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 1 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压力容器几乎是所有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人民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承压设备。压力容器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设备,其应用范围和重要性正日益扩大和增长。如同其他事物一样,压力容器工程科技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由许多相互矛盾和依存的要素所组成的综合系统。因此,要通盘权衡有关压力容器的诸要素,如设计、制造、操作、管理、维护、监控等个方面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才能达到最佳决策,形成最优系统。 压力容器 正在并将 继续朝着“大型化、高参数化”的趋势向前发展,因此关注压力容器的未来发展有其重要意义 。推动压力容器技术进步的关键是:转变传统的设计观念,吸收先进的设计思想;积极发展优良的压力容器结构 1。 但是压力容器模具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压力容器模具精度要求较高 ,并且模具所用的胚料大都为铸造件 ,这些使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较为困难。传统的模具设计方法采用二维的工程图 ,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产品的开发与更新。现有锅炉专用模具的设计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尺寸改动匹配困难、系列零件 ,重复工作量大、装配干涉检验困难、设计过程中产品不直观、模具零件基本设计信息表达困难等 2。另一方面对同一种产品 ,既使工艺过 程和设计参数相同 ,不同的用户在产品的结构上也有不同的要求设计与制造企业必须要重新对该产品进行设计。如果每一台产品都要重新按照制造的程序 ,进行图纸设计、设计工艺、制造这样走下去。那么 ,产品的整个制造周期少则 6个月 ,多则要一年时间。很显然这种设计与制造产品的方式 ,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 如果仔细分析压力容器的结构 ,虽然不同的压力容器的功能和结构不同 ,但组成压力容器的零部件结构大部分基本相同 ,若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来存取 ,相同结构的零部件采用参数化设计 ,系统保存的仅是一些参数 ,这样就会大大地减少存取量。对于熟 悉的用户可以直接修改数据库 ,而对于初学的用户可以修改输入的参数来进行新的产品的设计。这就是所谓的压力容器的参数化设计。 实行参数化设计是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产生的 ,并且是今后设计发展的主要方向 ,实现参数化设计不仅可以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 2 效益 ,而且可以避免重复设计 ,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从而即可以克服企业技术力量不足 ,又可以保持其在设备制造中的优势。使企业真正达到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的目的。因此 ,通过压力容器的参数化设计 ,从而大大简化压力容器的设计过程 ,提高生产效率。 1.2 压力容器设计发展概况 随着压力容器的广泛使用,压力容器设计方法也在向前发展。新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也会为设计提供发展的基础。另外,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各种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将使得设计更加方便、准确,同时,计算机软件的成熟将会使模拟实际工况环境进行实验更加快速、准确,而实验结果又会为设计提供可靠的指导。因此,压力容器的设计将会与计算机(包括计算机的软件)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向更准确、更安全、更经济合理的方向发展。 1.2.1 国外压力容器技术发展概况 在国外, ASME 锅炉及压力容器委员会于 1955年设立了评述规范应力基准特别 委员会,对当时设计规范的许用应力基准进行了研究。 1965年,在 ASME规范的第卷中提出了应力分类的设计新观点,即对压力容器个危险部位的应力先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根据各应力对压力容器失效的不同影响进行分类,再根据不同的设计准则加以限制。这种设计方法就是以应力分析为基础的设计方法。 1968年, ASME规范第卷压力容器正式分为两册,一册为传统的常规设计规范,另一册为分析设计规范。英国 1976年开始在 BS5500规范中列入了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的内容。日本 1983年正式实施 JIS8250 规范(即压力容器构造另一 标准)。此后,各国对其进行了重新调整编制。 