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UC系统.doc_第1页
FANUC系统.doc_第2页
FANUC系统.doc_第3页
FANUC系统.doc_第4页
FANUC系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ANUC系统目录1日本FANUC简介2FANUC系统介绍3北京FANUC简介4数控车床5加工中心6宏程序1 故障与维修例1刀库不停转的故障维修1 例2刀库位置偏移的故障维修1 例3刀库转动中突然停电的故障维修1 例4换刀过程有卡滞的故障维修1日本FANUC简介2FANUC系统介绍3北京FANUC简介4数控车床5加工中心6宏程序1 故障与维修例1刀库不停转的故障维修1 例2刀库位置偏移的故障维修1 例3刀库转动中突然停电的故障维修1 例4换刀过程有卡滞的故障维修展开 FANUC图标编辑本段1日本FANUC简介日本发那科公司(FANUC)是当今世界上数控系统科研、设计、制造、销售实力最强大的企业,总人数4549人年9月数字),科研设计人员1500人。2005年9月销售额18278亿日元(约合156亿美元),9月每人平均销售额9万美元。FANUC目前数控系统月生产能力超过7000套,大量出口,销售额在世界市场上占50,在日本国内占70。2005年数控系统在中国销售约16万台套,主要为中档产品。 掌握数控机床发展核心技术的FANUC,不仅加快了日本本国数控机床的快速发展,而且加快了全世界数控机床技术水平的提高。FANUC能够在今天具有世界首位的实力与先进性,占领广大市场,决非偶然。 远见卓识,引进技术、自主创新 早在1956年,日本技术专家预见到未来3c(Communication、Computer、Contr01)时代即将到来,一方面集聚有关人才,另一方面即着手开展这方面的发展工作。当时富士通信制造株式会社(即现在的富士通公司)立即挑选出稻叶右卫门(1946年东京大学机械系毕业)负责控制科研组的工作。 1972年,数控富士通公司独立出来,成为富士通FANUC,1982年7月改名为FANUC株式会社,稻叶一生领导FANUC公司,直至1995年退休。在稻叶领导下,控制研究组从1957年的几个人不断壮大。 稻叶回忆,1959年研制成功电液脉冲马达,1 960年完成连续切削用开环数控的1号机床。但是,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背景下,电液脉冲马达的液压阀效率低,加上随动性能较差,FANUC组织人力研究开发新的电液脉冲马达不成,稻叶当机立断,做出引进美国盖迪(Gette)直流伺服电机来代替的决定,三天内飞往美国签订了合同,全力投入制造,2个月完成。稻叶认为,石油危机给FANUC一个发展的好机会,其关键在于远见卓识,当机立断,在引进此技术时不断消化创新。 加强科研、坚持商品开发三原则 稻叶认为:加强科研,是公司成功的秘诀。FANUC很早就成立两个研究所,一为基础研究所,一为商品开发研究所。在基础研究所,进行的是5年、10以后商品开发所需之技术基础研究,并希望缩短到3年拿出技术成果。 商品化目标一旦决定,立即转到商品开发研究所,这是战场上的精锐部队,在一年内拿出成果。商品开发研究所是FANUC的“头脑”,管理异常严格,非研究人员不能地去,对外绝对保密。商品开发三原则贴在入口大门上,人人皆知,依照执行。这三原则为:提高商品的可靠性(Reliability up);比同类商品降低成本(Cost cut);用最少零件制出商品(Weniger Teile,德文)。 在FANUC,商品开发研究所是一支精锐部队,天天都在展开激烈决战的战场上战斗。基础研究所要的是有理论与经验的专家人才,三不问:不问国别;不问年龄;不问性别,但要求必须是学识渊博,专业精通,教授以上水平。 FANUC所指商品,是具有超群竞争力,能开发商品有严格步骤:调查世界市场,作彻底了解;充分看清商品市场性的基础上,决定销售价格,在与对手竞争中,能战胜他们;价格必须考虑利润,研究人员发源按照规定成本进行设计,同时必须考虑制造工艺;设计完了,开发负责人进入工厂去当“临时制造部长”,按预定要求抽出商品,然后才能回研究所。 成套的人才培养制度 稻叶认为,FANUC之产生、成长、发展,有今天的辉煌成绩,最根本的是人才。稻叶本人是研究开发数控系统一辈子的专家,多次荣获世界奖章荣誉。在FANUC有一整套先进的培养人才方法制度。 公司规定,从事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从事过销售工作,有经营的经验和体会技术工作比较死板,搞销售工作深入用户,与各种人接触,了解用户市场需求,思想方法不同。 FANUC在任命干部之前,必须从事销售工作,稻叶本人就是搞过经营,由前社长培训3年后才当社长。 管理人员必须参加研究工作,这是铁的原则,也是管理者的基本功,惟有这样,才能胜任管理工作,对各种新技术进行综合与管理。 稻叶认为:数控技术是21世纪最新的综合性技术,只有各专业结合,才能开花结果。机电液气各种专业人才,为开发具有竞争力的商品集合成科研小组,全心全意投入商品的科研开发中去,既发挥各人专长,又融为一个战斗整体。 构筑全球性体制 FANUC不仅有公司本身发展壮大的完整战略战术,且有完整的占领世界市场的国际战略。 FANUC目前在欧美亚,已先后成立许多合作公司、服务中心、各种事务所。 