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高职教育现状和珠三角高职教育特点调研报告李龙根 张晓东 徐盛学(广东白云学院机电工程系 广州 510450)自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无论是在校生人数还是院校数量均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高专教育迎来我国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珠三角地区得改革发展之先机,区域经济蓬勃发展,人才需求数量越来越大,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高等教育得到飞速发展。但是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毕业生的就业率,促进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已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现实而具体的问题。因此,调研并分析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和珠三角地区高职教育特点,是研究珠三角地区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对我白云学院今后高职教育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近年中国高职教育基本情况分析 近年我国高职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已开始逐步迈进高教大众化的门槛,现将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一)、教育规模继续扩大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分别约为118万、145万、212万和280万 ,年均递增33.7%;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分别为52万、78万、108万和147万,年均递增41.5%,高职高专毕业生递增率高于总体毕业生递增率,高职高专毕业生占总体毕业生从2002年开始超过50%。如图1。 图1 近年毕业生总数和高职高专毕业生数比较2004年全国共招收普通本科、高职(专科)学生447.34万人,比上年增加65.17万人,增长17.05%,其中本科招生209.92万人,高职(专科)招生237.43万人。 2004年全国本科、高职(专科)在校生1333.50万人,比上年增加224.93万人,增长20.29%,其中本科在校生737.84万人,高职高专在校生595.6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资源扩大,校均规模增加。2004年全国共有普通、成人高等学校2236所,其中普通高校1731所,比上年增加179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684所,高职(专科)院校1047所。全国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769个,比上年增加49个。普通高校校均规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由上年的7143人增加到7704人,其中本科院校由上年的11662人增加到13561人,高职(专科)院校由上年的校均2893人增加到3209人。2005年全国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合计1778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700所,普通高职院校1078所(包括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短期职业大学和民办高等学校),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259个,经国家审定的分校办学点158个。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学人员总数已经超过2000万人。(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猛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实施以来,我国的民办教育得到新的发展。2004年全国民办普通、成人高校228所,在校生139.75万人(含独立学院学生),占普通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0.47%,比上年提高了3.16个百分点;民办其他高等教育机构1187所,注册学生105.33万人。民办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有15所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显示出国家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决心。(三)、社会人才需求总量没有明显增加,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2002年是高校扩招后的专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数量大,增幅高,但社会需求没有明显增加,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2003年与2002年相比社会需求总量仍然没有明显增加,据2003年4月份对各省(区、市)需求情况的统计,2003年全国有10个省(区、市)需求情况好于去年,10个省(区、市)与去年大体持平,剩余其他省(区、市)需求比上年有所下降。 从学历层次来看,研究生的需求比较旺盛,研究生全国平均供需比约为1:2.5,本科生的需求大体持平,全国平均供需比约为1:1.3,专科(高职)毕业生的需求明显不足,专科(高职)毕业生全国平均供需比仅约为1:0.37,2002年供需比约为1:0.4。 从需求的专业分布上来看,需求数量较多的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讯与电子工程、英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市场营销等。需求数量比较少的专业有: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农学等。国务院其它部委(直属单位)所属高校2003年共有本专科毕业生4.41万人(本科生3.72万人,专科(高职)生0.69万人)。初次就业率为81%,比2002年高约5个百分点。其中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83%,比2002年低约1个百分点;专科(高职)生初次就业率为69%,比2002年高约14个百分点。地方高校2003年共有本专科毕业生172.92万人(本科毕业生67.76万人,专科(高职)毕业生105.16万人)。地方高校2003年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约为38%左右,其中本科生为51%左右,专科(高职)生为29%左右,地方性高职高专层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偏低。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280万,供需比为1:0.85,其中研究生为1:2.13,本科生为1:1.15,专科生为1:0.35,供需比较前两年又有所下降。2005年高校毕业生将达338万,届时供需比矛盾将更突出。见图2。图2 近年高校毕业生供需比(按供给基数100统计)(四)、高校毕业生流向情况 地方院校毕业生绝大部分在本地区就业,部分热门专业的地方性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央其它部委院校的毕业生其流向呈现如下特点:、东部发达地区是毕业生就业的热点,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在吸纳毕业生方面占有绝对优势。