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课堂里的审美策略.doc_第1页
古诗诵读课堂里的审美策略.doc_第2页
古诗诵读课堂里的审美策略.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诵读课堂里的审美策略 -从游子吟谈古诗诵读的有效性 湖北省枣阳市第三实验小学 李锦诵读是一种审美欣赏性的阅读,通过视觉扫描,动情运气地将感知的文学形象情境交融、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出来。古代蒙学对诵读的要求是:“字字响亮”“勿高、勿低、勿疾、勿速”,“不可兴至如骂詈、如蛙鸣,兴衰而如蛩吟、如蝇鸣”;新课标对第三学段诵读的要求是: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综观二者,它们在诵读形式的要求上不谋而合,都关注了诗歌的音律节奏,都把感受诗歌所传送的情感,并通过有声诵读传达出来作为重点。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就在教学古诗游子吟一课的片段,谈谈对第三学段诗歌诵读有效性的认识。游子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孟郊,诗的语言朴实无华,短短三十个字就把作者那种对母亲深恩的无限感激而又无以报答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在品读全诗的过程中,通过感知诗意、想象诗画、品读诗情,引导学生读出诗的三种境界,即 “诗中之画”、“诗中之情”、“诗外之意”,让“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贯穿整个诵读课堂。 一 创设情境,营造古诗教学的切入“美”和铺垫“美”师:最近,我听了一首歌叫儿行千里母担忧,特别受感动,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仔细听听,感受一下歌曲中的母亲形象。师:歌曲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生1:慈祥的母亲生2:关爱孩子的母亲生3:伟大的母亲师:是呀,母爱是伟大的,所以古往今来,人们对母爱的赞颂从未停止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游子吟也是如此。 根据古诗的特点,创设情境是古诗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古诗的特点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美”,因此只有营造出“美”的课堂情境,才能相得益彰,收到好的效果。本课一开始就播放令人荡气回肠的乐曲儿行千里母担忧,把学生带到母子离别的情境中,从而找到了古诗教学的切入点。二 有效诵读,体味古诗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学习古诗的有效方法是“读”。海外学者刘铭绍先生认为:读诗“除了复古,别无他法”,“复古之意,乃背诵也”。诵读能体会古诗的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音韵优美、朗朗上口的特点;还可以品味出古诗诗中有画、言外有音、寓情于景、思想深刻的特点。可见,古诗教学以诵读为主的做法,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如何有效诵读呢?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做:第一,明确读的目标。师:诗人孟郊吟诵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把古诗读通顺,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指几名学生读。师评:你的字音读得真准,如果你把节奏放慢就更好了; 你读得字正腔圆,节奏也把握得很好,还有谁能读得更好; 你不但读得有板有眼,还融入了自己的感受。第二,丰富读的形式。师:李老师也很想把这首动情的诗歌读给大家听听。(老师范读)师:想像老师这样美美的读一读吗?(老师领读。)师: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吧。(师生对读。)师:慈母手中线 生:游子身上衣师:临行密密缝 生:意恐迟迟归师:谁言 生:寸草心 师:报得 生:三春晖师:大家一起读一读,边读边根据你的初步理解想象画面。(全班齐读)本片段通过教师范读,把握情感基调;师生分层对读,读准节奏;全班想画面齐读,整体感知。既丰富了读的形式,又达到把握音韵节奏和情感基调的目的。第三,理清读的层次。从读的层次来看,可以分为初读、品读、诵读。初读要求读正确,即读准字音,不读破词语;读流利,读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这一要求看似简单,事实上学生却不容易达到。因为古今汉语的差异很大,古诗中的字有的已经不常见了,加上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古诗语言的跳跃性大,学生不容易读好。教师要舍得给时间让学生读正确,并适时指导。如指导学生读题目时,对停顿、重音、语调的处理要到位。然后通过教师范读,把握情感基调,师生分层对读,读准节奏,品读,创设情境,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悟。如在品读中通过反复的创设情境引读,达到美诵的目的。师:是啊,儿子走多远,母亲的视线便走多远,沐浴着母爱的阳光,让我们一同道出游子的心声-(师手势)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师:用心感受温情,用爱传递感激,让我们倾听心中的爱,高声诵读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师: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师: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挚爱与感激再读这首诗。另外还可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诗中,与诗人对话,通过角色置换,做到物我两忘,完全融入诗中。这也是对古诗的再创作。虽然,整个过程都是“读”,但是讲究了“读”的有效性。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欣赏,读中积累,读中表达。三、自主创造,再现古诗的意境“美”和情感“美”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古诗教学也一样,要想让学生理解古诗,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对古诗进行再创造。如给古诗配上合适的音乐和画面。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画、一段乐曲。学生能找到相应的乐曲和画面就说明他已经充分理解了诗的“情”和“境”。如:在把握诗歌的情感后,播放不同的乐曲,让学生选择一首为本诗配乐。游子吟是一首表现母子情深的诗歌,学生对诗进行了再创作,他就会对诗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入情入境也就水到渠成了。还可要求学生创作画面,诠释古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创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了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四、丰富积累,提高古诗的鉴赏“美”和积淀“美”古诗固然美,但是如果离开了人们的欣赏,诗之美便无从谈起。第三学段必须培养学生的初步欣赏能力。我在游子吟一课中,设计了一个“透过景物悟情”的环节,就是借助图画小草无法报答阳光的情景,来感受诗人那种无法报答母亲的愧疚情怀,效果很好。古诗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和学生。提高古诗鉴赏能力还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其一,丰富古文化积累。如在课后拓展孟郊的其他诗歌,以课堂上一篇诵读的点,带出一系列的古诗,如游子别老母母爱,使游子吟的诗画得到延伸,诗意得到了拓展,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母爱诗篇,诗情得到升华。其二,丰富情感积累。生活是需要去感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