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 X 学 院教 案课程名称: 曲式与作品分析 开课院部: 音乐学院 主讲教师: 授课班级: 音乐学本科三年级 授课学时: 64学时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编号110104003授课专业音乐学班 级2009级本科课程类型必修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 )选修课专业选修课( );通识教育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 ) 考查(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64学 分 数4学 时课堂讲授学时数32实践课学时数32实验学时数0课堂讨论学时数8使用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曲式分析基础教程(第二版)高为杰、陈丹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主要教学参考书书名作 者出版时间及出版社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分析与创作吴祖强杨儒怀2002年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年 人民音乐出版社 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曲式这一概念,理解一些基本术语,建立初步的学科概念,为以后学习做好准备。教学基本内容1、曲式的定义及概述2、基本术语:主题;结构单位;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曲式的调性布局以及结构的补充与扩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主题;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难点:怎样理解曲式这一抽象概念以及主题的意义与判断。教学过程音乐是时间艺术,因此,作为音乐结构的曲式就是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在一个由起止的时间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曲式:学生都学习过文章的分段方法,同样道理,音乐也是可以被分为一段一段的,文章中有一段,一句,半句,个别字,一首乐曲也是可以逐层细分结构的,只不过要用到一些曲式原则,并且掌握各级结构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对乐曲结构的曲式分析。当然,曲式学的内容也是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扩充我们的知识,做深一层的曲式学研究。主题: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够乐曲或该乐段的基本面貌的乐思,也称作主导乐思。其长度通常是一个乐句或乐段。主题主要是通过音调要素来体现的,虽然随着音乐的进行,伴随主题的速度、力度、音色、织体等要素在改变,但是,富有特性的主题音调的面貌是完全可以听出来,看出的。(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提示主题出现时各种要素的变化。主题分为单一材料与复合材料两种构成方式。(逐一分析并讲解曲例1和2)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一首完整乐曲的趋势结构就是该乐曲的整体结构。由于表达完整乐思最小的单位是乐段,因此,乐段是最小的整体结构,其内部的乐句、乐节、乐汇不能构成独立的结构单位,也就是说以乐段为主体结构的曲式,不能再划分出次级结构。因此,次级结构必须存在于大于乐段的曲式结构中。如二段曲式、三段曲式等。整体结构与次级结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用乐曲自身的主要调性来完全终止既为收拢性结构,反之在不稳定功能或转调来终止,则为开放性结构。收拢性结构乐曲具有稳定,结束感较强特点,常常是这一结构单位的结束。而开放性结构则多为作曲家构思需要,为了求得乐思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结构中间的衔接与融合。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担负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成为基本部分,而在基本部分前后的引子、连接、过渡、补充、结尾等段落成为曲式的从属部分。两者具有相对性,有时从属部分也具有独立性,也起到表现音乐的作用。如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尾声部分。教学过程曲式的调性布局:包含转调的乐曲的调性安排情况成为调性布局。一首乐曲常常在主要调性开始和结束的。乐曲的调性布局总是千变万化的,但还是有一定的美学规律可循的,用功能公式表示就是:T(主调) D(属方向调) S(下属方向调) T(主调)。(分析曲例3) 该八小节乐段正好是每2小节一个调性,分别是bD bA bG bD,体现了典型的调性布局。结构的补充与扩充:补充是结构外部的延长,扩充是结构内部的扩展。补充是在结束终止式后出现的。(分析并讲解曲例4)乐曲在第12 小节完全终止式后加上2小节终止式的重复而形成补充,以巩固新调 bA大调。而扩充是在本该结束的地方,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不能结束,使结构得以长度扩展。(分析并讲解曲例5)作曲家在第8小节将前一小节的属和弦加以重复,推迟了完全终止,使结构扩大了4小节。