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 —《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比较研究.doc_第1页
欲望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 —《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比较研究.doc_第2页
欲望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 —《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比较研究.doc_第3页
欲望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 —《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比较研究.doc_第4页
欲望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 —《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比较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欲望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比较研究摘 要: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是美国自然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两部力作,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分别是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比较两者的亲情意识、金钱意识和爱情意识发现,物化的社会环境是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悲剧命运的始作俑者,各自人性本质和人性弱点是造成她们不同命运的内在动因。两部小说有着深远的现代启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是A一、引言二十世纪美国著名作家西奥多德莱塞是现代小说的先驱,被誉为自然主义文学大师。西奥多德莱塞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是他早期创作的两部小说,珍妮姑娘和嘉莉妹妹是姊妹篇。在小说创作风格上,西奥多德莱塞改变了羞涩的创作风格,将热情与真诚带进美国小说中,将美国社会环境中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阐述了美国社会环境的黑暗1。德莱塞一反过去以重要人物为主人公的传统 ,首次把描写对象转向那些位于社会最底层、居住于贫民区的食不果腹的穷苦人民2。作品描绘了处于美国社会底层的两名女性的悲剧人生,让人读起来回味无穷,发人深思。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的影响,德莱塞通过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人本困境的叙述,体现了德莱塞的现实主义和悲剧哲学思想,聚焦了社会变革时期人性的异化,引导读者去思索社会,探究人性。本文从亲情意识、金钱意识和爱情意识三个方面对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两个人物进行比较分析,解读两部小说的现代启示和现实意义。二、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比较研究(一)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之亲情意识比较 嘉莉妹妹这部小说一问世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小说中嘉莉的蜕变直接挑战了当时的男权思想和社会道德标准。嘉莉妹妹毅然决然地离开生她养她的故乡和亲人,进入大都市的嘉莉妹妹充分运用了自身优势,利用男人对她的爱慕,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大都市的繁华和喧嚣,为她肆意释放自己的欲望提供了平台。嘉莉在功成名就之后,因为记恨姐姐的陋俗,讨厌姐夫的小市民做派,厌弃家人的贫困和寡闻,她很少提及她的家人和亲人,也没有给予他们任何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慰藉;嘉莉为了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抛弃了因爱她而放弃一切最终身败名裂、流落街头的赫斯特伍德。珍妮姑娘是平凡的,平凡中透露着她的人性美。珍妮姑娘人本善良,她性格温良,宽容隐忍,面对坎坷的人生充满了无助与彷徨。对父母的责任、对弟弟妹妹和私生女的挚爱,使她像一只工蜂般终日辛勤劳作,从不怨天尤人,默默忍受着充满悲苦的煎熬生活。珍妮姑娘一直挣扎在悲苦生活的泥潭里,在家人和爱人需要她的紧要关头,珍妮一直在自我牺牲。 将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的亲情意识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人的亲情意识有天壤之别。嘉莉的亲情意识淡薄,而珍妮的亲情意识过于忘我。