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试题1.doc_第1页
打印试题1.doc_第2页
打印试题1.doc_第3页
打印试题1.doc_第4页
打印试题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石学与近代考古学的最大区别在于,金石学缺乏近代考古学所具备的( )和( )为基础的一套科学发掘、研究方法。2.( )、( )、( )是考古学的三大记录手段。3.龙山文化的发现者是( )4.某个探方在遗迹的位置是:横坐标第三号,纵坐标第二号,那么,在该处第三层文化层出土的第八件器皿的编号应为( )。5.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是( )、( )、( )。6.隶释的作者是( ),他的名字读作( )【仅注音】7.给下面两个字注音:甗( );斚( )名词解释 1.三期论2.后岗三叠层3.考古类型学4.甲骨四堂5.毛公鼎6.黄肠题凑名词解释 1直立人:直立人化石最早发现于爪洼,1891年荷兰Dubois发现一块头骨化石,后又发现骰 骨化石,1894年正式命名为直立猿人,现称人属直立种。中国境内发现的直立人化石主要包 括蓝田人、北京人、巫山人、元谋人等,中国最早直立人脑量为800-1000ml,一般认为直 立人存在的时间为距今200-20万年 2类型学:也称为形态学或标型学,是研究考古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的外部形态顺序的 方法论。在近代科学中,生物学最早使用这种方法。1903年瑞典考古学家蒙特留斯在东 方和欧洲的古代文化诸时期一书中专门总结并论述了类型学原理。二十世纪30年代类型 学理论传入中国。类型学最初是为了解决考古遗存的时代问题,也被应用于各考古学文化 的比较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3铜石并用时代:1877年意大利学者G.基耶里克提出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增加铜 石并用时代作为过渡期,从此确立了这一概念。铜石并用时代以红铜的使用为开始的标志 。世界各地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的时间是不同的。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上限可以到仰韶文化 时期,龙山时代则是晚期铜石并用时代,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金属工具不仅仅是红铜,还 有黄铜、青铜,只是后二者较少。 4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具有共 同特征的一群遗存 5北辛文化: 北辛文化得名于山东省滕州市北辛遗址的发掘。主要分布于泰山南北两侧及 汶河、泗河流域,年代在公元前5500-4200年之间。典型的遗址除北辛遗址外,还有泰安大 汶口遗址的下文化层、兖州王因遗址的下文化层等。北辛文化遗存的主要特点如下:房子 多为带门道的椭圆形和圆形半地穴式,室内灶面与居住面持平。墓葬以长方形土坑竖穴墓 为主,流行单人仰身直肢葬,晚期有少量二次葬和两个人以上的合葬墓,流行生前拔除侧 门齿的风俗。随葬品普遍较为贫乏,无明显差异。打制石器占较大比例,磨制石器及骨角 器总体来说不发达。陶器有泥质和夹沙两类,主要为泥条盘筑和泥片贴塑,器表以素面为 主,有一些篦线纹和刻划纹,晚期出现了红衣陶和单彩陶。陶器造型多三足器和平底器, 包括鼎、釜、盆、三足钵等。 6空首布:铜制铲形币,柄上有銎,故称空首布,是布币中最早的形式。主要流行于中原三 晋地区,流行的时间为春秋至战国晚期。平首布或从空首布演变而来。 7妇好墓:1976年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墓主妇好为商王武丁的配偶之一。墓圹为长 方形竖穴,南北向,墓内有二层台和腰坑,有棺椁、殉人、殉狗。墓内出土大量铜器、玉 石器、骨器、陶器等,所出带铭铜器为武丁时期断代的标准器物。