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风险与防范-内容-王昊-三稿.doc_第1页
企业融资风险与防范-内容-王昊-三稿.doc_第2页
企业融资风险与防范-内容-王昊-三稿.doc_第3页
企业融资风险与防范-内容-王昊-三稿.doc_第4页
企业融资风险与防范-内容-王昊-三稿.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经济学院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1 目 录 摘 要 2 ABSTRACT 3 一 文献综述 4 二 企业融资风险概述 5 三 福记 食品融资案例简介 6 一 福记 食品基本情况简介 6 二 福记 食品财务状况和资本结构分析 7 四 福记 食品融资失败原因分析 10 一 企业的过度融资 11 二 融资结构不合理 11 三 融资方式与时机不对 11 四 管理层的过度自信 12 五 从 福记 案例看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对策 12 一 企业融资风险内部控制与防范 12 二 企业融资外部环境的完善 14 结 束 语 16 致 谢 17 参 考 文 献 18 湖北经济学院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2 摘摘 要要 企业融资的实质就是在信用基础上进行的资源配置过程 企业融资收益的 不确定性决定了企业融资具有风险性 企业融资风险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经常 遇到的一类风险 不同的融资方式相应的融资风险也不同 企业在采取各种方 式融资 都必须考虑恰当的融资结构和融资比例 来尽量规避和预防可能存在 的融资风险 本文首先以福记食品控股有限公司为例 分析了其融资失败的原因 其次 概括了企业的融资风险的成因 最后提出了一系列企业融资风险防范的对策建 议 希望本文能为中国企业及金融监管部门在企业融资风险控制方面提供一些 有益的建议和探索 共同推进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融资风险 融资规模 融资结构 信息披露 湖北经济学院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3 ABSTRACTABSTRACT The essence of enterprise financing in credit basis is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process Enterprise financing income uncertainty decides that the enterprise financing has risk Enterprise financing risk is enterprise in financing process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kind of risk Different financing corresponding financing risk are different Enterprise in take all kinds of ways must consider appropriate financing the financing structure and financing proportion to try to avoid and prevent possible existence of financing risk This paper firstly uses FuJi food holding Co LTD as an example and analyses its financing failure Secondly generalizes the enterprise financing risk causes And then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a series of enterprise financing risk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Hope this paper can help China enterprises and financial supervision department in enterprise financing risk control provides some useful suggestion and exploration and join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inancial business Keyword Financing risk Financing scale Financing structur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湖北经济学院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4 一 文献综述一 文献综述 企业融资理论进入主流经济学的视野是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的 20 世纪 60 年代成为公共财政学和金融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 博弈 论和非对称信息理论的引入大大丰富了人们对这一课题的认识 当前 企业融 资理论逐渐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关注的课题 一 国外研究综述 1990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美国学者莫迪格莱尼和米勒 Modigliani and Mi1ler 1958 年 6 月在 美国经济评论 上发表了著名论文 资本成本 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 文中提出公司价值取决于投资组合 而与 资本结构和股息政策无关 即在完善的市场中 企业选择怎样的融资方式均不 会影响企业市场价值 这一论断简洁 深刻 在理论界引起很大反响 并因两 位学者各自姓氏的第一字母均为 M 而称之为 MM 理论 梅耶斯的新优序融资理论最早系统地将不对称信息引入企业融资理论研究 梅耶斯 1984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提出了新优序融资理论 其基本观点为 