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武陵源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张家界武陵源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张家界武陵源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张家界武陵源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发展张家界武陵源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分析及对策研究SWOT万凌冰( 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摘要: 在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的大环境下,武陵源区积极探索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之路。运用SWOT 分析法对武陵源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发现,地质地貌景观资源丰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丰裕、人文 与民俗生态旅游资源优越,是区内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但传统旅游产业开发中生态环境破坏、生态旅游 产业发展理念和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发展武陵源区生态旅游产业要树立开发保护并重的理念,加大 开发力度,创新发展模式。关键词: SWOT 分析; 生态旅游产业; 武陵源区; 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 F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 3605( 2012) 03 0100 05富,适合于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武陵源区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属于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温润气候。全区 平均气温在 14 C16 C 之间,冬寒夏热、垂直气候 差异较大。全年最冷月份为一月,月均温度为 1C5C; 最热为四月,月平均温度为 22 C27 C。武陵 源区境内属沉积地层,系中上泥盆纪石英砂岩峰林 地貌,以紫红色和肉红色石英砂岩为主。境内主要 植被类型为中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有木本植物107 科,250 属,700 多种。本文利用 SWOT 分析法初 步探讨了武陵源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优势( S) 、劣 势( W) 、机遇( O) 、挑战( T)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其生 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1一、引言张家界市地处北纬 28 5229 48、东经 1094011120 之间,是湖南省西北部一个正在开发、 建设,以发展张家界旅游业为特征的新兴省辖地级 市。作为本文重要研究对象的武陵源区,其地处湖 南西北部张家界市中部,位于北纬 29 13 20292715,东经 11018451004120,属于武陵山脉 的余脉,全区域东西长 37 5 公里,南北宽约 25 6 公 里,总面积 397 5 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约为264 平方公里。武陵源区成立于 1989 年,隶属于张 家界市,包括三乡一镇两处。全区共有 42 个行政 村,384 个村民小组。截止 2010 年底,全区总人口达53085 人,汉族、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多个民族居住 其中,共享武陵源的奇峰、幽谷、深林、美洞等大自然 风景。武陵源区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气候宜人,物种丰二、武陵源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一) 优势分析( S)武陵源区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包括 地质地貌景观资源、水体生态旅游资源、人文与民俗收稿日期: 2012 03 03作者简介: 万凌冰,女,湖南桑植人,吉首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100生态旅游资源,它们共同构成了其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自然基础。源。2010 年底,全区总人口达 53085 人,居住在当地的民族主要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各少数民 族在其传统文化、婚丧嫁娶、节日喜庆以及民族服饰 等方面各具特色。土家族聚居在土司所管辖地区, 主要居住在今中湖、天子山、索溪峪等地区,土家族 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多通用汉语。每逢 喜庆节日,土家族居民穿戴好自己的民族服饰,欢聚 一堂、共迎节日的到来。在男女婚嫁方面,主要有请 媒、合八字、订庚、转庚、拉白、求喜、拦门、哭嫁等程 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也都有自身特色的民俗 民风,这些独具特色的人文与民俗生态旅游资源,既 是张家界传统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更是武陵源区通 过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来保 护、传 承、发 展 的 重 要 依托。( 二) 劣势分析( W)地质地貌景观资源1地质地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项目的选择,丰富的地质地貌景观资源是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的前提条件。