妇好墓的发现对于研究 商代晚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8大明宫:唐代宫殿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北的龙首原上。史载大明宫为唐高宗以后的 主要朝会之所。始建于唐代早期,唐后期毁于兵乱。大明宫的平面形状,南部呈长方形, 北部呈梯形,面积3.2平方公里,版筑夯土城墙。在东西北三面都有与宫墙平行的夹城。宫 内殿亭建筑遗址多在宫城北部,已经发掘的有大明宫正衙含元殿及麟德殿、三清殿等。 9黄肠题凑: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见于汉书记载。黄肠 系由木质得名,题凑则指“木头皆内向”的堆垒结构。目前黄肠题凑墓葬的发现仅限于西 汉一代,以北京大葆台汉墓、河北石家庄汉墓、湖南长沙汉墓及江苏高邮汉墓为等诸侯王 墓为典型代表。迄今尚未发现东汉时期黄肠题凑墓的实例,题凑之之制在东汉时期已渐为砖 室墓所代替。 10越窑:在浙江慈溪,古代属越州,故名越窑。越窑开创于东汉,唐、五代时得到蓬勃发 展。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参看大百科考古卷)1. 简答题简述中国细石核的我分类并列举处典型代表遗址。齐家文化的年代、分布及基本特征,列举处代表遗址。简述商周时期的的族墓葬制度,并列举处公墓遗址。简述西夏王陵的基本布局特征。简述仰韶文化早期聚落分布的基本特征并举例说明。简述隋唐时期佛教寺院的基本布局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遗存及遗物。1.什么是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文化的命名法原则是什么?2.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商周考古特点有哪些?4.为什么说汉唐时期是金石学萌芽时期?5.探方发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列举题1.请写出地层观察学的四种土壤。2.请列举近代中国四位著名考古学家。3.列举甘肃省境内四处旧石器晚期遗存名称。4.列举仰韶文化的四种类型。论述题山顶洞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根据这些考古发现描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并总结其文化特点。名词解释(80分)李济 5李济:字济之,湖北省钟祥县人。中国现代考古学家。生于清光绪年间,1979年卒于台湾 省。 李济曾在哈佛大学学习人类学专业。归国后开始从事田野考古。1926年发掘山西夏县 西阴村遗址,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自行主持的考古发掘。领导的安阳殷墟等重要考古工作 。李济在学术上的主要成就,是以殷墟发掘资料为中心,进行专题和综合研究,其中花费 精力最大的是对殷墟陶器和青铜器的系统研究。著有殷墟器物甲编:陶器上辑。在与 他人合著的古器物研究专刊第1?5本中,对殷墟发掘所获170件青铜容器进行了全面的 探讨。其他论著中文的有西阴村史前遗存、李济考古学论文集等,英文的有中 国民族的起源、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安阳等 6世说新语:南朝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轶闻琐事、言谈举止)集。编著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宗室。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 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 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 一、二、 陶衣 青州龙兴寺窖藏 青白釉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典型器物 失蜡法 封泥二、简答题(140分)1.