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胜2011司考新学期刑法测试题答案.pdf_第1页
来胜2011司考新学期刑法测试题答案.pdf_第2页
来胜2011司考新学期刑法测试题答案.pdf_第3页
来胜2011司考新学期刑法测试题答案.pdf_第4页
来胜2011司考新学期刑法测试题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1 司考新学期刑法测试题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 1 答案 D 2010 年卷二第 1 题 考点 刑法的基本原则 解析 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为 1 溯及既往的禁止 即事前的罪刑法定 犯罪及其刑罚 必须在行为前预先规定 刑法不得在对其公布 施行前的行为进行追溯适用 2 排斥习惯法 即 成文的罪刑法定 犯罪与刑罚必须由立法者通过特定程序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 刑事司法应以成文 法为准 而不能适用习惯法 3 合理解释刑法 禁止类推 即严格的罪刑法定 类推解释是对事 先在法律上没有规定要予以处罚的行为进行处罚 属于司法恣意对国民的行为进行压制 这是不允许 的 4 刑罚法规的适当 即确定的罪刑法定 同时 刑罚法规的适当还包括刑法的明确性 禁止 处罚不当处罚的行为 禁止不确定刑三方面内容 2 答案 C 2009 年卷二第 1 题 解析 本题考核刑法解释 A 项中 盗窃罪的对象 公私财物 都属于他人占有的财物 他人的财物 的解释 去除了 他 人占有 的限制 扩大了盗窃的对象 属于扩张解释 B 项中 将 出售 解释为 购买和销售 属于扩张解释 并不是当然解释 当然解释 即刑法 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 但依形式逻辑 规范目的及事物属性的当然道理 将该事项解释为包括在该 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内 故 B 项说法错误 C 项对抢劫罪的认定进行了扩张解释 说法正确 D 项中 对 信用卡 的功能进行了扩张解释 故 D 项说法错误 3 答案 B 2010 年卷二第 4 题 考点 刑事责任年龄 解析 选项 A C 错误 刑法 第 17 条第 2 款规定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犯故意 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 抢劫 贩卖毒品 放火 爆炸 投毒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 任 选项 A 属于失火行为 选项 C 属于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 15 周岁的未成年人对于上述两种行为均 不承担刑事责任 选项 B 正确 选项 D 错误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关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承担刑 法责任范围问题的答复 规定 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犯罪 是指具体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 罪名 对于刑法第十七条中规定的 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是指只要故意实施 了杀人 伤害行为并且造成了致人重伤 死亡后果的 都应负刑事责任 据此可知 选项 B 中甲使用 暴力将他人打成重伤 甲应对造成他人重伤的结果应承担刑事责任 构成故意伤害罪 选项 D 中 甲 的行为仅造成被害人轻伤 不构成犯罪 4 答案 D 2009 年卷二第 3 题 解析 本题考核正当防卫 A 项中 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 意味着不法侵害不可能继续侵害或威胁法益 此时不法侵害已经结 束 如果又对不法侵害人实施加害行为的 已经不存在防卫的时间条件 应成立故意犯罪 A 项说法 正确 B 项中 在财产性违法犯罪的情况下 行为虽然已经既遂 但在现场还来得及挽回损失的 应当认 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 可以实行正当防卫 B 项说法正确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2 C 项中 不法侵害应是人实施的不法侵害 在饲养人唆使其饲养的动物侵害他人的情况下 动物是 饲养人进行不法侵害的工具 这种侵害属于不法侵害 如果是动物对人的自发侵害 因为没有行为人 实施 所以并不存在不法侵害的问题 C 项说法正确 D 项中 不法侵害不限于故意的不法侵害 也存在过失的不法侵害 此时也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D 项说法错误 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选项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 5 答案 B 2009 年卷二第 5 题 解析 本题考核犯罪中止 我国刑法并没有规定复仇行为是正当行为 甲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成立故意伤害罪 排除 AC 犯罪中止的本质是 能达目的而不欲 犯罪未遂的本质是 欲达目的而不能 本题中 甲在 实施犯罪过程中虽然遇到意志以外的障碍 但该障碍并不足以将其行为停止下来 甲完全可以继续实 施伤害行为 但甲松开了乙 这种行为应认定为甲出于自己内心的 考虑放弃犯罪 故成立犯罪中止 排除 