(二)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之金钱意识比较 嘉莉妹妹这部小说揭露了美国社会的贫富悬殊和道德沦丧。嘉莉妹妹是众多怀揣“美国梦”却最终幻灭的典型人物代表。嘉莉将金钱看做是幸福的标志,她将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目标。金钱就宛如是一只无形的手,将嘉莉不断地推向深渊3。当嘉莉从乡村来到城市的时候,就开始了自己追求金钱的人生旅程。为了一件寒衣、一顶帽子,她和推销员杜洛埃一拍即合、各取所需。随着她对金钱欲望的不断膨胀,她开始追求更有地位、更有名望的社会人士,赫斯特伍德无疑是她的坚实有力的“跳板”。耐人寻味的是赫斯特伍德因为自己的不伦情欲,从有地位的上层人士跌落为社会底层的一员,正所谓“不作不死”,最终羞愧屈辱的赫斯特伍德开煤气了结了自己。从作品的描绘来看,嘉莉妹妹是一个没有贞操的女人,为了金钱可以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德莱塞之所以是自然主义文学大师,就在于他善于揭露赤裸裸的人性。德莱塞笔下的珍妮姑娘是高尚的,并没有堕落的痕迹。机缘巧合,穷苦的珍妮姑娘认识了参议员白兰德,白兰德的突然去世,给了天真善良的珍妮当头一棒,但本真的善良和隐忍让珍妮为了家人和孩子活了下来。莱斯特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与珍妮分手,这使得珍妮距离自己的幸福生活越来越远,再一次走到绝望的边缘。莱斯特站在上层社会的顶端,珍妮位于下层社会的末端,之间的鸿沟自然是难以逾越。珍妮对白兰德和莱斯特的爱是真诚的,也是感恩的,他们用金钱给了珍妮和珍妮的家人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和人的尊严。 比较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的金钱意识,嘉莉以堕落的方式不择手段地追求金钱,珍妮以牺牲自我的方式获取金钱。(三)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之爱情意识比较嘉莉妹妹的爱情是违背道德准则的。当人性向恶的一侧泛滥时,人就会道德沦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要处于中间状态是难以生存的,嘉莉将自己的命运与社会环境建立了关联。为了追求享乐,为了感受奢侈的生活,嘉莉妹妹恣意妄为,让自己违背了道德而争取所谓的“幸福”。人生来都有物质追求和情欲贪求的本能,这种自爱心和物质欲望是人的本性,并且是永恒不变的人性。 5 在赫斯特伍德潦倒破败后,建立在金钱之上的爱情只能是“钱尽而人散”,她决绝地甩掉了赫斯特伍德这个大包袱,嘉莉的爱情是经不住人性考验的。对嘉莉而言,爱情就是手段和工具。珍妮姑娘既是一部哀婉凄恻的情史,也是一曲悲天悯人的恸歌。珍妮姑娘虽然真诚而善良,但是在堕落的社会环境中要向往真实的生活是很难的6。原生家庭的贫困背景和物质社会的黑暗现实,使珍妮无法掌控自己的爱情,爱情的主观能动性也逐渐消失。虽然珍妮的爱情不是完全建立在金钱和物质基础上,但珍妮“低到了尘埃里的”的“物化了的”爱情是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结果只能是两情缱绻却劳燕分飞。珍妮对亲人和爱人充满着爱,虽然最终感化了父亲也得到了莱斯特的忏悔,却终究没有得到任何爱的回报。罪恶的阶级偏见毁灭了珍妮向往美好爱情与生活的愿望, 珍妮最后失去了一切。7渴望爱情是最美好的人性本真。德莱塞认为:只有渺小的人物,没有渺小的爱情,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都曾对爱情有着向往和憧憬。欲壑难填的嘉莉的爱情意识显然与务实纯朴的珍妮不同,虽然在嘉莉的两性观里存在着爱情的成分,但是大城市的生存法则迫使她为了欲望而放弃了爱情。尽管珍妮姑娘的爱情是被动的、谦卑的,这段感情使珍妮由懵懂走向成熟,教会她在感伤中思索爱情、理解人生。三、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比较研究的现代启示与现实意义。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过: “欲望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完全可以和不能解脱的口渴相比拟。人从来就是痛的,由于它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8“人的全部本质”是指人的的最本然、最真实的精神层面,包括对情感、对生命的内在理解和外在表现。德莱塞依托自己的哲学思想,深入地挖掘人性,严谨地分析人性的本质,透视了人性本真的面貌。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嘉莉妹妹虚荣势利、冷漠寡情、欲壑难填;珍妮姑娘体贴宽容、忍辱负重、无私奉献。嘉莉对生活是主动的,金钱是她衡量幸福的标杆。为了追求金钱,嘉莉不择手段,她最终实现了她追求金钱和荣耀的梦想,但她并不幸福。珍妮也认为金钱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家人获得金钱,珍妮牺牲了自己;为了让爱人获得金钱,珍妮牺牲了爱情。无论是嘉莉妹妹对金钱的占有还是珍妮姑娘为了金钱的自我牺牲,她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对她们的悲剧命运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值得深思的是: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最终都没有逃脱悲剧命运,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悬殊、阶层的分化对立、物化的消费时代是造成两人悲剧命运共同的外部环境,她们各自的人性本质和人性弱点也是造成各自悲剧命运的内在动因。 (一) 嘉莉妹妹因欲望而悲剧 喧闹与繁华的大都市是各种欲望蓬勃滋生的温床,因欲望造成的生存困境一直存在于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中。正所谓人欲无穷,嘉莉妹妹在拍落乡间尘土的同时也扭曲了原本简单的内心。人无时无刻不在和欲望作斗争,从低级的温饱生存到高级的金钱名利。对金钱本真的欲望让嘉莉不择手段,失去了道德底线。人欲无穷,欲壑难填,嘉莉成了金钱的奴隶。虽然她最后坐拥华衣美食、名车豪宅,却依然感到寂寞和空虚,这种寂寞和空虚,或许是源自她没有完全泯灭的亲情意识,来自她本真的负疚感和罪恶感。嘉莉本真纯朴却陷入了金钱的魔咒,她向往美好却违背了基本道德准则。在商品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我们身边不乏形形色色的“嘉莉妹妹”,这些缺失原生家庭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撑的女孩该如何自处?莉妹妹的情感经历和心路历程或许可以给她们一些启示。虽然嘉莉妹妹的成功建立在背叛和堕落之上,但她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得来的。因此现代“嘉莉妹妹”们要有自强独立的精神,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要靠自己的奋斗和打拼才能实现梦想;对物质的欲望本身无所谓对错,但被欲望控制甚至操纵只会导致“三观”尽失;无论生活怎样困顿不堪,人都要有积极乐观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人都要保持一颗本真善良的心,爱情生活中的见异思迁和好高骛远只会让人忧伤而迷茫;女人仅有外在美丽是不行的,还要有丰富的内在。如果“嘉莉妹妹”少一些虚荣与势利,多一份亲情与独立意识,或许就不会受欲望驱使,被物质所诱惑,她们的人生会是另一道风景。(二) 珍妮姑娘因挣扎而苦痛 珍妮姑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对珍妮沉浮不定的命运予以深切的关注并为之扼腕叹息。坚强的珍妮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目前始终不忘初心,坚守自己善良的本真。珍妮姑娘注重亲情,珍惜爱情。资本主义的阶层分化和门第观念显然是珍妮姑娘悲剧命运的始作俑者,而珍妮姑娘过分的善良软弱、委曲求全和无抗争意识则是她悲剧命运的内在原因。历经穷困潦倒、家人拖累、未婚生子、非婚同居到终被抛弃,珍妮姑娘一直挣扎在苦痛和煎熬之中。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珍妮姑娘这些离经叛道的行为导致了她多舛的命运。珍妮最终的衣食无忧是依靠男人的恩典和施舍而得,物质的富有填补不了她精神的贫瘠和荒芜。珍妮的故事同样具有时效性和共通性。现实生活中无论处于什么时代,无论什么文化背景,也会有许许多多的“珍妮姑娘”,她们出身寒微,孤苦无助,有着一颗淳朴善良、向往美好的心。面对困境,如果珍妮姑娘少一点依赖与盲从,不那么毫无原则地自我牺牲,多一些果敢与奋争,不那么逆来顺受,或许她就不会寄人篱下,仰承鼻息。珍妮的故事告诫现代“珍妮姑娘”: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要充满爱心,不苛求回报;要不忘初心,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要有自我意识,不做无谓的牺牲;要自立自强,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要经得起诱惑,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要自尊自爱,委身于男人不如委身于事业和才华,若有才华臧于身,何来苦痛与挣扎?;即使在物质生活上是个弱者,在精神生活中一定要做个强者;生活不易,爱情也不易,“珍妮姑娘”应该在相信光明和希望就在黑暗隧道的尽头。四、结束语德莱塞运用写实的手法把人性善与恶的冲突通过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这两个人物描绘得淋漓尽致。通过对两部作品的两个经典人物亲情意识、金钱意识和爱情意识的比较发现:由于内在和外在的双重原因,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都没有得到传统意义上的圆满人生。物化的社会环境是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悲剧命运的始作俑者,各自的人性本质和人性弱点是造成她们不同命运的内在驱动。同时我们还发现,这两部写于一百多年前的经典巨作,对当今读者尤其是年轻女性的自强自立意识意识、自尊自爱意识养成有着很深远的现实意义,对她们的择业、择偶取向有着警醒及启示作用。参考文献:1张小慧.嘉莉妹妹的认同危机从埃里克森认同危机理论分析嘉莉妹妹D.西南大学,2015. 2石玮.论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小说中女性的悲剧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02):8689.3刘玉梅.嘉莉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