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粒皆辛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粒粒皆辛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粒粒皆辛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粒粒皆辛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粒粒皆辛苦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粒粒皆辛苦教学设计徐玉凤东平县实验小学二一年六月粒粒皆辛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和农民伯伯付出的辛勤劳动。认识到粮食与人们生存的密切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调查,培养他们观察社会事物,获取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农民伯伯,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和农民付出的艰辛,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教学难点:使学生意识到勤俭节约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责任,增强节约粮食的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谜语,咱们看看谁最聪明,能快速地说出谜底,好吗?生:好师:好,请听好:(课件出示)一物长得真奇怪,腰里长出胡子来,拨开胡子看一看,露出牙齿一排排。生:玉米师:你真聪明,反应的这么快。再来看第二个,(课件出示)水里生来水里长,小时绿老时黄;去掉外壳黄金甲,煮成白饭喷鼻香。生:水稻。师:你真棒!老师真佩服你。除了玉米、水稻这两种农作物外,你还知道哪些农作物?(学生自由说)同学们知道的粮食真多,老师也给大家搜集了几种常见的粮食(课件出示农作物图片)学生观看。师:这些粮食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生1:粮食可以用来做淀粉。生2:小麦、玉米可以用来做酒精、葡萄酒、酱油、醋。生3:大豆、花生、玉米还可以做油。生4:玉米还可以提炼葡萄糖、乙醇等医药用品。师:同学们了解的可真不少,粮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你们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吗?生:农民伯伯种出来的。此环节,我以猜谜游戏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了粮食。为了让学生了解当地种植的农作物,又给学生出示了一些常见的粮食,学生通过交流粮食的作用,从而感知到粮食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师:那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了解小麦的生产过程。(播放课件:一粒种子的旅行。)师:看了这些画面,你了解了哪些知识?生1:我知道了小麦是秋天播种,第二年夏天收获。生2:农民伯伯给小麦浇水、施肥、锄草、打药种粮食很辛苦。生3:小麦有时还会经历暴风雨的袭击。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知道的真多,那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农民种粮的过程?生:想师:下面请同学们分好工,在小组内表演一下。(学生表演,教师巡视指导。)师:刚才同学们演的非常的投入,哪个小组愿意到台上来给大家表演一下?(学生纷纷举手要求表演)师:同学们的热情真高,老师也想和你们演一演。(几名学生扮演农民。其余学生扮演种子,每个农民负责一块“农田”,教师叙述。)师:(表演完后)老师想采访一下,通过刚才的表演,农民朋友们你们有什么感受呢?生1:我感觉到身体太不舒服了,好累呀!农民几乎天天在田间劳动,真是太辛苦了!生2:累得我满头大汗、腰酸背疼师:我们在这舒适的环境下,只体验了短短的一两分钟,就感觉到腰酸背疼,对比农民伯伯的环境,他们有时顶着炎炎烈日,有时迎着瑟瑟秋风,在田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苦的劳动着。有时农作物还要遭受大面积的自然灾害,(课件播放,影响粮食生产的自然灾害图片)师:看到这些画面你又有什么感受呢?生1: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生2:粮食来得太不容易了。师:是啊,粮食来的确实太不容易了,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悯农)请大家齐读。师:每一粒粮食都凝结着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真可谓是粒粒皆辛苦。(板书:粒粒皆辛苦)此环节,为了让学生走近农业,了解农民,我给学生播放了小麦的生产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农民种粮的辛苦。随后让学生模拟表演“一粒种子的旅行”过程,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农民的艰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破坏,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使学生更能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二、交流互动,激发共鸣师:民以食为天,以粮为先,但在生活中,人们又是怎样对待粮食的呢?课前,老师已经安排大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分组进行了调查,下面请同学们把你调查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作记录,一会咱们请各组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小组合作交流,师巡视)同学们,交流完了吗?