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心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11课《心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11课《心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11课《心声》教学设计.doc_第4页
11课《心声》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傅雷家书两则傅雷家书两则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 掌握书信的书写格式 2 了解作者 3 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 4 找出第一封书信中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积极影响的句子 细细品味 第 1 课时 1 导入新课 杜甫有诗云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可见家书的珍贵 请同学们朗读下面两首古诗中的家书 一起感受古人家书 中的浓浓亲情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2 通过古诗中的家书引出课题 傅雷家书两则 父亲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很重要 朗诵 父亲 这首诗 来赞美我们平凡的父亲 2 文体链接 1 信封书写 用信封展示 2 书信的正文格式 称呼 顶格 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 修饰词 如亲爱的等 问候语 如写 你好 近来身体是否安康 等 独立成段 不可直 接接下文 正文 这是信的主体 可以分为若干段来写 祝颂语 敬礼 写在 此致 的下一行 顶格写 后面应加上一 个惊叹号 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 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 署名和日期 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 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 右侧 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 如儿 xxx 父 xxx 你的朋友 xxx 等 再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 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 再空两格写上 又附 再另起行写未尽事宜 3 背景链接 这两封家书是傅雷在 1954 年 1955 年写给他儿子傅聪的 傅聪 当时在国外学习音乐 傅雷通过家书这种形式关心和教育儿子 给 3 儿子智慧和鼓舞 同时体现了傅雷对儿子的关爱之心和舐犊之情 课文选取的两则家书 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 从两方面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和对儿子的殷殷期盼 以两种不 同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深情父爱 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合作探究 1 整体感知 1 这两封家书分别针对儿子什么心境来写的 第一封 消沉苦闷之时 第二封 欣喜成功之时 2 作者写这两封家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第一封 劝慰儿子如何对待感情的创伤 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 提醒儿子要保持谦卑 不惧孤独 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3 这两封家书分别以何种风格展现傅雷的舐犊之情 第一封 如和风细雨 款款相慰的鼓励 第二封 满怀欣喜 激情洋溢的勉励 2 文本探究 研读第一封信 1 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称呼是 聪 亲爱的孩子 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时候 这样温情的称呼可以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给他以感情上的慰藉 2 傅雷聪哪几方面具体告诉儿子怎样面对消沉苦闷 4 第一方面 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 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 不至于 受伤 第二方面 冷静 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 彻底感悟 吸取教训 引 为借鉴 3 傅雷运用太阳 雨水 五谷 庄稼的比喻 用意何在 用太阳 雨水 五谷 庄稼的比喻说明任何人和事情掌握分寸 过 与不及都不好 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 否则 只会适得其反 4 好句品读 A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 低潮中浮沉 唯有庸碌的人 生活才如 死水一般 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 方能廓然无累 真正解脱 形象地告诉我们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 有成功 也会有 失败 有得意 也会有失落 因此 要以一种达观的心态坦然地面 对人生的起起伏伏 才能不受影响 轻松自在 B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 正视错误 用理智分析 彻底感悟 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学会这一套 越来越坚强 现实不能逃避 错误还需正视 冷静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吸 取教训 引以为鉴 那样 就可以不怕挫折 不怕打击 甚至不怕 孤独 人也就变得坚强了 教师点拨 第一封信里 傅雷希望儿子能够正确地对待情绪上的 消沉和低落 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 保持心理平衡 进而能 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 正视现实 吸取前车之鉴 3 体验反思 5 傅雷是伟大的 傅聪是幸运的 其实 天下绝大多数的父亲都一样 都有一颗慈爱的心 一份无 私的爱 都期盼着自己的子女能够健康顺利地成长 现在静下心来 好好回想 你们感受到了父亲对你们的爱吗 4 课堂练笔 请仿照下面句式 用 父爱是 写三句话 父爱是一片天 让我的理想放飞 父爱是一个洋 给我无边的温暖 父爱是一架梯 助我不断攀登人生的高峰 仿句 父爱是 父爱是 父爱是 心声 导学案 弥勒市新哨中学 鄂建英 课标要求 1 通过自学理解和积累文中字词 2 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 理清小说的开端 发展 高 潮和结局 3 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 即通过情节分 析理解人物形象 6 4 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 能联系生活实 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习目标 注意本文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通过小说 引导学生探求儿童的心理特征 并对当前 教育的某些现象提出质疑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 通过自学理解和积累文中字词 学习难点 1 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 理清小说的开 端 发展 高潮和结局 2 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 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 一 预习检测 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棱角 纸捻子 发窘 撇嘴 祷告 抽噎 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过 y n 嘟 nang 撒 ji o 咳 s u l n 在怀里 毛毛 l l 二 整体感知 1 心声 的作者是 主人公是 小说 的三要素是 7 2 本篇小说 共换了几个场景 哪位同学能结合场景把 主要情节讲一下 场景 情节结构 想读课文 3 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课堂探究 三 精读文本 4 本文中 主要刻画的人物是谁 用了哪 些描写手法 从文中找出来 并说说它的作用 5 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8 6 京京是个怎样的小孩 7 心声 一文中的程老师 她在上公开课过程中的心理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 心理变化 评价 拓展延伸 8 你认为怎样才算一堂真正的公开课 读完本文 你最 大的心声是什么 请以 心声 为题 写一段话 表达自己的感情 9 结合本文学习 联系当前的教育实际 你认为现在的 教育存在怎样的弊端 四 作业 9 有的同学可能有过与课文中的李京京相同的经历 同样受 过或承受着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沉重压力 同样有过被老师和同学误 解或伤害的时候 这也许不能为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同学们所理解 不能为品学兼优的同学所认识 敞开心扉 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然 后尝试开展下面的活动 选择一题 请你以李京京的口吻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像凡卡那样 的长信 以述说自己对幸福快乐生活的希翼 联名给程老师写一封建议书 自我检测 一 选词填空 爷爷放下水烟袋 一把将京京 在怀里 抱 拥 揽 京京像个小狗似的 在他旁边 蜷 蹲 坐 他 了一口唾沫 把讲义举在面前 吐 吞 咽 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 出来 流 滴 涌 二 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写京京 试举例说 明 10 答案 一 预习检测 l ng ni n ji ng pi d o y 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过 y n 瘾 嘟 nang 囔 撒 ji o 娇 咳 s u 嗽 l n 在怀里 揽 毛毛 l l 刺 二 整体感知 1 黄蓓佳 李京京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环境描写 2 场景 教室 树林里 教室 公开课上 情节结构 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 偷读课文 听读课文 终读课文 3 公开课前 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 可程老师怕 影响公开课的效果 执意不让他读 回家路上 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 并深情回 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第二天放学后 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 勇敢 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公开课上 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 李京京勇 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 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课堂探究 11 4 李京京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5 李京京的心声是 李京京渴望朗读课文 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 理解 和尊重 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 渴望公平的教育 机会 这些愿望都建构在 想朗读课文 这一表面上的心声 总之 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 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6 沉郁 倔强 认真 善良自强 满怀真诚 自信 执 着 7 心理变化 满意高兴 慌乱紧张 感动懊悔 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