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专业结题报告.doc_第1页
质量工程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专业结题报告.doc_第2页
质量工程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专业结题报告.doc_第3页
质量工程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专业结题报告.doc_第4页
质量工程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专业结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质量工程结 题 鉴 定专业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项目负责人: 胡健所在系部: 信息工程系填报日期: 2014年11月30日教务办公室二一四年制目 录1 结题鉴定表32 重点专业建设情况12.1 专业概况1一、专业沿革1二、办学定位与办学指导思想1三、人才培养(含招生与就业情况)3四、专业办学特色112.2 师资队伍13一、师资队伍情况13二、专业教师结构状况14三、学科专业带头人152.3 教学基础设施与利用15一、专业办学条件综述15二、实验室情况15三、实习基地情况172.4 教学建设与教学管理19一、教学建设情况综述19二、近几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变化情况20三、教材的选择与建设22四、教学质量232.5 教学与科学研究26一、教学与科学研究情况综述26二、专业教师承担的教育教学类项目及取得的成果26三、专业教师承担的纵横向科研项目及取得的成果272.6 结束语283 相关典型业绩材料复印件283.1 获奖、科研、论文、专利、著作等283.2 其它281 结题鉴定表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重点专业建设结题鉴定表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基本情况负责人胡健年龄47学历/学位博士/博士职称及聘任时间教授2008年9月毕业学校及时间北京科技大学所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团队成员组成(不含负责人)姓名学历/学位专业职称陈亮硕士/硕士计算机应用技术讲师邓达平硕士/硕士计算机应用技术讲师康岚兰硕士/硕士计算机应用技术讲师吴颀峰硕士/硕士计算机应用技术讲师毛伊敏博士/博士计算机应用技术教授贾昔玲硕士/硕士计算机应用技术讲师彭洁硕士/硕士计算机应用技术讲师杨海峰硕士/硕士计算机应用技术讲师董丹丹硕士/硕士计算机应用技术讲师肖红硕士/硕士计算机应用技术副高级实验师二、建设期完成的总业绩情况在校学生数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合计44375335169教师发表论文论著、专利情况发表文章共计:24篇。其中SCI、EI、ISTP、CSSCI期刊论文:7篇;SCI、EI、ISTP、CSSCI会议论文:2 篇;核心期刊:6 篇;普通期刊:9篇。(注:同一作品不应重复计算,以下类同)出版学术著作(教材)共计2部。其中“著”: 部;“编著”:2部;主编: 部;副主编 部。专利申请0件,其中发明专利0件,实用新型专利0件,软件著作权登记0项。专利授权0件,其中发明专利0件,实用新型专利0件,软件著作权登记0项。教师科研情况纵向:已结题科研项目7项,总经费 万元,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5项。在研科研项目2项,总经费 万元,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0项。横向:已结题科研项目0项,总经费0万元,其中到账经费0万元。在研科研项目0项,总经费0万元,其中到账经费0万元。教师获奖情况(指导学生竞赛)获国家级奖励 项,其中一等 项,二等 项,三等 项;获省部级奖励 项,其中一等 项,二等 项,三等 项。三、教学类课题、教学类论文、著作情况序号所有作者课题、论文(专著)名称类型及出版时间下达单位、杂志名称或出版社教务部门审核意见及签名1胡健、谢小云、陈亮、邓达平、刘会衡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敏捷教学模式研究省级教改省教育厅 2毛伊敏基于“平台+需求”的“2+1+1”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文核心2013(3)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3毛伊敏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3(5)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4陈亮、刘会衡、胡健、毛伊敏、卢欣荣 独立学院计算机大专业分类教学及人才培养机制研究省级教改(JXJG-11-81-9) 江西省教育厅 5陈亮、刘会衡独立学院计算机大专业分类教学及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教改论文,2013年9月,普通期刊 新课程6吴颀峰 董丹丹 独立学院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双语课程建设研究论文 2012.6 信息通信 7张敏基于网络技术的赣州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2012赣州市社科联课题赣州市社科联 8张敏网络环境下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普通期刊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9张敏 信息类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为例2013院级教改课题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10康岚兰、胡健、彭洁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中的探索与实践杂志,2012. 