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基础知识.doc_第1页
构造基础知识.doc_第2页
构造基础知识.doc_第3页
构造基础知识.doc_第4页
构造基础知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词解释视倾角 :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视倾角,也叫假倾角。真倾角 :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垂直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真倾角。侧伏向与侧伏角 :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平面上的侧伏角,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叫侧伏向。倾伏向与倾伏角 :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叫倾伏向;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之间所夹锐角叫倾伏角。应力 :单位面积的附加应力差异应力 :1、3的差值应力轨迹 :各个应力状态的连线应变:在应力作用下物体形状和大小的改变量线应变 :变形的结果引起物体内质点之间的线段的变化,常用单位长度的改变量来表示。剪应变 :变形的结果引起两条线段之间的夹角的变化叫做剪应变。剪裂角 :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的夹角共轭剪裂角 :两组共轭剪节理的夹角为共轭剪裂角。均匀应变 :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非均匀应变 :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应变椭球体 :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地描述岩石的应变状态,常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形成为一个椭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便是应变椭球体。旋转变形 :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发生改变的变形叫旋转变形。非旋转变形 :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未发生改变的变形叫非旋转变形。共轴递进变形 :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一致,叫做共轴递进变形。非共轴递进变形 :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不一致,叫做非共轴递进变形。增量应变 :变形期中某一瞬间正在发生的小应变叫增量应变。有限应变 :物体变形的最终状态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称为有限应变蠕变 :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应变随时间持续增长的变形称为蠕变。劈理 :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此生面状构造 劈理域:由层状硅酸盐或不溶残余物质富集成的平行或交织状的薄条状或薄膜。微劈石 :夹与劈理域之间的窄的平板状或透镜状的岩片。透入性构造 :在一个地质体中均匀连续弥漫整体的构造叫透入性构造。非透入性构造 :指仅仅产生于地质体局部或只影响某个别区段的构造叫非透入性构造连续劈理 :凡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极小,以致只能借助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辨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不连续劈理 :劈理域在岩石中具有明显间隔,用肉眼就能直接鉴别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拉伸线理 :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等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线状构造。交面线理 :两组面理相交或面理与层理相交形成的线理。皱纹线理 :先存面理上的微细褶皱的枢纽平行排列而成的线理。矿物生长线理 :由针状、柱状或板状矿物顺其长轴定向排列而成的线理。石香肠构造 :又称布丁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强硬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构成断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在被拉断的强硬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故石香肠构造是各种断块、裂隙与楔入褶皱或分泌物充填的构造组合。窗棂构造 :窗棂构造是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压力影构造 :是矿物生长线理的另一种表现。由岩石中相对刚性的物体及其两侧(或四周)在变形中发育的同构造纤维状结晶矿物组成。岩石中作为相对刚性的物体有黄铁矿、磁铁矿,还有化石、砾石、岩屑和变斑晶等。变形一般不强,只出现微破裂、波状消光、变形纹等。核心物质两侧的结晶纤维由石英、方解石、云母或绿泥石等矿物组成。枢纽 :单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褶皱脊线 :同一褶皱面上沿着背形最高点的连线。翼间角 :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是指通过两翼上两个拐点的切线之间的夹角。轴面 :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连成的面叫轴面。轴迹 :轴面与地形面的交线在地质图上的投影称为地质图上的轴迹。平行褶皱:各岩层呈平行弯曲,褶皱层真厚度不变相似褶皱:各岩层弯曲的形态相似,或各层的曲率基本不变迭加褶皱:一种已经褶皱的岩层再弯曲而形成的褶皱。滑距:断层两盘实际的位移距离,错动后对应点之间的实际距离。构造窗: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年青地层。同沉积断层:多发育于沉积盆地边缘,断距随深度增大。