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传递的常用方法.pdf_第1页
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传递的常用方法.pdf_第2页
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传递的常用方法.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6 卷第1 期 V d 2 6 N o 1 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o fX i h u aU 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 2 0 0 7 年2 月 F e b 2 0 0 7 外语研究 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传递的常用方法 唐述宗刘少仙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 0 0 4 4 4 摘要 文化意象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语言奇葩 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翻译中 尤其在文学翻译中 是应着力转换的 本文以一些中译英实例说明文化意象在传递原作精神 刻画人物性格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总结出 文化意象传递常用的一些方法 直译法 直译 注释法 直译 意译法 意译法等 强调译界人士应该更加重视文 化意象的传递 关键词 文化意象 传递方法 译者的任务 中图分类号 H 3 1 5 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 6 7 2 8 5 0 5 2 0 0 7 0 1 0 0 9 7 0 3 U s u a lM e t h o d sf o rt h eT r a n s f e ro fC u l t u r a lI m a g e r yi nL i t e r a r yT r a n s l a t i o n T A N GS h u z o n gL I US h a o x i a n S c h o o lo f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s 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 2 0 0 4 4 4 A b 栅c t C 柚t u r a li m a g e r y af i n ec o m p o n e n to ft h ec u l t u r eo ft h eC h i n e s en a t i o n i sf u l lo f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a n dd e s e r v e sa c c u r a t et r a n s f e r e s p e c i a l l yi nl i t e r a r yw o r k I nt h i sa r t i c l e s o m eC h i n e s e E n g l i s he x a m p l e sa r ee m p l o y e dt od e m o n s t r a t et h e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c u l m r a li m a g e r yp l a y si nr e p r e s e n t i n gt h es p i r i to ft h eo r i g i n a la n dd e p i c t i n gt h ec h a r a c t e r s o m em e t h o d sa r es u g g e s t e di nt r a n s l a t i n gc u l t u r a li m a g e r y r e l a t e ds e n t e n c e sa n df i n a l l y t h ea u t h o rc a l l sf o r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t r a n s f e ro fc u l t u r a li m a g e r y K e yw o r d s c u l t u r a li m a g e r y m e t h o d sf o ri m a g e r yt r a n s f e r t r a n s l a t o r sd u t y 众所周知 2 0 世纪3 0 年代赵景深由于在 万卡 一文 中把 M i l k yW a y 译成了 牛奶路 而遭到了鲁迅先生毫不 留情的批评 而且 自此以后 牛奶路 便成了中国翻译界 笑谈的对象 乱译 的典范 但是 谢天振教授在他的 译 介学 一书中却从文化意象的角度为其正名 从本书讨论 问题的角度出发 如果把赵景深翻译的译文和他所据的俄 文原文相对照 我们完全可以说 赵景深把 M i l k yW a y 翻 译成 牛奶路 基本上是正确的 谢天振 1 9 9 9 1 7 6 因为 赵景深不仅应孩传达原作的基本内容 而且还应传达原作 的文化意象 而M i l k yW a y 恰恰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文化意 象 同上 文化意象 c u l t u r a li m a g e r y 是指蕴含文化意义的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 