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_第1页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_第2页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_第3页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_第4页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冈中学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编写:仇兆云 审核:葛中儒【考点】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4、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脱离运动谈物质,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泥潭;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谈运动,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5、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2)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因此,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6、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7、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练习】一、判断题(判断对错并改正)1、哲学中的“物质”就是指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指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可知性。4、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因为自然界是客观的。5、客观世界统一于物质,主观世界统一于精神。6、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唯一特性。7、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而思维运动只是意识在运动。8、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9、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利用。二、单项选择题10、哲学上所说的物质是指A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B除意识以外的一切有形实体C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D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11、哲学家据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等,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具体事物之间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A、 B、 C、 D、12、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说明哲学上的物质是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C、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1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 A、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14、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静止 D、规律15、运动的承担者是 A、静止 B、意识 C、物质 D、物质和思想16、 “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存。”在你看来这个观点A、承认运动是绝对的,否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B、肯定物质是运动的,承认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主张运动与物质、意识不可分割 D、否认运动有自己的承担者,承认运动是有条件的17、“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恩格斯这句话说明了A、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 B、运动和静止对立统一 C、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D、运动和规律对立统一18、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这一观点A、认为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B、是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D、认为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19、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正确的认识有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A、 B、 C、 D、20、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王夫子这一观点A、说明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B、说明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否认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D、是否认相对静止的诡辩论21、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是客观的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2、 寓言“刻舟求剑”的哲学寓意有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是指空间位置的移动 运动与静止是辩证统一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错误的A、 B、 C、 D、23、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_的联系偶然的 固有的 现象的 稳定的 必然的 本质的A、 B、 C、 D、24、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日出东方 新陈代谢 水往低处流A、 B、 C、 D、25、列子.天瑞记述了杞人忧天的故事。这个杞人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是有规律的C、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 D、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26、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其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这一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A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办事情必须遵循客观规律C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D改造规律才能为人类造福27、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是由人们的理性规定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 A、是唯物主义观点,承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B、是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上帝创造的确C、是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D、是唯心主义观点,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28、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说明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A、 B、 C、 D、29、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 B C D30、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下列观点中与其相近的是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迸同一条河流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飞矢不动31、下列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B灌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32、“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地方又不在同一地方。”这一命题A、否认了静止的存在,属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B、 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C、夸大了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 D、 正确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33、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意境全在“挂”字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A. B. C. D.34、(江苏卷200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35、(江苏卷2009)“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36、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37、(江苏卷20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38、(江苏卷2011)荀子说:“天下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得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9、(江苏卷2011)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三、简析题40、(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39)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请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41、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运用所学哲理,谈谈你的看法。哲学第四课1-10 BABBB BBABD 11-20 CCABC BCCDB 21-30 CCCDB BDDDD 31-39 BDADC DADA40、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的规律,是不严谨的4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因此,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是绝对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克拉底鲁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否认静止的存在,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得东西,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件事告诉我们,对于科学的东西,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真理向前迈进一小步,即使是向同一方向,也会变成谬误。第五课1-10 BBBAB BAAAA 11-20 DBBBB DBCCB 21-30 CADCD DDBDC31-40 ADDBB DDDBC 41-46 ACDCB B47、(1)做到“法之必行”,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国家权力机关必须切实履行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严格公正执法;公民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每点2分,共6分。学生答出其中3点即可。)(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了这一道理。(2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求我们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体现了这一道理。(2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遵循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体现了这一道理。(2分)48、(1)物质决定慧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间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2)努为学习和掌握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完善执政方式的要求。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利于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科学执政;有利于坚持为人民执政、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实现民主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