一是企业将以各种借口避免通过发行普通股或其他风险证券来取得对投资项目 的融资 二是为使内部融资能满足达到正常权益投资收益率的投资需要 企业 必然要确定一个目标股利比率 三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企业才会计划通过 向外融资以解决其部分资金需要 而且会从发行风险较低的债券开始 目前 理论界对风险的认识还没有统一的权威性的定义 常见的观点有 詹姆斯 范霍恩等认为风险是 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 小阿瑟 威廉姆斯 等 认为风险是 在给定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 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 美 国学者威廉姆斯 williams 和汉斯 Heins 对风险所下的定义为风险是在一定条 件下 一定时期内可能产生结果的变动 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变动意味着预 期与实际的偏离 偏离的程度反映了风险的大小 二 国内研究综述 在我国 风险的实质一般被认为是事件的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发生偏 离的不确定性 即风险就是在特定情况下 特定时期内 某一事件的预期结果 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变动 变动程度越大 风险越大 反之 则风险越小 融资 风险属于风险在企业融资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随着融资问题在企业生产经营活 湖北经济学院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5 动中变得日益重要 融资以后的融资风险问题也凸现在国内学者的面前 成为 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此 国内学者已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工作 王丽娅 2004 所撰写的 企业融资理论与实务 从企业角度出发 揭示 企业融资的内在法则 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融资的各种方 法 手段及政策 试图解决企业通过什么手段融资 什么时候融资 怎样评估 融资效益 如何制定融资策略等问题 以增强企业融资的科学性 独立性 陈 春霞 2004 与谢代银 2004 两位也针对企业融资方式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王蕾 2005 将融资风险划分为现金性融资风险和收支性融资风险 并提出 防范融资风险的对策 现金性融资风险的防范对策为 加强资金数量合理性的管 理 重视资金结构上的配比性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完善金融企业制度 培育 良好的信用环境 收支性融资风险的防范对策为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治 理结构 提高资金使用收益 建立科学的融资结构体系 在追求增量融资的同时 注重存量融资 尽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注重最佳融资机会的选择 马国芬 2006 主要研究企业在负债融资的方式下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 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 如果从机会成本角度认识融资风险 则表现为企业 负债经营时 由于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主权资本不能实现保值和增值的可能性 吴黎明 2008 在 企业融资风险及防范措施 中指出融资是一把双刃剑 既可以带来财务杠杆利益 又能引发财务风险 此文介绍了企业融资的概念和 内涵以及方式和特点 分析了产生企业融资风险的几种原因 提出了防范企业 融资风险的几点措施 刘生友 2009 则主要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表现形式 风险成因等进 行了探讨 并就小企业抵御融资风险提出建设性意见 刘现忠 2010 的 浅谈企业融资管理 就新企业会计准则下 如何加强企 业融资管理来进行探讨 首先阐述了企业融资管理的作用 其次从对企业确定 的融资平台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制定企业 融资管理办法 合理确定资金需要 量 控制资金投放时间 认真选择融资来源 力求降低资金成本 恰当安排资 湖北经济学院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6 金结构 正确运用负债经营 推动金融体制机制创新 特别是大力发展小银行 等几个方面对如何加强企业融资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具有一定的参 考价值 二 企业融资风险概述二 企业融资风险概述 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 是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 是因企 业使用债务而产生的由股东 或企业资本投入者 承担的附加风险 这种附加 风险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 一是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 二是举债 而导致股东的利益受损失的风险 企业从多种渠道融入资金后 债务融资下利 息的刚性偿还性 定期 定率偿还 及股权融资方式下高分红派息与企业资产 收益的不确定性共存将产生一些风险 福记食品就是由于无法偿还大量债务的 遇到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 同时由于股价下降 股东的利益也受到了很大的损 失 企业融资在本质上是一种信用融资 企业融资风险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因支付能力不足而不能按时 足额地向 债权人还本付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可能性 二是财务杠杆风险 在企业资产 