简述中国细石核的我分类并列举5处典型代表遗址。2.齐家文化的年代、分布及基本特征,列举5处代表遗址。3.简述商周时期的的族墓葬制度,并列举5处公墓遗址。4.简述西夏王陵的基本布局特征。5.简述仰韶文化早期聚落分布的基本特征并举例说明。6.简述隋唐时期佛教寺院的基本布局特征。7.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遗存及遗物。三、论述题(80分)1.结合考古调查与发现的材料,分析先秦时期都邑布局规划的基本思想。2结合考古调查与发现论述北魏帝陵的基本特征。四川大学2007年至2010年考古学考研试题2007年一、名词解释:文化层 细石器 卡若文化 甲骨文字 墓志 虎子 安伽墓 白沙宋墓二、简答题:什么是新石器时代“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在考古学上有何重大意义考古学上的“绝对年代”和“相对年代”有何意义旧金石学与近代考古学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三、列举题:试列举你所知道的三件商周青铜器的名称与时代,并作简要说明。试列举三种不同形制的汉代铜镜,并对其特征加以简要说明。试列举三种隋唐时期的墓葬,并对其形制加以简要说明。试列举你所读过的三本与考古学有关的著作(或三篇与考古学有关的文章),并写出作者、出版年代与主要内容提要。四、论述题:试论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发现的意义与价值。试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晋南朝墓葬的形制与分期。试论唐代铜镜的形制特点及其演变。二、简答题(每小题20分)1 简答秦兵马俑坑的发现及其意义2 简答汉代的“黄肠题凑”墓3 简答曹魏邺城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意义4 简答传统的金石学与现代考古学之间的关系三、列举题(每小题10分)1 试列举三种现代自然科技术运用于考古学研究的方法2 试列举三项近十年来新的考古发现并简要说明其意义3 试列举三部有关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研究方面的专著,并简介其内容4 试列举三种汉代铜镜的名称及其主要特征四、论述题(共计100分)1 论述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及其意义(30分)2 论述洛阳烧沟汉墓的分期及其意义(30分)3 比较汉代铜镜与唐代铜镜的不同特点(40分)2009年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汉源富林遗址 马家窑文化 二里头文化 蚁鼻钱 安伽墓 元大都二、简答题(每小题20分)1 什么叫“二次葬”?试举例加以说明2 简答龙山文化发现的意义3 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有何历史价值?三、比较题(每小题20分)1 试比较汉镜与唐镜在形制与纹饰上的不同特点2 试比较隋唐两京城(长安与洛阳)在形制布局上的不同特点3 试比较四川与山东汉画像石艺术题材与制作风格上的不同特点四、论述题(每题40分)1 试论安阳殷墟遗址发掘的意义2 试论汉代“黄肠题凑”墓的起源与发展3 试论近年来我国北朝隋唐时期有关中外文化交流的考古新发现及其意义2010年一.名解元谋人 龙山文化 二里头文化 燕下都 永固陵 开元通宝二.三.简答.对比和例举题(大概,部分)殷墟的发掘及意义马王堆汉墓帛书发现及意义例举三篇考古发掘文章并作简评例举近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发现及简评汉长安城与曹魏邺城的比较唐代前期铜镜与中后期铜镜的比较居延汉简的发现及意义四.