武陵源景区的主体景观是石英砂岩峰 林地貌,山清水秀、峰奇峡幽、别具风格。在武陵源 景区高达 360 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多达 3000 多座 山峰中,海拔分布在 5001100 米。峰林造型景体 完美无缺,多由中上泥盆纪石英砂岩砂岩峰林地貌, 其出露地层为紫红色或灰白色石英砂岩,在流水的 侵蚀、物理化学风化和生物作用下,造就了峰林、峰 柱、方山、石林、峡谷、幽谷等独特的砂岩峰林地貌景 观。武陵源景区溶洞数量繁多、规模巨大,且极富地 区特色,主要形态有溶纹、溶痕、溶窝、石芽、石林、洼 地、地下河、岩溶泉等。在所有景区内溶洞中最著名 的是索溪峪的“黄龙洞”,洞内共有四层,全长约 7 5 公里,景观奇特,被称为“洞穴学研究的宝库”。2 水体生态旅游资源武陵源区水系纵横、雨水丰富。全区整个水系 发源于张家界、天子山一带高地,大大小小溪流共 25 条,全长 68 5 公里。主要溪流有: 索溪、金鞭溪、矿 洞溪、白虎堂溪、王家峪溪等。最大的河流索溪发源 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海拔 800 多米的磨子峪,途 经金鞭溪、止马塌、喻家嘴、三官寺,最后经江垭注入 娄水,全长约 68 3 公里,风景区境内约有 20 公里。 金鞭溪全长约 5710m,从张家界沿溪一直可以通到 索溪峪,金鞭溪沿线可以说是武陵源风景最美的地 段,主要景点有醉罗汉、金鞭岩、水帘洞。除了境内 溪流著名外,全区还有潭、泉 31 处,人工湖泊宝峰 湖,坝高 80 米,水深 72 米。武陵源区内水体生态旅 游资源丰富,水量充足、水质优良。全区多年平均径 流量约 9000 万方,平均流量 2 89 方 / 秒,且激流、浅 滩、深潭错落有致; 全区水质基本上保持在类 水平。3 人文与民俗生态旅游资源武陵源不仅风景优美,人文与民俗风情也十分 浓郁。这里的人文与民俗生态旅游资源既包括张家 界国家森林公园、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等人工自然型生态旅游资源,而且还包括人造文化型生态旅游资1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理念和观念落后对于生态旅游产业与传统旅游产业,甚至是对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不仅地处湘西的武陵 源区对其差异及其发展规律缺乏深入把握,就是放 眼到整个中国,由于其发展时间不长,我们对生态旅 游产业的发展理念还缺乏了解,对包括旅游产业化 开发中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旅游农业开发、旅游城 镇化建设等怎样与生态旅游产业开发融合进行,可 以说都比较模糊。而且在传统旅游产业发展中,“重 开发、轻保护”,“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等错误思 想仍然停留在人们的脑海当中。因而,在当前武陵 源区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企业主体、 政府、当地居民,还是生态旅游消费者,如何真正融 入到生态旅游产业活动中去,实现各方面主体与生 态旅游目的地,即“人”与“自然”的良性融合,这是 包括武陵源区在内的国内各生态旅游产业开发地都 需引起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2旅游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了负外部性根据 杨 卫 文 和 毛 应 淮 ( 2005 ) 的 相 关 研 究 可得,2武陵源区生态旅游产业化开发是与其生态环 境建设和保护同步进行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武陵源区旅游产业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可以说贯穿到了其生态旅游发展的始终。在第一阶 段,由于国内当时刚刚兴起旅游产业,武陵源区利用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于 1982 年初命名的机会,开发10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奇特而秀丽的旅游资源,由于受到历史条件、技术水平等相关因素的制约,生态旅 游资源的无序性和粗放型开发,以及区域之间的利 益之争,使得旅游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 的负外部性。正是由于旅游产业的无序性和粗放型 开发,武陵源的资源和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目前区内环境治理还不够彻底,包括袁家界、天子山 等在内的核心景区还散居着居民,景区的隐性污染 还客观存在。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区内各界对 生态旅游的认识和理解不够,而且生态旅游产业开 发过程中本身也存在双重效应,如何提高对生态旅 游的理解以及最大限度地克服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 负外部性,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大问题。级,特别是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机遇所带来的旅客资源,特别是 国内旅游消费开始进入大众化、多样化快速发展的 新机遇期,在生态旅游产业化开发中应充分考虑这 些消费者需求偏好。与此同时,生态旅游产业的全 球化发展也为武陵源区生态旅游产业开发带来了技 术、管理、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我们应根据区内生 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实际,不断调整和优化生态 旅游产业结构,实现生态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的有机耦合。2的机遇政府对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所带来我国上至中央政府到下至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在张家界市“十二五”规划和武 陵源区“十二五”规划中,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加强 生产态旅游产业建设,全面推进张家界市( 包括武陵 源区) 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向着生态旅游产业国 际化、生态与文化旅游产业等现代旅游产业转变。 