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 负债融资会给企业带来交额外的负债净收益 增加股 东的每股收益 而当企业资产收益率下降到低于负债利率时 负债融资则会给 企业带来负债净损失 减少股东每股收益 这种由于负债融资而给股东每股收 益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就是财务杠杆风险 一般情况 企业负债越多 融资风险越大 企业全部利用自有资金生产时 几乎没有融资风险 当负债额等于或小于权益资本时 融资风险很小 当负债 额大于权益资本时 融资风险比较大 三 三 福记福记 食品融资案例简介食品融资案例简介 一 福记 食品基本情况简介 福记食品服务控股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福记 由魏东创立 总部位于上海 为诸多 500 强企业提供工作餐 2004 年初登陆香港联交所 年度盈利近 8000 万元 四年后 年度盈利已达 4 2 亿元 增长速度傲视整个行业 业内甚至将 福记看作内地最大的送餐服务供货商 福记在资本市场玩的和寻常公司配售股票 注入优质资产 扩股融资不同 湖北经济学院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7 2005 年 10 月 上市不到一年 公司发行 6 2 亿港元可换股债券 简称 CB 换 股债 10 25 港元 比当时股价溢价 22 2005 年后福记盈利很好 股价持续上 升 从 3 港元持续升至 15 港元以上 2006 年 11 月 福记再发第二批 CB 3 年 期融资共 10 亿港元 换股价 17 5 港元 之后 公司股价还在上升 2007 年 11 月 港股疯狂上涨 福记借势再发第三批 CB 3 年期共 15 亿港元 以人民币计 价 换股 32 825 港元 溢价达 32 但之后股价直落 从未超过 25 港元 2008 年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 港股全面下挫 福记从最高时的近 29 20 港 元跌至最低时的 2 27 港元 换股无望 25 亿港元的债务压力滚滚压来 2008 年底 福记曝出财务报表造假传闻 财务总监突然宣布辞职 整个福记 由于 缺乏适度的权力制衡机制以及基本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 自福记股价下跌 面临或将偿还债券本息的风险之时 当年帮助福记签订 CB 合同的摩根大通大幅减持福记股票 福记股票最终一路狂泻 而后 猝死 二 福记 食品财务状况和资本结构分析 1 偿债能力分析 福记 食品偿债能力相关指标值整理如表 3 所示 表 3 公司偿债能力相关指标值 财务指标财务指标20082008 年年20072007 年年20062006 年年20052005 年年20042004 年年 资产负债率 52 8744 7621 3924 2644 38 流动比率 倍 2 071 311 211 031 08 速动比率 倍 1 95 1 24 1 07 0 991 06 1 资产负债率 从表 3 可以看出 福记食品服务控股有限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波动幅度较大 从 2004 年至 2006 年有所下降 但从 2006 年开始就持续大幅度上涨 至 2008 年达到 52 87 公司增加融资 扩大市场规模 提高市场占有率 将资产负债 率逐渐提高到 2008 年时的水平上还是合理的 2 流动比率 一般认为 企业的流动比率至少应维持在 2 的水平 但这种规定只是一种 粗略的界定 实际应用中还应根据企业性质 经济实力等因素来综合判断 从表 3 的数据可知 2004 年至 2007 年 该公司的流动比率保持在 1 1 左 湖北经济学院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8 右 流动比率明显偏低 但 2008 年升到 2 07 情况有所改善 公司存货水平 比较低 除 2005 年为 0 99 外 2004 年至 2008 年都达到了 1 以上 直接导致 企业速动比率也比较高 进一步分析资产负债表可以发现 公司的流动负债比 较多 主要是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等项目造成的 说明公司在与其 他单位的业务往来中 商业信用运用得比较多 企业信誉比较好 获得了银行 供应商 客户等业务往来单位的信任 为了提高短期偿债能力 企业应当在以 后的经营活动中 降低流动负债 适当提高流动比率 3 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系指企业在维持继续经营的状况下 经由正常融通资金程序 支 付正常融通资金成本 在极短期间内 其所能取得现金对流动负债的比率 速 动比率一般至少应维持在 1 的水平 自 2005 年起 该公司的速动比率逐年上 升 并且维持在大于 1 的状态 这表示企业即使资金周转发生困难 其即时的 偿债能力尚不致发生问题 2 盈利能力分析 表 4 公司盈利能力相关指标值 财务指标财务指标20082008 年年20072007 年年20062006 年年20052005 年年20042004 年年 税前利润率 23 29 27 44 35 26 41 01 42 98 边际利润率 18 04 25 22 32 19 35 26 35 94 销售现金比率 40 2865 9566 8666 9263 51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9 7815 8619 4424 1340 36 1 税前利润率 公司的税前利润率和边际利润率是逐年下降的 由于公司规模的扩大 公 司的利润依然是逐年上升 但是呈减速增长的趋势 这可能是公司的规模发展 到一定程度 公司经营进入稳定期的一个表现 2 销售现金比率 由上表 5 可知 公司销售获现率在 2004 至 2007 年变化不大 但 2008 年降 幅很大 主要是由于销售商品 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降幅很大 可能是公司应 收账款 应收票据等尚未收回 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3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湖北经济学院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9 该指标旨在考评企业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 该比值越大越好 它是衡 量某一经济行为发生损失大小的一个指标 回收率越高 说明收回的资金占付 出资金的比例高 损失小 回收率低则损失较大 该公司自 2004 年起全部资产 现金回收率逐年大幅度下降 可见其经济行为可能发生的损失会比较大 