实现了 杨译在句式上更接近目的语的表达习 惯 体现了英语衔接严谨 客观明晰 词丰义微 以多 带少的特点 显得明白晓畅 通俗易懂 但在诗歌的 意境的传达上却难免短于含蓄美的损失 而丁译句 式简约 诉诸意象 语言形式上更接近原诗 包括隐 喻的保留 用词讲究 一个 blinded 勾勒出了 寂寞 泪阑干 背后刻骨的忧戚 和后一句直接铺陈的隐喻 带雨的梅花 梨花 构成鲜明的映衬 形象 生动地 再现了原诗的意境 却又不失含蓄 留给读者丰富的 想象空间 颇有 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的神韵 3 2基于相异认知结构的诗性隐喻的归化翻译 从理论上讲 隐喻是一种文化的认知工具 隐 喻形成于相异的认知域之间概念特征的映射 其映 射的心理机制源于人类所共有的生理结构 相同的 心理基础 相近的认知能力 相似的对客观世界的体 验 但是不同民族由于社会环境 历史传统 宗教信 仰 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群体的认知 体验也必然有差异 这种社会文化的差异自然也体 现在包含隐喻在内的语言表达形式中 隐喻如果是 产生于一个民族所独有的文化认知经验 那么它就 具有独享性 排他性 使社团之外的人产生陌生 突 兀感 因此无疑会给非本族语译者增加很大的认知 障碍 译者在处理这一类型的隐喻时就应该考虑采 用归化的策略 将隐喻意象替换成目的语文化中比 较好接受的意象或将隐喻显性化 添加必要的解释 性词语 以求诗意准确 顺畅的传达 例如 在 春蚕 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无题 这 两句诗中 诗人以 春蚕吐丝 隐喻 不渝的爱情和相 思 在中国人的认知域里可以说已经是一种因袭的 隐喻意象 cliche metaphoric image 一种常识 稍有 文化素养的人都能领会 但对英语文化中的读者 这恐怕会有相当的认知难度 要体会这个隐喻的意 义及其所传达的意境就更难了 因此 在翻译时采 取适当的归化或显性化的翻译成为必要 试比较一 下两个译文 译文一 The spring silkworm s thread will only end when death comes The candle will not dry its tears until it turns to ash Liu 1969 66 译文二 The silkworm till its death spins silk from love2sick heart The candle only when burned has no tears to shed 许渊冲 2004 译文一照搬字面意思 套用了原诗的隐喻形式 在表现原诗的文化特质和意境方面不及译文二 在 原诗中 诗人从 缠绵 情爱关系 一词出发 引入 蚕 的意象 蚕 与 缠 谐音 这一意象 尽管不协 27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调 却使诗产生了 丝 silk 的意象 蚕吐丝 丝 字与 思绪 思念 的 思 miss 同音 因此 全靠这 个字在语音上的联系 构建了诗意主题的联想 而 蚕 则在诗意的观照下化成了一个隐喻意象 象征 为了爱情不惜献身的无私的爱 可谓缠绵悱恻 感人 至深 正是基于对原诗工巧的隐喻的准确把握和由 此创造的美妙意境的领悟 译者添加了lovesick heart 这一显性化的隐喻意象 构建了silkworm所表达的 隐喻意义 而silk和lovesick在尾韵上的和谐带给诗 歌以音乐的旋律 可谓形美 音美和意美兼得 确乎 可称为佳译 3 3语境的认知解读与翻译中诗性隐喻的保全 这里的语境包括宏观的文化语境和微观的语篇 文本语境 不同民族基于各自文化认知方式的不 同 获得相异的认知体验 形成独特的认知概念 但 是人类的认知生理和心理结构是相近的 借助人类 所具有的认知能动性 目的语读者完全有可能从认 知的视角 对原语文本语境做隐喻分析和推导 实现 对原语文本隐喻的辨识和隐喻意义的推断 领会其 意义和意境 贡布里希说 人脑智慧的无限灵活性 决定了隐喻使用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证明人脑具 有感知和同化新经验和内容的能力 将新经验感 知和同化为已有经验的补充 在完全不同的现象之 间找到对等并用一种现象替代另一种现象 假如没 有这种持续的替代过程 那就根本谈不上有语言和 艺术 甚至谈不上有真正的文明生活 转引自徐一 维 1991 26 因此 很多属于汉语的独特文化表达形 式 借助语境分析和人的认知能动性是可以让目的 语读者领会和理解的 并且读者会因为这种文化的 陌生性而获得一份新颖的认知体验 平添一段领略 异域风情的心路历程 正确把握和理解原语文本所 体现的独特的文化语境 尤其在今天这个文化全球 化的时代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频繁 许多 很中国 的 文化意象早已漂洋过海 飞入大洋彼岸的 寻常百姓 家 了 比如 相思的红豆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 枝 惜别怀远 的 柳枝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思归的大雁 谁惊一行雁 冲断过江云 等等 从 微观层面的语篇文本语境来看 隐喻 尤其是诗性隐 喻 由于其创新性 常给译者和读者带来隐喻辨识和 意义推断上的模糊 隐喻意义的模糊性主要指隐 