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Standard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and night soil treatment facilities in BeijingJ 备案号: DB* 北京市生活垃圾粪便处理设施环境监测标准 2005-01-01实施2004-*-*发布发 布 北京市技术质量监督局 DB *前 言为实现北京市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促使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环境监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结合北京市的特点,对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进行环境质量监测,控制污染,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此次为首次发布,于2005年1月1日开始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本标准起草人:梁广生、栾智慧、徐勃、孙江、卫潘明、赵坤、王树国、周凯音、郑晓萌、张跃升、薛志飞、李彦富本标准由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提出并负责解释。 北京市垃圾粪便处理设施环境监测标准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粪便处理设施环境监测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生活垃圾、粪便处理设施,包括: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转运站、垃圾堆肥厂、垃圾焚烧处理厂、垃圾综合处理厂、粪便消纳站、粪便处理厂等的环境监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234849-1990 工业企业场界噪声标准及其测量方法GB 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6157一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889-1997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01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T 18772-2002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CJ/T 3037-1995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试行)本标准表1、2、3、4、5所列分析方法和规范同本标准同效。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最新版本。3 垃圾粪便处理设施地下水环境监测垃圾卫生填埋场作为城市垃圾粪便消纳处理系统的终端必须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垃圾卫生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监测应为全过程监测,包括:填埋场运行以前的本底值监测,填埋场运行阶段的常规监测,填埋场封场直至稳定阶段的跟踪监测。其他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可参照本条款。3.1 监测井的布设3.1.1 监测井数目垃圾卫生填埋场地下水监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填埋场设计规模并依照国家相关建设标准而定,但不可少于5个监测点,一般包括本底井1个、污染扩散井2个和污染监测井2个。3.2.2 监测井位置本底井:设在填埋场地下水轴线流向上游距垃圾堆体3050m内。污染扩散井:可设在场区地下水流向的两侧30m-50m以内各设一个扩散井。污染监视井:地下水主要通道的下游方向:30m-50m,100m-300m各设一眼井。采样井宜设置在填埋场内,也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采样井设置在场外,监测井布设点应安全、可靠,便于取样和维护。3.2.3 监测井深度地下水监测井取水端应设置在填埋区防渗系统以下的第一含水层(一般为潜水层)厚度的1/2处,所有的监测井取出的水样应来自于同一地下水含水层。若填埋区防渗系统以下的第一含水层距离填埋区底部防渗系统超过30米,在征得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卫行政主管同意后填埋区可不设置地下水监测井而对附近现有的地下水取水井进行水质监测。3.2.4 监测井结构地下水监测井孔径一般不小于110mm,监测井应设置井盖密闭,防止杂物或其他污染物落入井中;宜在监测井位于含水层取水部分的井壁上均匀打孔,井壁外包裹土工布并在最外层填充级配碎石,既防止堵塞井壁穿孔,又便于汇水入井;位于井口与井取水部分的井壁应密闭以防止由于其他原因导致井水污染。井壁宜选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也可选用其他不易被腐蚀或不易溶出有害物质的材料。3.2.5 监测井维护、重建垃圾卫生填埋场应对地下水监测井进行日常维护保证监测井能够正常取水,对连续三次未能取出水样的地下水监测井应在原址或原址附近按上述要求重新打建。3.2 地下水采样3.2.1 采样方法 用特制的小水桶提取水样,严禁用水泵抽吸水样,监测井取样前3天洗井,洗井时取出水量为井中存水量的3-5倍,每个样品采集2000ml,特殊项目的采样量和固定方法按其所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和要求进行。3.2.2 采样频率在填埋场投入使用前监测一次本底值,在使用过程中每年按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各监测一次,直到填埋场达到稳定为止。根据北京市气象情况,监测、采样时间确定为4月、8月、11月。3.3 地下水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3.3.1 填埋场投入使用前的地下水本底水平监测项目,按照GB/T14848 规定要求进行,共需进行39个项目的监测。填埋场运行阶段(日常监测)及封场后阶段(跟踪监测),地下水监测项目为:PH、总硬度、氯化物、氨氮、挥发酚、总氰化物、总砷、总汞、铬(六价)、总铅、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总大肠菌群(个/l)、地下水水位、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他项目。3.3.2 监测检验方法本底值监测检验方法执行GB 5750。日常监测及跟踪监测检验方法执行GB/T 18772。3.4 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按国家标准GB/T 14848执行。填埋场对地下水的影响情况还应对照本底值、背景值、不同季节、不同年份进行综合分析。4 垃圾粪便处理设施大气环境监测4.1监测点的布设4.1.1 垃圾粪便处理设施集中大气污染物气体排放源的,监测点数目及位置的设置,按GB/T 16157 执行。同时,设施的厂(场)区整体按无组织污染气体排放源进行监测。4.1.2 垃圾粪便处理设施厂(场)界监测点布设参见GB 16297(附录C)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设置方法。4.1.3 无组织污染气体排放源监测点测得的监测结果,以其中的浓度最高点计值。4.2 大气采样4.2.1 采样方法:垃圾粪便处理设施厂(场)界环境大气监测采样方法执行CJ/T 3037,垃圾粪便处理设施集中大气污染物气体排放源的,参照GB/T 16157与CJ/T 3037的相关方法执行。4.2.2 采样频率:每年的4、8、11月定期采样进行监测。4.3大气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基本项目与分析方法按表1执行。