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外差式收音机.ppt_第1页
超外差式收音机.ppt_第2页
超外差式收音机.ppt_第3页
超外差式收音机.ppt_第4页
超外差式收音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外差式收音机 直放式收音机 超外差式收音机组成 X 921型收音机原理图 X 921型收音机印制板图 一收音机工作原理 一 调谐 变频电路如图所示 L1从磁性天线 磁棒 上感应出的电台信号 经由L1和Cl A组成的输入调谐回路选择后 只剩下需要的电台信号 该信号耦合给L2 并由L2送BG1的基极和发射极 由于调谐回路阻抗高 约为100k 三极管输入阻抗低 约为1 2k 要使它们的阻抗匹配 使信号输出最大 就必须适当选择L1与L2的圈数比 一般取L1为60 80圈 L2取L1的十分之一左右 来自L2经输入调谐回路选择的信号电压一端接BG1的基极 另一端经C2旁路到地 再由地经本振回路B2次级下半绕组 然后由C3耦合送BG1的发射极 与此同时 来自本机振荡回路的本机振荡信号由本振线圈次级抽头B2输出 经电容C3耦合后注入BG1的发射极 本机振荡信号的另一端 即本振线圈次级另一端 经地由C2耦合到L2的一端 并经L2送BG1的基极 由于L2线圈只有几匝 电感量很少 它对本机振荡信号的感抗可忽略不计 因此 可认为由C2耦合的本振信号是直送BG1基极 这样在BG1三极管的发射结同时加有两个信号 它们的频率分别为f振 f外 只要适当地调整BG1的上偏置电阻R 使BG的发射结工作在非线性区 这时对应BG1集电极电流Ic为O 2 0 4mA 则f振 f外信号经BG1混频放大后将由集电极输出各种频率成分的信号 由B3中频变压器初级绕组与电容组成的465kHz并联谐振电路 选出465kHz中频信号 并将之经中频变压器耦合至次级绕组 输出送中频放大电路进行中频信号放大处理 在本机振荡回路中可变电容C1 B 或简称振荡连 两端并接一个微调电容器 它的主要作用是调整收音机波段高端的覆盖范围 其功能与输入调谐回路中的电容一样 二 中频放大电路中频放大电路的主要任务是放大来自变频级的465kHz中频信号 收音机的灵敏度 选择性等技术指标主要取决于中频放大器 一般收音机的中频放大倍数要达到1000倍 因此 中放三极管的放大倍数取 70左右 值不能取得太高 否则将引起中频放大器自激啸叫 在图中 B3 B4和B5分别是第一中频变压器 第二中频变压器和第三中频变压器 它们都是单调谐中频变压器 初级绕组分别与各自电容器组成并联谐振电路 谐振频率为465kHz 在电路中它们主要起选频 中频信号耦合和阻抗匹配作用 来自变频三极管BGl集电极的中频信号 经B3选频后 由B3次级绕组输出 一端经电容C4 C5后送往BG2的发射极 另一端送往BG2的基极 该信号经BG2放大后由集电极输出 并再经B4选频进一步滤除非中频信号后由B4次级绕组耦合输出 同样 B4输出的中频信号一端送往BG3的基极 另一端经C6 R8后送往BG3的发射极 中频信号经BG3再一次放大后由集电极输出送往B5中频变压器 来自BG3集电极已经过两级中频放大的中频信号 经B5再一次选频后 由B5次级绕组输出 送往检波电路进行解调处理 在上述的两级中频放大电路中 各极工作状态的确定要考虑到不同的需要 三 检波器及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在图中检波电路主要由检波三极管BG4 滤波电容C8和检波电阻R9 W组成 来自B5次级经中频放大器放大的中频信号送往三极管BG4的基极和发射极 发射结相当于二极管 检波后输出信号的变化规律和高频调幅波包络线基本一致 收音机的检波输出音频信号强度也能自动地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 四 低频前置放大与功率放大电路如图所示 来自音量电位器W中心滑片的音频信号 经C10耦合到BG5的基极 通过由BG5 BG6组成的阻容耦合低频前置放大器放大后 由BG6集电极送往输入变压器B6的初级 为了保证前置放大器有较大的功率增益和较小的失真 取BG6的集电极静态工作电流为2 3mA 来自BG6集电极的音频信号经输入变压器阻抗变换后 耦合输出两组相位差互为180O的音频信号 然后分别送往BG7 BG8的基极和发射极 BG7 BG8组成变压器耦合推挽低频功率放大器 由于电路上下是完全对称的 来自输入变压器的音频信号 经BG7 BG8功率放大后送往喇叭 在图中 R15是交流负反馈电阻 其作用是改善低频放大器的音质 二安装前的准备 一 印刷电路板上元件排列应注意的问题 1 磁性天线要水平安装在整机的上端 