让学生继续分析曲例6,并提问该乐段使用了什么方法在哪里进行了扩充。布置课后作业:复习所学知识,重点把握理解曲式概念及主题意义;预习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和音乐的陈述类型内容。作业讨论辅导无参考资料阅读以下书籍: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音乐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学习本课相关内容。课后小结重点把握理解曲式概念及主题意义;预习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和音乐的陈述类型内容。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教学目的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和音乐的陈述类型。教学基本内容1、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2、音乐的陈述类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难点:怎样理解音乐的陈述类型这一抽象概念。教学过程应用一定的手法来组织并发展音乐材料,从而在音乐结构的整体方面形成的某种规律,叫做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大致可以分为五类:1、呼应原则:最基本的结构原则,是音乐语法的基础。其特点就是结构明显地分为上、下两部分,有共同与不同的因素,两者对立又统一,从而造成音乐的运动。(分析并讲解曲例7)2、三部性原则:在呼应基础上插入一个中间部分。“三”既有数量意义又有质的概念,体现“否定之否定”的矛盾运动规律。图示为A B A,即主题(呈示) 离题(对比或引申展开) 返题(主题再现)。其核心是再现,因而也称为再现原则。(分析并讲解曲例8)3、起承转合原则:由呼应原则衍生而来,有时与三部性原则相结合。见教材图示。(分析并讲解曲例9、10)4、变奏原则:以一母体为基础,用变奏手法引出若干变体。图示为A A1 A2 A3 A4 A5 。5、回旋原则:一个主要的音乐材料多次出现,在它各次出现之间插入由新材料(或由原材料派生演变)构成的对比部分。回旋曲式起源于民间的歌舞形式,不同的领舞或领唱部分与不变的群舞或齐唱部分间插循环,便形成回旋曲式结构。图示为A B A1 C A2 D A3 E A4 ,或A B C B1 D B2 E B3。除了上述五种基本结构原则外,还有如并列原则,集中对称原则等等,在以上章节中将具体讲解。音乐的陈述类型:在音乐作品中,处于不通部位的段落在音乐陈述方式上往往显现出不同的特征,从而形成音乐陈述功能的差别。音乐的陈述类型可分为稳定的陈述类型和非稳定的陈述类型两大类。其中稳定型可再分为呈示型与结束型两类;非稳定型分为展开型与过渡型两类。对于不同类型的陈述方式必须经过分析大量的作品进行掌握,以后章节将作具体讲解。布置课后作业:预习第二章一段曲式。作业讨论辅导无参考资料阅读以下书籍: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音乐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学习本课相关内容。课后小结怎样理解稳定的陈述类型和非稳定陈述类型章节名称第二章一段曲式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教学目的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段曲式的基本特征、乐段的内部结构特点教学基本内容1、定义及基本特征 2、乐段的内部结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乐段的特征难点:怎样判断识别乐段教学过程由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一段曲式。乐段是规模最小的曲式单位,一般建立在一个音乐主题之上,表现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乐段一般有四个特征(见教材)。补充内容:乐段一般有8或16小节构成,有明确的调性和稳定的和声终止,结构上至少包含呈示到结束的进行。结合上面所属乐段特征,逐一分析并讲解曲例11、12、13、14、15、16、17、18,(同时播放乐曲录音),要求学生在自主分析时,必须作曲谱的和声分析,并且哼唱曲调,提高学生的识谱与和声分析能力。乐段内部结构:乐段往下逐级分为乐句、乐节、乐汇、乐音。(见教材20页),(分析曲例并讲解20、21、22、23、24,并播放相应乐曲录音。)动机是音乐主题的核心材料,由音调、节奏与和声三方面组成,起着深化主题和统一全曲的作用。动机至少包含一个主要重音,一般不超过两小节。分析曲例27,然后要求学生分析并找出曲例22中的动机。作业讨论辅导根据学生分析乐曲,进行讲解参考资料阅读以下书籍: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音乐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学习本课相关内容。课后小结乐段是乐曲的最小整体结构,是表达完整乐思的最小单位,必须扎实掌握乐段的相关知识。章节名称第二章一段曲式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教学目的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段曲式的基本特征、乐段的内部结构特点教学基本内容1、乐段的调性结构及和声终止 2、从属部分及乐段的反复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乐段的调性判断难点:对乐曲进行和声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教学过程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结构。