例如,1986年12月就在美国弗吉尼亚成立了GE-FANUC自动化股份公司,持50股份,占领了美国数控系统的市场。在韩国、中国、中国台湾、法国、意大利、瑞典、新加坡、香港、泰国及许多地方、城市建立了众多的公司网络,到处都有发那科的商品销售。 用FANUC的零部件,雇本地技术人员进行装配,在当地销售,形成FANUC本地供应服务机构。在中国的北京FANUC机电有限公司,约有160人左右,2005年在中国销售6万台套左右的数控系统,在中国市场上占居于首位。据FANUC调查,在2005年CIMT上,共计615台NC机床展品,装发那科系统的284台,占465,其他德国SIEMENS系统有141台,占229,MITSUBISHI电机系统有45台,占73。 不断创新产品线 FANUC以其正确的战略战术,发展世界广大市场急需的数控系统,在规格系列上是当今世界上最完整的,并基于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严密步骤,努力不断开发高端商品。 透彻了解用户、世界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商品,占领市场,也是发那科成功的重要经验。 例如,FANUC1990年开始出新的“系列16”在1990年9月美国芝加哥IMTS(美国国际机床展)上展出,一时造成沸腾。“系列16”新NC系统的出现,在世界市场上掌握了主动权。又如:针对中国市场需求量大、中档、价廉物美的数控机床,需要量大面广之数控系统配套,发那科于1985年开发出O系列,后又不断改进,占领了中国的广大市场,并通过北京FANUC机电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量推销,获取了巨大利润。 编辑本段2FANUC系统介绍FANUC系统是日本富士通公司的产品,通常其中文译名为发那科。FANUC系统进入中国市场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有多种型号的产品在使用,使用较为广泛的产品有FANUC 0、FANUC16、FANUC18、FANUC21等。在这些型号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FANUC0系列。 系统在设计中大量采用模块化结构。这种结构易于拆装、各个控制板高度集成,使可靠性有很大提高,而且便于维修、更换。FANUC系统设计了比较健全的自我保护电路。 PMC信号和PMC功能指令极为丰富,便于工具机厂商编制PMC控制程序,而且增加了编程的灵活性。系统提供串行RS232C接口,以太网接口,能够完成PC和机床之间的数据传输。 FANUC系统性能稳定,操作界面友好,系统各系列总体结构非常的类似,具有基本统一的操作界面。FANUC系统可以在较为宽泛的环境中使用,对于电压、温度等外界条件的要求不是特别高,因此适应性很强。 鉴于前述的特点,FANUC系统拥有广泛的客户。使用该系统的操作员队伍十分庞大,因此有必要了解该系统的一些软、硬件上的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常见的FANUC 0系列了解整个FANUC系统的特点。 1. 刚性攻丝 主轴控制回路为位置闭环控制,主轴电机的旋转与攻丝轴(Z轴)进给完全同步,从而实现高速高精度攻丝。 2. 复合加工循环 复合加工循环可用简单指令生成一系列的切削路径。比如定义了工件的最终轮廓,可以自动生成多次粗车的刀具路径,简化了车床编程。 3. 圆柱插补 适用于切削圆柱上的槽,能够按照圆柱表面的展开图进行编程。 4. 直接尺寸编程 可直接指定诸如直线的倾角、倒角值、转角半径值等尺寸,这些尺寸在零件图上指定,这样能简化部件加工程序的编程。 5. 记忆型螺距误差补偿 可对丝杠螺距误差等机械系统中的误差进行补偿,补偿数据以参数的形式存储在CNC的存储器中。 6. CNC内装PMC编程功能 PMC对机床和外部设备进行程序控制 7. 随机存储模块 MTB(机床厂)可在CNC上直接改变PMC程序和宏执行器程序。由于使用的是闪存芯片,故无需专用的RAM写入器或PMC的调试RAM。 8. 显示装置 二、FANUC 0系列硬件框架 1. 系统构成 图6 系统硬件概要 图6从总体上描述了系统板上应该连接的硬件和应具有的功能。 图7 FANUC 0i系列控制单元构成及连接 图7所表示的是FANUC0i控制单元及其所要连接的部件示意图,每一个文字方框中表示的部件,都按照图中所列的位置(插座、插槽)与系统相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方法请参照FANUC连接说明书(硬件)的各章节。 2. 系统连线 系统综合连接图 系统的综合连接详图中标示了系统板上的插槽名以及每一个插槽所连接的部件。 3. 系统构成 主轴电动机的控制有两种接口;模拟和数字(串行传送)输出。模拟接口需用其他公司的变频器及电动机。 (1) 模拟主轴接口 (2) 串行主轴接口 4. 数字伺服 伺服的连接分A型和B型,由伺服放大器上的一个短接棒控制。A型连接是将位置反馈线接到cNc系统,B型连接是将其接到伺服放大器。0i和近期开发的系统用B型。o系统大多数用A型。两种接法不能任意使用,与伺服软件有关。连接时最后的放大器JxlB需插上FANUC (提供的短接插头,如果遗忘会出现#401报警.