武陵源区“十二五”规划更是具体到如何加快发展生 态旅游农业、提升生态旅游服务水平、努力打造生态 探险旅游产品和文化旅游产品。此外,包括包括武 陵源区政府在内的张家界市政府还在不同阶段制定 了针对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和政策措施, 如张家界市旅游产业发展 规 划 ( 20012015 ) 、张家界生态市建设规划( 20062015) 、武陵源 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20072020 ) 等。所有这些规 划和政策措施为全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直接 或间接支持。3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绿色生态产业建设所带来 的机遇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建设带来了区域合作和产业 发展机遇。国家启动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战略, 打造国内首个生态经济协作区、无障碍旅游协作区 等将提上日程,国家、省支持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 生态地区的政策措施也将更加倾斜和完善。这些统 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实施,有利于武陵源发挥比 较优势,争取更大政策优惠和更多项目支持,加强区 域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实质上 是生态旅游产业聚集区,其绿色产业的兴起和聚集势必为全区生态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新的机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档次不高、创意性不强3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为游客提供“适销对路”的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生态性、环保 性、创意性、创新性是生态旅游产品所需具备的特 质。然而,像国内其他生态旅游景区一样,武陵源区 对生态旅游产业的认识还普遍停留在“吃、穿、住、 行、游、购、娱”等传统旅游产业层面,而对生态旅游 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如生态旅游咨询与设计服务、生 态旅游信息传播、生态旅游广告营销、生态旅游产品 流通、生态旅游高端服务、生态旅游金融服务,等等, 还缺乏深度认识。笔者认为,武陵源区生态旅游产 业相对滞后的原因主要有: 生态旅游产品单一,主要 是单一的观光型旅游,缺乏多元化、人文化、生态化、 特色化的生态旅游品牌产品,生态旅游者无法获得 各自所需的生态文化和生活体验,其参与的互动性 生态旅游活动创意性不强,不足以引起游客流连忘 返,形成旅游二次消费。( 三) 机会分析( O)1 全球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带来机遇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得旅游产业发展也如火如荼,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广大 旅游者对回归大自然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极为迫 切,生态旅游正是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据世界 旅游组织估算,生态旅游收入已占到全球旅游总收 入的 15% 25% ,且以年均 20% 30% 的增长率在 不断增长( 任治,赵登海,2011 ) 。3国内外生态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武陵源区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102遇。特别是在当前的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已成为新一轮产业竞争、旅游市场 竞争的关键。武陵源区作为旅游胜地和新兴旅游城 市,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 “低碳经济”、“生态旅游经济”具有天然的自然禀赋 优势,而且发展空间巨大,“低碳经济”、“绿色经济” 的产业经济调整和转型发展必将为武陵源发展生态 旅游产业创造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四) 挑战分析( T)张、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成本高。随着旅游业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化,搬迁核心景区居民成本逐年 增加,移民难度加大,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控措施,这 些矛盾将会激化,进而影响武陵源的地方稳定和生 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虽然旅游地的生 态化建设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向,是旅游业可4P193 195 ,但武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章家恩,2005 )陵源生态旅游产业开发中无论是开发模式选择,还是对游客的管理都面临极大的挑战。因而,生态旅 游产业的未来发展要求我们既要保护好景区环境, 又要搞好生态区建设,这对区内包括政府、当地居 民、生态旅游企业、旅客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武陵源区独特的旅游经济结构在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时存在挑战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可得,一国或地区 经济结构不合理会明显增加其抵抗外界经济环境变 化所带来风险的能力。