2江西理工大学(省结题教改) 11曹文梁、康岚兰、卢欣荣、胡健、彭洁计算机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以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为例省教改(20092011)(JXJG-09-79-9)江西省教育厅12Lanlan Kang , Wenliang CaoComputer Major Training Mode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Based on CDIO国际会议ITME2011 December 13邓达平、陈亮、邓小鸿案例教学法在“软件工程”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校级教改,2011年7月江西理工大学14邓达平、徐国文、董丹丹、彭洁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编程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校级教改,2013年12月江西理工大学15彭洁、胡健、文堂柳、康岚兰、屈雯ELearning协同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中的研究与实践省教改(2012.9-)江西省教育厅类型及出版时间:课题类填写级别、时间为年月;论文类填写SSCI、SCI、EI、ISTP检索、中文核心、普通期刊,出版时间;专著类填写:专著、出版时间四、专业性论文、著作、专利情况序号所有作者论文、著作、专利名称类型及出版时间杂志名称或出版社教务部门审核意见及签名1HuJian, liu JianshenResearch on an Indeterminacy Causal Induction Auto-Reasoning Mechanism in Expert System. EI期刊检索,2012.2Journal of Software 2HuJian, WuMaomaoAn improved algorithm for mining maximal frequent itemsets over data streams. 国际会议2012.10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s,Communications and Control 3胡健、王慧实时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后处理研究核心期刊(课题论文)2011.5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4胡健、吴毛毛一种改进的数据流最大频繁项集挖掘算法核心期刊2014.5计算机工程与科学5胡健、苏书宾高维不确定数据高效聚类算法普通期刊2014.2电脑知识与技术6毛伊敏在线挖掘数据流闭频繁项集的高效算法中文核心2013,17(3):112-118计算机科学7毛伊敏基于数据流挖掘技术的入侵检测模型与算法EI期刊源2011, 42(9):56-64中南大学学报8毛伊敏Fast Mining of Closed Frequent Itemsets in Data StreamsEI2013,67(3):1123-1129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Industry 9毛伊敏 An Intrusion Detection Model Based on Maximal Frequent Itemsets over Data streamsEI2013,89(7):1789-1795Mechatronics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10毛伊敏An Efficient Algorithm for Mining Top-K Closed Frequent Itemsets over Data Streams over Data StreamsEI收录2013(7):3759-3766Indonesian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11毛伊敏基于不确定决策树分类算法在滑坡危险性预测的应用CSCD 2014,31(12)计算机应用研究12陈亮A novel algorithm for .NET programs watermarking based on obfuscation EI检索,2012年 IMSNA 13陈亮 基于混沌映射的文本图像零水印算法普通期刊,2013(3) 福建电脑 14吴颀峰 董丹丹基于GPU的数字图像处理算法研究 论文2012.7青春岁月 15肖红、胡中栋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地质灾害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研究ISSN1007-757XCN31-1634/TP2011年第10期微型电脑应用 16康岚兰、曹文梁基于分布式式数据库的挖掘算法研究杂志(中文核心),2012. 4煤炭技术 17康岚兰、李康顺、谢杨一种基于GEP演化布尔函数的流密钥算法杂志(中文核心),2012. 4四川大学学报 18刘会衡、陈亮、邓达平、谢小云、卢欣荣大学计算机基础专著,2011年8月人民邮电出版社19刘会衡、谢小云、邓达平、陈亮、卢欣荣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与练习专著,2011年9月人民邮电出版社类型及出版时间:论文类填写SSCI、SCI、EI、ISTP检索、中文核心、普通期刊,出版时间;著作类填写:专著、出版时间;专利类填写专利,授权或申请时间五、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序号所有作者项目名称下达单位、等级、类别、经费(经费数额单位万元)起止时间(年月-年月)教务部门审核意见并签名1胡健、朱嵩、刘发生、董耀华、罗家国实时数据库中知识发现的后处理研究省教育厅、省部级、纵向、1.02009.5-2013.52胡健、邓志娟、刘大雷、刘会衡、陈亮基于知识发现的竞争情报系统模型研究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纵向、省部级、0.82013.4-2016.43毛伊敏数据流频繁模式挖掘关键算法及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纵向/ GJJ123472012.03-2013.124毛伊敏数据流频繁模式挖掘关键算法及其仿真应用研究江西省自然基金、纵向/20122BAB2010452012.09-2013.125毛伊敏基于学生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江西省教育规划课题、纵向/ 12YB1312012.11-2014.6 6毛伊敏微乳液法从铝酸钠溶液中提钒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基金、纵向/ 511640122011.09-2013.97毛伊敏基于不确定数据挖掘的滑坡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国家自然基金、纵向/ 