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4).doc_第1页
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4).doc_第2页
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4).doc_第3页
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4).doc_第4页
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4)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婉然 猥亵 拂晓 匣子B . 绷带 梧桐 惊鄂 诙谐C . 啁啾 匍匐 惊咤 窒息D . 牛犊 嗣后 毋宁 倜傥2. (2分)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娴熟 滞留 鹤立鸡群 催枯拉朽B . 翘首 胆怯 油光可鉴 和颜悦色C . 轮廓 泻气 筋疲力尽 抑扬顿挫D . 劳碌 教诲 正巾危坐 一丝不苟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已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B . 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当看到世界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C . 5月22曰,恐怖分子在英国曼彻斯特了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造成22死59伤。D . 张大爷是个棋迷,连走路、吃饭、睡觉都在琢磨棋谱,真是乐此不疲。4. (2分)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B . 2003年10月16日,我们靠自己力量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是中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C .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D . 近段时期以来,小红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5. (2分)下面对望岳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B . “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C . “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D . 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7分)6. (7分)阅读名著选段,请回答问题。虽然原先很瘦小,可是自从跟了那个军官以后,很长了些肉,个子也高了些。圆脸,眉眼长得很匀调,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可是结结实实的并不难看。上唇很短,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露出些很白而齐整的牙来。那个军官就是特别爱她这些牙。露出这些牙,她显出一些呆傻没主意的样子,同时也仿佛有点娇憨。(1)上述选段出自老舍的_,上述文段中的“她”指的是_。(2)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谈谈“她”对该部著作主人公后半生的命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7分)7. (17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2016年4月4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奖“国际安徒生奖”,实现华人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曹文轩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草房子、青铜葵花等。2016年4月29日,著名现实主义作家陈忠实因病辞世。陈忠实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1997 年获茅盾文学奖,并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书目。【材料二】曹文轩、陈忠实肖像画(图一曹文轩)(图二陈忠实)【材料三】曹文轩访谈(节录):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前方,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读书其实培养的是一种眼力。不读书的人其实是没有前方的,也是没有未来的,也是没有过去的。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现在和前方风景无边的前方。什么叫读书人?我这里简单下一个定义:拥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叫读书人。【材料四】纪念陈忠实的挽联:忠于人民,忠于生活,忠诚觅得原上鹿;实为楷模,实为经典,实绩赢得举世名。(1)结合材料一,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16年4月,中国文坛“一悲一喜”,令人感慨。B . 曹文轩和陈忠实都是著名作家,但他们面对的读者群是不相同的。C . 曹文轩获得了诺贝尔儿童文学奖,实现了中国儿童文学史上零的突破。D . 陈忠实的代表作获得教育部极大的肯定,入选大学生必读书目。(2)结合材料二,请说说两图是怎样体现两位作家身份特征的。 (3)结合材料三,谈谈“幸福在远处”的含义。 (4)结合材料四,请指出这副挽联的特点。 五、 默写 (共1题;共10分)8. (10分)默写填空。 (1)_,徙倚湖山欲暮时。(登岳阳楼陈与义) (2)晴空一鹤排云上,_。(秋词) (3)挥手自兹去,_。(送友人) (4)_,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使至塞上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_,_。 (6)渡荆门送别中“_,_”一联化静为动,表现了雄浑开阔的意境。 (7)归园田居中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的诗句是:_,_。