论述洛阳烧沟汉墓的分期方法及分期特征西安唐墓分期居延汉简的发现及意义2011年一、 名解北京猿人 司母戊鼎 开元通宝 虎子 安伽墓二、简答什么是考古学文化什么是考古学文化中的典型遗物,意义什么是文物?价值我国博物馆分类?举例一本考古报告的名称及内容简介三、 问答安阳殷墟发掘意义论汉代黄肠题凑墓唐武士俑演变分期名词解释:1元谋人 2贝丘 3石峡遗址 4周原甲骨 5黄肠题凑 6格古要论简答:1简述夏家店文化下层(时间,地点云云)2金代界壕遗址论述:1新石器时代的分期和分区2从元大都 隋唐洛阳城(还有几个)说明城市的变迁一、试述放射性碳素断代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50分)二、简述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成就。(50分)三、试述你对二里头文化的认识。(50分)四、中国古代铜币的发现及铸造工艺、(50分)五、夏鼐和苏秉琦对中国考古学的贡献。(50分)六、论述明朝万历年间的援朝战争。(50分)吉林大学2003 考古题一、名词解释:(共15分)1、考古学 2、遗存 3、放射性碳定年 4、遗址 5、聚落二、请说出与考古学相关的主要学科以及它们各自的主要作用。(共30分)三、考古发掘的主要原则是什么。(共20分)四、如图一所示,H1的年代有哪几种可能,为什么?(共20分五、根据图二将这些器物排列演变序列,并说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共25分)是排列陶鬲的演变序列,用类型学方法。六、说出图三器物的名称、年代或考古学文化(共40分)有半坡鱼纹盆、莲花纹瓦当、青铜斝、燕国明刀、磁山文化小口双耳壶、汉五铢、重环纹、铁铧犁、丁村三棱大尖状器等一、名词解释:1、瓦当2、体质人类学3、黄肠题凑4、梁思永5、云岗石窟6、殷墟7、封泥8、山顶洞人二、论述:1、现代科技在考古学上的应用。2、墓葬制度的演变。考古学通论:1、名词解释15个75分:考古学文化,大坌坑遗址,梁思永,瓦当,干拦,封泥,磁州窑,大足石刻,殷墟,山顶洞人,黄肠题凑,等2、简答题1个30分:现代科技在考古中的作用3、论述题1个45分: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的演变(新石器时代到明代)十六个名词解释只记得十四个了1、峙峪文化,2、红山文化,3、毛公鼎,4、永宁寺碑,5、磁州窑,6、三叠层,7、云梦竹简,8、侯马盟书,9、永乐宫,10、大明宫,11、石阙,12、弥生时代,13、卡那苏克文化,14、乌尔姆文化).两个大题:1、考古学的分支学科及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中国古代(新石器-明清)建筑的发展过程吉林大学2007考古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5*10=150分)1、灰坑 2、干栏式建筑 3、红山文化 4、黑城遗址5、安特生6、考古学文化7、金石学8、简牍9、考古学报10、白沙墓葬11、绳纹文化12、麦积山石窟13、元君庙墓地14、“后岗”三叠层15、二、论述题:(50*2=100)1、史前考古学的分期及各自特点2、原始瓷器和瓷器一、名词解释(5X8=40分)1安特生 2碳十四测年 3金牛山人 4后李文化 5周原 6辛店文化 7买地券 8南朝陵墓石像、二、简答(25X4=100分)1考古学文化的含义及其命名法则2简述五座史前时期城址的发现及其研究3简述商文化分期4简述唐代瓷器的特点三、论述(40X4=160分):1试述酋帮理论及其在中国考古学中的应用2良渚文化的发现及其研究3东周时期列国的铸币及其特点4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制作技术、艺术特点及其发现的历史意义一、名词解释1裴文中2红山文化3偃师商城4尼雅遗址5象山王氏墓葬6南唐二陵7西夏王陵8云冈石窟二、论述题(6选3)1考古文化研究中的侧年方法及其特点?2环渤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3伊洛河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发现及其特点?4南京地区六朝墓葬的特点?5巩县宋陵的布局特点?6隋唐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及其特点?