2003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央其它部委院校到东部11个沿海省市就业的毕业生有136503人, 比2002年多6259人,占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央其它部委院校毕业生总数的50.21%。而2002年有毕业生130244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55.61%。其中,到京、沪、粤、苏4省市就业的毕业生有88124人,比2002年多4616人。这说明不论是吸纳能力还是毕业生的价值取向,东部沿海特别是京、沪、粤、苏4省市一直是毕业生就业最活跃的地方,而且从今后趋势看,其就业热点还会持续升温。、到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增多,相关政策和措施初见成效。2003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央其它部委院校到重庆、陕西、贵州、内蒙古等西部12省区就业的毕业生共有38451人,比2002年的31240人增长了7211人,占2003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央其它部委院校毕业生总数的14.1%(2002年为13.34%)。、毕业生到民营、三资企业就业和考研人数增幅较大。2003年到科研、教学等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5.4%,2002年为17.76;到国有企业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6.58%,2002年为19.17;到三资、民营等企业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9.74%,2002年为16.2,到各类政府机关就业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3.18,2002年为4.74。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有所减少,所占比例下降,到国有企业毕业生人数虽然有所增加,但所占比例下降,到民营三资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和比例均呈上升趋势。从三年毕业生流向可以看出,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呈下降趋势,民营三资企业正逐渐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五)、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热门专业就业率与去年持平 热门学科和专业的毕业生其就业率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如电子信息类专业2003年的毕业生就业率为86.17%,而2002年为85.59%;土木建筑类专业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为89.21%,而2002年为88.95%;生物工程类专业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为82.67%,2002年为89.43%。虽然电子信息类专业今年需求仍然比较旺盛,但IT骨干企业的高校招聘数量没有明显增加。2、需求量最大的专业不一定是签约率最高的专业,毕业生就业显现不确定性 近年来,不少高校普遍反映,需求形势较好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并不是特别高,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不急于签约,致使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不是很高。相反,那些需求不足专业的毕业生签约率却非常高。3、布点数增长最快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也出现波动 近3年布点增长最快的10个专业有信息与计算科学、公共事业管理、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环境工程、应用化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见表1)。这10个专业2001年毕业生就业率较高,普遍在8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90%;但2002年这10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均出现滑坡,有8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低于直属院校85%的平均水平,甚至有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足60%。2003年有6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于直属高校82%的平均就业率。 表1 布点数增长最快的10个专业基本情况(资料来源:高教司)专业名称1998年布点数2001年布点数近三年新增数增长率 %信息与计算科学72209137190.3英语27140012947.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9741511839.7艺术设计100212112112.0工业设计6416298153.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392288964.0公共事业管理4813284175.0电子信息工程1602428251.3环境工程931758288.2应用化学941687478.7 、一些行业特点明显的专业或特殊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的专业并不是最热门的专业,而是一些与系统或行业紧密联系的专业或特殊专业,如出入境管理、飞机驾驶、痕迹检验、邮政通信、特殊教育、医学影象、弹道工程等。这些专业普遍招生数量较少,社会需求也较少。从对各个专业的分析,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些“时髦”专业就业率极低,诸如首饰设计、宝石设计、室内设计、旅游经济、饭店管理、国际商务、公共关系、涉外文秘、社会工作与管理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足50%,有的甚至更低,如继续扩大招生,今后这类专业面临的就业压力将更加沉重。以往比较热门的会计审计类专业、市场营销类专业、计算机应用类专业、新闻传播类专业、外语类专业,开始“降温”,上述大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足80%。生物类专业没有出现人们预期的“火爆”现象,许多专业需求不足,毕业生就业率多在85%以下,不少毕业生不得不选择其他出路。(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取得成绩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呈现了非常好的发展势头,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模快速增长,布局更加合理。