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9. (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即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注释】札(zh)录:摘录。笥(s):竹箱。泛滥:指多而杂乱。影响:印象。枵(xi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约:简约,精练。(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录讫朗诵十余遍 _即就壁间所粘录 _稍经时日 _日三五次以为常 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A . 弗之怠B . 至之市C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 . 于厅事之东北角(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乃 取 第 一 日 所 粘 者 收 笥 中(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5)文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读书观,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反对什么,主张什么。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10. (22分)阅读罗莎卢森堡狱中书简(节选)中的一段话,完成下面问题。但是一会儿天暗了,万li j寂,突然一阵大雷雨袭来,夹着倾盆大雨和两声惊天动地的霹雳。大雷雨之后,出现了一幅使我难忘的景色:雷雨一会儿就过去了,天上 着一色灰云,晦暗、苍白、阴霾的暮色忽然 到大地上,仿佛 着一重严密的灰色纱幕;雨点轻柔而均匀地洒落在树叶上,紫红色的闪电一次又一次地划破铅灰色的天空,远处的隆隆雷声像汹涌澎湃的海涛余波,不断滚滚传来。在这阴森森的氛围中,蓦然间一只夜莺在我窗前的一株枫树上鸣啭起来!在雨中,在闪电中,在隆隆的雷声中,夜莺啼叫得像是一只清脆的银铃,它歌唱得如醉如痴,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这样的声音。它的歌声在那时而铅灰,时而艳紫的天空的烘托下像一道灿烂的银光在闪闪辉耀。(1)给文段中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li_j_霾_重_(2)从下面所给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入文段空缺处。降临 垂挂 密布_(3)把下面的陈述句变换为问句形式。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这样美的声音。(4)选段中划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简要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11. (12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让阅读回归为享受熊建前两天,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曾两度提及阅读话题。一次是网购图书,一次是全民阅读。在以经济、环保、外交等硬话题为主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这种情形并不多见。实际上,从全社会来看,我们的全民阅读量长期低迷。形不成氛围,究竟是什么原因?说到底,是对阅读的认知、需求发生了扭曲。我们现在很多时候看书,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享用。阅读不再是看书,而是查书。前者是闲来无事,随手翻书,兴之所至,悦而受之;后者是火急火燎,急用先学,要啥找啥,追求速成。结果,一种是长期积淀,成为精神财富,受益终身;一种是狗熊掰棒子,一次性消费,舟过水无痕。阅读层次的高下立判。要命的是,这一深一浅两种阅读路径,并没有随着传播技术的提升、书籍载体的变迁而并轨,而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渐行渐远。甚至,浅阅读更胜一筹了,阅读碎片化就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比如,长篇深论不受待见,“微言大义”颇有市场。大部头的论著不时兴了,人们只愿意读简短的信息,喜欢段子,热衷看“一张图读懂”我们最爱用的微博每条只有140字,常上的微信,转发量很大的也多非万字平戎策。如果想了解一下基因的相关知识,很多人只会百度一下,不会专门去阅读自私的基因这样的科普著作。诚然,零珠散玉也有价值,但阅读求知若一味追求省事的话,大脑沟回会变浅的。因此,给阅读做好加减法,势在必行。加什么呢?增加深阅读的比例。其实,用什么阅读不是核心,真正的读书人是不在乎书的形式的,不管是印在纸上,还是映射在手机屏幕上,只要它还是论语。电子化不一定让阅读变浅,关键是所读文本浅不浅。抱着纸书看穿越小说,跟捧着手机看人文经典,收获能一样吗?减什么呢?减掉附加在阅读上的功利性、实用性目的。虽然不必尽除,但起码别一看孙子兵法就想着怎么拿它赚钱。有学者呼吁大家多读无用之书,就是针对我们太奔着实用而去、碎片化截取信息的时弊。多看无用之书,方成大用,这也是辩证法。做到这两点,让阅读真正回归为一场享受,全民阅读才有可能形成无处不在的氛围,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创新力量的增加、道德力量的增强,也就不在话下了。 (选自2015年3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作者号召我们要“给阅读做好加减法”,请概括“加减法”的具体内容。(2)文章第段主要运用_的方法,论证了 _的观点。(3)文中提到“有学者呼吁大家多读无用之书”,什么是“无用之书”?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谈谈你对“多读无用之书”的认识。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岁月轻轻划过指尖,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因为关于他(她)的记忆是美丽的,芬芳的,能够温暖人心的,让你奋发向上的请以“感谢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6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1、2-1、3-1、4-1、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5-1、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7分)6-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