413620152012.10-今8毛伊敏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863项目、纵向/2012AA0619012012.11-今9陈亮、刘会衡基于混沌映射文本零水印的算法研究(ZX-20120468)校级、纵向、0.08万元2012.5-2013.5等级: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校院级;类别:横向、纵向六、学术讲座、学术活动序号参与人活动类型主题、地点、时间(年月-年月)教务部门审核意见并签名1吴丹(中软国际厦门ETC工程师)、胡健、邓达平学术讲座J2EE架构及其应用、Z129、2012年11月14日2邓达平学术讲座计算机密码学原理及应用、13D1、2013年10月19日3邓达平学术讲座软件人才就业前景概况、Z102、2014年12月11日活动类型:填写学术讲座、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主题:讲座的主题或学术会议的主题七、教学成果奖、教学竞赛奖、核心课程建设序号所有作者获奖项目(教学竞赛课程名称、核心课程名称)、时间(年月)等级教务部门审核意见并签名1邓达平计算机基础、2011年6月核心课程,院级2邓达平、吴颀峰、陈亮、徐国文、毛伊敏、杨海锋、张敏、肖红计算机高级语言(XZG110368)、2013年4月核心课程,院级3张敏2014江西省信息安全技术技能赛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4康岚兰优秀指导教师-江西省第23届(2012年)大学生电脑知识大赛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5彭洁、康岚兰、贾昔玲、邓达平Java程序设计2014年4月核心课程,院级等级:国家级(几等)、省部级(几等)、市厅级(几等)、校院级(几等)八、实验室建设、维护情况序号所有作者实验室名称建设类型、投入经费时间(年月-年月)教务部门审核意见并签名1邓达平手机应用开发实验室建设阶段25.7万元2013年3月-2013年9月2彭洁软件工程实验室建设阶段65.3万元2013年5月-2014年9月建设类型:建设阶段,维护阶段;“时间(年月)”一栏填写团队建设期内具体的“建设、维护”时间九、实习实训基地开拓、建设、维护情况序号作者建设类型地点、时间(年月-年月)教务部门审核意见并签名1胡健,邓达平等维护阶段北京达内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1月今2胡健,邓达平等开拓阶段中软国际厦门ETC,2011年7月今建设类型:开拓阶段、建设阶段,维护阶段;“时间(年月)”一栏填写团队建设期内具体的“开拓、建设、维护”时间十、教材建设情况(重点、规划教材采用情况)序号所有作者教材名称(重点规划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针对课程教务部门审核意见并签名1韩万江软件工程案例教程:软件项目开发实践 (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10月软件工程与Rose工具应用2耿祥义Java 2实用教程(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Java程序设计3汤小丹、汤子瀛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操作系统4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高级语言程序设计5王珊 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数据库原理与技术6郑莉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7蒋立源 康慕宁主编编译原理(第三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编译原理8严蔚敏 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数据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针对课程:填写我院开设的课程十一、师资队伍建设序号作者类型地点、时间(年月-年月)党政、教务部门审核意见并签名1邓达平师资培训C+E国际软件工程师3G开发培训北京达内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7月-2011年8月)2康岚兰攻读博士武汉大学(2013年9月今)3康岚兰师资培训北京(2011年6月2011年8)4杨海锋攻读博士武汉大学(2013年9月今)类型: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工程实训、师资培训、访学十二、获奖情况序号所有作者获奖项目(比赛)名称、等级作品名称、时间(年月-年月)教务部门审核意见并签名陈亮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 省部级一等奖2012年11月邓达平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之移动互联网站设计(HTML) 国家级一等奖2012年12月18日邓达平、陈亮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 省部级一等奖2013年5月15日胡健、彭洁第八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兴杯”安卓智能终端创意团体赛全国三等奖2013年12月1日彭洁指导学生获得第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江西C/C+程序设计本科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两名、优秀奖一名2014年04月10日胡健、邓达平、朱颋 等第九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获江西省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3名2014年12月获奖证书尚未到获奖项目(比赛)名称、等级:XXX大赛、省部级二等奖十三、总结(就招生与就业、教学与教学研究、科学研究与学术活动、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等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的贡献等)(按条撰写,限制800字以内)承接本专业建设课题以来,一直着力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把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引领学术团队不断创新和发展,将改革成果落实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1)在招生与就业方面,面对严峻形势,信息工程系大胆创新,锐意开拓,坚持顺应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计算机专业结构,紧跟职业教育新形势,衔接中学教育,满足学生择业新需求,筑建就业快车道。(2)计算机与信科教研室的教师近年参与了多项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课题,这些课题的成果都运用到了教学之中,起到了比较好的促进作用。(3)积极从事与开展科学研究与学术活动,纵横向课题数量质量稳步提高,制定了学术讲座规范制度,动员全系师生参加学术活动。(4)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将课程分为核心课程体系和应用课程体系,进行有针对性地加以建设。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涉及5个专业实验室及5个计算机公用机房。有部分专业课程所需要的实验室,可以与我院机电工程系公用。