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6年上海题) 在图l3中,凸透镜焦距为lO厘米,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厘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 图133(05年上海题)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1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已知f1f2)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实验序号u(米)v(米)uv(米2)v/u1/u(米1)1/v(米1)10.2000.2000.04001.005.005.0020.3000.1500.04500.503.336.6730.5000.1250.06250.252.008.00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实验序号u(米)v(米)uv(米2)v/u1/u(米1)1/v(米1)40.2000.3000.06001.505.003.3350.3000.2000.06000.673.335.0060.5000.1580.07900.322.006.33(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_;(b)分析比较_4、(04年上海题)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图11所示,图中A是_(选填器材名称),放在“烛焰”上的手指_被烧痛(选填“会”或“不会”) 5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像大小的特点,小华同字分别将物体A、B置于玻璃板前,然后用与A、B完全相同的物体A、B寻找像的位置,如图8(a)、(b)所示。接着,他改变A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如图8(c)、(d)所示。实验结果,观察到A、B总能与A、B的像完全重合。请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分析比较图8(a)或(b)及相关实验结果可得: 。(2)分析比较图8(a)和(c)和(d)及相关实验结果可得: 。点评:该题研究的是平面镜所成像大小的特点,图a,图b,是物体A,B置于玻璃板前,用与A、B完全相同的物体A、B寻到像的位置,且像A、B总能与A、B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图C,图d是改变A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实验,像的大小不变,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总与物体的大小相同,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无关(1)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2)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总是相等,与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无关10、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b,折射角a,若把水槽的左端稍点高一些,待水面重新恢复平静时,反射角是b,折射角是a,那么(D)A bb ab aaC baD b=b a=a11、正在向左行驶的小车上有一杯水,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在小车缓慢的刹车的过程中,杯中水面略有倾斜,则此时反射角、折射角将(B)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12,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然后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如果他在光具座上无伦怎样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烛焰的像,则可能有几种原因?答案:有三个原因:(1)由于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凸透镜不能成实像。(2) 凸透镜成实像,但由于物距太小,光屏调不到烛焰的像所在的位置。(3) 凸透镜成实像,但光屏、凸透镜、焰烛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图1223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2厘米,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1) 。在图12中,若光屏中心呈现了清晰的烛焰像,此时物距为 (2) 厘米,所成烛焰像应该是(3)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蜡烛向凸透镜处靠近5厘米,则移动光屏再次在光屏上成的烛焰像将 (4)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3同一高度; 30; 缩小; 变大 16小磊在探究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将不同的凸透镜A、B和C(fAfBfC)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度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13(a)、(b)和(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13中的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图13(a)图13(c)图13(b)ABC分析比较图13(a)或(b)或(c)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21) 。分析比较图13(a)和(b)和(c)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22) 。16(1)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 (2)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越小,所成的像越小,像距也越小。17、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现在光屏上的像比较模糊,u=30cm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左_移动(选填“左”或“右”)。24如图11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用玻璃板来代替 (5) 的目的是可以确定像的 (6) ,在玻璃板前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拿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好像被点燃似的,这样可以比较像与物的 (7) 。若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放置一光屏,在光屏上不能观察到像,由此可以说明 (8) 。24、(5)平面镜; (6)位置; (7)大小; (8)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成像情况424.024.0等大530.020.0缩小648.016.0缩小表二(凸透镜焦距为f2)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成像情况120.020.0等大230.015.0缩小350.012.5缩小表一(凸透镜焦距为f1)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成像情况730.030.0等大845.022.5缩小960.020.0缩小表三(凸透镜焦距为f3)26. 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某小组同学利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f1f2f3)、同一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进行实验。他们分别用三个凸透镜进行了三组实验,实验步骤和操作均正确,并将每次实验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大小情况等分别记录在表一、二、三中。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4) 。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5) 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增加而增大。 进一步分析比较各表中的数据,寻找物距、像距与成像大小的联系,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a)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5、6、8、9,可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物体在凸透镜中成缩小的实像时, (16) 。(b)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 (17) 。(14)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增加而减小。(15)2与5与7。(16)像距小于物距(v/u1)。(17)不同的凸透镜成等大的像时,像距等于物距,且像距、物距随焦距增加而增大。说明:第1416格每格1分;第17格2分。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光具座、凸透镜、光屏、发光物体等器材,做其中“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部分实验。实验中他们首先观察、记录了所用凸透镜的 (13) ,并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接着他们按表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要移动光屏直至在其上观察到发光物体清晰的像,并将相应的像距v及像高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表一 (f =10厘米,物高4厘米)表二(f =10厘米,物高4厘米)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厘米)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厘米)15012.5141822.55235141.65153083301526126020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4)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且像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5)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像距v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16)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 (17) 。你认为该组同学所做“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是否完善?请简述主要理由: (18) 。26.(13)焦距; (14)1与2与3; (15)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且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16)像距随物距的减小而增大;(17)物高与像高的比值等于物距与像距的比值。 (18)不完善,他们只用了一个焦距的透镜进行探究,得出的规律不具有普遍性。(7)(6)(8)(5)(a) 图14 (b) 0102030405060708090cm0102030405060708090cmAB24在图14(a)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20厘米,物距为_厘米,光屏中心呈现清晰的烛焰像,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若用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继续实验,如图14(b)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像距为_厘米,透镜B的焦距_透镜A的焦距(选填“大于”或“小于”)。24.30;幻灯机;20;小于例4.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某小组的同学利用焦距f为10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正确组装和调试实验器材,按表一、表二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发光体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格中。表一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h/厘米130.015.01.5226.016.31.9322.018.32.5表二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h/厘米418.022.53.8516.026.75.0614.035.07.5(1)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数据中物距u、像距v与焦距f、2倍焦距之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数据中物距u、像距v与焦距f、2倍焦距之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u大于凸透镜的焦距且小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像距v大于2倍焦距。(3) 小明同学在进一部分析比较表一与表二中的数据及成像情况后,提出了一个猜想:“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当物体处于凸透镜的某一特定位置时,会成等大的实像。”(a) 为了验证该猜想,小明继续进行实验,他首先在表一或表二基础上再做当物距u为-厘米时的成像情况(b) 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猜想,小明在原有实验器材的基础上,再添加了器材,并设计了有关实验记录表三,请完成表三空格处的填写实验序号像高h/厘米7-3.08-3.09-3.0点拨:这个实验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第(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压电工考试题库(高压设备操作流程规范重点知识解析)
- 2025年辅导员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心理学科跨学科研究试题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消毒浴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汽车维修与保养服务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汽车安全气囊充气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汽车OEM制动摩擦材料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日托管理软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高校辅导员选拔考试:学生社团管理案例解题思路试题集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工业减震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资源循环利用与国民经济管理创新研究》论文
- 2024专利代理人考试真题及答案
- 重庆旅游课件教学课件
- 《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场地布局规划指南》编制说明
- 《大数据财务分析》教学大纲
- 状语从句(练习)-2025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 DB11∕T 584-2022 薄抹灰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 JJF 2156-2024材料热膨胀仪校准规范
-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3)解读课件
- 医学教材 鼻窦病变的CT和MRI诊断思路解析
- 2024年河南省机关单位工勤技能人员培训考核高级工技师《职业道德》题库
- 2023光伏并网柜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