表1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基本项目及分析方法序号监测项目执行标准1总悬浮物GB/T 154322甲烷气GB/T 10410.23硫化氢GB/T 89704氨GB/T 146795二氧化氮GB/T 154356一氧化碳GB/T 98017二氧化硫GB/T 152628臭气浓度GB/T 146754.4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标准4.4.1 大气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评价标准执行GB 3095,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总悬浮颗粒物(TSP)评价标准执行GB 16889。4.4.2 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臭气浓度评价标准执行 GB 14554。5 垃圾粪便处理设施噪声监测垃圾粪便处理设施每年4月进行一次噪声污染监测。当设施处理工艺、处理量有较大调整时需增加监测一次。执行 GB 1234849。6 垃圾粪便处理设施甲烷气监测垃圾粪便处理设施应单独进行甲烷气监测以保证设施的安全运行,将甲烷气监测纳入垃圾粪便处理设施日常监测范围。沼气浓度日常监测要求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甲烷气体含量不超过2.5%;垃圾粪便处理设施建(构)筑物内,甲烷气体含量不超过1.25%。6.1 采样点的布设 气体收集输导系统的排气口和甲烷气易于积聚的地点设置采样点。6.2 监测频率 为了掌握气体产生和积聚情况,应在日常随机采样监测。正常情况下每周监测一次,发现异常增加监测频率。6.3 监测项目及方法 日常甲烷监测可采用便携式甲烷浓度监测仪,由各设施自行监测。对于垃圾卫生填埋场甲烷气即填埋气的监测基本项目与分析方法按表2执行。表2 监测项目及方法序号监测项目执行标准1二氧化碳GB/T 10410.12氧气GB/T 10410.33甲烷GB/T 10410.24硫化氢GB/T 146785氨GB/T 146796一氧化碳GB/T 98017二氧化硫GB/T 152627 垃圾粪便处理设施污水监测7.1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渗沥液监测7.1.1 采样点的布设 对于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转运站、垃圾堆肥厂、焚烧厂等垃圾粪便处理设施应以渗沥液处理设施排放口为采样点,垃圾卫生填埋场增加渗沥液收集井作为渗沥液原液采样点。其它设施根据情况可增加监测点。7.1.2 渗沥液采样7.1.2.1 采样方法 应以硬质塑料小桶为取水器,不得用泵抽吸。7.1.2.2 采样频率 每年从监测点采样3次,监测时间分别为4、8、11月份。7.1.3 渗沥液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执行表3。表3 监测项目及方法序号监测项目执行标准1pHGB/T 69202悬浮物GB 119013化学需氧量(CODcr)GB 119144生化需氧量(BOD5)GB 74885氨 氮GB 74786大肠菌值GB 57507.1.4 垃圾渗沥液排放限值垃圾渗沥液处理后排放限值1、2、3、4项执行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试行),5、6项执行GB 8978。7.2 垃圾焚烧处理厂、综合处理厂工艺废水监测7.2.1 工艺废水监测的采样点、采样方法和采样频率7.2.1.1 应将排污单位排放口作为采样点,排放口必须设置排放口标志、污水水量计量装置。7.2.1.2 采样时应利用耐腐蚀的塑料小桶,每次采样至少2000ml。7.2.1.3 每年对工艺废水进行三次环境监测,分别于4、8、11月份进行。7.2.2 工艺废水的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法工艺废水的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见表4。表4 工艺废水的监测内容和方法序号监测项目执行标准1悬浮物(ss)GB 119012生化需氧量(BOD5)GB 74883化学需氧量(COD)GB 119144硫化物GB/T 164895氟化物GB 74846总镉GB 74757总汞GB 74698总铬GB 74669总镍GB 1191210总铜GB 747511总铅GB 747512总锌GB 74757.2.3 工艺废水排放限值 工艺废水排放限值执行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试行)。7.3 粪便处理设施污水监测7.3.1 采样点的布设 粪便处理设施排放口为采样点。7.3.2 污水采样7.3.2.1 采样方法 应以硬质塑料小桶取样。7.3.2.2 采样频率 每年从监测点采样1次,监测时间为8月份。7.3.3 污水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执行表5。表5 监测项目及方法序号监测项目执行标准1pHGB/T 69202悬浮物GB 119013化学需氧量(CODcr)GB 119144生化需氧量(BOD5)GB 74885氨 氮GB 74816粪大肠菌群数GB 57507色度GB/T 119037.3.4 粪便处理设施污水排放限值粪便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后排放限值1、2、3、4、7项执行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试行),5、6项执行GB 8978。8 垃圾焚烧处理厂烟气监测8.1 烟气的采样点、采样方法和监测频率8.1.1 烟气的采样点和采样方法执行GB/T16157中的有关规定。8.1.2 烟气的监测频率垃圾焚烧处理厂必须对焚烧炉产生的烟气进行实时的在线监测,保证不对厂区及周边空气环境质量造成影响,同时由有监测计量资质的单位进行定期监测,每年监测三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三单元《唱脸谱》教学设计
- 2024四川融通安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公开招聘生产技术序列合同员工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七年级地理下册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 鲁教版五四制
-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一 3.3 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教案
- 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7 Abilities Integrated skills教学设计 (新版)牛津版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设计Unit 2 单元教案 1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全国滇人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教学设计
-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培训
-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5-8)
- 2025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达克效应
- (一模)桂林市、来宾市2025届高考第一次跨市联合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2030“一带一路”之菲律宾矿业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饰品干货知识培训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高纯铜行业发展监测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中国国防车辆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03月荆门市“招硕引博”141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考点剖析附解题思路及答案详解
-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具体体现
- 兽医病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 滚筒式柑橘分选机的设计
- 【精选】教导处范文“听、观、记、评、思”五字听课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