专业课程的实验均达到了100%。(5)学生实习坚持实施之前有计划,实施之中有监督,实施之后又总结,强化过程管理,注重实习效果,要求每位参加实习的学生都必须撰写实习报告,提交实习作品。目前,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主要4个。(6)在教材建设上,一方面我们要求每门课程所选的教材必须是“十一五”或“十二五”规划教材或者是经过了时间检验的著名教材。同时,也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编写适合学生的教材。为了更好地完成各种实习工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编写了大量的既适合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又与现有实验设备配套的实验指导书。(7)我系计算机与信科教研室负责教学规划和安排,该教研室主要由中青年教师组成,此外,教研室长期稳定地聘请了多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江西理工大学本部的教师。总体上可以充分地保证本专业的教学需要。教师专业构成较为合理,能够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需要,在职称结构上目前仍处于不断上升阶段。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教研室意见系、部审核意见教务办意见(签章)(签章)系部公章(签章)教务办公章检查结果学术委员会意见:(学术委员会公章)年 月 日2 重点专业建设情况2.1 专业概况一、专业沿革本专业自2001年开始招生,到目前为止已有毕业生563人,现有在校生四届共169人。本专业所属的计算机与信科教研室有专职教师有16人。建有5个专业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室、手机应用开发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及5个计算机公用实验室。二、办学定位与办学指导思想(1)指导思想专业贴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结合我院的实际和年度实施计划,围绕培养目标,正确处理专业的原有基础、近期发展和长远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认真落实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建设和年度实施计划,并能根据新的情况对规划做出相应调整,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办学质量显著提高,培养大量合格的IT人才,积极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优化课程,突出实践”的原则,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在专业建设上,应不断革新教育理念,逐步形成规范化管理的各项制度,加强和完善师资队伍,实施分模块教学的培养模式,落实“一个纲要,三个体系”的建设规划(“一个纲要”指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三个体系”指课程体系、实训体系、质量评估与保证体系),即从教学计划的修订、课程体系的规划、实训体系的构建、质量评估与保证体系的完善、师资力量的培养等方面加强建设,从而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长期健康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2)建设目标培养出若干计算机骨干教师;筹措资金,加大实验、实习设备的投入,添置与生产一线同步或领先的先进设备。进一步提高校园网的档次;积极申报教科研课题,达到既锻炼师资,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采取措施,继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二是每年争取选送若干位专业教师到高校培养;三利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加强教学研究,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在专业建设上,真正体现宽基础、活模块、大综合的特色。切实加强基础训练,加强能力培养,真正使培养目标做到专业特色鲜明,专业能力突出; 开发一些适合本院学生实际的教材;维持目前的招生规模,使该专业每年的招生数维持在23个班级的水平;培养两类学生:一类是掌握了较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在社会上能直接上岗的、就业前景良好的应用型人才;一类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能进一步到研究生深造的学生;培养的学生社会欢迎度逐年提高。三、人才培养(含招生与就业情况)(1)人才培养综述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科学技术高级应用人才。同时,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又针对学生的具体不同,进行了不同的目标培养。对于部分优秀者,可使其通过核心教学体系,以提高其研究能力,以备考研;对于一般性的学生,可使其既具有核心基础知识,又能通晓应用型知识,以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对于部分较下游的学生,我们要求他们掌握应用型的知识,以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2)招生情况从2011年至2014年,计算机专业招生人数规模一直保持在50人左右。2005年前,在高校扩招和“计算机热潮”背景下,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生源充足,年均招生近90人,最高招生近100人。随着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同质化严重、生源危机日益加剧,计算机专业招生不断萎缩,最少的一年招生只有30人,已被“腰斩”。目前本专业在校人数情况为:2011级35人,2012级53人,2013级37人,2014级47人。2010年麦可思研究报告问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由热门专业被列为所谓“红牌”专业,成为家长和考生需要谨慎填报的专业。这促使信息工程系积极寻找对策,以就业岗位为基础,拓展专业发展的新空间。面对严峻形势,信息工程系大胆创新,锐意开拓,坚持顺应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计算机专业结构:做实衔接拓展生源;在确保就业率基础上提升就业质量以“出口”带动“进口”,成功实现“弯道超车”,转向“巡航定速”。