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本]_第1页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本]_第2页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本]_第3页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本]_第4页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德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强化措施,完善机制,有力促进了全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弘扬传承。l、加强对运河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德州因运河航运而兴,南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漕运在华北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德州段大运河是南运河弯道技术的典型代表。20XX年6月,南运河河道德州段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点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做好大运河后申遗时代的保护和利用,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大运河(德州段)遗产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的通知,成为运河全线首个规范遗产保护的城市。同时,加大运河沿线文物项目和工程的保护利用,争取上级资金近5000万元,实施德州码头、四女寺枢纽保护与展示工程、苏禄王墓文物本体保护工程等保护项目,较好地实现了文物本体保护与周边环境整治、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融合发展。2、加强对董子文化的挖掘和弘扬。董仲舒幼年曾在德州寒窗苦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西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儒学大师。为挖掘和弘扬董子文化,德州市投资5亿元,规划建设董子文化园。董子文化园占地150亩,建设董子读书台、董子书院、董子祠,成为开展儒家思想研究,接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历史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依托董子文化园,建设中国儒家思想研究中心,每年举办一至两次全国性的儒家文化研讨会,打造德州儒家文化研究新高地。3、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挖掘与弘扬。德州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遗产是全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财富。全市共有红色文化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36处。全市共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5处。冀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最早的敌后平原抗日根据地之一,也是抗战初期山东省领导的6大战略区之一。德州市投资5000万元,规划建设了占地186亩的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以文字、实物及绘画、模型、场景、展柜、多媒体等形式,全面反映边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组织力量对冀鲁边区红色文化进行系统挖掘整理和宣传,着力打造“南有沂蒙山,北有冀鲁边”的红色文化品牌。4、加强黑陶文化的传承创新。黑陶是龙山文化的象征符号,对研究华夏5000年文明史具有重要价值。德州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近年来,德州市系统发掘、研究和开发利用龙山文化黑陶技艺,率先让失传数千年的黑陶艺术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德州黑陶烧制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协授予德州“中国黑陶城”荣誉称号。中国陶协黑陶艺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陶协黑陶研究所两个国家级的黑陶权威机构落户德州,建成了中国现代黑陶艺术馆和中国黑陶城博物馆。培植起梁子黑陶、婴灏、龙山等一批黑陶产业龙头企业,开发出传统黑陶、创新硬刻陶、彩陶、漆陶等上千个品种,形成了黑陶研究、开发、加工、销售完整的文化体系和产业链条,年产值8000多万元,产品出口美国、法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5、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平台建设。一是博物馆建设健全完善。全市建成和在建博物馆29处,在省文物局完成备案14处,其中,国有文博单位8处、非国有博物馆6处。德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3000余件,展品20XX余件,年接待观众40万人次。二是尼山书院和乡村(社区)儒学讲堂建设深入开展。市图书馆和10个县市区图书馆全部完成尼山书院建设任务,依托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社区儒学讲堂”和“乡村儒学讲堂”,用传统美德教化群众。全市建成乡村儒学讲堂1000多处,开展活动万余次,受益群众50余万人。三是扎实推进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投入700万元在10个县市区实施县级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统筹运用县级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立县级历史文化展室,打造区域历史文化展览。四是全面开展“乡村记忆”工程。完成梁子黑陶博物馆等18处乡村(社区)博物馆基本信息和建设提升项目申报工作,完成224处“乡村记忆”工程普查工作,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录8处,两个村入选省级传统村落。6、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深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活动,推动农家书屋建设、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实事。每年开展农民文化艺术节、国画山水画晨等群众文化活动1000余场,打造了董子文化街庙会等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年均放映农村公益电影9万余场。全面启动“德州市中小学影视教育”活动,年均放映600余场;大剧院每年组织上演京剧、话剧、相声、黄梅戏等传统剧目50余场。深入推进“百场演出下基层”等送戏下乡活动,年均800余场,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l、建设与保护有待进一步融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创新转换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融化发展还不充分。有的县市区存在“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重眼前轻长远”的观象,不能正确处理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规划执行不力,“建设性”破坏的观象仍有个别发生。2、对文化资源的创新整合提升不力。新形势下对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承工作认识理解不够深,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呈观分散化和业态单一的特征。比如,尼山书院仅是通过讲座、培训、视屏播放及朗诵比赛等形式普及国学,活动形式创新不够,受众面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普遍存在实物、史实资料内容不够丰富,陈列展览方式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缺乏吸引力和创新性的问题。3、统筹协调有待进一步推进。具体工作中,对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缺乏统筹协调,没有完全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大运河作为线型文化遗产,缺乏统一切实可行的大运河遗产开发利用规划,单凭市县力量开发利用无法实观运河文化品牌的规模优势。大运河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南运河属于雨源形河流,在水资源保持和利用方面,市县两级协调对岸的河北省难度较大,南运河北部的郊野段经常断流,影响了世界遗产的整体景观和环境风貌。4、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各级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散落在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等亟待收集整理。已开放的文化遗产设施、遗址及教育基地虽然可以满足日常宣传、教育活动,但有的缺失多媒体设备、会议报告厅、全方位监控等硬件设施,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1、统筹规划,纳入考评体系。完善弘扬传统文化机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深入发掘研究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内涵,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传统文化保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统筹完善考核机制,如可讲将“乡村记忆”工程实施情况,纳入县市区新型城镇化“乡村文明建设行动”考核指标内容,将红色文化保护管理和展示利用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管理,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传承。2、健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性建设。建立健全机构,设立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加强县市区文物保护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完善人员构成,增加文物部门人员编制,吸纳专业技术人员,强调文物队伍的稳定性,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对文物合理利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招募社会志愿者,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加经费投入,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要求,市、县两级财政部门在保障一般性文物经费财政预算的同时,列支重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为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提供基础保障。设立“乡村记忆”工程专项经费,落实“乡村记忆”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和“乡村记忆”工程建设资金。加强文物执法,出台专门政策,规范各级文物部门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制定对地方文物保护做出贡献的扶持、补偿和奖励政策,提高地方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积极性。3、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报道各级开展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好举措和好成效,真正把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