ASME Codes and Standards 是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ANSI)认证的程序制定,符合 WTO国际标准制订原则,为全球各型企业提供在全球环境下平等竞争的手段。 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规范,它不但对材料、设计、制造、检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规定建立包括设计、材料、焊接、检验、无损检测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而且对从事各个环节的人员有明确的要求,并且获得世界的认可。 因此严格按照 ASME规范进行产品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2.2 我国压力容器技术发展概况 3 压力容器种类繁多,操作条件千差万别,操作介质更是种类繁多,使压力容器潜在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必须有一些标准、规范来指导、规范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使用、维修、退役等。 我国的压力容器规范起步于 20 世纪 50 年代, 1959 年颁布了多层高压容器设计与检验规程。 1960年颁布了适用于中、低压容器的石油化工设备零部件标准。 1967年,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规定(试用本)开始发行,这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设计规范,此后,历经了数次修订。 1988 年,国家标准 GB150 1989钢制压力 容器和 GB151 198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完成编制工作,于 1989 年发行使用,这是我国最早的压力容器国家标准。 1998 年 10月,新版 GB150 1998钢制压力容器开始实施, 2000年,新版 GB151 1999管壳式换热器也投入了使用。并且我国压力容器在多年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多标准组合的质量保证体系,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 1.2.3 基于 SolidWorks 的压力容器参数化设计发展概况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技术已广泛运用于机械、电子、建筑、压力容器设计等各个领 域。在机械行业中 ,尤其是在压力容器行业 ,应采用更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这就给现有的模具设计带来了挑战。 压力容器模具精度要求较高 ,并且模具所用的胚料大都为铸造件 ,这些使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较为困难。传统的模具设计方法采用二维的工程图 ,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产品的开发与更新。现有锅炉专用模具的设计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尺寸改动匹配困难、系列零件 ,重复工作量大、装配干涉检验困难、设计过程中产品不直观、模具零件基本设计信息表达困难等。 压力容器的品种较多,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产品,其结构上也是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很 难用一种基型来概括所有的产品。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也不可能以它所生产的每个产品来作为基型,否则基型的数据库会庞大,对该数据库的管理、存取和检索所耗费的时间,也许得不偿失。如果仔细分析压力容器的结构,虽然不同的压力容器的功能和结构不同,但组成压力容器的零部件结构大部分基本相同,若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来存取,相同结构的零部件采用参数化设计,系统保存的 4 仅是一些参数,这样就会大大地减少存取量。对于熟悉的用户可以直接修改数据库,而对于初学的用户可以修改输入的参数来进行新的产品的设计。 压力容器的参数化设计 正是基于上述思想而 开发的,它的使用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并可将相关的设计信息送入 CAPP系统,自动完成产品的工艺设计。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压力容器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化工生产过程之中 ,有的用来进行传热、传质等物理过程 ,有的用来进行化学反应。这些压力容器虽然尺寸大小不一 ,但同一类型 (如内压薄壁圆筒形容器 )的压力容器在形状结构上是相类似的。因此 ,可根据压力容器的设计参数对其进行参数化设计 ,从而大大简化压力容器的设计过程 ,提高生产效率。本次设计的具体要求主要包括: ( 1) SOLIDWORKS压力容器零部件三维 CAD模 型的建立,在此当中,用 SOLIDWORKS建立 MFZL2型灭火器的的上筒体、下筒体、瓶口以及把手等零部件的三维模型; ( 2)利用 VB进行参数化设计的程序开发,即通过宏录制来录制宏程序,并通过对程序进行参数修改,从而得到最终所需的程序; ( 3)完成模型更新后的三维实体模型和工程图。 