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doc_第1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doc_第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doc_第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doc_第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达标检测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风掣(ch) 粗犷(kung) 逶迤(wi)飒然而至(s)B迁徙(x) 荒冢(zhng) 膂力(l)抓心挠肝(no)C商贾(ji) 辐射(f) 富庶(sh) 纵横捭阖(bi)D瞭望(lio) 缱绻(jun) 烽燧(su) 玉辇华盖(nin)2下列成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4分)A威武剽悍 捉襟见肘 连绵不断 轻而易举 B天经地义 一筹莫展 肆无忌惮 马失前蹄 C迥然不同 发自肺腑 怨天尤人 野心勃勃D近在指尺 微不足道 恣情率性 前仰后和3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C极目处,四野八荒,惟有黄色,尽是黄色。黄色。黄色。D难道华夏民族所有的武士,都走进了始皇陵兵马俑的行列?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众志成城的雄浑合唱拉开了“2008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B、由于科学家的不懈研究,人们正在发现和推广深海生物的药用价值。C、朋友是没有血缘的兄弟,只要能同甘,才能共苦。D、早春的一场雪,洁净着茫茫田野,也洁净着赏雪这的心灵。5.填空。(1)静默草原节选自 ,作者是 。(2)高原,我的中国色一文的作者是当代作家_。悟沙一文的作者是 ,选自_。(3)羌笛何须怨杨柳, 。(4)王维的使至塞上描写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其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以春花写冬景的诗句是 , 。(6)请写出你课外读背的两个写雪的完整的诗句。 综合性学习(共8分)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为支援灾区,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准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募捐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三项任务。6募捐现场的一块展板上有下面两则材料,为了向前来参加募捐活动的同学做介绍,团委书记请你概括这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2 分)【材料一】 震后不到l小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抗震救灾作出重要指示;震后不到2小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飞赴灾区。随即,全国各地积极行动起来,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统计:5月24日,各界捐款赠物总计261.01亿元;5月28日,各界捐款赠物总计347.87亿元;6月2日,各界捐款赠物总计417.42亿元。【材料二】各界支援灾区物资统计表(累计)时间帐篷(万顶)被子(万床)衣物(万件)燃油(万吨)煤炭(万吨)5 月24 日44.814241.9347330.452633.672.35 月28 日60.19386.61875.73481016 月2 日71.29441.12 1153.8265135(数据来源于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_7募捐活动中,学校广播站小记者采访你,请你对在地震中失去校园的同龄人说几句安慰和鼓励的话。(用上“素不相识”“自强不息”两个词)(4分)亲爱的同学: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8王维的这首诗中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别筵席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有评论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为什么这样说?(2分)9“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2分)(二)阅评剧下面文字,回答问题。静默草原 谁有过这样的经历呢?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回头向后了望,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在都市里生活,或是寻访名山以及赏玩江南园林的人,都习惯于这档的观察:眼光的每一个投射处,都有新景物可观。景随步移。然而草原没有。蒙古牧人前瞻的时候,总是眯着眼睛。他们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而是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城里的人大睁着眼睛看草原,因而困惑。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接壤。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争中的淡蓝。因而草原的风景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和海一样,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有一点与海不同:观海者多数站在岸边,眼前与身后迥然不同。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与站在船上观海的相异处在,你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儿甚至过夜,而海上则行不通。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二十世纪哲学反复提示人们注意自己的处境,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天,果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外来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在克什克腾,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当我在草原上,不知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草原上没有树,所以即使有风也听不到啸声,但衣襟已被扯得飘展生响。我扯住衣襟,凝立冥想。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10文章为何以“静默草原”为题?11这是一篇赞美草原的文章,作者如何开篇谋局? 12赏析下列的精妙语言(可从用词、修辞、含义等方面任选一个方面进行赏析)。