武陵源区近年来内在经济结 构不合理的隐患客观存在,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结 构不合理,对旅游产业的依赖性过大,旅游产业内部 结构不合理,传统旅游产业所占比重过高,而包括生 态旅游产业在内的现代旅游产业所占比重有待进一 步提高。显然,以旅游业为主的经济受外界制约较 大,在未来复杂的经济环境中风险较大,经济平稳较 快发展的压力增大。与此同时,国内旅游市场竞争 压力也在进一步加大。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以 及旅游产业成为许多地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不少旅游经济区发展迅速, 客源争夺日趋激烈,武陵源区保持游客数量稳定增 长的压力更大。另外,武陵源区与武陵山协作区内 城市的合作和产业关联带动不强,与周边城市之间 的合作还没有形成一体化,在区域发展竞争上将面 临新的压力。2 武陵源景区环境保护、生态区建设等方面的 压力所带来的挑战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区应具有自然资 源应有的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物种的多样性,同时 应确保与自然遗产地关系密切的周边环境的原貌不 发生变更。在保护景区自然遗产和环境的同时,应 科学搞好生态区建设。这对于区内各相关部门来 讲,压力和挑战是空前巨大的。一方面,在以保护区 为主的空间格局下可开发利用土地并不多见,在旅 游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强化景区生态建设和环境 保护的压力明显增加。其压力主要体现在资金紧三、促进武陵源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 树立生态旅游产业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理念启动全区生态旅游产业教育计划1武陵源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全区各界群体的努力,只有全区上下都充分意识到生态旅游产 业发展的内涵、理念与意义,才有可能树立生态旅游 产业资源保护、开发并举的思想观念,并各尽其职为 区内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而,我 们可以启动全区生态旅游产业教育计划,充分发挥 学校、社会团体、中介组织、舆论报道的引导、教化作 用,把生态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生态旅游教育纳入 群众教育计划,在区内各层次教育中增设该项教育 内容,最终培养全民生态环保与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意识。重点要对生态旅游消费者及景区内当地居民 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接受生 态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和生态旅游产业教育,使生态 旅游区成为提高游客环保意识的天然场所。2树立以生态旅游产业开发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开发理念生态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产业发 展并不矛盾,发达国家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成功经 验表明,以生态资源开发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客 观合理性。对于武陵源区而言,我们可以在生态旅 游区建设时预留或建造必要的教育设施,利用各种 方式和途径让游客的生态之旅变为生态环境保护的 体验式宣传过程,使其了解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的103多样化、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不断提高旅客的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此同时,通过生态旅游产业 开发,使生态旅游区中当地居民从中获益,并使其充 分意识到其自身利益是与当地生态旅游环境密不可 分,从而增强其参与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去。产业发展模式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是武陵源实现旅游纵深发展 的必然选择( 李虹,2011 ) 。5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以 民族的区域性、文化的多样性、生态的平衡性为核心 理念,引导人们全方位、多角度地审视本民族的文化 生态,去弥补文化结构中的缺失部分,自觉规范文化 消费行为,保护稀有而不可再生的生态旅游资源。 为达到此目的,首先应树立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可 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应以市场经 济为导向,以社会效益为目标,以文化的生态平衡为 度量,力求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应。其次要尽 可能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武陵源文化生态旅 游的资源整合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旅游资 源内部的整合,构建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 另一个是 社会资源的整合,实现从“资源”到“资本”的转变。 最后是民族文化的原生保护与永续利用相结合。应 引导民族文化在产业化发展环境中优胜劣汰,实现 原生保护与永续利用的良性循环。( 二)开发力度武陵源区生态旅游产业的纵深发展离不开各方 面的资金支持。旅游企业是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 要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