5 第 2 章 基于 Solidworks 的筒体制作 2.1 SolidWorks 软件介绍 SolidWorks是原创的、基于 Windows平台的三维机械设计软件,是 Windows原创软件的典型代表。它总结和继承了大型 机械 CAD软件的特点,是再 Windows环境下实现的第一个三维机械 CAD软件。 SolidWorks 软件的特点和优点包括: 2.1.1 灵活的草图绘制和检查功能 草图绘制状态和特征定义状态有明显的区分标志,设计者可以很容易地清楚自己的操作状态;绘制草图过程中的动态反馈和推理可以自动添加几何约束,使得绘图时非常清楚和简单;拖动草图的单元,可以快速改变草图形状甚至是几何关系或尺寸值;可以检查草图的合理性等。 2.1.2 强大的特征建立能力和零件与装配的控制功能 强大的基于特征的实体建摸功能,通过拉伸、旋转、薄壁特 征、高级抽壳、特征阵列以及打孔等操作来实现零件的设计;功能齐备和全相关的钣金设计能力,利用钣金特征可以直接设计钣金零件,对钣金的正交切除、角处理以及边线切口等处理非常容易;增强的焊接工具,对焊接零件的设计和建摸上更加快速;使用装配体轻化和大型装配体模式,可以快速、高效地处理大型装配体,提高系统性能等等。 2.1.3 完整地、符合标准地详细工程图 可以为三维模型自动产生工程图,包括视图、尺寸和标注;灵活多样的视图操作,可以建立各种类型的投影视图、剖面视图和局部放大图;交替位置视图能够方便地显示装配体零部件不同 的位置,在同一视图中生成装配的多种不同位置的视图,以便了解运动位置。 2.1.4 提供了自由、开放、功能完整的 API 开 发工具接口,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 VC、 VB、 VBA 或其他 OLE 开发程序对 SolidWorks进行二次开发。 针对本次设计,主要是通过 SolidWorks 对 MFZL2 型灭火器的外型图进行三 6 维建模,并通过宏录制来录制宏程序,通过 VB 来建立用户界面,这样就能在用户界面上改变相关尺寸,从而来改变零件的外型,得到更多的大小不一的零件。下面来介绍用 SolidWorks 来设计 MFZL2型灭火器的筒体外 型。 2.2 设计基本参数 a) 充装介质:氦气 (Helium); b) 充装压力: 66.16 bar(在 20情况下) c) 水压试验压力 Pt=2.5MPa; d) 瓶体外直径0D = 2 4 3 0 .7 5 m m(据 8.5.2形状公差和尺寸公差); e) 瓶体材料 ST14(与 08Al性能相近且符合 GB5213规定); f) 瓶体材料机械性能值 (工厂保证值 ): b/MPa s/MPa /% 430 366 16 g) 瓶体使用温度范围: -20 55 2.3 瓶体形状及瓶口螺纹 a)瓶体形状见设计图样; b)瓶口螺纹选用 M12 1.25; 2.4 瓶体壁厚计算 1. 取 Pt=2.5MPa, =310MPa,D0=243mm;代入壁厚计算公式: 12 3i TDSP 02 2 4 3 2 3 1 01122 3 3 1 0 3 2 . 5TDS SSP 85.0S mm 又 87.05.0650/2435.0650/0 DS 故取 87.0S mm 当 87.0S 时有圆周应力: M PaM PaS DP i 3107.34687.02 )87.02243(5.22 轴向应力 M P aM P aSDP i 3104.1734 故,当 S取 0.87时,圆周应力超出许用应力范围,不符合安全要求。 7 令圆周应力 310MPa ,计算最小壁厚得: 3102 )2243(5.22 SDPS immS 98.0 故得最小设计壁厚为 0.98mm。 2.5 瓶体水压爆破压力计算 根据 GB17268-1998 第 9.2.2.5的规定,有: 1 . 8 1 . 8 2 . 5 4 . 5btP P M P a 2.6 瓶体容积选择 选用瓶体容积 V=13.2L 2.7 瓶体重量计算 L 1R2a 166D1a 2R1瓶体材料比重为: 37 .8 5 /g cm 瓶体圆柱部分重量为: KggLDDG i 33.16.132585.72.20)08.243.24(41)(41 2212201 瓶体底部重量为: 由1 56;a 1 4;R cm2 68;a 2 20 ;R cm1 1.2 ;D cm2 2 12 1 12 20 . 0 1 7 4 5 22 nRDG R S 8 KgG 68.00 0 7 8 5.011.02 2.12 68204560 1 7 4 5.0221 所以瓶体总重为: KgG 7.2268.033.0 瓶重公差为: 20 i 2D D H4 G KgKgG 5.043.00 0 7 8 5.0606.243.244 22 所以瓶重为: 2 .7 0 .2 5G K g 项 目 单位 数值 筒体设计最小壁厚 mm 0.98 筒体爆破压力值 MPa 4.5 筒体容积及公差 L 13.2 筒体长度及公差 mm 335 3 筒体重量及公差 kg 2.7 0.25 2.8 上筒体的三维制作 首先设置工作目录,单击 新建文件零件, 单击 进入草图绘制界面,绘制草图,然后通过 旋转凸台按钮来得到上筒体的基本形状,如图 2-1-1所示: 9 图 2-1-1 上筒体基本形状 然后通过 拉伸切除,并在切除的平面上建立草图,通过 旋转凸台得到最终的上筒体外观图,如图 2-1-2 所示: 图 2-1-2 上筒体外观图 2.9 下筒体的制作 10 下筒体的制作相对比较简单, 首先设置工作目录,单击 新建文件零件,单击 进入草图绘制界面, 然后绘制草图,最后通过 旋转凸台按钮得到下筒体的外型,如图 2-1-3 所示: 图 2-1-3 下筒体外观图 2.10 瓶口的制作 瓶口是连接上筒体的零件,它是被焊接在上筒体上的,其存在相当重要。首先, 还是设置工作目录,单击 新建文件零件,单击 进入草图绘制界面,然后绘制草图,最后通过 旋转凸台按钮得到瓶口的外观图,如图 2-1-4所示: 11 图 2-1-4 瓶口外观图 2.11 把手的制作 在把手的制作中,用到了旋转凸台、拉伸切除这两个主要功能。 