3 营运能力分析 财务指标财务指标20082008 年年20072007 年年20062006 年年20052005 年年20042004 年年 存货周转率 14 01 23 92 14 21 96 74 91 51 2004 年至 2008 年存货周转率不断下降 表明公司采用了比较紧缩的财务 政策 加强了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 加强了对赊销的管理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 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 但是会降低存货的周转速度 综合来看 因企业短期偿 债能力偏低 采用紧缩的财务政策还是比较合理的 4 发展能力分析 表 7 公司发展能力相关指标值 财务指标财务指标20082008 年年20072007 年年20062006 年年20052005 年年20042004 年年 销售增长率 77 8245 8865 2166 31 净利润增长率 38 1414 0650 8363 15 总资产增长率 76 1976 45104 8893 09 1 销售增长率 由表 7 可知 2004 2008 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 至 2008 年 营业额达到 13 亿以上 说明公司销售状况良好 适销对路 发展很 好 2 净利润增长率 由表 7 可以看出 除了 2007 年企业净利润增长率稍显偏低外 2004 年至 2008 年该企业净利润增长率一直保持着相对良好稳定的增长 进一步计算可得 从 2004 年中期到 2008 年中期四年时间 公司净利润增长了 3 88 倍 说明公司 净利润获得了快速增长 公司发展能力非常好 3 总资产增长率 如表 7 所示 福记 食品通过连续发行可装换债券 总资产持续大幅度增 长 尤其是 2006 年总资产增长率达到 104 88 翻了一倍之多 说明公司近几 湖北经济学院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10 年来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公司实现了较快的扩张 5 资本结构分析 表 6 公司资本结构分析相关指标值 财务指标财务指标20082008 年年20072007 年年20062006 年年20052005 年年20042004 年年 资产负债率 52 8744 7621 3924 2644 38 自有资本比率 47 1355 2478 6175 7455 62 长期负债占有率 63 5267 2935 8115 1943 72 流动负债与总资产之比 11 4614 6413 7320 5730 88 1 自有资本比率 从表 6 可以看出 福记 食品资产负债率自 2006 年开始大幅度上升 公 司的自有资本比率相应地下降 一般认为 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应维持在 40 60 的水平比较合理 以充分运用负债经营的财务杠杆作用 但处于不同行 业 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可以适当增加 对于 福记 食品而言 在 2006 年再次大量发行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扩大规模后 将资产负债率维持在 较高的水平还是合理的 2 长期负债占有率 通过计算长期负债占有率的大小 可以衡量企业负债总额中长期负债的比 重 从而更好地分析企业债务资本对于资本结构的影响 从表 6 可知 福记 食品长期负债占有率非常高 特别是 2007 年至 2008 年该指标平均水平达到 65 2008 年 公司长期负债占负债总额的 63 52 占资产总额的 33 58 而 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 21 67 占资产总额的 11 46 一般来说 长期负债占 资产总额的比率应低于 20 长期负债比率的过高 必然意味着股东权益比率 较低 公司的资本结构风险较大 稳定性较差 在经济衰退时期会给公司带来 额外风险 四 四 福记福记 食品融资失败原因分析食品融资失败原因分析 由上文数据不难看出 福记 食品一直都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 发展前 景也比较乐观 因此 福记管理层也保持着对福记发展的信心 连续三次选择 湖北经济学院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11 发行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 扩大规模 增加市场占有率 从福记三次可转债融资来看 可以归结出三个特征 第一 募集资金额越 来越高 从第一次的 JPM 转债 6 亿港元 到 UBS 的 10 亿港元 再到花旗转债的 15 亿元 不仅金额越来越高 而且增加幅度越来越大 第二 福记三次转债的 溢价越来越高 发行 JPM 转债时的溢价为 13 到花旗转债时 溢价以经达到 30 第三 转债的期限越来越短 JPM 转债期限为 5 年 但后两次转债的时间 已经缩短为 3 年 募集资金越来越高和溢价越来越高很容易理解是公司管理层 对福记的前景十分看好 而期限越来越短也是表明公司管理层的自信 福记融资失败的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企业的过度融资 过度融资是指上市公司在投资项目净现值小于零情况下进行融资 融资规 模超过了公司价值最大化时的最优融资规模 过度融资人为地加剧了企业的融 资风险 严重扭曲了企业的行为 福记在三次可转换债券中大量融资 扩大公 司规模 同时也背负了很大的债务压力 盲目扩张的同时 公司的盈利并不能 应付自身存在的债务 比如 2008 年到期的 10 亿港元债对福记而言其实是零成 本 可是三年过去了 它依然无法还上 由此看出 企业应该确定一个实现公 司价值最大化的融资规模 而非一味追求企业本身规模的扩大 二 融资结构不合理 融资结构是指企业各种来源的资金总额中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确定融资 结构时 不仅要注意负债的数量及其在资金总额中的比例 还要注重负债的期 限结构 如果长短期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 就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损害 例如 企业应筹集长期借款时却采用了短期借款 由于短期借款比长期借款的 偿付压力大 且短期借款的利率随资本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动 