乐段结束时终止分为主调上完全终止和主调的半终止或从属调性上结束两种。前者属于收拢性结构,后者属于开放性结构。(分析并讲解曲例58、59)指导学生对以前学习的乐曲进行专题分析。乐段的从属部分:指乐段作外部扩展所附加的部分,如前奏或引子、间奏、过度、连接、尾声等。乐段常常整体反复一遍,但并不产生新的曲式。布置课后作业:任意找出并分析乐段规模的乐曲或乐曲片段。根据时间安排进行前期学习内容的复习和巩固作业讨论辅导根据学生分析乐曲,进行讲解参考资料阅读以下书籍: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音乐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学习本课相关内容。课后小结根据和声分析,得出乐段各种结构类型章节名称第二章一段曲式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教学目的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段式的各种分类方法教学基本内容一段式的分类教学重点重点:平行乐段与对比乐段,单一调性乐段转调乐段、统一调性乐段;开放性乐段和收拢性;教学过程乐段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乐段可分为一句、两句、三句、四句、五句等类型;平行乐段和对比乐段;方整性乐段与非方整性乐段;单一调性乐段转调乐段、统一调性乐段;开放性乐段和收拢性;呈示型乐段和中间型乐段;单乐段和复乐段等。重点讲解把乐句数量作为分类依据的乐段类型,并结合上述分类标注进行曲例分析,判断乐段结构。(分析并讲解曲例28、29、31、32、35、38、39、42、45、46、47、52,并播放乐曲录音。)其中曲例31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包含两个各为8小节的乐句,两乐句材料为变化重复关系,因而是平行乐段,上句落于属和弦,下句结束于主和弦,形成了同头变尾,上下属主呼应的二分性结构。曲例35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3 第二乐章中两个乐句各位4小节,方整性结构,两句素材不同:前句落于和声半终止,旋律平稳、舒展、具有歌唱性,后句结束完全终止,但与前句不同,旋律、和声两次模进,且有离调出现。因而此乐段为对比乐段。作业讨论辅导根据学生分析乐曲,进行讲解参考资料阅读以下书籍: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音乐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学习本课相关内容。课后小结必须扎实掌握以下几类乐段:平行乐段和对比乐段;单一调性乐段转调乐段、统一调性乐段;开放性乐段和收拢性;章节名称第二章一段曲式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教学目的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段式的各种分类方法教学基本内容一段式的分类教学重点重点:单乐段与复乐段教学过程复乐段:既有量的要求,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乐段,又有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复乐段内部的乐段必须是同头异尾的关系。对比的复乐段是不能成立的,必须是重复平行关系。(分析并讲解曲例53、54、56、57,并播放乐曲录音。)其中曲例53肖邦圆舞曲OP.64 NO.2为两个各为16小节构成的乐段而组成的复乐段。上段结束于开放性的属七和弦半终止,下段结束于主和弦完全终止收拢。从而体现出同头异尾的复乐段特征。而曲例54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则是由两个8小节的乐段组成复乐段。其同头异尾的特征体现前一乐段结束于c小调,后一乐段终止于平行大调bE大调。布置课后作业:分析教材曲例56、57,并预习第三章二段曲式。作业讨论辅导根据学生分析乐曲,进行讲解参考资料阅读以下书籍: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音乐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学习本课相关内容。课后小结乐段有各种类型,通过不同标准和技术分析,可以得出相应结论。章节名称第三章二段曲式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教学目的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二段式及其各部分特征教学基本内容1、定义与基本特征 2、二段式的第一部分 3、二段式的第二部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二段式与一段式在规模等方面的不同点。难点:二段式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学过程二段曲式:由内容互不相同、既对比又统一的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其图示为A+B,这两个部分分别代表着音乐发展的不同结构层次和乐思形成并展开的不同阶段,第一部分为呈示,第二部分为对比或展开,作用不同,但结构地位同等重要。二段式的整个规模一般大于一段式。因为容纳了新的乐思,出现了乐思发展的新意向。形成了一种对比性发展原则,但是这种对比并不是真正的对比,而是派生与展开的关系,更加注重统一。教学过程二段式一般可以作为声乐曲、舞曲、前奏曲的独立曲式结构,亦可作为更大型曲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等等。二段式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呈示性的乐段。