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_登月之旅_陈松.doc_第1页
教育部参赛_登月之旅_陈松.doc_第2页
教育部参赛_登月之旅_陈松.doc_第3页
教育部参赛_登月之旅_陈松.doc_第4页
教育部参赛_登月之旅_陈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小学科学登月之旅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国标本苏教版 科学 六年级上册3,课时:14,师生课前准备:沙盘、大小不一的石子若干、线、玻璃棒、尺子、铁架台、手电筒,共8份,分组实验用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明确组内人员实验过程中的分工(记录、实验、观察、测量、监控)学生通过网络搜索,资料查阅,搜集月球概况进行整理,用于课堂交流二、 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学习并掌握月球的基本概况及环形山的成因。2、能够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实验。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及已取得的成果。3、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教育方面:1、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多思善言的学习能力及习惯。2、增进学生对自然科学的了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探索热情。发展方面:开拓学生的知识眼界,丰富学生科学素养。三、 教材分析登月之旅为小学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单元第一课。对学生来说,本课内容是既熟悉也神秘的。从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开始,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并带入月球知识的学习。本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人类逐步认识月球的过程及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教材中向学生提供的知识介绍并不多,而网络上的内容却非常丰富,这里需要教师与学生利用百度搜索,获取所需的材料,并通过归纳整理,有所侧重地在全班分享。月球知识介绍中,通过一个环形山模拟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对月球的研究中来,在实验中了解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学生的这个分组实验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课前的材料准备就是为了这个实验,为确保实验的顺利,教师在实验前要向学生提出步骤与要求,并参与到实验中来。同时,最好有对学生示范的过程,方便学生掌握操作步骤,纠正自己的实验过程,易获得实验结论。 通过前两个环节,对月球有一定了解后,学生再去了解人类探究月球的历史,才会对人类登月所取得的成就有一个较为切实的感悟。通过百度搜索,在图片及文字资料面前,让学生全面地了解登月的壮举,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四、 教学方法有关月球的情况,所含知识点较多,也比较零散,大量的信息,仅靠课堂上学生的汇报,集体的朗读,很难让学生把它内化成自己的“营养”。在这里我采用“预习整理”的方式,课前布置学生去做搜索及整理,既为课堂教学服务,更是为让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月球先有一个主动的了解。课前布置学生去搜索整理,他们必然会事前仔细阅读,再加上课堂上的交流及教师的点拨,掌握起来就容易了。模拟环形山的形成实验,操作步骤较多,测量要求也高,学生有一定困难。加上教师示范的观看视角有限,巡视指导也不可能做到面向全部,可能会有学生不能很好地得出实验结论。这个环节中通过百度视频的实验呈现,在直观的实验指导下,学生在操作过程比较顺利,全班的掌握情况很好。五、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猜猜看课件出示: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学生猜谜(二)学习新课1、古人对月球的探索1)师:对我们来说,谜语很简单,但月亮却是神秘的。从古代起,人们就开始关注月亮了,幻想着有朝一日能登上月球,一探究竟。但限于科技的发展,古人只能用肉眼观察月亮,然后来想象月亮上的景象,还编造了不少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你能说出一些吗?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百度图片) 你知道这4幅图各是描绘的哪个神话故事吗?2)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挑选12个给学生看一看)【百度百科】嫦娥奔月:/view/24116.htm【百度百科】玉兔捣药:/view/543962.htm【百度百科】天狗食月:/view/391652.htm【百度百科】吴刚伐桂:/view/50750.htm师: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些故事都只是神话故事,(板书:古代 神话故事)并无任何依据。而人类也没有满足于此,多年来,我们一直没有停下对月球的探索。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特别是网络的普及让我们随处可以查阅到有关月球的信息。我们同学们课前也作了大量的资料搜索,来,一起分享一下。2、月球基本概况交流1)学生阅读自己查阅到的信息,教师注意倾听,加以评述2)【百度百科】月球:/view/1984.htm?fromId=2367484带领学生简单浏览,提示学生回去可以上网查阅。浏览后,简单概括(与地球关系,距离,年龄,结构,质量,大小,密度,温度,旋转周期,亮度 ,引力等)3、近代对月球的探索1)师:现在我们对月球的了解来源于人类不断的努力探寻。早在十六世纪时,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就用他自制的望远镜来观察月亮(板书:近代 望远镜),他看到月球表面有众多的月海、高地和环形山。(板书:月海 高地 环形山)课件出示:(百度图片)2)师:有的时候高地也称为“月陆”,(板书:月陆)师:你知道什么事月海、高地、环形山吗?(板书:月海 高地 环形山)【百度百科】月海:/view/20494.htm【百度百科】月陆:/view/191196.htm【百度百科】环形山:/view/52708.htm 带领学生简单浏览后,进行小结,并出示标示月海高地环形山3)师:高地和海,在地球上我们都见到过,在地球上你们见到过环形山吗?师:你觉得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猜想一下?师:这个问题同样也一直困扰着科学家。30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于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直到大约50年前,天文学家用更大的天文望远镜对月球进行观察时,得出了新的结论:这些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百度视频】:/programs/view/6GbsWt2IkNM师:最新的结论认为,月球的环形山就是这样形成的,看这是地球上由流星撞击而成的陨石坑。