不像 长期借款的利率在较长的借款期限内保持不变 短期借款到期后 企业可能会 出现难以筹措到足够的现金来偿还的风险 此时 如果债权人不愿意将短期借 款延期 企业的融资风险就会显著增大 反之 企业将长期负债用于流动资产 也会增大融资风险 福记长期负债比率的过高 必然意味着股东权益比率较低 公司的资本结构风险较大 稳定性较差 在经济衰退时期会给公司带来额外风 险 湖北经济学院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12 三 融资方式与时机不对 融资时机和方式是指为了实现最佳的融资效果 企业要综合考虑内部的经 营条件和外部的经营环境 选择特定的时点和方式进行融资 如果融资提前或 滞后 融资方式选择的不恰当 错过最佳融资时机 都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 和融资风险 可转换债券的溢价愈高 股价愈难升至换股价 换股失败的可能 性就愈高 同时缩短转债期限的方式则意味着转债成功换股的可能性更小 因 此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更高 2007 年 9 月次贷危机的全球化影响已经初 见端倪 福记此时仍然选择转债而非股票的融资方式 并且缩短转债期限 无 疑表明公司管理层对福记的未来过于自信 当次贷危机波及到中国时 股价大 幅度下降 大量的可转换债券无法换股 同时资金流断裂 无法偿还即将到期 的债务也成为其随时可以引爆的亦可定时炸弹 四 管理层的过度自信 在上文数据还可看出 该公司自 2004 年起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逐年大幅度 下降 可见其经济行为可能发生的损失会比较大 但这些隐藏的财务风险并未 被公司的管理层所关注 他们对福记未来的发展前景过于自信 作为管理层 适度自信可能是必需的 否则公司便不可能成立 但是如果公司经营过程中从 来只看乐观的一面 而从不关注可能出现的悲观情景 则公司走向危机只是早 晚的事情 作为福记的管理层 可以自信地看好福记的市场与经营能力 但是 绝对不可以忽视宏观经济的风险 遗憾的是 福记的三次转债中从未考虑过可 能会出现的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 也从未考虑过基于市场系统风险的换股价修 正问题 五 从五 从 福记福记 案例看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对策案例看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对策 融资风险防范是指企业对其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辨识衡量 预测和分析之 后 准确地把握其中的不确定因素 采取适当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 以最低 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使不确定性降到最低水平 福记的失败在于没有 加强对融资风险的内部控制与防范 最后致使其资金链断裂 此外 企业融资 风险的外部控制对企业长远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 企业防范融资风险可 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 企业融资风险内部控制与防范 湖北经济学院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13 1 确定适当的融资规模 实现资金供求的均衡 企业应当保证适当的融资规模 才能实现资金的供求均衡 如果企业融入 资金过多 有可能造成资金的限制浪费 增加不必要的融资成本和偿付压力 融资不足 又可能影响到投资项目或经营计划的正常开展 融资规模表现在负 债在企业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企业应注意融资收益和融资风险的相互匹配 保持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适当的比例关系 从而确定最佳的融资规模 就我国 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来看 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的比例大体上保持在 l 1 的水平 比较适宜 对于具体企业而言 由于不同行业 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 借 入资金和自有资金的比例有适当的偏离也是合理的 企业可以依据其现有可用 资金和预期业务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并结合企业经营周期和发展阶段 经营规 模和经济实力 融资的难易程度等来确定其融资规模 不仅在融资数量上要规 模适度 而且在融资时间上也要尽可能与资金需求时间相吻合 为此 企业应 及时了解现有资金的动态变化 及时获取资金供求信息 并做好各个时期内的 资金预测与调配工作 为确保融资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2 确定合理的融资结构 融资结构与资金需求结构要匹配 融资结构是指企业负债融资时 不同来源的资金的数量及其在企业资金总 额中所占的比重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情况 债务偿付能力 目前的资 本结构以及融资环境的变化等各方面因素来综合确定负债经营的融资结构 不 能盲目地与其他企业攀比 企业在确定融资结构时 应考虑到 1 所筹集资金的来源 不同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获得的资金 其融资成 本和融资风险相差很大 企业资本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特别是对债务性资金而言 不同方式获取资金的难易程度相差很大 对企业自 身的资质要求也不同 企业要综合衡量利弊后做出理性的选择 2 所筹集资金的可使用期限 短期负债的使用期限短 偿付压力大 企 业不能按期偿付本息的可能性就大 长期负债的使用期限较长 企业不会面临 短期内偿付的压力 融资风险较小 但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 企业不同期 限的借入资金要合理搭配 以保证每年还款时在数量和时间上的相对均衡 避 免因还款过于集中而增大企业的偿付压力 3 选择恰当的融资时机和融资方式 