具有呈示性的陈述特点:采用单一主体结构方式,体现出主体材料的重复性关系,即平行乐段;(分析曲例60、62、64)常常具有方整性的结构规模,在乐句之间保持相等的结构长度,乐句本身也是方整性的,有利于建立对称感和平衡感;其和声、调式不易做过多的变化;呈示段规模不大,其终止多为收拢性终止,半终止或开放性结构时,通常在属和弦、属调、或平行调,很少转到远关系调。二段式的第二部分也是一个乐段或是一个相当于乐段规模的结构,重要特征是引入了一个较新的主体材料,在呈示段之后,引发乐思新的发展意向。(分析曲例60、61)曲例60:从旋律的节奏音型、调式音级的起落关系和歌词来看,前8小节为第一乐段、余者为第二乐段。前者由两个乐句组成,上句落于属音,下句落于主音,形成上下属主呼应的功能逻辑关系。后一乐段也包含两个乐句,结构关系与第一乐段相同。通过对具体曲例的分析,我们得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是:A、 主体材料的变换或派生性的进一步展开关系B、 和声、调性的对置。C、 音乐织体、节奏以及和声的结构陈述方式的的相异。D、 体裁不同。E、 速度和节拍的改变。总的来说,第一部分为呈示型乐段,第二部分则包含更多零碎性、不稳定的中间型陈述特点。但是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对比总是有限的,更应在整体上保持一致,使其两部分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作业讨论辅导根据学生分析乐曲,进行讲解参考资料阅读以下书籍: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音乐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学习本课相关内容。课后小结必须扎实掌握二段曲式特点,并理解二段曲式的两个部分分别代表着音乐发展的不同结构层次和乐思形成并展开的不同阶段这句话。章节名称第三章二段曲式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教学目的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二段式的分类、再现二段式特点教学基本内容二段式的分类、再现二段式教学重点重点:掌握二段式的分类教学过程分类依据:主要是根据第二部分即后段的写法及其与呈示段的关系而作出的。而后段的前句即中句都必须与呈示段产生对比,故分类的依据落实到后段的后一乐句的形态差别。即:A、后段的后句再次出现呈示段的主题材料,使呈示段与后段之间形成一种主题材料隔时重现的统一关系,就为再现二段式。B、后段的后句沿后段前句的乐思继续发展或与之呈平行关系,就为无再现二段式。中句:一般具有中间型的陈述特点,和声不稳定、材料分裂运用模进手法等,一般分为两种情况:把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派生、发展而来的引申型中句;用新材料写成的并置型中句。(将会分析曲例时加以详解) 再现二段式:后段的主题材料与呈示段形成对比再现关系的结构,成为再现二段式。其特征为后段的后句也叫做再现句重复或变化重复呈示段的主题材料。但是再现句有时重复呈示段的第一乐句,有时再现第二乐句。(分析曲例62、63)较为复杂曲例分析(64):此曲的呈示段由两个各为8小节、呈平行关系的乐句组成,乐句内的两个乐节形成分而合的结构,前句落于属和弦,教学过程后句落于主和弦,形成属主呼应的e小调收拢性结构。后段进行了一系列复杂化的处理:中句采用了复调织体,引申行中句开始的主题材料虽源于呈示段,但调性转到C大调,且节奏音型都有变化。中句的后半部分回到e小调,并由此引出呈示段主题材料,作复调式的声部模仿和模进贯穿,慢慢逐渐引入再现句。再现句的尾部与呈示段相比,出现了力度的强奏、结构的分裂、和声的连续离调模进等,既显示了带动力再现的特点,又加强了完全终止的完整性。分析曲例65:这是一个后段处理比较特殊的再现二段式。呈示段由两个材料不同的乐句组成,自身反复一次,结束在主调主音上。中句开始时转入平行宫调,并引申发展了呈示段主题材料,产生音乐展开的意向,最特别就是再现句将呈示段的两个乐句的一些特征音调抽取出来加以融合,并返回主调,形成了一种带有综合再现特点的结构。分析曲例66、67:曲例67注意呈示段不是通常的两个乐句组成,而是由三个乐句组成,且乐句之间具有三部性特征:第三乐句再现第一乐句。第二乐段在高于主调小三度的g小调上开始,且有结构的扩充,分析时应加以注意。 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讨论辅导根据学生分析乐曲,进行讲解参考资料阅读以下书籍: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音乐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学习本课相关内容。课后小结理解并能够分析不同类型二段曲式乐曲章节名称第三章二段曲式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教学目的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无再现二段式及前后两乐段之间对比因素教学基本内容无再现二段式教学重点、难点无再现二段式前后两乐段之间对比及统一因素教学过程二段式第二乐段的后半部分没有再现第一乐段的材料,称为无再现二段式。无再现二段式分为引申型和并列型两种。引申型指二段式的后段,其音乐素材源于第一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引申发展,只是没有明确的再现乐句而已。其特点是单一主题发展,没有新主题的并置。(分析曲例69)并列型指二段式的后段建立在新主题上,不再回复第一乐段材料,没有明显再现句。分析曲例70:此曲中两个乐段不仅在旋律形态上相互对比,且采用了同主音大小调的色彩对置。第一乐段为各为四小节的,呈并列关系的两个乐句构成,c小调,由同一素材由高而下的移位而成,自身反复一次。第二乐段是8+8的双句平行乐段,C大调。