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交流材料(doc 7页).doc_第1页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交流材料(doc 7页).doc_第2页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交流材料(doc 7页).doc_第3页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交流材料(doc 7页).doc_第4页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交流材料(doc 7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转变观念,克服困难,科学推进高中新课改新课程改革交流材料2010年秋季,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我校紧跟时代改革的步伐,积极投身这场基础教育的革命,以积极的心态和创新的精神去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呼唤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何才能引领我校教师适应新课程,上好新教材,是我校课堂教学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从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观念认识与转变、我校在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的措施和做法、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今后工作的思路等四个方面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我们必须明确这次高中课程改革的追求和目标。1、本次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贯穿其中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2、本次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树立三个基本观念:一是树立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课程观;二是树立学生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的学生观;三是树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应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观。要积极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课程,就要实现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的转变。二、我校在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的措施和做法(一)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新课程实践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必须形成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广大教师积极行动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上下联动,多元合作”的新课改格局。为此,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业务副校长为副主任,部门负责人、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委员的课改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课改舆论宣传、经费使用、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等方面提供保障。根据工作需要课改工作委员会共下设由业务副校长任组长的9个领导小组,负责新课改的具体实施工作。学校成立的9个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分别是:1、通渭一中新课程学科管理领导小组2、通渭一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管理领导小组3、通渭一中新课程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4、通渭一中新课程社区活动领导小组5、通渭一中新课程学校社团活动领导小组6、通渭一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领导小组7、通渭一中新课程学分认定领导小组8、通渭一中新课程教师发展性评价领导小组9、通渭一中新课程专家指导组(二)制定工作方案,提供制度保障。我校新课程改革工作制度按照早定方案早规划的原则,结合我省有关新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在2010年4月选派人员至课改实验区学习观摩,酝酿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方案,为我校顺利实施新课程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保障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已经制定的具体工作方案有:1、通渭一中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通渭一中高中新课程设置方案;3、通渭一中高中新课程选课指导方案;4、通渭一中高中新课程选课指导手册;5、通渭一中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方案6、通渭一中高中新课程学分管理和认定方案;7、通渭一中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方案;8、通渭一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9、通渭一中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指导方案;10、通渭一中校本教研制度与校本培训方案。其余方案还在课改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并逐步完善。(三)狠抓业务学习,加强教师培训。为使广大教师尽快从观念上适应新课程、从行动上走进新课程,在认真分析我校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实施“观念先导,培训保障”的策略,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和岗前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制定了详实的培训计划,确保实验教师、学校管理者、相关实验人员全部参与新课程培训。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通识培训、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含案例)培训、岗位培训。除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培训的教师外,其他教师由教务处、教研室统一组织培训。培训采用个人研修、专题讲座、参与式培训等方式进行。校本培训持续于实验过程的始终,由学校教务处、教研室协作组织实施,并把新课程培训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教师业务进修考核直接挂钩。教务处制定新课程培训方案和质量标准,对教师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具体分三个阶段:1、岗前培训。目前已实施的岗前培训项目有:2010年3月16日,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及骨干教师参加了“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启动大会”,接受了通识培训;2010年4月下旬,安排学校校长赴银川参加“全国第二十八届新课程研修班”,并实地考察新课程实施情况;2010年7月中旬,安排分管副校长赴兰州参加了 “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校长能力建设培训班”,学习课改新理念;2010年8月初,学校组织中层以上领导和高一课改实验教师参加了暑期新课程网络通识培训,组织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2010年8月中旬,学校集中一周时间组织参加首批实验教学的教师集体备课,为秋季开学作好充分的准备;2010年8月底各学科骨干教师在兰州参加了新教材培训;今年秋季开学初,学校选印新课改资料对高一年级科任教师进行了上岗前的培训。2、过程培训:结合校本教研计划,通过外派学习、请专家讲座,开设课改论坛、教师教改沙龙以及“问题解决法”的小课题研究等多种培训形式,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课程实施能力。目前在课改过程中已组织参加的培训学习活动有:2010年10月14日至15日学校组织教师去定西一中观摩与交流;2010年10月中旬,教务主任在兰州参加了教务主任培训;2010年10月23日至24日高一级各科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去兰州参加了由中国教师报组织的“文慧苑”新课改课堂教学观摩交流会;2010年11月19日至21日高一级全体语文教师赴兰州参加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观摩与培训;2010年11月26日至28日高一级数学、英语科代表教师赴兰州参加新课程数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与培训。2010年12月,校长赴天水参加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校长论坛。2011年1月,校长赴兰州参加新课程改革校长培训。学校组织外出学习人员都要进行专题报告和示范课,引领全体教师进入新课程。3、阶段培训:学校培训遵循“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实验教师及时收集整理对课程方案、课标、教材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对学校课程方案、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校每一学段安排一次总结,在总结中培训,在总结中修订完善,在总结中提高。第一轮三年实验,拟安排6次“学段总结”,3次“学年总结”。(四)开展课题研究,凸显校本特色。1、深入教学实际,选定教研课题。