与之前的零件制作一样,一开始 还是设置工作目录,单击 新建文件零件,单击 进入草图绘制界面, 然后绘制草图,然后通过 旋转凸台按钮,再经过多次 拉伸切除就得到把手的外观图,如图 2-1-5 所示: 图 2-1-5 把手外观图 12 2.12 装配体 打开 SolidWorks,然后 新建文件装配体,进入界面后单击 插入零件,插入上筒体和下筒体,如图 2-1-6,接下来单击 配合,然后通过“重合”这一配合,就把上筒体和下筒体装配起来了,如图 2-1-7 所示。 图 2-1-6 装配 1 图 2-1-7 装配 2 接下来是上筒体和把手的装配,插入把手后,通过同轴心这一配合。之后的瓶口和阀门的装配和装配 1 用了同样的方法,不作详细介绍。 最后所生成的装配图如图 2-1-8 所示: 图 2-1-8 装配体 2.13 生成爆炸视图 13 打开装配体,单击 ,得到如图 2-1-9界面: 图 2-1-9 爆炸定义界面 在该界面中选择要爆炸的零件,爆炸的方向,以及爆炸的距离。点击 “确定”后就可以进行其他的零件的爆炸。右键点击 /动画爆炸就会出现该界面 可以很方便的查看装配体的装配过程。图 2-1-10就是爆炸后的视图: 14 图 2-1-10 爆炸后的视图 2.14 在 SolidWorks 中生成工程图 下面以下筒体为例,来谈如何建立零件的工程图。 进入工程图环 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选择 “新建 ”命令 ,另一种方式是选择 “从零件 /装配体制作工程图 ”命令 (如下图步骤 1 所示)。出现 “新建 Solid Works 文件 ”对话框,选择工程图(下图步骤 2 所示),在 “图纸格式 /大小 ”对话框中选择图纸模板,进入工程图环境。 15 图 2-1-11 进入工程图方法 通过拖动鼠标可以建立任何你想要的视图,然后转换成 PDF 文件,如图 2-1-12所示: 图 2-1-12 下筒体工程图 16 第 3章 MFZL2 型灭火器的参数化设计 在本章里,为了进行 MFZL2 型灭火器的参数化设计,我们进一步地介绍在SolidWorks 底下的宏录制和 VBA,以及应用 VB 软件进行参数化设计,并相应设计出设计界面。 3.1 宏录制的介绍: 3.1.1 宏工具条 SolidWorks 环境中提供了一个宏工具条,如图 3-1 所示,主要是宏操作的命令按钮,当然也可以从【工具】【宏操作】来运行这些命令。 图 3-1 宏工具条 默认状态下,宏工具条是不可见的。可以移动鼠标到任一工具按钮上面,单击右键,选择【宏( M)】,则宏工具条就会显示在 SolidWorks环境中;当然,也可以从【工具】【工具栏】【宏( M)】选用。 【运行】 命令: 当运行此命令时, SolidWorks 将会弹出一个打开文件对话框,提示选择宏文件(后缀名为 SWP),然后自动运行选择文件中的代码。 【停止】 命令:此命令在没有进行录制的状态下为不可用,只有在录制状态可用。运行此命令后, SolidWorks 会自动停止程序代码的录制,并弹出一个存盘对话框,提示输入相应的文件,然后以输入的文件名保存录制的内容。 【录制 /暂停】 命令:可以利用此命令在 SolidWorks 环境中进行录制,同时在录制过程也可停止录制或继续录制。 【新建】 命令:次命令表示不通过 SolidWorks 录制功能直接建立一个宏文件。一般情况下,利用此命令建立宏文件有三个步骤: a 首先,运行此命令输入有效的文件名。 b 第二步,输入标准的编程代码( VBA语言)或从其他文件导入。 c 第三步,利用【运行】命令调试代码直至无误。 【编辑】 命令:此命令可以编辑或浏览选择的宏文件代码。 【自定义宏按钮】 命令:在工具】【自定义】【命令】【宏】下拖 17 动一个自定义按钮到任一工具条下面,选择一个图形文件作为按钮的图标,同时选择一个宏文件,输入相关的帮助信息和提示信息,则可以为自己的宏文件建立命令按钮。 3.1.2 宏录制 能够利用宏录制命令在 SolidWorks环境中录制 SolidWorks的相关操作,并可以调用 SolidWorks API 接口提供的所有对象、方法及属性,也可记录SolidWorks环境中的鼠标、菜单和键盘操作。 3.1.3 下筒体的宏录制 首先打开 SolidWorks,设置工作目录,单击 新建文件零件,选择【工具】【宏】【录制 /暂停】 ,开始宏录制,然后以最简单的步骤画出下筒体的外观图,然后单击 停止宏,保存宏文件为 Macro1.swp。然后关闭零件,在SolidWorks 中选择【工具】【宏】 【编辑 】,打开宏文件 Macro1.swp 进行编辑,如图 3-2所示: 图 3-2 宏编辑 然后对宏文件进行调试,调试完毕,就可以运行宏文件,就可以看其结果了。 3.2 VB 界面的建立 在建立 VB 界面的过程中,我们应用了 Visual Basic6.0,在第 2 章中,我们 18 已经介绍了 VB 的相关功能,在这里,通过 VB 来建立 VB 界面,并通过输入录制的宏程序,就可以来运行程序了。 首先打开 VB6.0,新建 ,进入工程的编辑,在对象窗口里,通过添加对象来增加所需要的按钮,一些简单的窗口可以简单的编辑,在 command button中,在代码窗口中输入之前录制的宏程序,在此中,为了实现下筒体的参数化,我们引入了 4 个参数,分别是筒体外径 D, 水压试验压力 Pt,机械性能值和壁厚 S。在第 3 章中已经有了一套筒体的壁厚计算,如下: 取 Pt=2.5MPa, =310MPa, D0=243mm;代入壁厚计算公式: 12 3i TDSP 02 2 4 3 2 3 1 01122 3 3 1 0 3 2 . 5TDS SSP S=0.85mm 又 87.05.0650/2435.0650/0 DS故取 87.0S mm 因此我们选用这套公式,输入 Pt, D的值来自动生成壁厚 S。建立的界面如图 3-3 所示: 图 3-3 参数化设计界面 19 结论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与发展,计算机为机械设计领域带来了一场新的设计技术革命,同时,其也促进了 压力容器 设计手段的进步。