一、名解(810)1石片2永固陵3白沙墓4黄肠题凑5妇好墓 6兆域图 7毛公鼎 8凌家滩二、简答(520)1、旧石器时代研究的生长点(新研究方向和手段)2、考古学学科性质和地位3、东周秦墓埋葬制度4、宋代帝陵特点和布局5、贾湖遗址的发现三、论述(430)1、龙山时代中原地区社会形态发展情况2、二里岗期城址的发现、特点与意义3、汉代帝陵的结构和演变内容4、唐墓壁画内容和布局考古学通论(下)复习参考一、名词解释龙首渠龙首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是今洛惠渠的前身。建于西汉武帝年间。从今陕西澄城县引洛水灌溉今陕西蒲城、大荔一带。人们发明了“井渠法”,使龙首渠从地下穿过土质疏松的商颜山。井渠法有效地解决了工程过程中的通风、照明、出渣等问题。龙首渠竖井与坎儿井相同,是坎儿井的源头。耧铧畜力条播器耧车上的耧足。呈三角形等。西汉时已有三脚耧车,山西平陆西汉晚期墓壁画中有反映。是中国最早的播种机。族坟墓死者按宗法关系,在由国家政权指定的公共墓地中同族而葬,称为族坟墓。族坟墓又分为公墓和邦墓两类。公墓是国君和王室贵族及其子孙的墓地,中间是历代国君的墓,以最早葬入的先王为准,以下各代国君依左昭右穆的次序依次葬入。国君墓左右为贵族墓,依身份分居前后。到战国秦汉时期,原先的公墓实际已成为王陵区,只埋葬王及其配偶和少数关系最亲近的王室血亲,一般的贵族封君、各级官僚则同平民一起葬于邦墓。汉武帝之后昭穆制度有所破坏。满城汉墓满城汉墓在河北满城县城西南,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窦墓在刘墓之北侧,皆坐西朝东。凿山为陵,内部布局模仿宫殿建筑。刘胜墓全长约52米,最宽处约38米,最高处约7米,由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组成,窦绾墓和刘胜墓的形制大体相同。两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共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著名器物。广州南越王墓位于广东广州象岗山上,是一座石室墓。墓室平面呈“早”字形,全部用石块构筑,有较长的墓道和南北耳室。分为前后两部分,共有7室。墓主葬在中间主室,一棺一椁,墓主身着丝缕玉衣。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史记称为赵胡)的陵墓,是彩画石室大墓。南越王墓劈山为陵,前端东、西侧开横洞成耳室,南面开辟斜坡墓道。出土大量的文物,其中的“文帝行玺”金印是国内首次出土的汉代帝王金印。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买地券东汉中期以后土地兼并,所有权时有变更,墓内常随葬一种购买墓地的契约买地券,又称墓别或地券。是一种象征性的证券,目的是使死者墓地所有权合法而不被侵犯。买地券多数仿简策形式,刻(写)在长条形木、铅、铁或玉石版上。后发展为迷信压胜之物,内容荒诞不经。买地券是研究东汉土地制度的重要材料,但数字、价值未必真实。记载买地日期、面积、价值、地界、证人和证人报酬。镇墓兽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是为镇摄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冥器。春秋战国楚墓已用镇墓兽。西汉陶镇墓兽出土不多。东汉墓镇墓兽较为普遍,而且形式也较为一致。主要特征是吐长舌。居延汉简1901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发掘楼兰古城,发现120多枚汉文简牍。