D 项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 6 答案 D 2008 年卷二第 5 题 解析 被害人承诺 符合一定条件 便可以排除损害被害人法益的行为的违法性 但是这并不意 味着只要行为得到了被害人的承诺就不成立犯罪 也就是说 只有在以违反被害人意志为前提的犯罪 中 被害人的承诺才可能阻却违法性 如果不是以被害人的意志为前提 则被害人的承诺不能阻却违 法性 经过被害人承诺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时 才排除犯罪的成立 第一 承诺者对被侵害的法益具 有处分权限 而且该处分权限有一定的限度 第二 承诺者必须对所承诺的事项的意义 范围具有理 解能力 第三 承诺必须出于被害人的真实意志 第四 必须存在现实的承诺 现实上没有被害人的 承诺 但是如果被害人知道事实真相后当然会承诺 在这种情况下 推定被害人的意志所实施的行为 就是基于推定的承诺的行为 第五 承诺至迟必须存在于结果发生时 第六 经承诺所实施的行为 不得超出承诺的范围 本题中 A 项中拐卖儿童行为中的被害人是赵某 其本身没有对拐卖进行承诺 由此甲的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 A 错误 不当选 B 项中 发生火灾 乙的行为即是基于推定的钱某 的承诺的行为 因此乙不成立非法侵入住宅罪 B 的说法错误 不当选 C 中 孙某处分的是自己的 法益 且没有超过范围 符合被害人承诺的要件 因此构成犯罪的排除事由 丙的行为不构成非法拘 禁罪 C 的说法错误 不当选 D 项中 李某虽然同意丁砍掉他的小手指 但是没有同意丁砍掉他的 大拇指 丁的行为超过了承诺的范围 成立故意伤害罪 D 的说法正确 当选 本题正确答案是 D 项 7 答案 D 2009 年卷二第 6 题 解析 本题考核教唆犯 A 项中 被教唆的人在犯罪时超出了被教唆之罪的范围 教唆犯只对自己所教唆的犯罪承担刑事责 任 故 A 项说法错误 甲不构成抢夺罪的教唆犯 属于强奸罪的教唆未遂 教唆犯也可以是实行犯 例如 甲教唆乙抢劫 甲同样也实施了抢劫行为 此种情况下 甲既是 教唆犯 也是实行犯 因此 B 项错误 在刑法分则中 某些教唆行为直接按照犯罪实行行为处理 直接依据刑法分则的规定定罪 不再 适用刑法总则关于教唆犯的规定 B 项中的 教唆他人吸食 注射毒品的 应该按照 刑法 第 353 条的规定直接定罪处罚 而不能再按照刑法总则关于教唆犯的规定来认定 因此 C 项错误 D 项中 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主次作用来处罚 如果起主要作用 就按主犯 处罚 如果起次要作用 就按从犯处罚 所以 有的教唆犯是主犯 的说法正确 根据刑法规定 在 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其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通常就是指帮助犯 所以 D 项后半句也是正确的 故 D 项说法正确 8 答案 C 2009 年卷二第 7 题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 解析 本题考核共同犯罪的认定 本题 甲 乙共谋行抢 并没有明确说明是共谋抢劫 故不能以共同抢劫作为判断标准 甲乙 二人没有形成抢劫的共同故意 此时认定为抢夺的共同故意更合适 属于共犯中 过限行为 也就 是说甲属于在共同抢夺中单独使用暴力转化为抢劫罪的情况 乙没有使用暴力的共同故意 仍属抢夺 罪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 项 9 答案 A 2009 年卷二第 8 题 解析 本题考核死刑在绑架罪中的适用 刑法 第 239 条规定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 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 处十年以上 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情节较轻的 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 罚金 犯前款罪 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 处死刑 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 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根据上述规定可见 犯绑架罪判处死刑的情形是 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 的情形 包括故意或过失两种主观心理状态 故 A 项甲绑架并伤害被绑架人致其残疾的 不应当判处死刑 而 其他三项应当判处死刑 该考点属于非常规考点 提醒考生注意更加细致的掌握刑法关于定罪量刑 的规定 10 答案 A 2008 年卷二第 1 题 解析 危害结果是危害行为对法益所造成的实际侵害 它具有因果性 侵害性 现实性 多样 性和规范性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 强奸罪问题的批复 规定 行为人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而与其发生性关系 不论幼女是否自愿 均应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 以强奸罪定罪处罚 刑法 第 236 条第 2 款规定 奸 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 以强奸论 从重处罚 所以 A 项所述的甲的行为是侵害了孙某的合法权益 已经造成了实际损害 所以 A 是错误的 应选 刑法 第 129 条规定 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 