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菜:江南文人味蕾上的乡愁.docx_第1页
杭州菜:江南文人味蕾上的乡愁.docx_第2页
杭州菜:江南文人味蕾上的乡愁.docx_第3页
杭州菜:江南文人味蕾上的乡愁.docx_第4页
杭州菜:江南文人味蕾上的乡愁.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菜:江南文人味蕾上的乡愁文人相聚,饮茶清淡,这是人尽皆知的风习,但茶叶入菜,则是绝无仅有,龙井虾仁一定是杭州文人的创造了。从这道菜里,可以吃出文人的雅趣,也可以吃出禅的意境:正如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一茶一饭,时时处处都是修行之所。在中国源远流长的餐饮文化里,禅宗的思想贯穿其间,吃饭,喝茶,正是这样的日常生活呈现了生命的意义。 这道龙井虾仁,并没有浓厚的味道给你的味蕾以强烈刺激,它醇淡得悠长,所有的鲜味与香味,只在细品慢嚼之后,才缓缓地发散在齿颊之间,甚至要闭上眼睛才能更好地体会这无味之至味。所以这道菜,绝非用来解馋,也不宜饕餮,只宜于用来感悟人生。说起来,龙井虾仁本身的精致漂亮、赏心悦目、滋味悠远,何尝不是江南文人对生活理想的一种物化表现。文人菜,文人吃得越多,内涵也就越丰富,一道菜的多面性就呈现出来。 至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营养学家,会不解风情地从“科学角度”试图说明虾仁与绿茶同吃并不可取,他们会说,绿茶中含有的某种酸与虾仁中的某种蛋白质相遇会凝固沉淀,不利消化,令肠胃不适。显然,用化学成分来解读,是读不出中国文人的风雅,也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花生与豆干同嚼会有火腿的味道。对于文人,一道菜好不好吃完全取决于当下一瞬的性情,至于形而下的元素分解,谁在乎呢?东坡肉文人的厨艺都说君子要“远庖厨”,其实中国许多出色的文人不仅是很好的美食家,更是优秀的厨师。对杭州菜,文人的贡献尤其巨大。著名政治家兼文学家苏东坡先生,就以其可贵的实践精神,创制了许多至今脍炙人口的名菜,而且很多还是以其名字命名的,比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等。当然,还以“东坡肉”最为著名。这也难怪,这位大文豪曾执如椽大笔,写下一首烟火味十足的猪肉颂: “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看来,这就是苏东坡亲自下厨烹制“东坡肉”的经验总结。这道红烧肉,原本是一道俗菜,大块的肉,在寻常老百姓家里,怎么吃不是个吃?到了文人手里就不一样了,就是这么一道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原料,却被苏大学士以其文雅得不能再文雅的加工过程,提升了品位,实现了质的飞跃。你看它切成那么四四方方一小块,在文火上慢慢悠悠地焖上三五个小时,最后就那么一小块盛放在精致的小盅里给你端上来什么叫破茧成蝶,这就是了。中国最好的菜谱都是大文豪写的。曾住在清波门的李渔,明末清初大戏剧家,把饮食融进了养生之道与人生哲学。他在闲情偶寄的“饮馔部”里,写下了对饮食的超人见解。其精华是,重蔬食、崇俭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这种饮食之道在300多年后的今天,对杭州菜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另一位杭州人袁枚,更是著名美食家,创作了一部系统论述烹饪技术的著作随园食单。该书出版于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等14个方面。他在须知单中提出了既全且严的20个操作要求,在戒单中提出了14个注意事项。 研究杭州菜的专家们,都公认袁枚对杭州菜的影响极为深远,他才是杭州菜真正的“大师傅”,这本随园食单,更是杭州菜烹饪教科书。比如眼下的很多杭州名菜,蜜汁火方、生炒甲鱼、西湖醋鱼、土步鱼、卤鸭、素烧鹅、宋嫂鱼羹等等,在这本教科书里都有详细的技术指导;具体到鲥鱼,“万不可切成碎块加鸡汤煮,或去其背专取肚皮,则真味全失矣”,杭州的厨师烹制鲥鱼,至今未有逾矩。 