另外,荐选用一个伺服放大器控制两个电动机,应将大电动机电抠接在M端子上,小电动机接在L端子上否则电动机运行时会听到不正常的嗡声。 编辑本段3北京FANUC简介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是由北京机床研究所与日本FANUC公司于1992年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专门从事机床数控装置的生产、销售与维修。注册资金1130万美元,美国GE-Fanuc和北京实创开发总公司各参股10%,中外双方股比各占50%。 日本FANUC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生产数控装置和机器人、智能化设备的著名厂商。该公司技术领先,实力雄厚,为当今世界工业自动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FANUC为日本合资公司提供了全方位技术支持。 北京机床研究所是中国机床工业最大的研究开发基地,国内第一台数控机床在该所诞生,1980年引进FANUC技术,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数控装置生产厂,为中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在数控技术及其应用方面具有领先的优势。 北京发那科成立以来,本着“用户至上、服务为本、品质第一”的理念,定位于“您身边的数控专家”,致力于为中国的数控机床提供品质卓越,服务贴心的产品和服务。公司经过近三个五年的发展,陪同中国数控机床行业一起走过起步、发展的阶段。中国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潜力仍然很巨大,中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必将经历腾飞的过程,而北京发那科是否还能保持在中国数控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北京发那科已逐渐认识到光依靠FANUC的技术优势是不能长久保持北京发那科的增长势头的,只有形成北京发那科自己的独特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拥有长久的竞争力。 编辑本段4数控车床 数控车床图标数控车床编程如何确定加工方案 (一)确定加工方案的原则 加工方案又称工艺方案,数控机床的加工方案包括制定工序、工步及走刀路线等内容。 在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对象复杂多样,特别是轮廓曲线的形状及位置千变万化,加上材料不同、批量不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对具体零件制定加工方案时,应该进行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灵活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所制定的加工方案合理,从而达到质量优、效率高和成本低的目的。 制定加工方案的一般原则为:先粗后精,先近后远,先内后外,程序段最少,走刀路线最短以及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1)先粗后精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零件的精加工质量,在切削加工时,应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精加工前大量的加工余量(如图3-4中的虚线内所示部分)去掉,同时尽量满足精加工的余量均匀性要求。 当粗加工工序安排完后,应接着安排换刀后进行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其中,安排半精加工的目的是,当粗加工后所留余量的均匀性满足不了精加工要求时,则可安排半精加工作为过渡性工序,以便使精加工余量小而均匀。 在安排可以一刀或多刀进行的精加工工序时,其零件的最终轮廓应由最后一刀连续加工而成。这时,加工刀具的进退刀位置要考虑妥当,尽量不要在连续的轮廓中安排切人和切出或换刀及停顿,以免因切削力突然变化而造成弹性变形,致使光滑连接轮廓上产生表面划伤、形状突变或滞留刀痕等疵病。 (2)先近后远 这里所说的远与近,是按加工部位相对于对刀点的距离大小而言的。在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在粗加工时,通常安排离对刀点近的部位先加工,离对刀点远的部位后加工,以便缩短刀具移动距离,减少空行程时间。对于车削加工,先近后远有利于保持毛坯件或半成品件的刚性,改善其切削条件。 (3)先内后外 对既要加工内表面(内型、腔),又要加工外表面的零件,在制定其加工方案时,通常应安排先加工内型和内腔,后加工外表面。这是因为控制内表面的尺寸和形状较困难,刀具刚性相应较差,刀尖(刃)的耐用度易受切削热影响而降低,以及在加工中清除切屑较困难等。 (4)走刀路线最短 确定走刀路线的工作重点,主要用于确定粗加工及空行程的走刀路线,因精加工切削过程的走刀路线基本上都是沿其零件轮廓顺序进行的。 走刀路线泛指刀具从对刀点(或机床固定原点)开始运动起,直至返回该点并结束加工程序所经过的路径,包括切削加工的路径及刀具引入、切出等非切削空行程。 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使加工程序具有最短的走刀路线,不仅可以节省整个加工过程的执行时间,还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刀具消耗及机床进给机构滑动部件的磨损等。 优化工艺方案除了依靠大量的实践经验外,还应善于分析,必要时可辅以一些简单计算。 上述原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则需要采取灵活可变的方案。如有的工件就必须先精加工后粗加工,才能保证其加工精度与质量。这些都有赖于编程者实际加工经验的不断积累与学习。 (二)加工路线与加工余量的关系 在数控车床还未达到普及使用的条件下,一般应把毛坯件上过多的余量,特别是含有锻、铸硬皮层的余量安排在普通车床上加工。如必须用数控车床加工时,则要注意程序的灵活安排。安排一些子程序对余量过多的部位先作一定的切削加工。 (1)对大余量毛坯进行阶梯切削时的加工路线 (2)分层切削时刀具的终止位置 (三)车螺纹时的主轴转速 数控车床加工螺纹时,因其传动链的改变,原则上其转速只要能保证主轴每转一周时,刀具沿主进给轴(多为Z轴)方向位移一个螺距即可,不应受到限制。但数控车床加工螺纹时,会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螺纹加工程序段中指令的螺距(导程)值,相当于以进给量(mm/r)表示的进给速度F,如果将机床的主轴转速选择过高,其换算后的进给速度(mm/min)则必定大大超过正常值; (2)刀具在其位移的始/终,都将受到伺服驱动系统升/降频率和数控装置插补运算速度的约束,由于升/降频特性满足不了加工需要等原因,则可能因主进给运动产生出的“超前”和“滞后”而导致部分螺牙的螺距不符合要求; (3)车削螺纹必须通过主轴的同步运行功能而实现,即车削螺纹需要有主轴脉冲发生器(编码器)。当其主轴转速选择过高,通过编码器发出的定位脉冲(即主轴每转一周时所发出的一个基准脉冲信号)将可能因“过冲”(特别是当编码器的质量不稳定时)而导致工件螺纹产生乱扣。 因此,车螺纹时,主轴转速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在保证生产效率和正常切削的情况下,宜选择较低的主轴转速; (2)当螺纹加工程序段中的导入长度1和切出长度2(如图所示)考虑比较充裕,即螺纹进给距离超过图样上规定螺纹的长度较大时,可选择适当高一些的主轴转速; (3)当编码器所规定的允许工作转速超过机床所规定主轴的最大转速时,则可选择尽量高一些的主轴转速; (4)通常情况下,车螺纹时的主轴转速(n螺)应按其机床或数控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计算式进行确定,其计算式多为: n螺n允L(rmin) 式中n允编码器允许的最高工作转速(rmin); L工件螺纹的螺距(或导程,mm)。 FANUC 0-TD系统 G 代码命令 代码组及其含义“模态代码” 和 “一般” 代码“形式代码” 的功能在它被执行后会继续维持,而 “一般代码” 仅仅在收到该命令时起作用。定义移动的代码通常是“模态代码”,像直线、圆弧和循环代码。反之,像原点返回代码就叫“一般代码”。每一个代码都归属其各自的代码组。在“模态代码”里,当前的代码会被加载的同组代码替换。 G代码 组别 解释 G00 01 定位 (快速移动) G01 直线切削 G02 顺时针切圆弧 (CW,顺时钟) G03 逆时针切圆弧 (CCW,逆时钟) G04 00 暂停 (Dwell) G09 停于精确的位置 G20 06 英制输入 G21 公制输入 G22 04 内部行程限位 有效 G23 内部行程限位 无效 G27 00 检查参考点返回 G28 参考点返回 G29 从参考点返回 G30 回到第二参考点 G32 01 切螺纹 G40 07 取消刀尖半径偏置 G41 刀尖半径偏置 (左侧) G42 刀尖半径偏置 (右侧) G50 00 修改工件坐标;设置主轴最大的 RPM G52 设置局部坐标系 G53 选择机床坐标系 G70 00 精加工循环 G71 内外径粗切循环 G72 台阶粗切循环 G73 成形重复循环 G74 Z 向步进钻削 G75 X 向切槽 G76 切螺纹循环 G80 10 取消固定循环 G83 钻孔循环 G84 攻丝循环 G85 正面镗孔循环 G87 侧面钻孔循环 G88 侧面攻丝循环 G89 侧面镗孔循环 G90 01 (内外直径)切削循环 G92 切螺纹循环 G94 (台阶) 切削循环 G96 12 恒线速度控制 G97 恒线速度控制取消 G98 05 每分钟进给率 G99 每转进给率 代码解释 G00 定位 1. 格式 G00 X_ Z_ 这个命令把刀具从当前位置移动到命令指定的位置 (在绝对坐标方式下), 或者移动到某个距离处 (在增量坐标方式下)。 2. 非直线切削形式的定位 我们的定义是:采用独立的快速移动速率来决定每一个轴的位置。刀具路径不是直线,根据到达的顺序,机器轴依次停止在命令指定的位置。 