虽然两乐段对比明显,但伴奏音型的贯穿以及同主音的调性关系,保证了结构整体的统一性。并列型无再现二段式虽侧重对比,但也不抛弃统一原则。分析曲例71:呈示段为平行、收拢性乐段,第五、六小节的前四个音,分解和弦式的三连音上行,为第一动机。随后的三连音下行动机带有恳切倾诉的语气。这两个动机作为乐曲发展的种子,在以后不同的乐曲结构部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段也是两个重复乐句构成的平行乐段,除了与呈示段对比之外,其最后两小节又回到主调,并以呈示段的主题材料(第一动机)结束,从而使乐曲在调性、主题材料、节奏音型等方面得到同意。此外该首乐曲也采用了结构扩充的手法:呈示段的第二乐句的后半部分连续级进上行导致离调(a小调),伴随着力度的渐强和情绪的激动,出现了局部的小高潮。例外,同一材料写成的引子、间奏与尾声的间隔出现,使乐曲带有了回旋曲的结构特征。(分析曲例72)二段式的比例一般以两个等长的或大致相当的比例最为常见。二段式有结构部分的反复,但多反复后段,这种反复在加深了中句的对比性印象之外,也强调巩固了再现的主题。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讨论辅导根据学生分析乐曲,进行讲解参考资料阅读以下书籍: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音乐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学习本课相关内容。课后小结无再现二段曲式乐曲虽然侧重于对比,但也有统一因素在乐曲中章节名称第四章三段曲式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教学目的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三段式特点及引申型中段三段式教学基本内容1、定义和基本特征 2、三段式的呈示段 3、三段式的分类及引申型中段三段式教学重点、难点引申型中段三段式以及怎样判断教学过程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规模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称为三段曲式。它是在二段曲式特别是带再现二段曲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三段式的“三”不仅是一个量的概念,更是一个质的概念,即它必须是三部性的结构原则,第三乐段必须是第一乐段的原样或变化再现,结构图示为:A+B+A(A1)。三段式是音乐作品中最常用的曲式结构,它不仅可以初步呈示乐思,还可以加以引申发展会对比,而最后部分的再现部分更具有确认和结论性质,有助于整体结构的统一完整,使该曲式具有严谨的逻辑性。三段式的呈示段与二段式的呈示段一样,以平行乐段为多,由于其承担着基本主题的任务,它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性格并提供乐思进一步发展或引进对比的可能性。教学过程三段式的中段可以是一个常规的乐段形式,也可以是一个相当于乐段规模的段落,即在长度上相当于乐段的分量,可以是一个扩展的或带有补充性质的较长的乐句,一些乐句的聚集,一些零碎片断的聚集,或一个或数个乐句、乐节加以模进、分裂而成的展开性段落。中段的规模一般不小于呈示段。中段结束处常常是开放的,以主调属和声形成“属准备”,有利于再现段在主调上的顺利引入,加强曲式不同阶段之间的融合。三段式中段的写法大致有三种:A: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称之为引申型。B:以新主题材料写成,称之为并置型。C:兼有呈示段主题和新主题写成,称之为综合型。引申型中段三段式:以引申型中段写成的三段式也称为单一主题发展三段式,其特点是中段没有新主题的对比,而是以呈示段的主题加以发展。分析曲例73、74、75、曲例73:呈示段为8小节的方整性平行乐段,D大调,自身反复一次,随后的中段将主题移至属调(A大调),曲调、和声、织体均没有变化,自身同样反复一次。再现段原样再现呈示段。乐曲手法单纯,其对比主要在调性方面。曲例74:其中段也是呈示段主题的移调重复。但同时还改变了调性(C大调a小调);和声、织体稍有变化;中段结束处由于引入阻碍终止而形成扩充,且其速度也由先前的中快变为安静的慢速。作业讨论辅导根据学生分析乐曲,进行讲解参考资料阅读以下书籍: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音乐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学习本课相关内容。课后小结三段式是重要的曲式结构,重点理解否定之否定这一哲学思辨道理章节名称第四章三段曲式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教学目的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三段式特点及引申型中段三段式教学基本内容引申型中段三段式教学重点、难点引申型中段三段式以及怎样判断教学过程再次强调以下要点:三段式的中段可以是一个常规的乐段形式,也可以是一个相当于乐段规模的段落,即在长度上相当于乐段的分量,可以是一个扩展的或带有补充性质的较长的乐句,一些乐句的聚集,一些零碎片断的聚集,或一个或数个乐句、乐节加以模进、分裂而成的展开性段落。中段结束处常常是开放的,以主调属和声形成“属准备”,有利于再现段在主调上的顺利引入,加强曲式不同阶段之间的融合。结合曲例76、77、78进行分析。曲例76:该乐曲的中段是主题的引申发展,但并非是重复关系:其旋律根据呈示段主题的音调动机写成,且调性移到平行大调,下句引回到原调,在主调的属和声上作开放终止,顺利引入再现段。曲例78:乐曲中段在主调的属和声上展开,以根据主题素材写成的一个乐句作为模式,模进重复一次后,加以分裂,引向高潮,最后引入再现段。从乐曲意境分析可见,悠扬、如歌性质的呈示段好像春天到来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高音部的和弦如波光粼粼的湖面,明亮清澈。