顺应市场经济新要求,刷新专业结构 纵观全国各省计算机类专业出现招生严重萎缩,呈逐年下降趋势,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低,缺乏吸引力等问题,究其持续走下坡路的原因:一是专业普通,缺乏特色,二是没有特定的岗位,针对性不强。针对这种现状,计算机教研室从2009年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从市场专业岗位名称采集入手,找准岗位技能要求,重构专业方向,设立了软件开发方向、移动开发方向等2个专业方向,刷新了专业结构。并以此构建满足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根据区域发展和市场的变化,确立了立足江西计算机的发展,以“主动适应,服务发展”为原则,构建培养以4G手机软件和苹果IOS应用和开发为主的的信息服务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立足江西高校,以“推进衔接,构建体系”为原则,创新适合中学高校衔接的网络产品营销和网站前端开发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立足赣州网格城市管理,以“科学规范,体现特色”为原则,构建智能楼宇管理专业人才和IT运行维护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立足赣州软件需求,以“继承创新,灵活设置”为原则,构建软件外包服务和信息管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立足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面向未来,着力应用”为原则,调研物联网和云计算专业人才市场,拓展专业新空间的专业主体发展思路。紧跟职业教育新形势,衔接中学高校教育 根据国家教育部要求,到2015年,初步形成高等学校教育体系框架,各层次、各形式的教育加快发展,人才培养结构全面优化,中学和高等教育全面衔接。计算机专业紧跟职业教育新形势,在江西省三本院校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以江西省技能型高考为载体付诸实践,衔接中学高等教育。目前该院已经在专业上衔接、课程上衔接、素质教育上衔接做出了尝试。为此,专业着力重构中学高等院校衔接课程体系。依据学高等院校对学生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不同要求,对学高等院校课程体系进行分类和分层。在横向上,围绕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将课程体系分为文化素质课程、专业能力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三大类;在纵向上,根据三本院校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主要体现基础性、实用性、操作性、技术性、创新性和拓展性,以实现应用型、管理型的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纵横衔接,形成了毕业生能力、素质、技能有效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满足学生择业新需求,筑建就业快车道 有好的出口,才有好的入口。该院一直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项措施,从认识自我、认识职场、求职简历、求职礼仪、求职法律常识等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组建就业教育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调研等多种活动来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指明学生的就业方向。全员行动,拓宽学生就业市场。该院要求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学生就业,并把就业工作纳入教师考核中,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联系一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就业情况往年就业情况从往年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率为80%左右,就业岗位主要在这几个方面: 各非IT企业,但多数从事与计算机、网络、售后服务、技术指导等相关的工作; IT企业,包括软件企业,从事网络管理、软件开发与维护工作; 考取研究生; 考取公务员;就业市场 供与求虽然都在上升,但求的提升低于供,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计已经超过600万,其中计算机专业毕业超过了80万人。同其它专业相比,毕业人数居国内第一。从高校就业需求来看,由于今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IT行业一度陷入低迷,影响了IT行业的发展,加之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对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不利的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显得没有以前那样过热。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仍然较大。据200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人数最多的10大专业排名中,计算机专业除在医疗系统未进入前10名外,其它行业均进入了前三位。进入国家机关的,计算机专业排在第2位,仅次于法学专业;进入科研单位的,计算机专业也排在第3位,仅次于金融学和会计学专业。从以上比较分析,近几年IT行业逐渐陷入低迷、计算机专业人数在其它所有专业中的人数最多,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虽然也在不断加大,但总体步伐要低于供应,供求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 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衡量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标准,既要考虑到毕业生的就业率,又要考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五六年前,我国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大,计算机专业十分火爆,毕业生十分抢手,最多时毕业生与用人需求信息的比例高达1:10以上,名牌学校的比例甚至更高,学生就业可谓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仅就业率高,而且就业质量也非常高,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机关、金融单位、事业单位和高收入的大型企业。