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 造成严重后果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而 B 项中警察乙虽然在其枪 支丢失后没有及时报告 但是清洁工捡到枪支后立即上交 没有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后果 没有对法益 造成实际侵害 所以 B 的说法是正确的 不应当选 刑法 第 262 条规定 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 成年人 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C 项中丙诱拐 5 岁孤儿离开其监护 场所 孤儿院 尽管该孤儿在丙的养育下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但丙的行为仍然触犯了 刑法 第 262 条的规定 造成严重后果 所以 C 项的说是正确的 不应当选 刑法 第 196 条规定 有下列 情形之一 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 数额较大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 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五万元以上五 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并 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四 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 是指持 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 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根据上述法条可知 D 项中丁某的行为并没有构成对法益的实际侵害 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所以 D 项 的说法是正确的 不应当选 11 答案 C 2008 年卷二第 2 题 解析 一般情况下 盗窃自己的财物不成立盗窃罪 但是 如果盗窃本人已经被依法扣押的财 物 或偷回本人已经交付他人合法持有或保管的财物 以致他人因赔偿责任而遭受财产损失 也构成 盗窃罪 A 项中 甲明知自己的财物处于国家机关管理之中 仍然采取秘密窃取的方式取回 仍然可 以成立盗窃罪 因此 A 项说法错误 不选 B 项中 乙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可能是盗窃 枪支 而希望或放任该行为的发生 属于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 因此 依然成立盗窃枪支的犯罪 B 项说法错误 不选 猥亵儿童罪 是指以刺激或满足性欲为目的 用性交以外的方法对儿童实施的淫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4 秽行为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本罪 因此 成立猥亵儿童罪 要 求行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满 14 周岁的儿童 C 项说法正确 应选 贩卖毒品罪的主观方面 是故意 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销售 或者以贩卖的目的而非法收买毒品的行为 因此 贩卖毒品的犯罪 故意是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贩卖的是毒品 但是不要求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贩卖的毒品种类 D 项说 法错误 不选 12 答案 C 200 年卷二第 6 题 解析 盗窃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 财物的行为 盗窃罪既遂的通说认为 财物离开占有人的实际控制即构成盗窃罪既遂 本案中 甲已 经将装有现金 3 万元的皮箱窃得 并扔出墙外 此时 该财产已经离开了占有人的实际控制范围 因 此 甲构成盗窃罪的既遂 所以可以排除 B 项和 D 项 其次关于丙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 刑法 第 270 条规定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 埋藏物占为 己有 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 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将不属于自己的皮箱 发现无人看管视为是 遗忘物 据为己有 构成侵占罪 本题正确答案是 C 项 13 答案 B 2008 年卷二第 8 题 解析 A 项中 甲盗窃提包的行为属于盗窃罪 而后发现提包中有一支手枪没有及时上交 而是 私自藏于浴缸下 成立非法持有枪支罪的犯罪 应该数罪并罚 因此 A 项说法正确 不选 销赃 是指为犯罪分子转卖 销售其犯罪所得的脏物的行为 B 项中 乙抢夺他人手机并变卖的行为属于事 后销赃的行为 不能单独再次进行评价 因此 B 项说法错误 应选 行医是以实施医疗行为为业的 活动 因此 非法行医罪属于职业犯 刑法 第 336 条规定 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 情节严重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造成就诊人死亡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丙 