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的方法.doc_第1页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doc_第2页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doc_第3页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严复在翻译外文时首倡“信、达、雅”,我们不妨借用一下。“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也就是不走样。“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雅”,就是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就中学生来说,后一点是较高的要求。但前两点是应该做到的,否则就不算好译文。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译出原文大意。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直译时可辅以意译。翻译的具体方法有:保留法。即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庙号、年号、书名,等等,不必翻译。例如: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崤之战)译文:夏天四月十三日,晋军在崤山打败了秦军,俘获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凯旋。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如:祖母刘(氏)(怜)悯臣孤(独)弱(小),躬亲抚养。解释法。即对某个词怎么解释就怎么翻译。例如:而世之奇伟、瑰(珍贵)怪、非常之观(景象),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转述法。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例一:大阉之乱,晋绅(古代大臣上朝讲手板插在腰带里,借代用法,译为“做官的人”)例二:天下云(比喻用法,译为“像云一样地”)集响应,赢粮而景(通“影”,比喻用法,译为“像影子一样地”)从。(过秦论)例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用典故,译为“想要建立像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山封山而还那样的功绩”),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改写法。即将文言文中习惯用语改译为现代说法。例如: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县学)。 又如“下车”“视事”“乞骸骨”等等,就得按现在的说法翻译,“官吏刚到任”“任职”“告老离职还乡” 补充法。即先补上文言句中省略成分,然后再翻译。例如:郑穆公使(人)视客馆,则(其)束载、厉兵、秣马矣。(崤之战)调序法。即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译成非倒装句。例一: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译为: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例二: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译为:生在我前面的人,他们懂得的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并且拜他为师。凝缩法。即把用了繁笔的文句译为简笔。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可译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1. “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2. “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3. “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例3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苏轼教战守策)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例4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孙樵书何易于)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例5 非字而画。(促织)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5. “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例6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6. “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7 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7.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例8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 例9 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译文:(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8.“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样”。例10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汤问)译文: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9. “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宾语。“何之有”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例11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10. “得无乎(耶、邪)”连用,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例12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促织)译文: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这莫非是指给捉蟋蟀的地方吗?11. “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13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译文:但这座山单单用钟命名,这又是为什么呢?12. “何(奚)以为”、“何(奚、曷)”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14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译文: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例15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译文:项羽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什么呢?”13. “岂乎(哉)”连用,表感叹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怎么呢?”例16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译文:我们日日夜夜盼望项将军的到来,怎么敢背叛他呢?14. “其乎(也、耶)”连用,表揣测、希望、反诘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还是吧!”、“ 难道吗?”例17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译文: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15. “孰与(孰若)”连用,表比较、选择、反问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比怎么样?”例18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我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例19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哪个更厉害?16. “为所”、“为所”连用,表被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被”。例20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译文:否则,你们这些人最终都会被他俘虏!例21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译文:却被秦国人多年蓄积的威势所挟制。17. “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例22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译文:认为天下最美丽壮观的东西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例23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18. “与其孰若”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与其哪里比得上”。例24 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译文:与其杀掉这个僮仆,哪里比得上卖了他。19. “安乎”、“安哉”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例25 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译文:但是刘豫州刚败之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势呢?例26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20. “独耶”、“独哉”连用,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例27 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难道公子你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例28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相如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就怕廉将军吗?21. “无乃乎(欤)”连用,表揣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例29 远主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