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色彩暗淡、气氛阴郁的中段则象征着春寒料峭,寒意再袭,让人不仅又想起了寒冷的冬天。再现段的到来又让人们竖起信心,大地上的一切生物有开始蠢蠢欲动,泛起生机。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讨论辅导根据学生分析乐曲,进行讲解参考资料阅读以下书籍: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音乐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学习本课相关内容。课后小结三段式是重要的曲式结构,重点理解否定之否定这一哲学思辨道理章节名称第四章三段曲式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教学目的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并置型中段三段式,以及与引申型区别教学基本内容并置型中段三段式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并置型中段与引申型中段的比较难点:怎么在具体曲例中辨明并置型中段三段式教学过程以新主题材料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来写成的中段,称之为并置型中段。并置型三段式由于引入新的主题,也称之为双主题三段式,其两端与中段之间往往插入一些从属部分作为过渡,以求得各部分之间的融合协调。分析曲例79、80、81、82曲例79:呈示段为一个八小节方整性收拢性乐段,G大调。中段调性移到其属调,但其旋律节奏形态、织体写法与呈示段基本一致。但此曲的再现段却运用了主题扩充的手法,规模长度加大,并运用了转调、从属和弦等手法,制造了高潮,最后回到主调,收拢性全终止结束。曲例80:呈示段由四个非重复性的乐句组成,曲调亲切、深情,宫调式。四小节间奏之后,引入中段。中段共五个乐句,非为两片,上片羽调式,突出仇恨、痛苦情感;下片转回原调,情绪变得激昂,推向高潮,并经过反复后结束在主调属和弦上,通过间奏,开放引入再现段。曲例82:这是一首深切怀念伟大的周恩来总理的艺术歌曲。所要注意的是,中段与两端部分在节拍、速度、音调、情绪等方面形成了鲜明对比。且中段是一个倒装的复乐段结构,即先合后开。这种处理是为了在中段末尾形成开放的属准备而引入再现段。增强两者之间的融合性。作业讨论辅导根据学生分析乐曲,进行讲解参考资料阅读以下书籍: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音乐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学习本课相关内容。课后小结以新主题材料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来写成的中段,称之为并置型中段。其两端与中段之间往往插入一些从属部分作为过渡,以求得各部分之间的融合协调。章节名称第四章三段曲式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教学目的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并置型中段三段式,以及与引申型区别教学基本内容并置型中段三段式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并置型中段与引申型中段的比较难点:怎么在具体曲例中辨明并置型中段三段式教学过程分析曲例83肖邦的乐曲其结构因其浪漫型气质一般都较为复杂,此曲的呈示段由五个乐句构成,其中第一与第三乐句呈变化重复关系,而第五乐句为第四乐句阻碍终止引出的扩充,F大调,音乐抒情,富于歌唱性。中段运用器乐化写法,以激烈骚动的戏剧性形象与呈示段形成非常强烈的对比:调式、调性、织体、速度、力度、音乐性格等方面。其本身为复乐段结构:第一乐段以主调的同主音小调(f)开始并结束,由分别是四小节、四小节、三小节的三个乐句构成,且采用了局部主题模仿手法。两小节连接后进入第二乐段,它由三个各为四小节的乐句组成,但转入下属调bb小调,写法和第一乐段相同,主要模仿运用第一乐段的素材,以增加与呈示段的对比性印象。再现段稍有变化,更加抒情,浪漫气质更浓。此曲中段分析较难,特别是调性调式转变问题,要求学生先自行分析,后加以引导。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讨论辅导根据学生分析乐曲,进行讲解参考资料阅读以下书籍: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音乐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学习本课相关内容。课后小结以新主题材料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来写成的中段,称之为并置型中段。其两端与中段之间往往插入一些从属部分作为过渡,以求得各部分之间的融合协调。章节名称第四章三段曲式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教学目的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综合性中段特点教学基本内容综合型中段三段式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综合性中段的写法难点:综合性中段与引申性、并置型中段的区别教学过程综合性中段兼有引申和并置的特点,分为两个层次,有两个片段构成,其规模比常规中段稍大一些。综合性中段很少见。分析曲例84:这是一首具有东方色彩的乐曲,采用玛祖卡舞曲特征写成。6小节的引子之后,呈示段是由两个各为8小节的乐句构成的对比乐段,以a小调开始,以其属调e小调结束,自身反复一次。随后的中段分为两片。第一片共有两大句,以新材料写成,采用局部声部模仿,与呈示段形成并置型对比。第一句在主调属和声上进行,共8小节,第二句移到下属调d小调的属和声进行,也是8小节,两句旋律相同。