非法行医造成 1 人死亡 1 人身体残疾 根据刑法的规定属于结果加重犯 因此 C 项说法正确 不选 刑法 第 239 条规定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 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 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 处死刑 并处 没收财产 因此 绑架罪包含了将被绑架人杀害的情况 因此 丁的行为成立绑架罪 而不应当以绑 架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并罚 因此 D 项说法正确 不选 14 答案 B 2008 年卷二第 10 题 解析 失火罪是指过失引起火灾 致人重伤 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危害公共安 全的行为 失火罪的对象是财物与人身 客观要件是过失引起火灾 主观要件是过失 主体是一般主 体 本题中乙的行为属于过失引起火灾 确切一点说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引起的火灾 因此构成失火罪 答案 B 是正确的 危险物品肇事罪是指违法爆炸性 易燃性 放射性 毒害性 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 定 在生产 储存 运输 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 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由此 A 错误 不当选 放火 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 而不是过失 由此 C 错误 不当选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 作业中违法 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 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由此 D 错误 不当选 本题正确答案是 B 项 15 答案 B 2008 年卷二第 12 题 解析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以暴力 胁迫或者其他方法 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抢劫罪的客体是人身和财物 客观方面是以暴力 胁迫或者其他方法 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主 观要件是故意 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本题中 甲的行为是以暴力 胁迫的方法喝令储蓄所职员 丙交出现金 虽然最后现金是由客户丁交出 但是也是基于甲的胁迫和保护乙的人身安全而交出的 因此构成抢劫罪 而且 对于甲自己的行为来说 其本身已经取得自己想要的钱财 至于取得途径如 何 并不影响其抢劫罪 既遂 的成立 绑架罪与抢劫罪的区别在于 第一 绑架所要挟的人与劫财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5 行为指向的对象一般不具有同一性 而抢劫则具有同一性 第二 绑架一般不可能是当场获取财物 而抢劫只能是当场取得财物 本题中 乙和丙都是储蓄所的职工 甲挟持乙要求丙交出现金 实际上 针对的是储蓄所本身 而不是向被绑架者以外的第三人索要财物 同时 甲的暴力行为与取得财物的 行为具有当场性 因此 不构成绑架罪 而构成抢劫罪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区别在于 1 从威 胁的方式看 抢劫罪的威胁 是当着被害人的面直接发出的 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可以当面发出 也 可以通过书信 电话或第三者转达 2 从实现威胁的时间看 抢劫罪的威胁表现为扬言如不交出 财物 就要当场实现所威胁的内容 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则一般表现为 如不答应要求将在以后某个 时间实现威胁的内容 3 从威胁的内容看 抢劫罪的威胁 都是以杀害 伤害等侵害人身相威胁 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内容则比较广泛 包括对人身的加害行为或者毁坏财物 名誉等 4 从非法 取得财物的时间看 抢劫罪是实施威胁当场取得财物 而敲诈勒索则可以在当场 也可以在事后取得 因此 甲的行为不是敲诈勒索罪 而是抢劫罪 本题正确答案是 B 项 二二 多项选择 多项选择 16 答案 BCD 2010 年卷二第 52 题 考点 不作为犯 解析 选项 A 错误 只有行为人履行义务可以避免结果发生的情况下 不作为才可能成立犯罪 选项 A 中 即使将乙送往医院 乙也不可能得到救治 所以不成立不作为犯 选项 B 正确 行为人基于先前行为产生了救助义务 明知不立即救治将致人死亡仍有意不救 的 表述意味着具有结果回避的可能性 具有救助义务且可能履行义务的情况下不作为 导致死亡结果发 生 应认定为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选项 C 正确 甲带小孩出门 负有保护小孩安全的义务 在小孩遇到危险时负有救助的义务 其不 履行作为义务 是不作为犯 选项 D 正确 甲负有看护仓库的职责 且火灾是甲乱扔烟头引起的 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 甲都有 救火的义务 甲在起火能够扑救时 而不履行救火义务反而逃跑 构成不作为犯 17 答案 ABCD 2010 年卷二第 53 