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问题式课标解读(1).doc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问题式课标解读(1).doc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问题式课标解读(1).doc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问题式课标解读(1).doc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问题式课标解读(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问题式课标解读八年级上册 全册课程标准解读全册教材解读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1)、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3)知道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4)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3)尊重不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4)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共四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第二节 土地资源第三节 水资源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节 工业地分布与发展教学目标(一) 疆域与人口1.疆域与行政区划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2.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2.自然资源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三) 经济与文化1.经济发展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2.文化特色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四)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五) 认识区域1.位置与分布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2.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3.环境与发展 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读图能力和利用地图和地理图表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地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七年级区域地理的学习,初步具备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技能,我相信同学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八年级的学习,他们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他们用在生活和学习中会更多的运用综合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建议(一)突出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 (二)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三)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四)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时划分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3课时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2课时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2课时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3课时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4课时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3课时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2课时第二节 土地资源 2课时第三节 水资源 1课时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课时3课时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课时第三节 工业地分布与发展 3课时单元教材解读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课程目标1.疆域与行政区划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2.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运用特点。教材内容本节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基本国旗情。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和出发点,因此本节内容为今后学习中国地理其他各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掌握我国的位置、疆域,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知道我国的四至和邻国。2.知道我国宪法规定的三级行政区划及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3.培养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4了解我国人口数量、分布与人口年增长特点,和人口问题以及解决途径。5了解我国民族构成、分布和民族政策。过程和方法1.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2.查找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2.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培养维护祖国的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民族观。学情分析本节课训练学生技能的要求较多,主要涉及众多的地名和空间位置,必须充分利用地图反复练习,因此要引导学生反复读图、填图,进行拼图练习。教会学生把已获得地知识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图、填图 、拼图练习,让他们把获得的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并学会在地图上分析获取知识,从而加强读图技能训练;应注意将教材中的示意图、景观图和教材有机结合,讲与练有机结合,以练为主。课时划分 7课时第一节辽阔的疆域课程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教材内容节本课主要讲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范围和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逐步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4、通过读图分析比较,初步形成我国地理位置、省级行政区分布的空间想象能力。5、在探索记忆省级行政区名称、分布的过程中,提高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6、学会搜集资料和利用相关资料解决地理问题。教学重点1、 认识中国的地理位置2、 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分布教学难点1、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省级行政区的分布教学策略1、教师组织讨论中国与俄罗斯、巴西的纬度位置,比较中国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2、那怎样说明中国国土面积的辽阔?3、中国怎样进行管理?评价方案1、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 带,南部少部分位于 带,没有 带。2、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 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 个。3、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 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 渔场。4、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 、 三级。5、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 个省, 个自治区, 个直辖市和 个特别行政区。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课程目标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教材内容本节主要介绍我国人口的现状,人口问题何人口分布。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1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问题及对策教学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教学策略1我国政府对人口问题的对策有哪些?2我国人口分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评价方案1、我国总人口为 亿,人口特点是 、 。 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 和 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 更大, 地区人口密度小。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课程目标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运用特点。教材内容本节介绍我国民族概况,民族分布,民族政策。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了解我国各民族地域分布。2.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教学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教学策略1我国有哪些民族?2.我国民族分布有哪些特点?3.我国有哪些民族政策?评价方案1、在我国各民族中, 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2、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 部和 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 、 、 地区。3、各民放分布具有 、 的特点。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程目标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教材内容本章内容包括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气候,河流和湖泊。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阶梯状分布及其特征,掌握阅读和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技能。2.学会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类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3.理解我国地势特征和各种地形对气候、河流流向、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影响,确立万物相联系的观点。4.会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图,掌握我国冬、复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成因。5.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的划分及依据,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6.理解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治理的基本方案;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学情分析本章应注重学生读图用途能力的培养,把培养空间思维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重点应放在学生使用地形图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及人地生疏和谐的基本理念。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图、填图 、拼图练习,让他们把获得的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并学会在地图上分析获取知识,从而加强读图技能训练;应注意将教材中的示意图、景观图和教材有机结合,讲与练有机结合,以练为主。课时划分9课时第一节 地势和地势课程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教材内容本节介绍中国地形地势特点,地形区,主要山脉等。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阶梯状分布及其特征,掌握阅读和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技能。2.学会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类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3.理解我国地势特征和各种地形对气候、河流流向、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影响,确立万物相联系的观点。4.认识山区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及其常见灾害的形成和治理,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特征。教学难点我国地势特征和各种地形对气候、河流流向、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影响,确立万物相联系的观点。教学策略1.我国大陆地势分布有什么特征?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及利用价值、交通和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我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和特征3.为什么说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包括什么地形种类?评价方案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 、 、 为主,东部则以 和 为主,地势的特征 。2、第一阶梯 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 。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 、 、 ,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 、 、 、 。4、四大高原是 、 、 、 ,四大盆地 、 、 、 ,三大平原 、 、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课程目标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教材内容本节介绍中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气候特点、类型及分布。