文化意象渗透在言词之中 包含着广阔而深 沉的内涵 往往传达出一种美的境界 T y 梦之 2 0 0 4 3 1 0 文化意象作为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 它可以是 一种植物 如汉文化中有花中四君子之称的梅 兰 菊 竹 可 以是一种现实或传说中的飞禽走兽 如龙 凤 喜鹊 乌鸦等 可以是一句成语 一则典故 如画蛇添足 扶不起的阿斗 也 可以是一个地名或人名 如扬州 辽西 西施 诸葛亮等 虽 然文化意象与形象性词语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但它与它们 还是有区别的 文化意象渗透在这些词语里面 但却包含更 为广阔 更为深沉的内涵 谢天振 1 9 9 9 1 7 5 各个民族有 着不同的地理环境 生活习俗 文化传统 它们悠久的历史文 化 神话传说 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的积淀 都是构成各民族 独特的文化意象的源泉 翻译不仅仅看作不同语言的转 换 而是把它看成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谭慧娟 1 9 9 9 4 5 而文化意象这朵文化奇葩 在 文学翻译中是需要着力转换 的 方梦之 2 0 0 4 3 1 0 人们不仅要求译文优美流畅 更要 求译文能尽可能完整 准确地传达原作的文化意象 否则无 论多么好的译文 如果失落了 甚至歪曲了原文的文化意象 那就会使读者感到美中不足 有遗珠之憾 有时还会使读者 产生错误的印象 同上 文化意象的成功处理在很大程度 上决定了译者是否完成了肩负的文化传播的使命 本文试 通过实例论证文化意象处理的重要意义 并在此基础上谈谈 文化意象传递常用的处理方法 最后呼吁中国译界人士更多 地重视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问题 收稿日期 2 0 0 6 1 0 2 4 作者简介 唐述宗 1 9 5 2 一 男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万方数据 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7 年 一 文化意象的重要意义 翻译不仅要考虑语言的差异 还要密切注视文化的差 异 文化差异处理的好坏 往往是翻译成功的关键 语言可 以转换 甚至可以归化 但文化特色却不宜转变 特别不宜归 化 一定要真实地传达出来 孙致礼 2 0 0 0 3 5 6 例1 薛姨妈道 我的儿 你们女孩子家哪里知道 自 古道 千里姻缘一线牵 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儿 预先 注定 暗里只用一根红线 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 凭你们两家 哪怕隔着海呢 若有姻缘 终久会有机会作成了夫妇 红 楼梦 第5 7 回 W l a td og i r l sl i k ey o uk n o wa b o u ts u c ht h i n g s c h i l d r e p l i e dA u n tI s u c h T h e r e Sa no l ds a y i n g P e o p l eat h o u s a n dL ia p a r tm a yb el i n k e db ym a r r i a g e I t Sa l lt h ed o i n go f t h eO l dM a no ft h eM o o n I fh e Ss e c r e t l yf a s t e n e dh i sr e d t h r e a da r o u n dt h ea n k l e so ft w oy o u n gp e o p l e n o te v e nt h eO c e a no raw h o l ec o u n t r y o re v e na f a m i l yf e u df o rg e n e r a t i o n s c a ns t o pt h e mf r o mb e c o m i n gh u s b a n da n dw i f e 杨宪益 戴 乃迭译 月下老儿 用 红线 成就一对夫妇是个具有浓郁中国 文化传统的文化意象 杨氏夫妇成功地保留了这一文化意 象 而且不会给译文读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他们会恍然大 悟 原来中国的爱神不是丘比特 而是一位慈祥的月下老人 让两人堕入爱河的不是一支射中两颗心的 金箭 而是一根 拴住两人双脚的 红线 译文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 这一文化意象 由上例可以看出 传载生动文化意象的译文不仅有利于 文化之间的交流 原语文化的传播和目的语文化的丰富 而 且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作品精神的体现都能起到点睛之 效 但是 忽略了文化意象意义 在翻译中 尤其是在文学 翻译中 有时会影响原作整体内容的传达 严重者 还会影响 原作意境 人物形象的把握 谢天振 1 9 9 0 1 7 5 请看下例 例2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穿的虽 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鲁迅 孔乙己 K u n gw a st h eo n l yl o n g g o w n e dc u s t o m e rt od r i n kh i so w n s t a n d i n g A l t h o u g hh ew o r eal o n gg o w n i tw a sd i r t ya n dt a t t