题 考点 单位犯罪 解析 选项 A 说法错误 单位不仅可以成为故意犯罪的主体 也可以成为过失犯罪的主体 如 刑法 第 137 条规定的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就是单位过失犯罪 选项 B 说法错误 单位犯罪不同于共同犯罪 单位犯罪是指单位本身犯罪 不是单位与直接负责 的主管人员 直接责任人员的共同犯罪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直接责任人员的犯罪行为实际就是单 位的行为 选项 C 说法错误 单位犯罪的单罚制是只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直接责任人员 有时只处罚 直接责任人员 不处罚单位 选项 D 说法错误 刑法 第 31 条规定 单位犯罪的 对单位判处罚金 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 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 依照规定 据此可知 对于 单位只能适用罚金刑 不能适用没收财产 18 答案 BC 2009 年卷二第 52 题 解析 本题考核故意杀人罪的中止和未遂的区分 刑法 第 23 条第 1 款规定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 是 犯罪未遂 本题中 甲已经着手实行枪杀行为 但由于乙正好穿着防弹背心 未发生乙死亡的结果 这是由于甲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故 A 项错误 B 项正确 甲的行为已经具备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及应受刑罚处罚性 成立犯罪 故 C 项正确 D 项错误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6 19 答案 AC 2009 年卷二第 61 题 解析 本题考核使用假币罪 信用卡诈骗罪 盗窃罪和以假币换取货币罪 使用假币罪 是指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将其冒充真货币在经济交往 日常生活中运用 使不具备 流通性的假币得以充当真币而流通 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题中 甲以假币当真币使用 履行货币职能 构成使用假币罪 另外 刑法 第 196 条第 3 款规定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 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故 甲构成使用假币罪和盗窃罪 AC 正确 排除 B 以假币换取货币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 即只能是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 本案中的甲是普通的 公民而非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 不满足以假币换取货币罪的主体要件 因此 D 项不选 20 答案 BCD 2008 年卷二第 55 题 解析 甲雇乙杀丙 甲 乙构成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杀人 因此构成共同犯罪 A 的说法正确 不当选 同时 题干中说乙对丙的住宅进行爆炸 但是该住宅的周边没有其他人与物 因此 该爆炸 行为不会危害到公共安全 因此 不以爆炸罪论处 应该属于以爆炸的方式进行杀人的行为 因此 依然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而不能认定为爆炸罪 因此 D 项说法错误 应该选 乙本想杀害丙 结果 把丙的妻子丁杀死 属于具体事实错误中的对象错误 因丙对象与丁对象体现相同的法益 行为人认 识内容与客观事实仍然属于同一犯罪构成的情况 因此 乙无论结果把丙杀死了还是把丁杀死了 都 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又因甲乙是共犯 因此 一人既遂全体既遂 因此 甲乙都成立故意杀人罪 的既遂 BC 的说法错误 应选 21 答案 ABC 2008 年卷二第 57 题 解析 刑法 第 81 条规定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 被判 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实际执行十年以上 如果认真遵守监规 接受教育改造 确有悔改表现 假 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可以假释 如果有特殊情况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 的限制 据此可知 特殊情况的假释不是经过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而是要经过最高人民法院的核准 由此 A 的说法错误 第 85 条规定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 在假释考验期限内 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 如果没有本法第 86 条规定的情形 假释考验期满 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 并公开予以宣告 据此可知 假释考验期满 认定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 而不是不再执行 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