3. 直线定位 刀具路径类似直线切削(G01) 那样,以最短的时间(不超过每一个轴快速移动速率)定位于要求的位置。 4. 举例 N10 G0 X100 Z65 G01 直线插补 1. 格式 G01 X(U)_ Z(W)_ F_ ;直线插补以直线方式和命令给定的移动速率从当前位置移动到命令位置。X, Z: 要求移动到的位置的绝对坐标值。U,W: 要求移动到的位置的增量坐标值。 2. 举例 绝对坐标程序 G01 X50. Z75. F0.2 ;X100.; 增量坐标程序G01 U0.0 W-75. F0.2 ;U50. 圆弧插补 (G02, G03) 1. 格式 G02(G03) X(U)_Z(W)_I_K_F_ ;G02(G03) X(U)_Z(W)_R_F_ ; G02 顺时钟 (CW)G03 逆时钟 (CCW)X, Z 在坐标系里的终点U, W 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距离I, K 从起点到中心点的矢量 (半径值)R 圆弧范围 (最大180 度)。2. 举例 绝对坐标系程序G02 X100. Z90. I50. K0. F0.2或G02 X100. Z90. R50. F02; 增量坐标系程序G02 U20. W-30. I50. K0. F0.2;或G02 U20. W-30. R50. F0.2; 第二原点返回 (G30) 坐标系能够用第二原点功能来设置。 1. 用参数 (a, b) 设置刀具起点的坐标值。点 “a” 和 “b” 是机床原点与起刀点之间的距离。 2. 在编程时用 G30 命令代替 G50 设置坐标系。 3. 在执行了第一原点返回之后,不论刀具实际位置在那里,碰到这个命令时刀具便移到第二原点。 4. 更换刀具也是在第二原点进行的。 切螺纹 (G32) 1. 格式 G32 X(U)_Z(W)_F_ ; G32 X(U)_Z(W)_E_ ; F 螺纹导程设置 E 螺距 (毫米) 在编制切螺纹程序时应当带主轴转速RPM 均匀控制的功能 (G97),并且要考虑螺纹部分的某些特性。在螺纹切削方式下移动速率控制和主轴速率控制功能将被忽略。而且在送进保持按钮起作用时,其移动进程在完成一个切削循环后就停止了。 2. 举例 G00 X29.4; (1循环切削) G32 Z-23. F0.2; G00 X32; Z4.; X29.;(2循环切削) G32 Z-23. F0.2; G00 X32.; Z4. 刀具直径偏置功能 (G40/G41/G42) 1. 格式 G41 X_ Z_;G42 X_ Z_; 在刀具刃是尖利时,切削进程按照程序指定的形状执行不会发生问题。不过,真实的刀具刃是由圆弧构成的 (刀尖半径) 就像上图所示,在圆弧插补和攻螺纹的情况下刀尖半径会带来误差。2. 偏置功能 命令 切削位置 刀具路径 G40 取消 刀具按程序路径的移动 G41 右侧 刀具从程序路径左侧移动 G42 左侧 刀具从程序路径右侧移动 补偿的原则取决于刀尖圆弧中心的动向,它总是与切削表面法向里的半径矢量不重合。因此,补偿的基准点是刀尖中心。通常,刀具长度和刀尖半径的补偿是按一个假想的刀刃为基准,因此为测量带来一些困难。把这个原则用于刀具补偿,应当分别以 X 和 Z 的基准点来测量刀具长度刀尖半径 R,以及用于假想刀尖半径补偿所需的刀尖形式数 (0-9)。这些内容应当事前输入刀具偏置文件。 “刀尖半径偏置” 应当用 G00 或者 G01功能来下达命令或取消。不论这个命令是不是带圆弧插补, 刀不会正确移动,导致它逐渐偏离所执行的路径。因此,刀尖半径偏置的命令应当在切削进程启动之前完成; 并且能够防止从工件外部起刀带来的过切现象。反之,要在切削进程之后用移动命令来执行偏置的取消过 工件坐标系选择(G54-G59) 1. 格式 G54 X_ Z_; 2. 功能 通过使用 G54 G59 命令,来将机床坐标系的一个任意点 (工件原点偏移值) 赋予 1221 1226 的参数,并设置工件坐标系(1-6)。该参数与 G 代码要相对应如下: 工件坐标系 1 (G54) -工件原点返回偏移值-参数 1221 工件坐标系 2 (G55) -工件原点返回偏移值-参数 1222 工件坐标系 3 (G56) -工件原点返回偏移值-参数 1223 工件坐标系 4 (G57) -工件原点返回偏移值-参数 1224 工件坐标系 5 (G58) -工件原点返回偏移值-参数 1225 工件坐标系 6 (G59) -工件原点返回偏移值-参数 1226 在接通电源和完成了原点返回后,系统自动选择工件坐标系 1 (G54) 。在有 “模态”命令对这些坐标做出改变之前,它们将保持其有效性。 除了这些设置步骤外,系统中还有一参数可立刻变更G54G59 的参数。工件外部的原点偏置值能够用 1220 号参数来传递。 精加工循环(G70) 1. 格式 G70 P(ns) Q(nf) ns:精加工形状程序的第一个段号。 nf:精加工形状程序的最后一个段号 2. 功能 用G71、G72或G73粗车削后,G70精车削。 外园粗车固定循环(G71) 1. 格式 G71U(d)R(e)G71P(ns)Q(nf)U(u)W(w)F(f)S(s)T(t)N(ns).F_从序号ns至nf的程序段,指定A及B间的移动指令。.S_.T_N(nf)d:切削深度(半径指定)不指定正负符号。切削方向依照AA的方向决定,在另一个值指定前不会改变。FANUC系统参数(NO.0717)指定。