在今天,设计师已经不再满足于利用通用的 CAD软件来进行传统的绘制和修改图形,而是开发 CAD系统,使其用户化和本土化。从而实现产品生产周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加快了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速度。 本次设计 用 Solid Works 软件建立了 MFZL2 型压力容器 的三维参数模型: 对压力容器主要零件 下筒体进行了参数化设计,为同类型不同规格的筒体设计提供了方便,提高了设计效率, 此次针对 下筒体 参数化建模思想却是当今 压力容器设计领域的一种方法与发展趋势,可以引导其它零件的开发 ;再者 通过 API接口实现了对 Solid Works 的二次开发: Solid Works 为用户免费提供了二次开发工具 API程序接口,它使我们可以根据 压力容器 设计领域的产品或零件,定制个性化的 Solid Works 系统。而此次毕业设计,以 VB6.0 为开发环境,通过 API程序接口来实现了对 Solid Works的二次开发,基本上达到了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通过对话框,输入我门所需的调节量,从而简单,便捷的改变模型的 大小 ,从而 实现参数化设计。 在这次的毕业设计中,由于时间以及个人能力水平的限制,我只是完成了针对 MFZL2型压力容器的下筒体 的参数化调节,而且只是 在较少的变量 情况下进行参数化调节。因而,对于 压力容器 全面的参数化图库的建立还需要众多的工作人员在以后日子中通过研究努力而得到。 20 致 谢 从陌生到开始接触,从了解到熟悉,这是每个人学习事物所必经的一般过程,我对 MFZL2 型灭火器的参数化设计亦是如 此。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使我对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目前应用现状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三维造型软件的设计,参数化设计的应用,对于掌握该方面的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发展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五个月的努力,我相信这次毕业设计一定能为四年的大学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将来的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得到了赵云教授的悉心指导,使我受益匪浅。 衷心感谢赵老师在毕业设计期间所给予我的培养和指导。 我还要感谢毕业设计过程中与我共同学习的杜校军,温学蒋,汤淼等同学,他们在毕业设计期间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鼓 励。 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本论文的专家老师。 21 参考文献 1 朱瑞林 . 未来压力容器技术发展探讨 .湘潭大学硕士生研究论文 .2000. 2 刘秀娟 .基于 SolidWorks 的挤压模 CAD 系统 J. 金属成形工艺 , 2004(1):82-85. 3 朱国辉 .新型绕带式压力容器 .浙江大学研究生 论文集 .1990. 4 刘友和 ,等 .SolidWorks 入门 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5 姚 青 .VisualBasic 语言程序设计 入门与提高 M.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0,(8). 6 陈岳坪 ,罗意平 ,杨 岳 ,等 . SolidWorks 环境下冲模 CAD 三维标准件库的开发 J.锻压技术 , 2002,27(5):49-51. 7 陈建俊 .压力容器技术装备的新进展 J.压力容器 ,第 21卷第 7 期 . 8 刘瑞新, 崔 淼 .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9 何煜深,陈涉,陆利锋 . SolidWorks2005 中文版基础及应用教程 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10 SolidWork公司著,生信实维公司编译 . SolidWorks钣金和焊接 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11压力容器实用技术丛书编写委员会 .压力容器设计知识 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12 沈海荣,杨勇生,张军 .基于 VB 技术的 SolidWorks 二次开发方法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04第 13卷 第 4期 13 刘速志 .压力容器焊接接头设计 J.焊接技术 ,2005年 6月第 3期第 34卷 . 14 Solidworks公司著 .Solidworks API 二次开发 M, 机械 工业出版社 . 15 Toyohiko Hirota,Masaaki Hashimoto.Data Model Transformation in CAD System for Multi-View Modeling.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Vo1.6 No.1-2 2001 410 415. 