但是近年来,随着高校研究生和本科学生的扩招,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以及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如从前那样火爆,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总体状况是好的,学生就业不存在根本性的问题,只要定位准确,均能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但就业的整体质量存在明显下降,用人单位更注重高学历毕业生的引进。 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反差强烈在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一头冷、一头热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不同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平衡,名牌大学、工科院系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表现为热,而一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表现为冷。二是用人单位热,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表现冷。从社会总体需求来看,社会及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很多单位急需计算机专业人才,有的单位是高薪引进,有的单位则是降格以求。而现在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还不能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认为学计算机专业是高投入,在找工作时应该得到高的回报,习惯于和以前的师兄师姐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攀比,导致期望值与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报酬相距甚远。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对一般用人单位表现出极为冷淡,有的甚至“宁愿失业,也不要找一个自己不满意的工作”。三是学校热,用人单位冷。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主动跑市场、跑职场,为学生找就业的门路。但由于高校师资队伍老化、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毕业生,对毕业生表现为冷。四是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在就业时热,而能力差的同学在就业时受到用人单位的冷遇。在机关、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在掌握一定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企业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因此,专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动手能力突出的学生在就业时非常抢手,而素质一般的学生在就业时就显得十分困难。就业近景:就业较难,但不因人才过剩 人才培养脱节本科计算机教育中,单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下的单一的培养规格,难以满足众多领域的社会需求。一些毕业生既无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无娴熟的应用技能,便难以适应计算机应用领域的需要,更难以适应IT行业的从业要求。目前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逐渐面向IT企业,虽然办学方式相对要比过去灵活,但仍受到实战项目缺乏、实训基地短缺、来自企业一线的高素质师资匮乏等因素的制约,未能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市场渠道不畅中西部地区IT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沿海地区IT产业发展迅猛,但由于种种政策限制,加之人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中西部地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到沿海地区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此外,一些行业的自我保护也给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进入带来了较大障碍;一些用人单位只认学历不论实力,为本科生的就业设置了很多障碍。目前就业形式正在多样化,致使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中存在大量已实际就业,但学校不易统计的“隐性就业”现象。 就业期望过高毕业生最向往的就业单位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外资企业,而实际就业则集中在私营企业;毕业生热衷于软件公司、网络公司,而大多数却在非IT企业从事相关工作;毕业生向往沿海发达地区和区域大中城市,而大部分仍留在当地中小城镇就业;IT人才市场上起薪大幅下降,但许多毕业生用多年以前的工资水平,用沿海地区的薪酬水平来期望自己的就业薪金。还有一些毕业生过分挑剔,从而也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就业远景:IT人才仍属“抢手货” 计算机人才需求总量持续增加“十五”期间,我国IT产业迅速发展成为第一大产业,从业人员增加300万。“十一五”期间,我国计算机人才需求由快速增长时期逐步进入平稳发展时期。通信、交通、航空等领域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总体平稳,但需求层次明显提高;水利、能源、建筑、医疗、新闻、出版、广告、旅游等行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总量有所增加;化工、冶金、石油、电力、制造、轻工、纺织、制药、物流等行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长;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急需计算机人才;税务、工商、财政、公安、海关、外贸、金融等系统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不减;五年内,电子政务和电子金融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30万,中小学预计需要新增现代信息技术课师资20万人。 