e:退刀行程本指定是状态指定,在另一个值指定前不会改变。FANUC系统参数(NO.0718)指定。ns:精加工形状程序的第一个段号。nf:精加工形状程序的最后一个段号。u:X方向精加工预留量的距离及方向。(直径/半径)w: Z方向精加工预留量的距离及方向。 2. 功能如果在下图用程序决定A至A至B的精加工形状,用d(切削深度)车掉指定的区域,留精加工预留量u/2及w。 端面车削固定循环(G72) 1. 格式 G72W(d)R(e) G72P(ns)Q(nf)U(u)W(w)F(f)S(s)T(t) t,e,ns,nf, u, w,f,s及t的含义与G71相同。 2. 功能 如下图所示,除了是平行于X轴外,本循环与G71相同。 成型加工复式循环(G73) 1. 格式 G73U(i)W(k)R(d)G73P(ns)Q(nf)U(u)W(w)F(f)S(s)T(t)N(ns)沿A A B的程序段号N(nf)i:X轴方向退刀距离(半径指定), FANUC系统参数(NO.0719)指定。k: Z轴方向退刀距离(半径指定), FANUC系统参数(NO.0720)指定。d:分割次数这个值与粗加工重复次数相同,FANUC系统参数(NO.0719)指定。ns: 精加工形状程序的第一个段号。nf:精加工形状程序的最后一个段号。u:X方向精加工预留量的距离及方向。(直径/半径)w: Z方向精加工预留量的距离及方向。 2. 功能本功能用于重复切削一个逐渐变换的固定形式,用本循环,可有效的切削一个用粗加工段造或铸造等方式已经加工成型的工件。 端面啄式钻孔循环(G74) 1. 格式 G74 R(e); G74 X(u) Z(w) P(i) Q(k) R(d) F(f) e:后退量 本指定是状态指定,在另一个值指定前不会改变。FANUC系统参数(NO.0722)指定。 x:B点的X坐标 u:从a至b增量 z:c点的Z坐标 w:从A至C增量 i:X方向的移动量 k:Z方向的移动量 d:在切削底部的刀具退刀量。d的符号一定是(+)。但是,如果X(U)及I省略,可用所要的正负符号指定刀具退刀量。 f:进给率: 2. 功能 如下图所示在本循环可处理断削,如果省略X(U)及P,结果只在Z轴操作,用于钻孔。 外经/内径啄式钻孔循环(G75) 1. 格式 G75 R(e); G75 X(u) Z(w) P(i) Q(k) R(d) F(f) 2. 功能 以下指令操作如下图所示,除X用Z代替外与G74相同,在本循环可处理断削,可在X轴割槽及X轴啄式钻孔。 螺纹切削循环(G76) 1. 格式 G76 P(m)(r)(a) Q(dmin) R(d)G76 X(u) Z(w) R(i) P(k) Q(d) F(f)m:精加工重复次数(1至99)本指定是状态指定,在另一个值指定前不会改变。FANUC系统参数(NO.0723)指定。r:到角量本指定是状态指定,在另一个值指定前不会改变。FANUC系统参数(NO.0109)指定。a:刀尖角度:可选择80度、60度、55度、30度、29度、0度,用2位数指定。本指定是状态指定,在另一个值指定前不会改变。FANUC系统参数(NO.0724)指定。如:P(02/m、12/r、60/a)dmin:最小切削深度本指定是状态指定,在另一个值指定前不会改变。FANUC系统参数(NO.0726)指定。i:螺纹部分的半径差如果i=0,可作一般直线螺纹切削。k:螺纹高度这个值在X轴方向用半径值指定。d:第一次的切削深度(半径值)l:螺纹导程(与G32) 2. 功能螺纹切削循环。 内外直径的切削循环(G90) 1. 格式 直线切削循环:G90 X(U)_Z(W)_F_ ;按开关进入单一程序块方式,操作完成如图所示 1234 路径的循环操作。U 和 W 的正负号 (+/-) 在增量坐标程序里是根据1和2的方向改变的。锥体切削循环:G90 X(U)_Z(W)_R_ F_ ;必须指定锥体的 “R” 值。切削功能的用法与直线切削循环类似。 2. 功能外园切削循环。1. U0, W0, R0, W03. U0, W04. U0, W0, R0 切削螺纹循环 (G92) 1. 格式 直螺纹切削循环: G92 X(U)_Z(W)_F_ ; 螺纹范围和主轴 RPM 稳定控制 (G97) 类似于 G32 (切螺纹)。在这个螺纹切削循环里,切螺纹的退刀有可能如 图 9-9 操作;倒角长度根据所指派的参数在0.1L 12.7L的范围里设置为 0.1L 个单位。 锥螺纹切削循环: G92 X(U)_Z(W)_R_F_ ; 2. 功能 切削螺纹循环 台阶切削循环 (G94) 1. 格式 平台阶切削循环: G94 X(U)_Z(W)_F_ ; 锥台阶切削循环: G94 X(U)_Z(W)_R_ F_ ; 2. 功能 台阶切削 线速度控制 (G96, G97) NC 车床用调整步幅和修改 RPM 的方法让速率划分成,如低速和高速区;在每一个区内的速率可以自由改变。 G96 的功能是执行线速度控制,并且只通过改变RPM 来控制相应的工件直径变化时维持稳定的切削速率。 G97 的功能是取消线速度控制,并且仅仅控制 RPM 的稳定。 设置位移量 (G98/G99) 切削位移能够用 G98 代码来指派每分钟的位移(毫米/分),或者用 G99 代码来指派每转位移(毫米/转);这里 G99 的每转位移在 NC 车床里是用于编程的。 每分钟的移动速率 (毫米/分) = 每转位移速率 (毫米/转) x 主轴 RPM 轴类零件综合车削加工数控车床编程实例40 编制图所示零件的加工程序。