2004年底,高职高专院校已经达到1047所,2005年达到1078所,基本上实现了在每个地市至少设立一所职业院校的格局,有些发达地区有多所职业院校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2004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是479万,占整个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的43,有612所本科学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从2001年10月开始,教育部在湖南永州、湖北武汉和江苏无锡召开了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会议明确了一个思路: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这个思路已经成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三是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同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例如2003年高职毕业生比2002年净增了35万,但就业率就全国而言却增加了5个百分点,由原来的67到72,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以上三方面说明,一个充满活力的、基本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存在困难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比如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企业参与不够的问题,教学基本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的问题,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和实训条件较差的问题、一些学校的培养模式与市场脱节的问题、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和继续升学的问题,等。有些问题和矛盾已经非常突出和尖锐,到了不解决就会阻碍高职教育继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措施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党的十六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都对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高等教育也由过去的更多关注机会转向更多关注质量,这些都要求应该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为此,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十条意见,概括起来是四个方面:第一,引导学校正确定位,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所谓正确定位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要正确地体现在职业院校的办学思路之中,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的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个定位扭转了以前一些学校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过多地强调学科的倾向以及一些学校盲目地攀高升格的倾向。逐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制,由三年制为主向两年制为主的转变。正确定位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在全社会倡导并树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都能办出一流的教育。所谓的一流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优质的办学条件和能否培养出优质的人才上。每一所高职学校,只要立足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办出鲜明的特色,有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就可以赢得社会的认同和社会的尊重。 第二,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方方面面都要加强,包括师资队伍、实训条件、教材建设等等。特别重视两个方面:一个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部的评估工作、教师的表彰工作、教师的学位培训等等方面加大力度;另一个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实训基地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对这方面已经引起高度重视,教育部和财政部也联合制定了方案,设想通过中央财政经费补贴和奖励的办法,推动各地方和各学校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从数控技术等领域开始,逐步扩大到其他领域。另外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个部委联合开展的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已经开始,这一工程涉及到了259所高职院校。第三,以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切入点,推动教学改革。教育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继续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各专业领域的毕业生,80以上能够拿到一个或者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以促进学生的就业。第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宏观指导和调控。建立四年一轮的评估制度,评估体系中特别强调就业工作,连续几年就业率低的职业限制招生,就业率较低的学校不能被评为良好和优秀。2003年教育部已经正式启动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评估,在对26所院校的试点评估中,有8所学校被评为优秀,分别是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四川警官高等专科技术学校和永州职业技术学校,为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明确了目标和榜样。(七)、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状况、高职教师队伍调查结果教育部立项项目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对全国7省29所高职高专院校的调查结果,基本反映了我国当前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教师队伍数量情况被统计的29所学校共有教师6400人,其中女职工2389人。专职教师5408人,其中公共基础课教师1575人,专业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3032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801人,占专职教师的比例分别为29.1、56.1和14.8(如图3)。在校生为72474人,生师比为13.4:1。 图3 教师结构统计()、专职教师职称结构情况 高职高专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的分布情况为:正高级113人;副高级1314人,中级2584人,初级1143人,无职称254 人:各占专职教师的2.1、24.3、47.8、21.1和4.7。其中专任教师中,教授103人,副教授1132人,讲师2292人,助教1007人,无职称的教师73人;各占专职教师总数的2.0、20.9、42.4、18.6、1.3。如表2。表2 专职教师职称结构统计表职称数量比例()职 称数 量比例*()正 高 级1132.1教 授1032.0副 高 级131424.3副 教 授113220.9中 级258447.8讲 师229242.4初 级114321.1助 教100718.6无 职 称2544.7无 职 称731.3总 计5408100总 计460785.2()、专职教师职称与年龄结构分段情况 专职教师年龄分布情况:30岁以下、3135岁、3640岁、4145岁、4650岁、5155岁、5660岁各占专职教师总数的23.2、22.1、25.6、13.8、5.7、4.7和4.9,平均年龄为36.3岁。