19301931年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居延汉代烽燧遗址共掘得汉简1万余枚,称为“居延汉简”,70年代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又在3处烽燧遗址出土近2万枚。内容为汉代边塞上的屯戍档案、历谱、私人信件和一小部分书籍等。2002年第三批居延汉简出土。居延汉简是史记、汉书之外存世数量最多的汉代历史文献。长沙马王堆汉墓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三座墓中以一号墓规模最大并出土了世界上第一具古湿尸。此外还出土了帛书、漆器、丝织品等大量文物。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有一件素纱襌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3座墓的墓坑,形式基本相同,都是北侧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遣策是战国简牍的一类,是丧礼时的吊唁者的礼单或者随葬品的清单,用来随葬。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江陵秦汉墓、河南信阳楚墓中都有出土。二、简答题简述楚文化的主要特点。墓葬形制:春秋时期均竖穴土坑墓,地表没有封土,墓坑内不设台阶,无墓道,平民墓多设壁龛;到了战国时期,仍流行竖穴土坑墓,但大中型贵族墓都有封土,设有多级台阶或还带有斜坡墓道,而平民墓则无封土、台阶和墓道。陶器组合:春秋时期常见组合鬲、盆、罐、长颈壶。战国时期组合也发展为仿铜礼器占主导地位。战国早期:鼎、簠、壶;战国中期:鼎、簠、壶;鼎、敦、壶;鼎、簠、敦、壶。战国晚期:鼎、敦、壶、钫、盒。简述战国秦汉考古的特点。1、资料异常丰富和庞杂。2、大墓和大的工程遗址数量众多。3、反映生产力的资料占有特殊地位。4、纪年文物增多,为断代提供方便。简述战国铜镜的特征。铜镜广泛制造和应用的时期。楚国地区是铸镜最为发达的区。北方战国墓出土较少。各地发现的铜镜在形制和纹饰方面出现地方特色。形制特征:一般常见的为圆形,个别有方形,矩形。 圆镜直径一般在1020厘米之间,圆形镜一般为弓形钮(桥形),个别有半圆形钮,上有一道至三道弦纹,个别有兽形钮。无钮座或有圆、方钮座,或四瓣花座。从战国早期到晚期一般趋势是,钮由小到大,由小桥形(弓形)钮到较大的弦纹钮、半球形钮。钮座由无到有。镜面由平到凸。边缘由平缘到卷缘。纹饰特点:铭文尚未出现。素面、弦纹、山字纹、蟠螭纹、龙凤纹、四叶纹、羽状纹、连弧纹、云雷纹、菱形纹、狩猎纹、几何纹。有的单有地纹,有的主地两纹,也有单有主纹。战国早期:素面镜、山字纹镜(四山纹)、龙凤纹镜、蟠螭纹镜(钮座外缘贝纹带)。战国中期:三弦钮,花纹分主、地两层。山字纹镜(四山有桃叶纹)、四叶纹镜、菱形纹(方连纹)镜、纯羽状纹镜、蟠螭纹镜(钮座边缘宽弦纹)、凤鸟纹镜、兽纹镜。战国晚期:多以云雷纹(涡纹)为地。 素面镜、弦纹镜、连弧纹镜、山字纹镜(五山、六山纹)、蟠龙纹镜、凤纹镜、兽纹镜、几何纹镜、四叶纹镜、狩猎纹镜。地区分布和特点:从出土情况看,南方铜镜数量远远超过北方。主要是湖南。南方镜不仅数量多,花纹亦多精美。主要有素镜、弦纹镜,山字纹镜,羽状纹镜,兽纹镜,四叶纹镜,龙凤纹镜,菱形纹镜,连弧纹镜。北方以素镜为主要形式,还有弦纹镜,蟠螭纹镜,羽状纹镜,龙纹镜等。简述秦统一后的军事设施直道,长城,灵渠简述西汉铁农具的分类。i. 砍伐工具:斧、斤ii. 耕垦农具:犁、臿、耙iii. 中耕(除草)农具:锄、铲iv. 收获、加工农具”镰、连耞(jia)简述西汉冶铁遗址的考古发现。 迄今共发现汉代冶铁遗址30多处,其中近半数在河南省,有19处,规模都在1万平方米以上。具有代表性的有巩县(今巩义市)铁生沟(今巩义市南20公里铁生沟村南地,少室之山北麓。是西汉中期即新莽时期,该遗址展现了汉代从冶铁到成器的全过程。矿井、矿石加工场、配料池、燃料是木炭、炼炉、鼓风管、废铁坑、熔炉、烘范窖、多用途窖、退火脱碳炉、锻炉、沙钢炉),郑州古荥镇、南阳瓦房庄和温县招贤集贤村、鲁山南关望城,新近发现的泌阳下河湾冶铁遗址是我国所见最大的冶铁遗址简述东汉埋葬习俗。 