工艺条件:工件材质为45#钢,或铝;毛坯为直径54mm,长200mm的棒料;刀具选用:1号端面刀加工工件端面,2号端面外圆刀粗加工工件轮廓,3号端面外圆刀精加工工件轮廓,4号外圆螺纹刀加工导程为3mm,螺距为1mm 的三头螺纹。 N10 G90 G54 T0101 (设立工件坐标系,确定其坐标系,换一号端面刀,取1号刀补) N20 M03 S500 (主轴以500r/min正转) N30 G00 X100 Z80 (到程序起点或换刀点位置) N40 G00 X60 Z5 (到简单端面循环起点位置) N50 G81 X0 Z1.5 F100 (简单端面循环,加工过长毛坯) N60 G81 X0 Z0 (简单端面循环加工,加工过长毛坯) N70 G00 X100 Z80 (到程序起点或换刀点位置) N80 T0202 (换二号外圆粗加工刀,取2号刀补) N90 G00 X60 Z3 (到简单外圆循环起点位置) N100 G80 X52.6 Z-133 F100 (简单外圆循环,加工过大毛坯直径) N110 G01 X54 (到复合循环起点位置) N120 G71 U1 R1 P16 Q32 E0.3(有凹槽外径粗切复合循环加工) N130 G00 X100 Z80 (粗加工后,到换刀点位置) N140 T0303 (换三号外圆精加工刀, 取3号刀补) N150 G00 G42 X70 Z3 (到精加工始点,加入刀尖园弧半径补偿) N160 G01 X10 F100 (精加工轮廓开始,到倒角延长线处) N170 X19.95 Z-2 (精加工倒245角) N180 Z-33 (精加工螺纹外径) N190 G01 X30 (精加工Z33处端面) N200 Z-43 (精加工30外圆) N210 G03 X42 Z-49 R6 (精加工R6圆弧) N220 G01 Z-53 (精加工42外圆) N230 X36 Z-65 (精加工下切锥面) N240 Z-73 (精加工36槽径) N250 G02 X40 Z-75 R2 (精加工R2过渡圆弧) N260 G01 X44 (精加工Z75处端面) N270 X46 Z-76 (精加工倒145角) N280 Z-84 (精加工46槽径) N290 G02 Z-113 R25 (精加工R25圆弧凹槽) N300 G03 X52 Z-122 R15 (精加工R15圆弧) N310 G01 Z-133 (精加工52外圆) N320 G01 X54 (退出已加工表面,精加工轮廓结束) N330 G00 G40 X100 Z80 (取消半径补偿,返回换刀点位置) N340 M05 (主轴停) N350 T0404 (换四号螺纹刀,取4号刀刀补) N360 M03 S200 (主轴以200r/min正转) N370 G00 X30 Z5 (到简单螺纹循环起点位置) N380 G00 X19.3 N390 G32Z-20E1C2P120F3(加工两头螺纹,吃刀深0.7) N400 G00 X30 N410 Z5 N420 X18.9 N430 G32Z-20E1C2P120F3(加工两头螺纹,吃刀深0.4) N440 G00 X30 N450 Z5 N460 X18.7 N470 G32Z-20E1C2P120F3(加工两头螺纹,吃刀深0.2) N480 G00 X30 N490 Z5 N500 X18.7 N510 G32Z-20E1C2P120F3(光整加工螺纹) N520 G00 X30 N530 Z5 N540 G76C2R-3E1A60X18.7Z-20 K0.65U0.1V0.1Q0.6P240F3 (螺纹切削精加工) N550 G00 X100 Z80 (返回程序起点位置) N560 M05 (主轴停转) N570 M30 (主程序结束并复位) 1子程序的定义 在编制加工程序中,有时会遇到一组程序段在一个程序中多次出现,或者在几个程序中都要使用它。这个典型的加工程序可以做成固定程序,并单独加以命名,这组程序段就称为子程序。 2使用于程序的目的和作用 使用于程序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编程重复,从而达到减化编程的目的。其作用相当于一个固定循环。 3. 子程序的调用 在主程序中,调用于程序的指令是一个程序段,其格式随具体的数控系统而定,FANUC6T系统子程序调用格式为 M98 PL 式中 M98-子程序调用字; p-子程序号; L-子程序重复调用次数。 由此可见,子程序由程序调用字、子程序号和调用次数组成。 4子程序的返回 子程序返回主程序用指令M99,它表示子程序运行结束,请返回到主程序。 5子程序的嵌套 子程序调用下一级子程序称为嵌套。上一级子程序与下一级子程序的关系,与主程序与第一层子程序的关系相同。子程序可以嵌套多少层由具体的数控系统决定,在FANUC6T系统中,只能有两次嵌套。 编辑本段5加工中心 加工中心图标数控加工中心的对刀方法 数控工艺基础中“加工坐标系设定”的内容中,已介绍了通过对刀方式设置加工坐标系的方法,这一方法也适用于加工中心。由于加工中心具有多把刀具,并能实现自动换刀,因此需要测量所用各把刀具的基本尺寸,并存入数控系统,以便加工中调用,即进行加工中心的对刀。加工中心通常采用机外对刀仪实现对刀。 图5.29 对刀仪的基本结构 对刀仪的基本结构如图5.29所示。图5.29中,对刀仪平台7上装有刀柄夹持轴2,用于安装被测刀具,如图5.30所示钻削刀具。