企业是计算机人才需求的主体近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到企业从事计算机应用和技术开发的比例逐年增加,在经济发达地区已成为就业的主渠道。在全国约3000家大型企业中,只有5%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成熟阶段,国有企业吸纳毕业生潜力巨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和要求员工素质高的特点,使其成为吸收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主要企业单位。外国公司涌入我国,需要招聘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人才流动会更偏向外资企业。 IT产业成为接收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生力军IT人才是我国四大紧缺性人才之一。未来十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游戏开发人才、移动通信人才、IC技术人才、信息安全人才严重短缺。我国软件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也不合理,软件测试专业人员缺口高达20万,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每年的缺口为15万左右。随着软件外包业的蓬勃发展,日、韩等小语种软件工程师十分紧缺,仅对日软件开发的人才缺口就达30万以上。全球IT业重心正转向服务。2008年,我国软件和服务市场总值分别达到69亿美元和144亿美元,巨大的服务市场需要吸纳大量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四、专业办学特色教学过程中,我系开创了“敏捷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大学课程被分成三个体系:核心课程体系、应用课程体系和应用课程体系。其中,核心课程体系主要是涵盖了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体现了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也是敏捷教学模式的第一个层次,通过这一层次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了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强化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专业中相对核心课程体系更深一层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理论奠定基础,学生学完后可备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升入研究生阶段学习。这一阶段的知识更系统,更有针对性。应用课程体系则是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及人才订单,提炼出能力需求计划,再根此制定实训课程计划,在实施教学之后,结合工程项目让学生进行实践,根据实践作品对学生进行考核,制定改进方案;学生在校学期完成之后,即可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大学课程分成两个体系,一个是核心课程体系,一个是应用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体系又分为基础内容和强化内容两个部分。其中,基础内容部分包含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必修课,主要是培养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强化部分主要针对考研,进一步强化考研课程。目前计算机专业的考研,专业课程采取全国统考的政策。如果采用这种新模式,我们的强化内容部分就可以专门针对计算机统考课程来设置。具体做法是对核心课程体系中涉及统考的课程,分基础部分和强化部分。如数据结构分为基础内容部分数据结构1和强化内容部分数据结构2。考研的同学在基础内容的基础上迭代式学习强化内容部分。应用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目前人才市场上急需的专业技术知识。我们前面的模块化教学为应用课程设置了多个模块,将同一应用领域的相关知识按其知识顺序放在一个模块内。但模块的应用领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就业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可以添加和删除的。它分三个渠道来设置课程,一是教师主动寻找,二是用人企业的订单式培养,三是学习专业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和实验室设置。在应用课程体系中大量增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其他一些实训教学,让学生具备该领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在课程成绩的认定上适当增加实践环节的比例。2.2 师资队伍一、师资队伍情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由我系计算机与信科教研室负责教学规划和安排,该教研室主要由中青年教师组成,此外,教研室长期稳定地聘请了多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江西理工大学本部的教师。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充分地保证本专业的教学需要。(1)理论课任课教师情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论课教师大多数是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的教师,从学历上看绝大部分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教研室第一年会指派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对其进行指导,要求新教师必须跟踪学习,从而保证了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此外,教研室还充分发挥了所外聘的副高以上职称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参与教研室老师的培养,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2)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状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验课程一般是由理论课任课教师负责完成实验指导的,这样可以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验相结合,相互促进。