其中,40岁以下的教授10人、4150岁的教授39人、51岁以上的教授54人;40岁以下的副教授353人、4150岁的副教授539人、51岁以上的副教授240人。如表3。 表3 教师职称与年龄结构分段情况统计表年 龄数 量比例()教授数量副教授数量30125323.21035331351193226414574813.83953946503115.751552564.75424056602654.9平均年龄36.349.045.2()、专职教师学历结构情况具有研究生学历的461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8.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20人,各占0.76和7.76 ;具有本科学历的4104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75.89,;具有专科毕业及本科肄业的609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11.26 ;具有专科肄业及以下学历的234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4.33。如表4。表4 专职教师学历结构情况统计表博 士硕 士本 科专 科其 他总 计数 量4142041046092345408比例()0.767.7675.8911.264.33100()、专职教师来源情况专职教师中毕业后直接任教的3640人,由其他高校调入的539人,科研机构调入的67人,企业调入的368人,其他单位调入的794人,各占专职教师总数的67.3、10.0、1.2、6.8及14.7。专职教师及其公共基础课教师(A)、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B)、实践指导教师(C)来源情况分别如表5所示。表5 专职教师来源情况统计表数 量比例()A所占比例()B所占比例()C所占比例()毕业后直接任教364067.366.268.166.6由其他高校调入53910.08.912.13.9科研机构调入671.20.91.22.2企业调入3686.83.47.411.1其他单位调入79414.720.611.216.2总 计5408100100100100注:A、B、C所占比例分别表示公共基础课教师占公共基础课教师来源的百分比、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来源的百分比及实践指导教师占实践指导教师来源的百分比。(6)、“双师”素质教师基本情况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共有801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14.8,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3人,副高级职称的504人,中级职称的274人,初级职称的0人,各占总数的2.9、62.9、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硕士学位的253人,学士学位的384人,其他159人,占总数的0.6、31.6、48.0以及19.8。如表6。表6 具有“双师”素质教师情况统计表职 称数 量比例()年 龄数 量比例()学 历数 量比例()高 级232.951384.7其 他15919.8、全国高校教师总体情况(见表7各类高教机构教职工总计、表 8普通高校教职工总计)表7 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教职工情况(总计) 单位:人教职工数计校本部教职工科研机构人员校办企业职工其他附设机构人员计专任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工勤人员计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总计182058516411179705068892428027032556920703668707284076194209192326405625814680760普通高校161065814379308583938323125025128090518328560721240017169946169574396445572477360成人高校154986149978860652005230183638319497516230344177961577359316792736民办高教机构549415320926048368870018281425428241371564676979325743664表8 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教职工情况(普通高校) 单位:人教职工数计校本部教职工科研机构人员校办企业职工其他附设机构人员计专任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工勤人员计正高副高中级初级无职称总计161065814379308583938323125025128090518328560721240017169946169574396445572477360分类型:本科院校11370059849935753347144817513118188511244534425165326127770116563375214621568276专科院校403616384652237654714361782847096138022640641733663446191188089168168其中:高职院校327536313431193432569549530688485023519124524492975437796165975544892其他机构70037682854540546401333814311946036561051855426820243593916其中:独立学院53211519393544840371055110868696730257607379850861784586361、中央部委342495267770142617285584755943602179864912464484195036755267181971228295教育部271402214343115130240363839235299132854118370613259629556168111733322915其他部委71093534272748745229167830347017949387935471999907237953802、地方113330110393356342554567918156021369814624047078170298116331118451122883409547583教育部门85655177775347298940948136193155040107576332321273629004187361105912818240025其他部门2767502615821612664731453675865838664138464293626290310901697591375583、民办134862130825815218994211322360519059873123271116651436863819171482备注:2004年度统计数据。、高职教师队伍存在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决定了对教师队伍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但是根据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尚存在一定问题,与其要求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师资队伍数量结构失衡从数量总体上看基本能满足学校需要,但结构失衡,师资来源较单一,大部分来源于本科院校,从企业来的不够,从社会其他行业来的就更少,长线专业和不太热门的专业师资过剩,而一些与经济建设联系紧密、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师资很难引进,基础性学科师资力量强,应用性学科师资力量弱,因而其教学任务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随着高校扩招的继续进行,若专业教师数量的增加不能达到同步且兼职教师的聘任工作没能顺利开展,势必会导致教师数量结构失衡的进一步加剧,专业教师超负荷工作,无暇顾及业务提高、进修和实践锻炼,从而影响学校的办学水平和高职高专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师资队伍学历职称结构失衡 从年龄结构分段情况看,中青年教师数量较大,这表明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骨干,长期以来存在的学术带头人年龄老化问题已经开始有所改变,但是存在学历职称结构失衡的问题。