不能竖直放 磁棒周围不要放置大型的金属元件 2 磁性天线与振荡线圈要互相垂直 否则会引起两种线圈不必要的耦合 影响收音机的性能 3 喇叭要装在机壳上 不要固定在印刷电路板上 否则容易引起高频机振 电位器 双连可变电容器和磁棒通常都是固定在印刷电路板上 其中磁棒必须采用非金属支架固定 例如采用尼龙塑料支架 4 磁棒要尽量远离喇叭 否则会使磁棒磁化 使收音机灵敏度降低 磁棒也要远离输入变压器和中频变压器 尤其是第三中频变压器和与它相连接的检波三极管 以防中频信号及其谐波串入磁性天线回路引起收音机自激而产生啸叫 5 电池应尽量安排放在机壳底部 使整机重心降低 6 中频变压器在安排时 初级引线连接三极管集电极 次级引线连接下一极三极管的基极 它们的连接距离应尽可能短些 这样可以减小引线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 防止因分布电容或分布电感过大而造成中频频率不稳定或引起中频自激 三个中频变压器不要并排靠在一起 以免各级元件排列受影响 使前后级产生反馈而自激 7 电阻器和电容器排列建议按下图所示的形式 这样占用电路板的面积小 二 元器件检查及安装前的处理在进行收音机装配前必须根据元件清单逐一地对电阻 电容 电感线圈 变压器 二极管 三极管进行测量 并依照介绍的方法判断元件的好坏 为了保证收音机有足够的灵敏度和音频输出功率 变频管 BG1 值一般应为55 80之间 一中放三极管 BG2 值为80 120 二中放三极管 BG3 值应为80 120 前置低频三极管 BG5 值应为80 270 前置低频三极管 BG6 值应为80 270 功率放大三极管 BG7 BG8 值应选大于180较好 同时还要求两管的 值 Iceo尽量一致 一般误差在20 以内 由于在收音机中 电源的最高电压仅1 5V而一般三极管的耐压都大于12V 所以在低压工作的条件下通常不考虑管子的耐压问题 其他装配说明 一 中周一套四只 红色为振荡线圈 B2 黄色为第一中周 B3 白色为第二中周 B4 黑色或绿色为第三中周 B5 二 低频变压器一台两只 绿色或蓝色为输入变压器 B6 红色为输出变压器 B7 三 晶体管色点应按原理图配置 一般不要互换 否则会出现啸叫或灵敏度低等故障 BG7 BG8型号为9012 或3CX201不得与BG1 BG6 3DG201 弄错 三业余调试方法与步骤收音机机芯装配完后 经过反复检查 确实认为没有装错即可进行收音机的调整 收音机的调整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1 三极管静态工作点调整 它主要是通过改变三极管上偏置电阻的阻值 使三极管静态工作在最佳状态 2 中频频率的调整 它是通过改变中频变压器的电感量 使与它相并联的电容器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 其谐振频率为465kHz 3 接收频率范围调整 它是通过改变中波振荡线圈的电感量和本机振荡回路的微调电容器来实现收音机接收的中波频率范围为530 1605kHz 4 统调 也称灵敏度调整 它是通过调整天线线圈在磁棒上的位置 改变天线线圈的电感量 和输入回路微调电容使收音机在接收频率范围内始终有f振 f外 465kHz 一 调整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1 三极管静态工作点的选取收音机质量的优劣与三极管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关系很大 因此 进行收音机的调整首先必须调整好各级静态工作电流 变频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电流调大一些 收音机的本机振荡相对强些 但混频效果差些 对应三极管的噪声也相应增加 若工作电流调得太小 噪声虽然可以减小 但电源电压稍降低时 本机振荡不易起振 一中放三极管加有自动增益控制 所以工作电流不宜调得太大 静态工作电流调得太大自动增益控制效果差 但静态工作电流也不能调得太小 因为工作电流太小 一中放功率增益小 整机增益就不高 特别是在电池电压变化时 整机性能变化显著 收音机稳定性变差 二中放三极管静态工作电流可取大一点 以便获得较高的功率增益 但是若三极管集电极静态工作电流大于1mA时 中放功率增益增大不了多少 所以二中放静态工作电流通常取1mA左右 前置低放 BG6 一般静态工作电流调2 3mA 由于该级要求在失真较小的前提下尽量能提高功率增益 所以静态工作电流可适当大些 推挽功率放大级的静态工作电流主要用于克服交越失真 对应喇叭发出的声音像口吃似的 因此 静态工作电流不能调的太大 否则将增加电源的功率损耗 