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湖北经济学院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14 融资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它包括自己筹集费用 和资金使用费用两部分 资金筹集费用即融资费用 主要包括发行股票 债券 等有价证券的印刷费 向银行贷款办理融资租赁等过程中发生的手续费等 资 金使用费用是指企业因使用资金而向其提供者支付的报酬 属于经常性发生的 项目 本质上是企业使用所筹集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企业应当确定各种融资方式的选择和比例分布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在 贷款期末一次性偿付全部本息 每年付利息而贷款期末一次性偿付本金 贷款 期间每年偿付一定比例的本金以及当年的利息 贷款期间均匀地偿付本金与利 息等还款方式中合理选择 及时偿还贷款本息以降低利息支出 企业可以通过 选择恰当的融资时机和融资方式 可降低融资成本 从而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 避免因融资不当造成的财务风险 4 提高融入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1 提高企业资产整体的流动性 加快资产周转速度 一方面 企业要合 理调度内部的停滞资金 存量资金以及各种应收款项等 提高各类资产的流动 性 充分利用各种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 减少资金占用的机会 成本 实现资金整体上的有效利用 另一方面企业要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做好 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协调和衔接工作 从而加速资产的周转速度 缩短经营周期 减少资产在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滞留时间 将死物变为活钱 2 科学选择资金投向 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能 企业管理者要牢固树 立资金的时间价值 风险价值 机会成本以及成本效益等现代财务管理理念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衡量标准 通过综合权衡后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向 从而实 现单位资金的边际效益最大化 3 加强内部控制 实现对资金运动的有效控制和调配 为了加强对资金 的集中管理 各级财务管理部门要明确不同级别财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杜绝 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和死角 避免财务人员的权责不明和相互推脱行为 做到资 金管理中出现的任何问题 都能找到相应的财务人员来负责 从而有利于财务 总监在总体上控制和调配资金 实现单位资金价值的最大化 二 企业融资外部环境的完善 1 完善社会信用制度 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湖北经济学院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15 基础数据的真实与否是至关重要的 信用中介机构的数据处理 信用评分 和最终的信用报告都是基于真实的基础数据做出的 目前 我国证券市场上信 息披露的虚假泛滥 单靠强化 细化信息披露制度体系等规则 应该说难以从 根本上得到解决 只有多管齐下 才能消除这些因素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首先 要改进上市公司信 息披露监管体制 强化政府在其中的作用 其次 全面推行职业审计界的职业 道德建设 严把上市公司信息的 上市 关 最后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相关的 法律法规 并使之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乃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证券市场健康 发展的保证 2 加强中介机构监管 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的定期相互轮审制度 信用中介机构必须坚持独立 客观 公正的基本原则 保证中介机构的独 立性 对整个信用行业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 在建立我国信用体系中 应加强政府对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从法 制上加大对中介违规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社会舆论监督 建立中 介机构的信用记录档案 定期公布 才能保证中介机构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同时 如果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的定期相互轮审制度 即每隔 2 年对各会计 师事务所所负责的上市公司进行相互轮审 并由证券交易所审计部门不定期抽 查 建立他们的信用记录档案 定期公布 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确保中介机构 的公正性 预防融资风险 湖北经济学院本科毕业 设计 论文 16 结结 束束 语语 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 我国的金融体系也得到了高速发展 不断创 新的金融制度 多元化的金融机构 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和信用方式保证了我国 经济的高速发展 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不过我们也应该清醒 地认识到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弊端 所遇到的障碍 如市场监管不力 法制 建设不完善 违规成本过低等 这种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