为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加大校本教研力度,解决教师自己的教学困惑,开学伊始,各教研组在深入实际扎实调研的基础上申报了8个有关新课改方面的“十二五”教研课题,分别是:新课改实施中高中物理习题设计与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培养的研究新课标理念下“互动式地理课堂教学”的探索课题究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新课程实施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新课程实施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新课程实施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新课程实施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学校要求将以上8个新课改教研课题与以前申报并立项的3个省级6个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相结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并注重运用,达到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的目的。2、关注研究过程,夯实研究基础。为了避免研究的盲目性,课题组结合实际制定了详实的研究方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步骤。为增强研究的有效性,我们加强了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力度。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注重课题成果运用。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公开课、汇报课、一课大家讲、新课程示范课的讲课及评课等活动,老师们通过观摩研讨,交流心得,反思总结,共同促进,共同进步。第一学期已进行了8场专题报告,12节示范课,本学期进行了2场专题报告和1场新课程研讨会。4、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凸显校本特色。学校组织力量,根据县域特色和学校实际,积极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本学年度拟定开发通渭书画、土壤分析、健康教育(心理健康)、通渭地理、植物志、农作物蔬菜种植基本技术、太阳能制作安装等7部校本教材,目前,通渭书画、土壤分析、农作物蔬菜种植基本技术和健康教育(心理健康)4部校本教研的开发已完毕,准备投入使用,其余正在编写之中。(五)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1、实行课堂教学督导制度。学校成立督导组,实行“推门听课制”,课改教学督导组深入课堂教学一线,检查、指导新课改落实情况,要求学校主管领导听课不少于40节/学期,年级主任、教研组长不少于20节/学期。听后及时点评,给予指导。对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进步不明显的教师,进行重点帮扶、跟踪指导,促其提高。2、实施骨干教师创名师工程。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老年教师上研讨课,发挥老、中、青传帮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实行结对帮扶政策,对近两年新分配的课改实验教师实行“一对一”帮扶政策,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学习课改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3、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在学校精心部署和指导下,我们积极组织和带领全体教师开展校本研修、集体备课、反思交流,强化课前准备。通过深入地学习研讨课程标准,充分地研读教材,积极地反思交流,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在新课标引领下找准课标与教材的结合点,鼓励教师抛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大胆创新,实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遵偱课程标准,依据新课标中的“三维”教学目标,准确把握课堂结构,大力开发教育资源,充分使用多种媒体和教具,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学期安排的集体备课成果已经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达成共识,在今后的教学中供我们各科教师共享此资源。(六)变革评价制度,推进课程改革。学校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把评价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围绕学生群体进步的要求,突出过程性评价。制定并印发了通渭一中学生发展性评价报告册,初步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课堂评价体系,力求科学合理地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我们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积极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改革,改革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做法,建立了一套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基础,以学科模块评价为主要内容,以研究性学习评价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评价为重点,以自评、组评、班评为主和教师评、家长评为辅的多主体、互动评价为主要特点的过程性、发展性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评价中注重过程性评价,重视知识技能考察,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意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实际操作中扭转“一卷定乾坤”的应试倾向,对学生当前各方面素质情况给予客观科学评价,对未来发展予以指引,鼓励学生从德、智、体诸方面建构自我,完善自我。(七)做好课改宣传,创建课改环境要使新课改顺利实施,还必须提高学生、家长及社会公众对新课改的认识,彻底转变他们的观念和态度,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创建良好的课改工作环境。1、开学初,结合学校进行的入学常规教育,各班级为高一新生进行了新课程专题系列讲座。2、召开高一级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新课改的基本情况。3、通过墙报、黑板报、宣传栏、学校网站、校报、校刊等各种形式宣传课改信息,供大家学习参考,并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营造课改浓厚的氛围。(八)完善硬件设施,确保新课程有效实施1、学校为全体科任教师配发了笔记本电脑。2、学校为课改实验20个班级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投影机。3、学校为新老校区都接通了互联网,并将带宽增加。4、根据课改实验要求,学校配齐了理、化、生实验仪器和药品。5、学校购进了大量的体音美教学器材,有计划地开展了特长生的培养和各兴趣小组的活动。三、新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困惑1、课时问题:首先,每学期除去因开学工作、法定节假日、章节复习、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学校内部活动等耽误的课时,老师的实际教学时间不足,特别在第一学期。其次,教材上某些课时的教学内容偏多,老师们在课标规定的课时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对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自然有些力不从心。2、资源问题:新课标要求学校和教师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文字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实验室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非常有效地帮助师生落实课程目标。虽然学校在财力匮乏的现实下给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目前学校还存在着部分课程资源紧缺的问题。3、教材问题:教材薄了,但份量重了,教材的编排体系变化大,出于培养创新意识的教材编写模块化易使知识缺乏系统性,甚至超越了学生的认知实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后习题偏少,学生的训练量不足,现有配套练习册又极少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般难度偏大,教师在编写习题的尺度上也很难把握其准确性,易加重学生负担。再者,教材编写难度低,考试要求却没有相应降低,加大了学生学习难度,也造成高中各学科课时紧张,影响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4、教法问题:教师虽然明白新课程改革需要改变教学方式,但还不太适应,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依然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教法上穿新鞋走老路,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与高考评价方法未能统一为整个社会所普遍认同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教学简单化”趋势似乎有进一步蔓延之势。5、学法问题: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死记为理解、探究,变局限于书本为结合社会、生活调查、实践活动的良好学习习惯远未形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从小学到中学的系统工程,非高中三年内所能奏效,尤其是在小学与初中“减负”后,学生对高中学习的艰苦性心理准备不足,高中课程的大容量、高要求、快节奏使学生普遍感到不适应,甚至加剧部分“学困生”的厌学情绪。四、今后的工作思路1、进一步转变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新课改是一个整体工作,学校领导首先要转变管理理念,实现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管理型向服务型、粗放型向激励型的转变,引领新课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