高职高专院校中本科学历的教师占绝大多数,硕士研究生偏少,博士研究生更少(如图4)。2005年度教育部公布的60所黄牌院校中,有52所主要就是因为师资队伍学历不达标,基中民办高校有13所在这方面不达标。 图4 学历结构统计 师资队伍断层现象客观存在,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职称比为1:11:22:10(如图5),职称结构存在比较严重的失衡现象,教授所占比例远低于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在被调查的个别学校中甚至没有教授。学校内能真正称得上学术带头人的教师年龄大多在55岁以上,新生代教授、副教授中拔尖人才不多、成长不快、知名度不高,还不能足以担负起学术带头人的重任。学术带头人少,年龄老化,大多数学科学术梯队尚未形成 图5 专职教师职称结构分布情况()、“双师”队伍建设不足专职教师中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或由其他高校调入的占专职教师总数的82.2,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被调查学校在不同程度上都对专职教师提出了参加专业实践的明确要求,但由于国家没有对企业和有关事业单位的相关要求和政策制度等种种原因,真正通过实际锻炼从而使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的教师数量不多,加之专职教师中实践课教师的比例偏低,因此真正具有“双师” 素质的教师数量不多,只仅占教师总数的14.8左右,很难形成中坚力量(如图6)。图6 双师型师资统计()、整体科研水平偏低高职教师队伍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偏低,承担科研项目不多,发表论文数量偏少,人均不到篇,且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被三大检索机构检索)更是微乎其微;同年度专职教师参与的教研科研项目人均0.08项,厅局以上项目仅占项目总数的13。原因在于长期以来高专院校重教学轻科研,各学校未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学科研队伍,另外还与高职高专层次不受社会认同,教学科研环境不利于教师队伍成长等因素有关。由于上述因素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继续发展的障碍,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高职教育顺利向前发展。二、珠三角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特点(一)、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概况近年来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得到稳步推进,发展势头良好,从1998年到2005年,高等学校数量从43所(其中高职高专17所)增加到101所(其中高职高专65所),招生录取人数从6.1万(其中高职高专3万)增加到35万(其中高职高专22万),毛入学率从8.16%提高到2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翻了一番以上,录取学生达到了1998年的5倍以上。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的普通本科专业195个,比2003年增长59%,备案高职高专教育专业323个,比2003年增长46%,受理全省高校备案或审批高职高专教育专科专业申请376个。2005年全省共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本科院校36所(注:其中含今年刚升格为本科院校的两所民办高校广东白云学院和广东培正学院),高职高专院校65所,招收高职教育学生的成人高校26所,如完成今年招生计划则高职高专在校生规模接近50万人,占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54%强。高职教育在数量上已名副其实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全省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广东省委省政府也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规划,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高等教育发展也较快,为基本实现高教大众化这个发展目标,省委已作好珠三角地区高校园区的规划建设:广州拿出30平方公里,珠海20多平方公里,深圳10多平方公里,建立高校园区,实现资源优化。期间还准备新建一批高职院校,经过5到10年,把广州、珠江三角洲建成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中心。目前广州大学城已启用,全省已发展为具有36所本科院校、65所高职高专院校的高教强省,高校数量在全国名列第二。教育部门特别关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厅印发了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粤教高2004151号文),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开展省级示范性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省级高职高专示范性专业、省级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省级高职高专教育实训基地、省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项目、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以及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等7大项目建设,采取省财政、地方财政和行业专项资金以及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运用项目管理机制,发挥项目实施的最大效益,促进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适应广东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与白云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组织发起的国际职业教育高级论坛在广州白云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会议邀请了教育部领导,国内著名教育专家、学者(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及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著名职业教育大学校长、教育机构总裁作专题演讲。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已向国际化发展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二)、广东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布局不合理在地区布局结构上,高校过分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占广东高校总量的70%以上。应多考虑在没有高等院校的周边城市和东西部地区、北部地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建立教育发展与市场相结合的机制,加大对国民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高职、民办院校的支持力度。、应用型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偏少本科层次的高职院校不多,真正办成应用型的本科高职院校很少。