课件出示:(百度图片)4、环形山形成实验1)师:陨石撞击月球形成了环形山,但环形山大小不同,深浅各异,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回答师: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布置学生拿出实验材料)师:这个实验你想怎么做?(对学生回答进行补充,纠正)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这个实验到底应该怎样完成。【百度视频】观看视频(前1分50秒):/v/b/65048566-1501894071.html2)开始实验:出示实验目标,完成实验表:环形山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太阳光在什么样的角度时比较利于观察月球环形山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验记录表沙坑的宽度(厘米)沙坑的高度(厘米)质量小的石块距离50厘米落下第一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三次第三次平均值平均值质量大的石块距离50厘米落下第一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三次第三次平均值平均值质量大的石块距离20厘米落下第一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三次第三次平均值平均值结论3)学生分组汇报实验数据机分析的结果。(根据时间情况,请35组学生汇报)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撞击的确可以形成环形山。而且质量大的物体撞击月球,形成的环形山较大,同样质量的物体,距离月球越远,撞击形成的环形山较大。(板书:质量大 环形山较大;距离远 环形山较大)师:这个实验结论和我们一开始的猜想一致吗?师:根据实验结果看,你觉得什么时候看月亮的环形山比较合适?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师:农历十五左右,太阳直射月球,不利于观察环形山,农历初七初八或者二十二、二十三的时候,太阳斜射月球,比较利于观察环形山。 (板书:斜射 利于观察)5、现代人探月方式1)师:有了望远镜,对于观察月球容易多了。但我们人类早已不满足这样探索月球了。【百度视频】“阿波罗号”登月:/20100525/n272334559.shtml让学生看几个重要片段:飞船飞向月球,宇航员月球行走,在月球观望地球师:你们看到了什么?(板书:登月成功)师:这不是科幻电影,这是真实的事情。1969年0月16日,美国3为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飞船以每小时40000千米的速度奔向月球。3天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离开指挥舱,驾驶登月舱成功登上了月球。【百度百科】阿波罗计划:/view/1715.htm?fromId=27799让学生看登月成功部分师: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师:看到人类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你激动吗?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后也很激动,他说,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一步。你知道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2)师:不过,登月成就虽然很大,但真的解开了月亮神秘的面纱后,人们却发现,月亮其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丽,甚至还很荒凉。在课外搜集的资料中,以及刚才在课堂的交流中我们已经知道这一点了。你觉得失望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不为月球的荒芜而失望,为人类的成功而兴奋3)师:自从此次登月成功后,直到今天,人类还没有进行第二次登月。近年来,我国的航天科技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中神五,神六,神七,神九成功载人进入了太空,嫦娥二号卫星也成功实现了绕月观测,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探索太空的航天器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不过多解释(例:天宫系列空间站,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百度搜索链接,供学生课后了解:/special/tiangong/hangtianqi/index.shtml师:这些成就表明,我们离成功登月已并不遥远,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登月的愿望,你们觉得呢?4)师:如果将来我们国家拥有了成功登月的技术,你想去月球旅行吗?根据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设想一下,去月球旅行,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去了月球上,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点评(借助学生回答,帮学生梳理已掌握的知识)师:同学们考虑得很详细,老师真心的希望,登月旅行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如果我们班有同学们能够参与这样的壮举,我会为你们而自豪。板书设计:登月之旅月海古代(神话故事)高地(月陆)近代(望远镜)月球环形山现代(登月成功)撞击 质量大 环形山较大距离远 环形山较大斜射 利于观察六、 教学反思登月之旅是很吸引学生的一课。本教案,是在之前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整改的案例,几个月前再实施于自己的课堂,相比之前,收效明显。本课教学前有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事先布置学生去查阅资料,最好还要课前指导或检查他们准备的情况。如果学生带着空白的积累直接进入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容易和教材产生共鸣,事先的很多预设可能无法达到。从一开始的神话故事,到全班的月球基本概况交流,再到后面人类登月及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都和个人知识积累息息相关,学生虽不必知道得清清楚楚,但“略知一二”是必要的。 掌握人类探寻月球的过程,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这个作为教学的重点,贯穿整节课的学习,通过学生的预习及教师课堂的有效组织,加上板书的烘托,在课堂上得以突出。模拟环形山的形成是本课的难点,主要原因是实验操作有难度,通过百度视频的观看,对学生实验过程有一个有效的指导,再有实验前后学生的互相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