使功放级效率降低 一般调整原则是在不引起交越失真的前提下三极管静态工作电流尽可能调小 2 静态工作点调整前的检查静态工作点调整前的检查也称作通电前检查 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收音机元件装错或元器件不良在通电时引起整机总电流太大而将电池耗尽或将元件损坏 因此 在通电前首先不装入电池 闭合收音机电源开关 用万用表R 100档测量电池极板 红表笔接收音机负极板 黑表笔接正极板正常电阻值约为700 若电阻值约为0 说明印刷电路板中有短路 可能故障是R17电阻以前的线路板电源负极走线与电源正极 地 短路 或电解电容器C16击穿 若电阻值基本正常 断开电源开关装入电池 将万用表拨置500mA档 将表笔并联于电源开关两端 正常电流在10mA左右 若测得电流值很大 上百mA 则是C16击穿或R17电阻之前的电源供电回路短路 若测得电流大于10mA并伴随着通电时间而增加 故障元件是C16极性接反 若电流值为20 30mA 可能故障是前置放大器不良 这时整机电流不是很大 所以可以通电进行偏置调整和故障检修 3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测量三极管静态工作点是在无交流信号输人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 因此 测量低频放大器时必须使音量控制电位器置最小的位置 测量变频 中放电路时必须用一根导线短路天线线圈的次级L2 1 功放级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将万用表拨至500mA电流档 测量功放级Ic7 Ic8的静态工作电流 正常电流值为2 6mA 这时万用表应退至10mA档测量 若电流约为80mA左右 则是输入变压器次级断线 或BG7 BG8不良 若电流在6 30mA之间 则短接电路板为测量功放级静态电流而开的槽口 用万用表电压档测量中点电压 正常电压值为电源电压的一半 若中点电压不正常 故障是BG7 BG8 不对称且三极管性能差 若电流约为0mA 同时中点电压正常 故障是BG7 BG8同时接错 集电极与发射极对调 2 前置低放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将万用表拨置直流2 5V档 万用表黑表笔接地 电源的负极 红表笔接BG6发射极 测量BG6发射极对地电压 正常电压为Ue6 0 6 0 7V 3 中放级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将万用表拨置直流2 5V电压档 测量BG2发射极对地电压 正常时Ue2 0 6 0 8V 若电压略偏离正常值可调整R4电阻值 通常R4电阻值减小Ue2电压值变得更低 反之亦然 若Ue2正常 则测量BG3发射极对地电压 正常电压值为Ue3 0 6 0 7V 若Ue3不正常检查B4次级和B5初级绕组是否断线 R8是否不良 若上述元件都正常则故障元件是BG3不良 4 变频级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测量BG1发射极对地电压 正常电压值为Ue1 0 6 1 0V 若电压略偏离正常值 可调整R1电阻的阻值 通常R1阻值减小Ue1变得更低 反之亦然 若电压不正常 采用直流等效电路的方法 然后进行检查 二 中频频率调整目的是使三个中周变压器 中频调谐回路 的谐振频率调整为固定的中频频率465KHZ 由于所用中周是新的 一般厂家已调整到465KHZ 所以调试时 接收某一个电台 用无感起子调节中周磁芯 调整顺序是由后级往前级即先调Bz3再调Bz2至喇叭声音最响为止 三 接收机频率范围调整调收音机的频率范围535 1605kHz 调整时装上一个刻度盘 使双连可变电容全部旋进和旋出指针分别在刻度盘530 1630千周的线上 旋动双连可变电容器使指针对准640千周刻度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用无感起子旋动振荡线圈的磁芯收听640千周电台广播 声音适中旋动双连可变器电容使指针对准1500千周刻度附近 调整振荡回路微调电容C接听1500千周附近电台广播 如此高端 低端反复调整几次 四 统调 调整频率跟踪 目的使本机振荡频率在接收频率范围 中波段535 1650kHz 和远比外来信号频率高465KHz即本机振荡频率范围为1000kHz 2070kHz 因此 采用电容相同的Cl A Cl B双连可变电容器进行同步调节 通常在所选频范围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