在十五期间,应该要有几间高职院校先办几个本科专业,慢慢再转型办成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还要争取在发展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上有所突破。、高职院校科研能力不足高职院校科研能力有所欠缺,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产学研发展情况不理想。应该建立一种督导机制,帮助高职院校尽快提高水平。、学生培养质量离要求有差距学生培养质量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就业岗位,如果真正实行宽进严出,质量评估方面必然加强,这对高职院校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专业设置结构失衡在专业设置上,部分高职院校及民办院校的人文、经管类专业偏多,理工科专业偏少,不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导致“结构性就业难”等问题。另外,还存在一些高职院校不严格执行招生简章的承诺、乱收费等现象,给高职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供需矛盾尖锐就业形势严峻,今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包括本科、硕士研究生、专科高职类)将超过17万人,比2004年的13.25万增加了约24,2005年全国应届毕业生更高达304万,预计将有8万名应届毕业生(包括部分广东生源)将从外省流向广东工作,加上本省毕业的学生多数将会选择留在珠三角地区,届时应届毕业生将达20多万,对珠三角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三)、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珠江三角洲既是一个地理范畴,又是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概念。从地理上来看,它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和四会市,面积为41596平方公里。其人口和土地面积分别只占全省的312和234,但国内生产总值却占全省的702。从已奠定的基础来看,整个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增长方式正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传统工业向现代化工业、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化转型,形成了高起点的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体系,高标准、大规模的第三产业以及竞争力较强的主体产业群。此外,在交通、通讯、金融、信息咨询、高科技、旅游、文化和对外交流等方面,也形成了比较优势和综合优势。综合比较分析后,可将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总结如下:1独特的地理优势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广东省腹地,属珠江水系冲积平原。目前区域内初步形成了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及卫星城镇组成的城镇网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域外与港澳相邻,有天然的海运良港,对外发展贸易方便;具有独特的农业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2优越的人缘优势 珠江三角洲是全国较大的侨乡之一,在港澳台和海外的侨胞达1000多万,分布在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20多年来,这些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贡献巨大,他们充分发挥在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引商引资,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其经济腾飞创造了有利条件。3较强的互补性优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资本、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成本过高,市场容量小;澳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发展空间狭小;珠江三角洲的自然、人力资源丰富,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吸引了内地大量廉价劳动力和技术人员,加上其经济的辐射作用,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4经济后发展优势 与港澳和发达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属于后发展地区。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而且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改革开放2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总量翻了几番,同时形成了良好的基础和产业条件及对外开放整体化经济结构。5人才和技术优势 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较高的经济待遇,吸引了内地大批各种各样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了它特有的技术、人才优势。近年来,广东省获得的专利技术占全国专利总数的50左右,其中80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政府实行了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非均衡战略,使得珠江三角洲的工业超速增长,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区域均衡战略取代了过去的非均衡梯度战略,各种矛盾和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技术应用型人才缺乏,导致经济发展质量偏低 尽管相对其他地区而言,珠江三角洲区域具有人力资源和技术上的优势,但从经济发展来看,还存在着劳动者素质偏低、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类人才,每10万人中拥有量为12666人,但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奇缺,每10万人中只有1965人。这种人力资源结构不利于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的利用和推广。 、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企业技术改造迟缓 据统计,2001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用于技术改造和高科技研究开发的资金总额约为36059亿元,占整个投资总额的15左右,投资严重不足。这种投资状况不利于企业技术改造,更不利于核心技术的创新,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在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层次上运行。 、人才分布不合理,使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矛盾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分布表中,第一产业有1218万人,第二产业为9558万人,第三产业为8459万人。三类产业中人才比例大约为1:8:7,由此导致其产业结构总体失调,比例失衡。