第二片共有四个乐句,小节数分别为7、7、8、8。以呈示段主题片断为素材进行展开,运用同主音大小调对置、分裂模进、声部模仿等手法,将主题素材做了发挥,使音乐得到很大的展开。调性从下属调开始,经过一系列离调,最后回到主调的属和声为再现做好准备。再现段的第一个乐句扩充为12小节,且再现段和中段合在一起反复了一次,加大了全曲的规模。最后是各为1小节和2小节的补充、结尾。分析曲例85:此曲呈示段是一个由四个各为4小节乐句构成的16小节的乐段,第一第二乐句分别和第三第四乐句形成平行关系,G大调。中段由两大片构成,先并置后引申。并置的第一片在主调的同主音小调g小调和bb小调上进行,似乎是孩子入睡后梦中情景的描绘,其织体也变为三个声部进行。第二片以呈示段在主调主持续音上构成的不稳定和声上展开,并引向高潮,最后以属和声做准备,引出再现段,调式由dgG构成。再现段只是在原有旋律基础上加上了一些倚音和琶音奏法,加深乐曲柔和、甜美的摇篮曲特质。作业讨论辅导根据学生分析乐曲,进行讲解参考资料阅读以下书籍: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音乐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学习本课相关内容。课后小结综合性中段兼有引申和并置的特点,分为两个层次,有两个片段构成,其规模比常规中段稍大一些。章节名称第四章三段曲式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教学目的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其他特殊类型的中段特点,并可以分析出特殊之处。教学基本内容其他特殊类型的中段三段式教学重点重点:注意区分此类型中段与以上所学类型中段的比较。教学过程并不是所有的中段都是以常规形态出现的,作曲家为了特殊表现的需要,往往对包括中段在内的乐曲结构进行调整,如中段有时就可能不是乐段规模,而只是一个乐句。分析曲例86:此曲是贝多芬第20首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的开始部分。其中段仅是一个4小节的乐句,其长度只是呈示段的一半,很想二段式中的中句。但是此曲具有完整的再现段,因而还是三段式乐曲。这样的处理是因为此曲是作为高一级曲式的一个次级结构,所以不宜过于发展,以有利于全曲的整体发展处理。分析曲例87: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引子之后出现的是8小节的呈示段,自身反复。随后的中段则包括两个各为8小节的乐段,且自身都加以反复。再加上随后的再现段和庞大的结尾,使全曲总共分为五个板块,却是三段曲式,因为它具有三部性结构原则:中段都是在主调的平行大调上进行的,与前后的呈示段、再现段形成并置对比。分析曲例88:呈示段是一个由三个各为4小节的乐句构成。自身在高八度上重复一次。中段虽是两个乐段,却是相同旋律在不同调式上的重复,前者在主调的平行小调上进行,后者在主调同主音小调上反复。三段式的中段与再现段一起重复的情况很多见,但是并不改变曲式的性质结构,但有时中段在反复时改换了调性,形成了所谓的“三段五段曲式”,也称双重三段式,结构为abab1a,虽有三部性性质结构,但同时多少也综合了回旋原则。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讨论辅导根据学生分析乐曲,进行讲解参考资料阅读以下书籍: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音乐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学习本课相关内容。课后小结作曲家为了特殊表现的需要,往往对包括中段在内的乐曲结构进行调整,如中段有时就可能不是乐段规模,而只是一个乐句。但还是体现出ABA特点。章节名称第四章三段曲式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教学目的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再现段特点,掌握变化再现的变化之处。教学基本内容三段式的再现段教学重点掌握“不变化的再现”和“变化的再现”的区别教学过程三段式的再现段在整个曲式中起着概括总结的作用,是对呈示段主题的回归和再认。有两种类型:“不变化的再现”和“变化的再现”。完全不变化的再现实际上就是照抄呈示段,也可用D.C.al Fine标记省略乐谱,如曲例88。凡事再现段在曲调、和声、调性、调式、织体、内部结构及体裁特征等方面无大改动,仅在某些方面作必要的更动,其仍属于不变化再现。变化再现段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变奏。有曲调装饰加花(或简化),改变旋律调式,改变和声配置,改变织体或配器手法,增添复调声部及综合中段等。再有就是再现段的扩充,造成高潮。分析曲例90:该乐曲有两种曲式结构划分方法:一是如教材所示,认为呈示段只有4小节,自身反复,中段4小节,再现段也是4小节,且中段与再现段一起做变化重复。二是,本人认为可以把呈示段划分为一个8小节的平行乐段,后段也是8小节,由分别是4小节的中句和再现句组成,这样,乐曲的结构就相应的归为再现二段式了。按照教材,主题多次在乐曲中变化加花出现,形成了一种隔时装饰变奏的效果,此手法为肖邦最爱。分析曲例91:4小节丧钟般的引子之后,乐曲呈示段在快速三连音和附点动机音型的推动下,拉开了葬礼的序幕,低沉而悲壮,反复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这种气氛。中段更在三连音音型的推动下,达到了高潮,并采用引子的素材,开放式的引出再现段。再现段的和声配置强化了平行大调的倾向,以表现化哀痛为力量的情感过程。并且再现段通过下属调的留连,其规模得到了扩充,最后两小节运用引子写法,再现了肃穆、深沉的乐曲性格。作业讨论辅导根据学生分析乐曲,进行讲解参考资料阅读以下书籍: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音乐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学习本课相关内容。