饮食文化,实是中国文人间的文化表达。吃饭,喝酒,饮茶,跟琴棋书画一样,是文人间的表达方式,也是交流方式。朋友来了,主人要搁下笔墨亲自下厨,就算不亲自下厨,那也得是站在厨师身边“亲自”监制,以发挥艺术指导的作用;哪天在人家家里吃到了好的,必得让自己的厨师过去学上两手,回来后烧好上桌,文人一边品尝一边点评一边改进,随后在自己的文章里记录下这一切。 文人写菜谱不是小儿科,菜谱能写成传世华章;文人近庖厨也并非小男人,而是对生命最细致入微的体悟。想当年,当苏东坡挟此独门绝技,出任杭州太守,带领大伙儿铲草淘湖、筑堤修桥之时,这道“东坡肉”也不胫而走,终成为杭州的一道名菜,至今余香绕梁。 叫化鸡文人的游戏把玩和品味,是文人菜的特色。把玩是一种游戏心态,并不以吃饱为目的,而是品赏和品味这个过程里细腻与美好的那一部分。 对文人来说,烹饪的过程就是艺术创作的过程,需要灵感和激情的参与,更需要好心情的在场。袁枚曾说,一个好厨师一次不能烧太多的菜,四五道菜足矣。像一个画家,一下子画得太多,到后面笔力不济,难免多有败笔。要创作出精品,必以放松、游戏、挥洒、酣畅之心态,这个时候,灵光一闪,妙趣横生,往往有神来之笔闪现。叫化鸡,便是这种游戏心态下的神来之笔。 “黄蓉用峨嵋钢刺剖了公鸡肚子,将内脏洗剥干净,却不拔毛,用水和了一团泥裹住鸡外,生火烤了起来。烤了一会,泥中透出甜香,待等湿泥干透,剥去干泥,鸡毛随泥而落,鸡肉白嫩,浓香扑鼻”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第一次知道“叫化鸡”是在金庸的笔下。现在的“楼外楼”,叫化鸡也几乎是客至必点的一道招牌菜。关于这道菜的来历,也有种种莫辨真假的说法,主要是为食客助兴之用。但在我看来,与其说叫化鸡是乞丐发明的,毋宁说是文人游戏的产物规规矩矩的一道菜,规规矩矩的做法,毫无趣味,就跟平凡人生一样了无新意。吟诗作赋也是如此,一再重复那些陈词滥调,又有什么意思呢?餐桌上亦如是,不依常理出牌,别出心裁,一只鸡,不用油不用水,甚至不用锅摘几片荷叶包裹,再用塘泥涂于表面,那鸡腹中,原已填满佐料,外边一层塘泥,也是用了绍兴酒掺和。将这泥块置于火上煨烤,等到泥块干透,热气于内部蒸腾,三四小时,便已熟透。 最具满堂惊艳效果的,应当是这样一幕只见厨师端着热气腾腾的整个泥团来到客人中间,于众目睽睽之下举锤敲击,泥团顿时土崩瓦解,内里香气伴着白雾奔涌而出,霎时霸气外露。当此一瞬,所有食客同时发出“哇”的一声欢呼真是比吃鸡本身更快乐、更有情趣的体验啊! 杭州菜用料不求高贵,加工不求繁华,简简单单,不落俗套。白菜是寻常贱物,但齐白石画一棵白菜,便是雅到极致。大俗大雅,叫化鸡正是如此,艺术领域往往化腐朽为神奇,化通俗为奇崛,这与叫化鸡的风格正是一路的。 西湖莼菜汤文人的情思文人对饮食的讲究,有时简直可用“苛刻”二字形容。孔子说过,“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往大了说,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都要按时季合理地吃,当然没错;切得不正,烹得不好,都不吃,这也实在是有得吃才如此。 杭州菜十分紧要的一点,是十分懂得食材的选用,且一定要四季分明才好。与杭州相比,广州人食谱芜杂,但凡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都能吃。杭州却不同,作为繁盛都城,吃是极为讲究的,春吃新笋,夏吃菱角,秋吃螃蟹,冬吃萝卜。杭州菜的气质,与西湖类似,西湖一日游是游不出杭州味道的,需要十天半个月闲住下来,慢慢地品,才会知道它的美好。 莼菜是西湖八月的时令菜羹。莼菜就是马蹄草,夏天静静趴在水面,为我国南方独有,而西湖的最好。莼菜出名已久,诗经里就有它的影子,而最为人熟知,则是因为晋朝的张翰,他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便无端地思念起家乡的美味莼菜羹和鲈鱼美,竟然弃官回了乡。从此,“莼鲈之思”这个词语便将莼菜与文人的乡愁连在了一起。 西湖莼菜汤,那一叶小小的叶片,做了汤便卷起来,像国画里笔尖浅浅一抹而抹出的小舟泛于湖上。这碧绿的莼菜汤,虽然莼菜本身没有什么特别味道,甚至淡到无味,但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