16 Quality control system manual Asme code section. 22 附录 1 参数化设计程序如下 : Dim swApp As Object Dim Part As Object Dim boolstatus As Boolean Dim longstatus As Long, longwarnings As Long Dim FeatureData As Object Dim Feature As Object Dim Component As Object Sub main() Set swApp = Application.SldWorks Set Part = swApp.ActiveDoc boolstatus = Part.Extension.SelectByID(前视基准面 , PLANE, 0, 0, 0, False, 0, Nothing) Part.InsertSketch2 True Part.ClearSelection2 True Part.CreateLine2(0,0.08546041666667,0,0,-0.1418463,0).ConstructionGeometry = True Part.SetPickMode Part.ClearSelection2 True Part.CreateLine2 0,0.05147813058831,0,-0.1310030326158,0.05147813058831,0 Part.SetPickMode Part.ClearSelection2 True boolstatus=Part.Extension.SelectByID(Line2,SKETCHSEGMENT,-0.09196235528558,0.04988463355442,0,False,0,Nothing) Part.ClearSelection2 True Part.CreateLine2 -0.122, 0.05147813058831, 0, -0.122, -0.1418463, 0 Part.SetPickMode 23 Part.ClearSelection2 True boolstatus=Part.Extension.SelectByID(Line3,SKETCHSEGMENT,-0.1230355474464, -0.02261948148741, 0, False, 0, Nothing) Part.SketchAddConstraints sgFIXED Part.ClearSelection2 True Part.CreateLine2 -0.122,-0.1418463, 0, -0.07841763049754, -0.1418463, 0 Part.SetPickMode Part.ClearSelection2 True boolstatus=Part.Extension.SelectByID(Line4,SKETCHSEGMENT,-0.09753959490418, -0.1389447649611, 0, False, 0, Nothing) Part.CreateCircle -0.082, -0.1418463, 0, -0.1206453018955, -0.140538261995, 0 Part.SetPickMode Part.ClearSelection2 True boolstatus=Part.Extension.SelectByID(Line4,SKETCHSEGMENT,-0.09833634342112, -0.1421317590289, 0, False, 0, Nothing) Part.EditDelete Part.SetPickMode Part.SetPickMode Part.CreateCircle 0, -0.07156138438034, 0, -0.03749821979122, -0.2340926880415, 0 Part.SetPickMode Part.ClearSelection2 True boolstatus=Part.Extension.SelectByID(Arc2,SKETCHSEGMENT,-0.1104583831985, -0.2360126923417, 0, True, 0, Nothing) boolstatus=Part.Extension.SelectByID(Arc1,SKETCHSEGMENT,-0.06245827569371, -0.1726525504354, 0, True, 0, Nothing) Part.SketchAddConstraints sgTANGENT Part.ClearSelection2 True 24 Part.EditUndo 1 Part.SetPickMode Part.ClearSelection2 True boolstatus=Part.Extension.SelectByID(Arc1,SKETCHSEGMENT,-0.05861826709333, -0.1668925375348, 0, False, 0, Nothing) Part.SketchAddConstraints sgFIXED boolstatus=Part.Extension.SelectByID(Arc2,SKETCHSEGMENT,-0.09317834449678, -0.2417727052422, 0, True, 0, Nothing) Part.DeSelectByID Arc1, SKETCHSEGMENT, -0.073838196413, -0.1810047596506, 0 boolstatus=Part.Extension.SelectByID(Arc1,SKETCHSEGMENT,-0.09317834449678, -0.1803325676361, 0, True, 0, Nothing) Part.SketchAddConstraints sgTANGENT