喻意义的理解对语境的依赖性 隐喻意义的理 解过程实际上是指将喻体的显著语义特征转移到本 体上 但喻体本身具有多种意义特征 隐喻真正含义 的确认不但取决于说话者的意图 同时还取决于听 话者如何选择合适的喻体特征映射到本体上 束 定芳 2000b 中国古典诗歌短小精悍 简约含蓄 善 用隐喻 有时候整首诗就是一个隐喻 语篇隐喻 当概念隐喻体现为语篇时 并不是用词汇语法表现 语义的体现 而是语篇对概念隐喻的实例化 instan2 tiation 也就是在语义系统中由语篇将概念隐喻具 体化 任绍曾 2008 84 因此 这种对 概念隐喻在 语篇中的具体化 的确认和识读就必须借助人类所 共享的认知结构 对原语文本语境做隐喻分析和推 导 从文本语境推导出隐喻语境 语篇所构建的语 境首先是本义的语境 而当目的域 喻体 明确之后 目的域便为理解语篇提供了隐喻视角 提供了对语 篇作隐喻理解的框架 这就使得语篇获得了一层隐 喻意义 从这个隐喻意义中就可以推导出隐喻语篇 的语境 同上 88 例如 曹植的 七步诗 就是一首 隐喻诗 对其隐喻意义的推断必须依赖语境分析和 诗歌所呈现的概念隐喻在语篇中具体化的一一对 应 请看原诗 七步诗 煮豆燃豆箕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植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斗争中兄弟相残的诗歌 隐 喻贯穿全诗 首先 豆子 和 豆萁 喻指 兄弟 因 此 煮豆燃豆萁 喻指 兄弟相残 不过 这两个具 体化的概念隐喻还须依赖对诗歌背景的介绍和理 解 它对于本诗隐喻的传达起到一种提示的作用 而 标题 七步诗 一首必须在七步之内完成 否 则将招来杀身之祸的诗 本身就是对残酷无情的宫 廷争斗的隐喻表达 隐喻语篇的标题往往表达语篇 的宏观结构 说明语篇的主旨 其组篇功能也源于 此 任绍曾 2008 84 这是基于整首诗语篇语境的 隐喻解读 因此 译文也应为读者提供相同的语境 以下是许渊冲的译文 Writing While Taking Seven Paces 3 Pods burned to cook peas Peas weep in the pot Grown from same root please Why boil us so hot 37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3The poet won the favor of his father for his liter2 ary talent and lost that of his eldest brother who later be2 came the first emperor of Wei and ordered him under pain of death to compose this poem within the time of taking seven paces 许渊冲 2004 87 译文给标题加了注解 解释了诗歌写作的政治 背景 为读者辨识和推断原诗的隐喻意义提供了暗 示 译诗很好地保留了原诗的形式 包括隐喻的保 留 因此 译语读者可以从中找到 兄弟相残 这一 概念隐喻在诗歌语篇中具体化的对应 从而把握诗 歌的隐喻意义 体会诗歌所传达的婉转 隐忍却又巧 藏机锋的政治意境 4 0结语 中国古典诗歌是文学艺术中的奇葩 瑰丽无比 而其诗性隐喻更是给它平添几分迷人的魅力 它赋 予诗歌以诗人个人的印记和独特的风格 它使作品 栩栩如生又蕴含委婉深沉的意境 它带给读者一种 奇特的认知体验 收获阅读乐趣 激发他们的想象 延展了他们思想中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但与此同 时 古典诗歌里的诗性隐喻也给译者带来了巨大的 挑战 因此 作为译者 就必须竭尽所能获得对原语 文本的正确解读 尤其是对其中诗性隐喻的解读 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综合布线结构图》课件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四节 几和几 教案
- 湖南省株洲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化学答案
- 高考新课标语文模拟试卷系列之60
- 《办公室的设计》课件
- 娱乐服务员工作总结
- 驾驶培训车辆租赁合同三篇
- 服装行业采购经验分享
- 教育行业校园安全预案编制
- 信息安全行业技术岗位总结
-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python程序设计-说课
- ISO15614-1 2017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中文版)
- 中国省市地图模板可编辑模板课件
- 《单片机技术》课件-2-3实现电子门铃 -实操
-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2023年)》解读
- 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申报书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
- 物业设施设备巡查与维护
- 中科院简介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