通过快速移动单键按钮4和微调旋钮5或6,可调整刀柄夹持轴2在对刀仪平台7上的位置。当光源发射器8发光,将刀具刀刃放大投影到显示屏幕1上时,即可测得刀具在X(径向尺寸)、Z(刀柄基准面到刀尖的长度尺寸)方向的尺寸。 钻削刀具的对刀操作过程如下: 1.将被测刀具与刀柄联接安装为一体; 2.将刀柄插入对刀仪上的刀柄夹持轴2,并紧固; 3.打开光源发射器8,观察刀刃在显示屏幕1上的投影; 4.通过快速移动单键按钮4和微调旋钮5或6,可调整刀刃在显示屏幕1上的投影位置,使刀具的刀尖对准显示屏幕1上的十字线中心,如图5.31; 5. 测得X为20,即刀具直径为20mm,该尺寸可用作刀具半径补偿; 6.测得Z为180.002,即刀具长度尺寸为180.002 mm,该尺寸可用作刀具长度补偿; 7.将测得尺寸输入加工中心的刀具补偿页面; 8.将被测刀具从对刀仪上取下后,即可装上加工中心使用。 加工中心指令 代码 内容 备注 G00 定位(快速进给) B * G01 直线插补(切削进给) B * G02 圆弧插补/螺旋线(CW) B G03 圆弧插补/螺旋线(CCW) B G04 暂停 B G05.1 预读(预先读出多个程序段) B G07.1 圆柱插补 O G08 预读控制 B G09 准确停止 B G10 加工程序参数输入 B G11 加工程序参数输入删除 B G15 取消极坐标指令 B G16 极坐标指令 B G17 XY平面选择 B * G18 ZX平面选择 B G19 YZ平面选择 B G20 英寸输入 B G21 毫米输入 B G22 存储行程检查 O G23 存储行程检查删除 O G27 返回参考点检测 B G28 返回参考点 B G29 从参考点返回 B G30 返回第2.3.4参考点 B G31 跳跃功能 O G33 螺旋切削 O G37 自动刀具长度测量 O G39 拐角偏置圆弧插补 B G40 刀具径补偿取消 B * G41 刀具左侧补偿 B G42 刀具右侧补偿 B G40.1 法线方向控制取消 O G41.1 法线方向控制左侧打开 O G42.1 法线方向控制右侧打开 O G43 +方向刀具长度补偿 B G44 -方向刀具长度补偿 B G49 刀具长度补偿取消 B * G50 取消比例缩放 B G51 比例缩放 B G50.1 G指令镜像功能删除 B G51.1 G指令镜像功能 B G52 局部坐标设定 B G53 机床坐标选择 B G54 工件坐标系1选择 B * G54.1 附加工件坐标系选择 B G55 工件坐标系2选择 B G56 工件坐标系3选择 B G57 工件坐标系4选择 B G58 工件坐标系5选择 B G59 工件坐标系6选择 B G60 单方向定位 B G61 准确定位方式 B G62 自动拐角倍率 B G63 攻丝方式 O G64 切削方式 O * G65 宏程序调用 B G66 宏程序模式调用 B G67 宏程序模式调用取消 B G68 坐标系旋转 B G69 取消坐标系旋转 B G73 步进深孔钻循环 B G74 轮廓攻丝循环 B G76 精镗孔 B G80 固定循环取消 B * G81 钻孔或钻定位孔循环 B G82 钻孔或镗孔循环 B G83 深孔钻循环 B G84 攻牙循环 B G85 镗孔循环 B G86 镗孔循环 B G87 反镗削循环 B G88 镗孔循环 B G89 镗孔循环 B G90 绝对坐标输入 B * G91 增量输入 B * G92 坐标系设定 B G92.1 预置工件坐标 O G94 每分进给 B G95 每转进给 O G96 恒端面切削速度控制 O G97 取消恒端面切削速度控制 O G98 返回初始平面 B G99 返回R点平面 B 上面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指点,谢谢! FANUC 0-MD的辅助功能代码及其含义(M代码) M代码 说明 M00 程序停 M01 选择停止 M02 程序结束(复位) M03 主轴正转 (CW) M04 主轴反转 (CCW) M05 主轴停 M06 换刀 M08 切削液开 M09 切削液关 M16 刀具入刀座 M28 刀座返回原点 M30 程序结束(复位) 并回到开头 M48 主轴过载取消 不起作用 M49 主轴过载取消 起作用 M60 APC 循环开始 M80 分度台正转(CW) M81 分度台反转 (CCW) M98 子程序调用 M99 子程序结束 数控铣削加工顺序的安排 加工顺序通常包括切削加工工序、热处理工序和辅助工序等,工序安排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零件的加工质量、生产率和加工成本。切削加工工序通常按以下原则安排: (1)先粗后精 当加工零件精度要求较高时都要经过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阶段,如果精度要求更高,还包括光整加工等几个阶段。 (2)基准面先行原则 用作精基准的表面应先加工。任何零件的加工过程总是先对定位基准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例如轴类零件总是先加工中心孔,再以中心孔为精基准加工外圆和端面;箱体类零件总是先加工定位用的平面及两个定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