各种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及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均由具备副高以上的外聘教师以及本教研室专职教师共同完成,形成了一个老中青相结合、高低职称相结合的梯队,对提高实习及课程设计的质量起到了有力的保证。二、专业教师结构状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任课教师主要来自计算机与信科教研室成员,该教研室教师的情况见下表所示。计算机与信科教研室教师基本情况表教师姓名职称毕业专业学历学位胡 健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研究生博士陈 亮讲师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生硕士徐国文讲师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研究生硕士毛伊敏教授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生硕士董丹丹讲师计算机技术领域本科硕士康岚兰讲师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生在读博士彭 洁讲师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生硕士吴颀峰讲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学士杨海锋讲师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在读博士贾昔玲讲师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生硕士邓达平讲师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生硕士张 敏讲师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生硕士刘赣华实验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生硕士肖 红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学士曾 斌讲师计算机应用技术本科硕士徐文芳助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学士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专业构成上看,计算机与信科教研室的教师专业构成较为合理,能够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需要,在职称结构上目前处于不断上升阶段。三、学科专业带头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为胡健,男,汉族,1967年10月23日生,江西南昌人。现为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1989年本科就读于重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软件专业;1992年至1995年在中南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并顺利毕业,导师为谢克中教授;2002年至2007年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向博士学位毕业。研究方向为:知识工程与知识发现,柔性建模等。担任计算机专业软件体系结构、高级软件工程、ERP原理与应用等硕士研究生课程;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离散数学、编译原理等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带硕士研究生6人,毕业4人。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纵向、横向科研项目金额78万元。到信息工程系以来,积极探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立项“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敏捷教学模式研究”等教学改革课题,狠抓实验实践课程改革,努力开拓新型实习实训基地,将企业的“5R”实践体系(即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实训项目、真实的项目经理、真实的工作压力和真实的工作机会)引入学生的实践环节,基于“5R”实践体系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同。在教学改革及学生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2.3 教学基础设施与利用一、专业办学条件综述作为专门培养掌握应用科学的知识人才的学院,对通过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视的,无论从实验室的建设,还是实习基地的建设,都具有非常规范完整的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目前,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的专业实验室有5个,公共实验室有5个,实习基地有6个,可以基本上满足该专业实验和实习的需要。二、实验室情况(1)现有实验室情况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涉及的实验室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室、手机应用开发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等5个专业实验室及5个计算机公用机房。具体情况见下表所示。现有专业实验室列表实验室名称地点面积(平方米)资产(万元)主要设备台套数涉及课程可共享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150613023.631套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科、网络、通信、电信、电科、物联网、信管、工商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16041305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