(1)“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2)“他们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而是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3)“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悲。”这两句分别表现了草原的什么特点? 13鲍吉尔原野是草原三剑客之一,草原三剑客的另外两个是歌手腾格尔和画家朝戈。腾格尔,是歌唱草原的蒙古族歌唱家。他的歌声飘逸、宽广、豪爽、粗犷,请欣赏他的歌词,写出你的内心感受。(不少于50字)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还有你姑娘/这是我的家/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天堂天堂(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一生的戒指 它不是装饰,虽然很像装饰。远远地看,在灯光或日光下,母亲的某根手指闪着光亮,那是母亲带着戒指顶针,缝衣、补衣、绣花、纳鞋做针线活的时候,母亲就戴上它,戴在那根最辛苦最忠厚的手指上。最繁杂的活是为一家人做过冬的棉鞋,鞋底很厚,民间叫做“千层底”,因为晴雨都要穿,鞋底薄了不保暖还会渗水。多半寸厚的鞋底,都由碎布层层叠起,每层都用糨糊粘连,然后用密密的针线穿凿,上面纵横排列着数百上千个针眼。你能想象,在这项制造温暖的工程里,母亲的手承受着多大的压力,甚至可能受到的伤痛。针引着线,线随着针,穿过“千层”的雾,“千层”的夜色,然后到达鞋底的另一面,到达生活的另一面。针和线在紧张的穿越后,每每是颤抖着到达另一面的,这是它们的驿站,稍息之后,它们又将深入生活的底部,重往另一面,然后再返回来。在这个驿站里,迎送它们的是母亲的手指,也是那枚刚毅的顶针。顶针,是的,是顶针。针有时也不愿见缝插针了,生活中,飘逸的绸、富丽的缎极为罕见,更多的是褴褛的片断需要补缀,坚硬的细节需要穿凿。就这样,同样是金属做的,顶针必须去顶那根针,顶它,支援它,让它不要中途退下来;用力,再用力,到鞋底的那面,到布的那一面,到生活的那一面,去看看,再回来,认认真真缝补日子。顶针上密集的凹坑,是金属的伤口,它以提前预备的伤,承受更多的伤;它以先天的痛,承受后来的痛。而十指连心,顶针也是,一颗忠厚隐忍的心的造型。当命运的针线无数次穿过来,母亲的心,该留下多少密集的针眼?这沉默安详的金属,应该是世上最珍贵的器物。它,藏纳着密集的痛点,凝聚着慈祥的目光。所以,母亲即使不做针线活的时候,也戴着那枚顶针。它是伴随母亲一生的戒指。它是重叠的岁月,随着母亲的手指往返;它是浓缩的星河,绕着母亲的手指旋转 (作者:李汉荣 选自青年文摘2008年第3期 有删改)14如果把第(4)段中的“刚毅”换成“坚硬”,好不好?为什么?(3分)15第(3)段的细节描写,对刻画母亲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16仿照第(8)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2分)17读完本文,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顶针称作“一生的戒指”。(3分)18生活在今天的青少年,或许已不熟悉本文所描绘的“温暖工程”,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也浸润着父母、亲友无数的心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请简要写出一个你亲身经历的感人事例(30字左右)。(3分)三、作文(60分)19撇和捺互相支撑就成了“人”,在人生的历程中常常离不了他人的支撑。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常需要向人倾诉;在急风骇浪的时候,常需要有人帮扶。在时间的流逝中,总有人是你最想依靠的。 请以“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是学习的困惑需要“你”的指点,是生活的艰辛需要“你”的支撑,是思想的贫乏需要“你”的浇灌,是心灵的苍白需要“你”的丰富选哪方面内容来写由你自己定;(2)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也可以用其他人称来写;如出现校名一律用“”表示;(3)文体自定,诗歌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第五单元达标检测卷1 B2D 解析:“近在指尺”应写作“近在指咫” “前仰后和”应写作“前仰后合”3B4D5 (1)世相铁板烧草原怀想 鲍尔吉原野 (2)乔良 刘元举 西部生命春风不度玉门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示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示例:举国上下积极行动,支援灾区的钱物越来越多。7示例:地震使你们的学校成了一片废墟,但有全国人民的支援,相信不久就会有更加美丽的校园出现在你们的面前。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我和你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灾难并不可怕,你们要振奋精神,自强不息,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8因为有“朝雨”,道路才显得洁净、清爽;客舍、杨柳也别具清新的风貌:从而构成了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9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境的细心体察,包含着一路珍重的殷勤祝福。10草原的美不可看,只可感受。它的美不在可视、可听之中,而在沉思,不是一般的思考,而是久久地、默默地沉思。 11作者没有直接地正面去写草原,而是写草原给人的一种心理效果,和城市人,和观赏景物的心理习惯相对照。直截了当地宣告,要想观看丰富多彩的景观:“草原没有。”蒙古牧人,眯着眼睛要看的,不是有形的景观,而是“苍茫”,而“苍茫”是无形的,所以,作者说:“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引出下文。12(1)以人在此产生的异样感,突出这一非同一般的辽阔。其辽阔无边的单一和强大,给人震撼、震摄。“惊慌”既包含了下文的不自由感、局促感,还包含了被其震撼、震摄后产生的心理慌乱,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甚至是稍许的害怕。“难免”强调了这一感受的普遍性,同样是突出了这一辽远的非同一般。 (2)“苍茫”当然不能“装填”,这里说的只是一种感受,希望更多一点感受这辽远大草原的苍茫感。实际上表现了蒙古牧人对自己大草原的喜爱,这样的一种感受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3)第一句,表现了草原强大单一的辽阔。使人觉得唯有浩瀚自然的存在,所以,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退隐了,只剩下天地人,自然,在旷远天地的面前,人只会觉得自己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第二句从反面赞颂大自然的伟大。人的一切作为,不管是抗争,还是悲痛,都奈何大自然不得。 13示例:这首歌词让我想到了白云和草原,看到了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对生命的诚恳;也使我无比怀恋的家乡、我的亲人、我的童年我也想唱一支歌或者写一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