Part.ClearSelection2 True Part.SetPickMode boolstatus = Part.Extension.SelectByID(圆弧 2, SKETCHSEGMENT, 0#, 0#, 0#, False, 0, Nothing) Part.SketchTrim 1, 1, 0.1487812760053, -0.04799934030798 Part.SetPickMode boolstatus = Part.Extension.SelectByID(圆弧 2, SKETCHSEGMENT, 0#, 0#, 0#, False, 0, Nothing) Part.SketchTrim 1, 0, -0.09638535793455, 0.03751936343423 Part.SetPickMode boolstatus = Part.Extension.SelectByID(圆弧 2, SKETCHSEGMENT, 0#, 0#, 0#, False, 0, Nothing) Part.SketchTrim 1, 1, -0.05421175060963, 0.0687590725638 Part.SetPickMode boolstatus = Part.Extension.SelectByID(直线 2, SKETCHSEGMENT, 0#, 0#, 0#, False, 0, Nothing) 25 Part.SketchTrim 1, 1, -0.0635836633485, 0.05313921799902 Part.SetPickMode boolstatus = Part.Extension.SelectByID(圆弧 3, SKETCHSEGMENT, 0#, 0#, 0#, False, 0, Nothing) Part.SketchTrim 1, 0, -0.1432449216289, -0.05932373486745 Part.EditUndo 1 Part.EditUndo 1 Part.EditUndo 1 Part.EditUndo 1 Part.EditUndo 1 boolstatus=Part.Extension.SelectByID(Arc2,SKETCHSEGMENT,-0.1511010485851, -0.06838766697602, 0, False, 0, Nothing) boolstatus=Part.Extension.SelectByID(Arc1,SKETCHSEGMENT,-0.06944799965976, -0.1041108758808, 0, False, 0, Nothing) Part.SetPickMode Part.ClearSelection2 True Part.SetPickMode boolstatus = Part.Extension.SelectByID(圆弧 1, SKETCHSEGMENT, 0#, 0#, 0#, False, 0, Nothing) Part.SketchTrim 1, 1, -0.05158639520735, -0.1232483092227 Part.SetPickMode boolstatus = Part.Extension.SelectByID(圆弧 2, SKETCHSEGMENT, 0#, 0#, 0#, False, 0, Nothing) Part.SketchTrim 1, 1, -0.1408944174694, -0.1245241381122 Part.SetPickMode boolstatus = Part.Extension.SelectByID(圆弧 2, SKETCHSEGMENT, 0#, 0#, 0#, False, 0, Nothing) Part.SketchTrim 1, 1, -0.04842725150272, 0.06562131692017 Part.SetPickMode 26 boolstatus = Part.Extension.SelectByID(圆弧 3, SKETCHSEGMENT, 0#, 0#, 0#, False, 0, Nothing) Part.SketchTrim 1, 0, -0.1033225962952, 0.03664877383526 Part.SetPickMode boolstatus = Part.Extension.SelectByID(直线 2, SKETCHSEGMENT, 0#, 0#, 0#, False, 0, Nothing) Part.SketchTrim 1, 0, -0.05605160494612, 0.05494722209941 Part.SetPickMode Part.CreateLine2(0,-0.1418463,0,0,-0.262225881146,0).ConstructionGeometry = True Part.SetPickMode Part.ClearSelection2 True Part.SetPickMode boolstatus = Part.Extension.SelectByID(圆弧 2, SKETCHSEGMENT, 0#, 0#, 0#, False, 0, Nothing) Part.SketchTrim 1, 1, 0.1406567138936, -0.1066890709006 Part.SetPickMode boolstatus = Part.Extension.SelectByID(Line5, SKETCHSEGMENT, 3.686105350342E-04, -0.2454523035705, 0, False, 0, Nothing) Part.EditDelete Part.CreateLine2 0, -0.2195612425454, 0, 0, 0.05147813058831, 0 Part.SetPickMode Part.ClearSelection2 True