1、家族墓地兴起 2、发达的模型明器和偶、俑类 3、买地券、镇墓文和镇墓兽 4、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墓 5、地上石祠、石阙、列兽、墓碑.石祠:我国著名的石祠皆在山东。三、论述题试述西汉墓葬的分类。大型墓(甲类墓):诸侯王、列侯一级的墓,有边长10米以上的竖穴,多重棺椁,或黄肠题凑,或石室墓,随葬品丰富,有车马、铜漆礼器、日用器及大批陶器、玉石器、木器等,有的有玉衣。中型墓(乙类墓):上卿、郡太守至县令一级的墓葬。墓圹边长510米,单棺或双棺,有三、四个椁箱,或为多室砖墓。出偶车马,铜、漆礼器一二十件,铜漆日用器、耳杯、木偶各数十件。也有例外,如御史大夫张汤墓是一座斜坡墓道的土洞墓,平面略呈甲字形,仅有一棺,葬品仅见铜镜、带钩等日常生活中小件,下葬时“载以牛车,有棺而无椁”。小型墓(丙、丁类墓):中小地主、和无官庶民的墓,墓室边长25米,两椁箱以下的木椁墓、单棺空心砖墓、土洞墓、带前室、耳室的小砖墓。随葬品以鼎、豆、壶等陶器为主,或罐、壶数件,有模型明器仓、灶、井等,有少量铜器、带钩、木俑、陶俑等。西汉漆器手工业的发展西汉漆器在日常生活中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容器。据汉书地理志,汉代设官管理漆器生产的有八郡:蜀、广汉、河内、河南、颖川、南阳、济南、泰山郡。 种类:鼎、壶、钫、樽、盂、卮、耳杯、盘、盆、匜、盒、奁、几、案、屏风等,以耳杯、盒、盆、奁及饮食器皿为主。 夹纻胎。战国晚期出现,汉代流行。但西汉前期注意庄重实用,以木胎居多,夹纻胎数量有限。夹纻胎的制作先用木头或泥土制成器型作内模,然后用一层层麻布或缯帛附于内模上,逐层涂漆、干实,去掉内模(脱胎)。夹纻胎漆器轻巧、牢固耐用,并且可自由创造圆形器。标志着战国漆器工艺的最高水平。陶胎漆器较战国多。又称漆衣陶。扣器在战国晚期出现,汉代增多。它是在漆器口沿或底部镶套铜(银)箍或在耳、足等部位镶套铜或银饰附件,称为铜(银)扣或扣器。起到了加固器身和装饰的作用,是漆器发展的标志。西汉中期以后流行在盘、樽、盒、奁等漆器的口沿或底部镶金、银的铜箍,在耳杯两耳上镶镀金铜壳,即所谓“银口黄耳”或“扣器”。秦汉时称木胎漆器为“木器髹者”,布胎漆器为“纻器”,有金属釦的漆器为“釦器”。有的在器(樽、奁、盒)盖上附有镀金铜饰(柿蒂形或四叶蒂形),有时还镶嵌水晶或玻璃珠。装饰纹样,常见的有图案化的龙凤纹、草叶纹、花瓣、云气、几何和近于写实的兽、鸟、鱼形等图案、旋涡纹。早期多见三分或四分的整齐的流云图,中期以后较为松散,彩绘工艺不如前期。流行卷云纹、凤鸟纹、涡纹等,少数漆器花纹是神仙、孝子及其他人物为主的故事。装饰纹样,常见的有图案化的龙凤纹、草叶纹、花瓣、云气、几何和近于写实的兽、鸟、鱼形等图案、旋涡纹。早期多见三分或四分的整齐的流云图,中期以后较为松散,彩绘工艺不如前期。流行卷云纹、凤鸟纹、涡纹等,少数漆器花纹是神仙、孝子及其他人物为主的故事。施纹法:漆绘。将生漆制成半透明漆液,加上各色颜料,描绘在器物上,不易脱落。油彩。用油(桐油)调色描绘于漆器面上。花纹易脱落。针刻。用针尖在已涂漆的器物上刺刻花纹,又称锥画。或在刺刻出来的线条内填入金彩,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戗金工艺。贴花(金银片贴花)。用金、银薄片制成各种图纹,粘贴在器物的胎或漆面上,涂漆,打磨显出花纹,有类似金银平脱的效果。金银平脱。类似金银片贴,但金片上有镂空花纹或毛雕。将雕凿成纹饰的金银薄片用漆或胶平整地粘贴在糙漆面上后,反复多遍上漆,直至油漆掩没粘贴的金银薄片。仔细打磨髹漆后的器胎,直到光滑细腻并露出金银贴花图案为止。因粘贴上的金银花纹与漆面平齐,又自漆面中脱露出来,文质齐平,故称“金银平脱”。考古学通论试题一、论述题(每题30分)1、论述大汶口文化的分期、类型及基本文化特征。2、论述二里冈文化的发现、命名及基本文化特征。3、论述曹魏邺城、北魏洛阳城的平面布局及其重要性。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山顶洞人 裴里岗文化 石家河文化 半坡类型 夏家店上层文化 琉璃河燕国墓地 虫鸟书体 东下冯遗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