一方面,第一产业作为基础产业,技术开发和应用人才过少,影响其健康发展,削弱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第三产业作为优质产业,因缺少技术应用和开发型人才,导致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发展速度迟缓。于是,出现了一种“双约束”效应。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较差,生态平衡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 由于过分偏重经济增长和眼前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经济高增长变成了以牺牲子孙后代生存条件为代价的低效益增长。 、技术开发水平落后,产品技术含量偏低,企业的创新能力差 据有关资料显示,珠江三角洲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30左右,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不到45,前者只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43和38,后者只及发达国家的56-75。(五)、珠三角高职教育供需矛盾分析随着广东经济新一轮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珠三角地区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缺口有增大的趋势,制造业人才奇缺,图书发行专业人才匮乏,机械工程师人才紧缺,珠宝首饰业前景好、招人难,三类汽车人才市场“奇缺”,经验丰富的营销人员特别难招,月薪6000元难觅数控高手,东莞各类技术人才需求旺盛,这些利好的消息,并没有能掩盖毕业生就业之困境,仍然有一部分人走进了失业大军的行列。据广东省教育部门2004年9月份公布的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全省专科毕业生(含高职)的人数为76412人,就业率为82.38,在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就业率最低的。就业率低,满意率更低,广东某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10月的一份调查表明,该院90的已就业学生集中在合资、私营企业就业。有些专业45左右的学生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无关。省教育部门的调查显示,学历越高,就业率就越高。在目前公布的总体就业率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1.16,研究生就业率为97.01。2005年广东省安排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24.5万人,其中省内院校17.5万人,省外院校7万人。高校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32%,但今年头两个月的就业劳动岗位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个百分点,今年就业形势更严峻。这种供需之间的不平衡说明人才市场结构性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本应需要大量的生产一线高技能型人才,但为何高职生在就业的门槛上频频碰壁呢?归纳起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高职教育仍然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高职教育本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但因各种原因,许多毕业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比如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在一次招聘电脑操作员的过程中,面试的学生无一人能达到70字分钟的录入要求;某汽车公司面试时要求学生画一个螺栓联接图,竟无一人能正确无误。学生的兴趣特长多是体育、文艺、计算机,缺乏真正的专业特长,缺少创造性的东西打动招聘人员。、校企合作进展缓慢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不够,导致学生接触社会、认识企业的机会过少,适应就业岗位能力较差。如果企业能为学校多提供实操性的资源,让学生亲自动手熟练掌握各种技能,毕业后可以直接到企业上岗,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建设成为企业的培训基地,让部分企业职工参加理论培训,实现优势互补,将使高职教育质量大大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一些刚从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一出校门即走上讲台,在技能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部分教师从事理论教学多年,实践技能不足,而从企业调进来的往往授课持巧不够,效果欠佳。虽然近年各院校花大力气改善这一状况,但受各种条件制约,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和质量离实际要求还有很大缺口。、毕业生自我定位不清就业时,部分高职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犯同样的毛病,眼高手低,眼睛就只盯着大公司、外企等收入高、条件好的单位,不愿踏踏实实从基层干起,使得高职生就业更加困难。、地方政策的限制地方政策限制了高职生就业的就业环境,珠三角许多大城市一般规定高职高专生不能进户口,户籍问题成了高职生永远的痛。、毕业生诚信问题毕业生诚信问题成了自己就业的绑脚石,近年一些大学毕业生不守信用也使用人单位颇感头痛,比如出具假文凭假简历、擅自毁约、欠贷不还、携款出逃,等等,使一些单位在招人时要学生出具担保人,否则不招录,人为地造成求职障碍。、人才“高消费”由于现在表现出来的表象是供大于求,因而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乙丙双方关于交通枢纽工程廉政合同
- 2024年个人装修与扩建合同
- 2024年专项委托办理协议:项目协调与执行
- 2018届(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20章 第三节 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认识图形∣人教新课标
- 中班语言教案:救生圈扔给谁
- 3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 2024年《文化艺术品交易与展览合同》
- 公路桥梁桁车施工安全保障方案
- 中班上学期体育教案:海绵棒跳跃赛
- 英语-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和答案
-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诊断数学试卷
- 2024下半年江苏苏州城市学院招聘管理岗位工作人员27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期中复习(易错50题20个考点)-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专题提优训练(解析版)
- 食品代加工合同书
- 网课智慧树知道《英美文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南师苏校)小升初数学试题文本空白卷附详细答案
- 专题 常考的规律探究问题 中考数学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 学礼以立大国范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生物信息学(上海海洋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上海海洋大学
- 大国工匠徐立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