e r e d a n dl o o k e da si fi th a dn o tb e e nw a s h e do rm e n d e df o r e v e nt e ny e a r s 杨氏夫妇译 廖七一 2 0 0 0 2 3 8 孔乙己在中国可算得上家喻户晓 是死要面子 放不下 架子的穷酸读书人的代名词 长衫 在封建社会是有学问 有身份的标志 因此 虽然长衫 又脏又破 孔乙己仍舍不 得脱下 事实上 他舍弃不了的不是这件长衫本身 而是他 与上层社会相联系的稻草 作者只用寥寥数词 便入木三分 地刻画出孔乙己这个可怜可恨的人物形象 但是 英语中 l o n gg o w n 只是一种有别于 s h o r tg o w n 的衣服 与社会地 位 人的身份无关 因此 英语读者难以将 l o n gg o w n 与孔 乙己穷酸迂腐的性格联系起来 鉴于 长衫 这个文化意象 在刻画入物性格上的重要意义 窃以为杨译稍有不尽入意之 感 J o h nD a y 采用的直译 1 0 n gg o w n 脚注 1 0 n gg o w n s w e r eu s u a l l yw o r no n l yb yt h eg e n t r y 的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 揭示了隐含在 长衫 一词中的文化意义 使译文读者也能如 汉语读者一样领会到原文深刻的主题思想 廖七一 2 0 0 0 2 3 8 2 3 9 二 文化意象的传递方法 迄今为此 人们对文化意象的认识仍不够充分 翻译界 对文化意象的传递也没有在理论上作出系统的探讨 但在实 践中 翻译家们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存在 并已形成了以 下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 1 直译法 此法常用于那些有利于激发读者丰富联想 加深其对作品或主题认识的文化意象 如下例 例3 三姑娘的混名叫 玫瑰花儿 又红又香 无人不 爱 只是有刺扎手 可惜不是太太养的 老鸹窝里出凤凰 红楼梦 第6 5 回 T h et h i r dh a st h en i c k n a m eR o s e E v e r y o n el o v e sr o s e s t h e y r es or e da n df r a g r a n t B u tt h e y r ep r i c k l y t o o T h ep i t y i ss h e Sn o tl a d yW a n g So w nc h i l db u ta p h o e n i xf r o mac r o w s r e s t 杨氏夫妇译 在中国 乌鸦 是一种不受人欢迎的小鸟 不吉祥的征 兆 多用来比喻多嘴饶舌 出身低微的人 凤凰 则是种美 丽的神鸟 望女成风 的典故更是家喻户晓 英语中 c r o w 并无贬义 p h o e n i x 也只是一种 活了五百年后 自焚成灰又 在灰中复活 的长生鸟 杨氏夫妇大胆直译 虽然 a p h o e n i xf r o ma c r o w sn e s t 对译文读者来说是陌生的 但其联 想意义仍可在这一特定的语境中表达出来 因而译文是成 功的 探春的美丽 高贵 聪明 招人喜爱 其生母的不待见 人都在其间跃然纸上 2 直译 注释法 直译 意译法 对于本民族特有的文 化意象 在直译给译文读者带来理解障碍而此文化意象又不 能舍弃的情况下 译者常采用上述方法 例4 麝月笑劝他道 你太性急了 俗话说 病来如山 倒 病去如抽丝 又不是老君的仙丹 那有这么灵验 红 楼梦 第5 2 回 Y o um u s th a v ep a t i e n c e u r g e dS h e h y u e h H a v e n t y o uh e a r dt h es a y i n g I l l n e s sc o m e sa sf a s ta saw a l lf a l l i n g d o w n b u tg o e sa ss l o w l ya su n r a v e l i n gac o c o o n H e Sn oT a o T z uw i t ham a g i ce l i x i rt oc u r ey o uo v e r n i g h t 杨氏夫妇译 病来如山倒 病去如抽丝 也是个富含中国文化意象的 表达方式 译者用直译法形象地再现了这一文化意象 使译 文读者感受到这个东方文化意象的奇异魅力 同时 译者对 老君 这个词的处理也是到位的 加上脚注 A c c o r d i n gt o P i l g r i m a g et ot h eW e s t a1 l t hc e n t u r yn o v e lb yW uC h e n g e n t h ef o u n d e ro fT a o i s mL a oT z ub e c a m ea ni m m o r t a la f t e rh i s d e a t ha n dd i s t i l l e de l i x i r si nt h eC e l e s t i a lR e l i g i o n 随着中外文 化交流的日益增多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对中国的儒家学说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和道家学说 T a o i s m 都有所耳闻 有所了解 因而 老君 这一文化意象必须保留 而注释是使其保留的必 万方数据 第1 期 唐述宗等 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传递的常用方法 然选择 例5 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 少不得要使个 金蝉脱壳 的法子 红楼梦 第2 7 回 T h e r ei s n tt i m et oh i d