boolstatus=Part.Extension.SelectByID(Line6,SKETCHSEGMENT,5.538732408011E-05, -0.09362118952051, 0, False, 0, Nothing) Part.CreateLine2 0, -0.04956124254535, 0, -0.122, -0.04518408470584, 0 Part.ClearSelection2 True Part.EditUndo 1 Part.SetPickMode 27 Part.ClearSelection2 True Part.CreateLine2 0, -0.04956124254535, 0, -0.122, -0.04956124254535, 0 Part.SetPickMode Part.ClearSelection2 True Part.SetPickMode boolstatus = Part.Extension.SelectByID(直线 3, SKETCHSEGMENT, 0#, 0#, 0#, False, 0, Nothing) Part.SketchTrim 1, 0, -0.1228536979032, -0.01584988700134 Part.SetPickMode boolstatus = Part.Extension.SelectByID(直线 7, SKETCHSEGMENT, 0#, 0#, 0#, False, 0, Nothing) Part.SketchTrim 1, 0, -0.04491809660187, -0.04619649281777 Part.SetPickMode boolstatus = Part.Extension.SelectByID(直线 6, SKETCHSEGMENT, 0#, 0#, 0#, False, 0, Nothing) Part.SketchTrim 1, 1, -8.788346395688E-05, -0.1144763559047 Part.SetPickMode boolstatus = Part.Extension.SelectByID(直线 6, SKETCHSEGMENT, 0#, 0#, 0#, False, 0, Nothing) Part.SketchTrim 1, 1, -0.001467274637431, -0.1668932204968 Part.SetPickMode Part.CreateLine2 0, -0.04956124254535, 0, 0, -0.06050141038221, 0 Part.SetPickMode Part.ClearSelection2 True boolstatus=Part.Extension.SelectByID(Line8,SKETCHSEGMENT,-3.575060337276E-04, -0.05379526728949, 0, False, 0, Nothing) Part.SetPickMode Part.ClearSelection2 True Part.CreateLine2 0, -0.06050141038221, 0, -0.122, -0.06050141038221, 0 28 Part.SetPickMode Part.ClearSelection2 True Part.EditUndo 1 Part.ClearSelection2 True Part.EditUndo 1 Part.SetPickMo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流管理专业叉车操作
- 2025年04月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所属单位公开招聘6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胃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课件
- 研学接团服务流程操作
- 猫咖创业计划书财务规划
- 美容员工培训
- 水运应急物资概述
- 乐高培训总结
- 防诈骗安全主题教育课件
- 防踩踏教案课件图片
- 2025年陕西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招聘(20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3月中央社会工作部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考点剖析附解题思路及答案详解
- 2025年中高端女装市场趋势与前景深度分析
- 2025北京清华附中高三(下)统练一数学(教师版)
- 2025-2030中国孵化器行业市场发展前瞻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5.3基本经济制度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 Unit4 Breaking Boundaries 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T-CCTAS 61-2023 桥梁承重缆索抗火密封综合防护技术规程
- 2025慢性阻塞性肺病(GOLD)指南更新要点解读课件
- 2024年05月湖北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湖北省分行春季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GB/T 16895.36-2024低压电气装置第 7-722 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电动车供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