下面我们就来举行调查报告会,请各组长依次把你们的调查情况向大家汇报一下,在组长汇报时,本组成员可以作补充,其它同学一定要认真听,一会咱们还要评选优胜组。家庭组、学校组、社会组分别汇报(略)师:同学们调查的非常细致,交流的也十分认真。通过刚才的汇报交流,你认为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出色呢?生:学校组。师:为什么?生:因为他们调查的资料很全面,汇报的也非常好。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生:同意师:我宣布学校组获胜。大家恭喜他们。前几天,我去某中学参观时,也捕捉了这样的一幕,(播放某中学食堂的录像)。师:你都看到了什么?生1:他们把白花花的米饭全都倒进了垃圾筒里,真是太可惜了!生2:他们太不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了。看了这些画面以及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有什么感受呢?生1:浪费粮食的现象几乎无处不在。生2:真是太浪费了!太可惜了!师:那这种浪费粮食的现象有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生1:我吃饱子的时候,只吃菜不吃皮。生2:我吃米饭的时候,总是丢三拉四。生3:我不喜欢吃馍头,总是趁妈妈不注意,把馍头扔到垃圾筒里。师:你们都是个诚实的孩子。现在,老师先来给大家算一笔帐,如果全班每人每天浪费一个馍头,一天浪费多少个馍头呢?全校约3000人,一天又会浪费多少个馍头呢?照这样计算,两天、三天呢?师:同学们,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得衣食无忧,但这样浪费下去实在是太可怕了 此环节,我课前布置同学们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分组调查浪费粮食的现象,课上,让学生举行调查报告会,由组长汇报交流本组调查的结果,并评选出优胜组。接着我播放了某中学食堂的录像,学生通过观看被遗弃的盘中餐,以及通过刚才的调查汇报交流,谈自己的感受。然后我提出问题:“这种浪费粮食的现象有没有发生在你们身上?”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身上存在的浪费粮食的现象,我及时给予评价。随后,我又用数据作证给学生算了一笔帐,通过计算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浪费粮食的严重性,这样设计引导了学生在亲身观察了解中体会到浪费现象实在令人担忧。三、拓宽视野,内化认识咱们来看看世界范围内粮食供应状况吧,(播放非洲儿童受饥饿图片及配音调查报告)师:听到这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看到他们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神,同学们,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生1:他们太可怜了,我们要帮助他们。生2:我们要节约粮食,把节约的粮食送给他们,不再让他们挨饿。生3:我要从现在做起,节约每一粒米,让非洲的儿童过上和我们一样的幸福生活。师:是呀!孩子们,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好孩子!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这样通过让学生了解世界范围内粮食供应状况,使他们的心灵再一次得到震撼,让他们进一步理解了浪费粮食的危害性,从而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起节俭的意识,增强了他们做好一个合格小公民的责任感。反馈练习,深化导行师:这不,下面就有人来请你们帮忙了,(课件出示练习题)1、帮一帮:李叔叔去饭店吃饭,饭后桌上剩了些饭菜,a、请问他该怎样做才不浪费?b、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他今后去饭店既能吃饱又不剩下?(生答略)2、小明从商店买了一大包方便面,吃了不到一半就扔了,你怎样看等这件事情?如果你在场,你会怎么办?(生答略)师:同学们,现在粮食问题不仅是咱们国家乃至全球关注的问题,世界粮农组织自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作为世界粮食日,我们中国则把10月16日所在的这一周作为中国节粮周。老师希望同学们把今后的每周都作为“节粮周”来过,能否做到?(能)我们除了自己能够做到节约粮食外,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都来节约粮食?你有哪些金点子?生1:做宣传节约粮食的手抄报。生2:做节约粮食的宣传标语。生3:做温馨提示卡,提醒大家都来节约粮食。生4:画一幅节约粮食的宣传画。生5:在网上发帖子,倡议大家都来节约粮食。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真好,那就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制作一些以“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为主题的宣传画、温馨提示卡或宣传标语。(学生制作的同时,播放我是一粒米歌曲)做完后,找同学展示交流,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学生展示略)课下,我们把它送给自己的亲人或朋友,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让节约粮食的队伍壮大起来,好吗?这样让学生通过练习,指导了他们在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并通过制作“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宣传标语、宣传画或温馨提出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上音乐渲染,升华了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