e Is h a l lh a v et od oa st h ec i c a d a d o e sw h e nh ej u m p so u to fh i ss k i n g i v et h e ms o m e t h i n gt op u t t h e mo f ft h es c e n t I I a w k e s 译 金蝉脱壳 比喻趁暂时未被对方察觉 制造或利用假 象 乘机逃脱 由于译文读者文化中并没有 金蝉脱壳 的典 故 故尔霍克斯在译出其表面意义后 再加以解释 以便译文 读者更好地把握这一文化意象 3 意译法 对于一些过时的 连原语读者都知之甚少 的文化意象 或者 作者的重点并不在文化意象本身 译者常 酌情用意译法对这类文化意象进行淡化处理 例6 李纨 想着 姐妹在一处一场 更兼他那容貌才 情 真是寡二少双 惟有青女素娥可以仿佛一二 竟这样l J l 的年纪就作了北邙乡女 红楼梦 第9 7 回 A n do nt h ew a ys h er e f l e c t e dt e a r f u l l y W e v eb e e na s c l o s ea ss i s t e r sh e r e H e rl o o k sa n dt a l e n t sa r e t r u l yS Oo u t s t a n d i n g o n ec a no n l yc o m p a r eh e rt os o m eg o d d e s si nh e a v e n B u t p o o rg i r l f a t e dt od i eS Oy o u n ga n db eb u r i e df a rf r o mh o m e 杨氏夫妇译 据查 汉语大词典 青女 意指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 神 素娥 是 嫦娥 的别称 而 北邙 乃洛阳一地名 为古 代贵族 官僚的葬地 北邙 已成为一个废弃不用的文化意 象 青女素娥 也并非作者强调的意象 只不过是用来比喻 黛玉的美貌和才华而已 因而译者淡化了这两个文化意象 采用了意译法 但是 文化意象的传递只是文学翻译的组成部分 它必 须服从文学作品的整体利益 也就是说 在文化意象的处理 中 译者必须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例7 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 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 又 自笑道 若真也葬花 可谓东施效颦了 不但不为新奇 而且 更是可厌 红楼梦 第3 4 回 C a nt h i sb es o m es i l l ym a i dc o m eh e r et ob u r yf l o w e r s l i k eF r o w n e r h ew o n d e r e d H ew a sr e m i n d e do fZ h u a n gZ i s s t o r yo ft h eb e a u t i f u lX i S h i su g l yn e i g h b o r w h o s ee n d e a v o r s t oi m i t a t et h el i t t l ef r o w nt h a tm a d eX i S h ic a p t i v a t i n gp r o d u c e d a na s p e c tS Oh i d e o u st h a tp e o p l er a na w a yf r o mh e ri nt e r r o r T h er e c o l l e c t i o no fi tm a d eh i ms m i l e T h i si si m i t a t i n gt h e F r o w n e r w i t hav e n g e a n c e H et h o u g h t 一i ft h a ti sr e a l l y w h a ts h ei sd o i n g N o tm e r e l yu n o r i g i n a l b u td o w n r i g h td i s g u s t i n g H a w k e s 译 例8因此 宝玉只和众丫头们掷骰子赶围棋作戏 红楼梦 第1 9 回 B a o y up l a y e d r a c i n gG o w i t ht h eo t h e rm a i d s T h i sW a S ag a m ei nw h i c hy o um o v e dy o uG o p i e c ea C l 0 8 st h eb o a r di na c c o r d a r l c ew i t ht h et h r o wo fd i c e t h eo b j e c tb e i n gt or e a c ht h e o p p o s i t es i d eb e f o r ee v e r y t h i n ge l s ea n dp o c k e ta l lt h es t a k e d 霍克斯译 东施效颦 是出自 庄子 的中国典故 一个在原语中广 为人知的文化意象 霍克斯将其化整为零 灵动地传递出这 一文化意象的精粹 行文如水 令译文读者毫不因难地消化 吸收了这一文化意象 但是 严格地讲 翻译 红楼梦 这样 的古典名著不允许作大篇幅的增删 因为这样做几乎等于 编译 或 改编 刘士聪 1 9 9 8 3 5 4 可见 霍克斯对例7 的处理是恰当的 但对例8 的处理却似有过译之嫌 毕竟 掷 骰子赶围棋 在这并不是作者强调的意象 所以最好把 对围 棋这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内容用脚注的形式来完成可能要 更好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