课后小结再现段在整个三段式中起着概括总结的作用,是对呈示段主题的回归和再认。变化再现段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变奏。有曲调装饰加花(或简化),改变旋律调式,改变和声配置,改变织体或配器手法,增添复调声部及综合中段等。再有就是再现段的扩充,造成高潮。章节名称第四章三段曲式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教学目的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再现段特点,掌握变化再现的变化之处。教学基本内容三段式的再现段、从属部分教学重点掌握“不变化的再现”和“变化的再现”的区别教学过程总结上节课内容,继续分析曲例,掌握三段式的再现段写法。分析曲例92:在这首艺术歌曲里,再现段不但改为主调(F)的同主音小调(f),且除了开头主题外,余后的旋律全变了,伴奏织体采用新的音型,乐段内部结构加以扩充,形成全曲高潮。这种动力化的再现段处理方式使一首小小的歌曲具有了戏剧性效果。三段式除了常规的呈示段、中段、再现段之外,还有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从属部分。由于中段的出现,因而引子和结尾的素材选择性更大,综合运用呈示段和中段。连接部分可以为下个段落在调性、节拍、速度等方面的改变做好铺垫,篇幅一般不宜过大,可以是旋律性的,也可是和声的过度。总体复习三段曲式知识。作业讨论辅导根据学生分析乐曲,进行讲解参考资料阅读以下书籍: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音乐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学习本课相关内容。课后小结三段式是重要的曲式结构,重点理解否定之否定这一哲学思辨道理章节名称第五章三部曲式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教学目的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三部曲式的中部及三部曲式的基本类型。教学基本内容1、定义及基本特征 2、三部曲式的中部及三部曲式的基本类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部曲式的基本类型。 难点:三部曲式的中部写法教学过程三部曲式与三段曲式一样,是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它是三段曲式的扩大形式,三部曲式的三个组成部分(或至少其中一个部分)的结构为大于乐段的曲式,这是复三部曲式与单三部曲式的主要区别。 三部曲式指的是有再现的三部性结构,没有再现的三部曲式一般不存在,但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形成这种形式的可能,只是说它没有形成的典型曲式。 用图式ABA表示。A首部 B中部 A再现部 单二部曲式 单二部曲式 首部的重复 或单三部曲式 或单三部曲式 或变化重复 或乐段结构教学过程 呈示性中部(三声中部):复三部曲式中具有规范结构(二部曲式、三部曲式等)的中间部分称三声中部(Trio)。这个称呼是从巴罗克时期保存下来的。三声中部主题的特点通常比较平静和稳重,结构比较方整,没有不稳定的展开,与第一部分相比较为端庄、质朴,较少活跃变化的急速发展。流动的、精力充沛的第一部分和平静的、从容不迫的三声中部相对比的情况是常见的。三声中部常常在主题上和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偶尔也可以遇到三声中部以第一部分主题为基础的复三部曲式,但由于其他方面的对比,两端部分仍有显然不同的性格。 三声中部并不一定要和第一部分形成调性或调式的对比,但有调性或调式对比是较典型的,常用的调大致如下: l、大调复三部曲式的三声中部 a同主音小调 bVI级小调(平行小调) c下属大调 2、小调复三部曲式的三声中部 a同主音大调 bVI级大调 cV级大调 d.级大调 分析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准企业办公场地租赁合同
- 农村卖房简易合同范本
- 2025担保抵押借款合同样本
- 民间借款合同范本
- 2025(上海)合同续订协议
- 2025建筑工程施工劳务承包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焊炬配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热浸镀锌用沉没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热收缩通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游戏机开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医疗器械研究预测报告2025-2028年
- 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课件-2024-2025学年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 2024年上海嘉定区区属国有企业招聘笔试真题
- 政府专职消防队灭火救援理论基础
- 2025至2030年中国三乙二醇单甲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肝功能检查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汇编
- 零工驿站外包协议书7篇
- 2025山西省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排油烟管道施工方案
- 慢性心衰的规范化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