教学目标1、会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图,掌握我国冬、复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成因。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的划分及依据,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3、了解我国气候特征,培养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明确气候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也要知道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形成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点。教学重点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2、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影响。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原因,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策略1.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有何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2.中国的降水分布有何特点,干湿地区是如何划分的?要影响因素主是什么?3.我国都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在哪里?评价方案1.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 、 、 、 、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气候区。2.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 。3.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 。4.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 。5.一个地方的 和 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6.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 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 、 、 。7.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课程目标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教材内容本节主要讲中国河流的水文特征,黄河的水文特征及治理,长江的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开发。教学目标1、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我国河湖的基本情况。 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理解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治理的基本方案;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3、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教学重点1、河湖分布和河流的水文特征; 2、黄河与长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教学难点黄河与长江的利用和治理。教学策略1.什么是外流区、外流河、内流区、内流河?2.外流河与内流河有什么区别?3.外流湖与内流湖又有什么不同?4.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一条等降水量线相近?5.秦岭淮河一线的北面和南面的河流在汛期、枯水期、径流以及季节变化有什么不同?以黄河和长江为例说明。黄河发源地在哪里?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在哪里?在哪个河段产生的泥沙最多,水土流失最严重?为什么?7.最容易泛滥的河段是什么?为什么?(分析、小结、板书)长江发源地在哪里?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是什么?长江干流流经多少个省级行政区,注入什么海?长江各河段有什么特征?长江最容易泛滥的河段是什么?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什么?评价方案6.1、我国最大的内河流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 。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 。2、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 。3、黄河发源地 ,注入 海。4、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 。5、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 ,中下游的分界是 。6、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 ”7、黄河在流经 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 8、长江发源于 山脉,注入 海,它是我国 最长、 最大、 最广的河流,有“ ”和“ ”之称9、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 ,中游和下游的分界 。10、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河段。 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课程目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教材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自然资源概况,重点介绍了中国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现状。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4.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5.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同地形、气候的关系。6.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学情分析 学习本章教材首先要注意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认知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材教学设计时,应在落实教材内容要求的基础上,突出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分析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来分析、解决并记忆本章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尽让学生独立分析地理事物并收集相关资料,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教师还要准备好辅助材料,使地理课形象化、生动化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课时划分5课时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课程目标1.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4.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的分类和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教学目标1.能通过了解我国资源的国情,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实施具体行动督促他人及自身养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2.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本组、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3.知道何为资源,了解资源的分类,能区分不同种类的资源。能说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教学策略1.什么是可再生资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资源?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评价方案1、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 和 ,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 和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 。第二节 土地资源课程目标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教材内容本节主要学习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分布,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读图分析,联系地形,气候等讲解本节知识,指导学生要充分利用图表获取信息,要善于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归纳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4、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教学策略1.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如何?2.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地在我国是如何分布的?3.我国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评价方案1、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 、 、 、 。2、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 ,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 ,主要是 少、 多、 不足,特别是 与 的矛盾尤为突出。3、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 ,草地主要分布在 。4、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 、 、 。5、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第三节 水资源课程目标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2. 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教材内容本节介绍了水是宝贵的资源,水资源是有限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淡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 2、使学生认识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同地形、气候的关系。4、培养学生对淡水资源的危机意识。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2、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二)难点: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教学策略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分布在哪里?水有何重要性?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有何特点?我们在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看看待水资源?评价方案1、地球上的水, 水占97%, 占2.5%2、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 ,其余大部分为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3、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 、 、 、 和 ,位于世界第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4、从时间分配看, 季降水集中, 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 ;5、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 丰 缺,特别 和 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课程目标1.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3.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教材内容本章主要介绍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学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了解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并能够分析交通枢纽应该具备的特点;能够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线路计划。2.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3.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学情分析从生活化的话题引入,使学生以轻松的心态去看图,通过有趣的问题引领,让学生在读图中既发现与过去知识可以连接的内容,又能挖掘出隐性的新知识、新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讨论等方法,将读图获得的信息加以整合,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技巧、提高素质三位并举层层叠加的综合目标。教学策略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本章教学,不应太局限于教材,要抓住课标要求,联系实际,通过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活动法等进行教学。在对新课标的理解基础上,为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我采用了小组活动的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协作者、组织者、引导者。课时划分9课时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课程目标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教材内容本节介绍了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我国主要的铁路线,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格局。教学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3.了解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并能够分析交通枢纽应该具备的特点;能够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线路计划。4.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不同交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