褶轴:轴面与褶皱岩层层面的交线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背斜是紧闭的,而向斜较开阔 隔槽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排列的褶皱组成的,其中向斜较紧闭,而背斜较开阔 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称纵弯褶皱作用 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褶皱,称横弯褶皱作用节理组:指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呈规律变化的一群节理 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称节理系 剪节理:由剪应力作用形成的节理 张节理:由张应力作用形成的节理地堑:地堑是由走向大致平行、倾向相反、性质相同的两条(或数)断层组成,它们中间共用一个下降盘 地垒:地堑是由走向大致平行、倾向相反、性质相同的两条(或数)断层组成,它们中间共用一个上升盘 阶步:断层两盘岩块相对错动时在断层面上因摩擦和碎屑刻划留下的痕迹,表现为一组与擦痕大致垂直的微小陡坎由局部阻力差异或断层间歇性运动的顿错而成推覆体:在逆掩断层或辗掩构造中,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这样的老岩层称推覆体。飞来峰:当推覆体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叫飞来峰断距:岩层高度的垂直变化地层断距:同一岩层断开后,上下盘之间的垂直距离,即地层缺失或重复的真正厚度。逆冲推覆构造:是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构造碎裂岩:具有碎裂结构或碎斑结构的岩石称为碎裂岩韧性剪切带:一些断层不见断层面,但可见明显位移,称为韧性断层或韧性剪切带,它们形成于地壳深部层次。S-C组构:叶理和C叶理构成的构造组合通常称S-C组构糜棱岩:具有糜棱结构的岩石称为糜棱岩鞘褶皱:形态与剑鞘相似的褶皱,常见于韧性剪切带中构造置换:岩石的一种构造在经过递进变形后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横跨褶皱:是岩层经受两次以上的褶皱作用,后期褶皱重迭于先存褶皱之上的总体形象。当两期褶皱的轴向垂直或以较大的角度交切时,称为横跨褶皱追综张节理:承袭和利用共扼剪裂面而形成的,表征张性特点的节理共轭剪节理:同一,统一构造应力场控制产生的两组相交且彼此切割的剪节理共轴迭加褶皱:由早期等斜到平卧褶皱与晚期直立水平褶皱,在两期褶皱轴或枢纽近于平行叠加情况下形成的褶皱擦痕:断层两盘岩石被磨碎的岩屑和岩纷在断层面上刻划的结果,擦痕有时表现为一端粗而深,一端细而浅,由粗而深端到细而浅端一般指示对盘运动方向.流线:主要是针状、柱状、长条状矿物(角闪石、辉石、长石等)、长条状析离体和捕掳体等长轴呈定向平行排列称为流线。构造地质学填空默认分类 2009-11-02 17:03 阅读26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中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研究应包括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以及构造发育、演化的历史分析 沉积岩中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主要有斜层理,粒级层序,波痕,泥裂,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等 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走向,倾向,倾角岩层的产状类型包括水平,倾斜,直立,倒转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小于等高线的弯曲度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大于等高线的弯曲度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 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决定于岩层产状,地形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厚度,产状,地面产状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地层的接触关系按成因可分为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两种基本类型 不整合又可分为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沉积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等再下降接受沉积 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主要有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 确定不整合形成的时代,通常是以不整合面下伏地层中最新的一层时代为下限,以上覆地层中最老一层的时代为上限岩石变形的五种方式为拉伸,挤压,剪切,弯曲,扭转 按变形后的形状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一般要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破裂变形三个变形阶段 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1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共轭剪切破裂角. 剪裂角是指最大主应力轴1与剪切破裂面夹角 最大主应力轴1方向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剪裂角. 剪裂角的大小取决于内摩擦角的大小 页岩的内摩擦角比砂岩的小,则页岩的剪裂角比砂岩的大 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为递进变形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有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时间褶皱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背斜,向斜褶皱要素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轴迹褶皱枢纽一定是褶曲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在横部面上,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可将褶皱形态描述为直立,斜歪,倒转,平卧,翻卷 根据轴面产状和枢纽产状,可将褶皱(里卡德分类)分为直立水平,直立倾伏,倾竖,斜歪水平,平卧,斜歪倾伏,斜卧褶皱层的上、下褶皱面倾角相等的切点的联线称等倾斜线 常见的褶皱组合类型有穹窿和构造盆地,雁行式,隔档式和隔槽式,复背斜和复向斜(不同教材划分方法不同)褶皱形成机制的基本类型有纵弯,横弯,剪切,柔流 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层理发育情况,岩层厚和力学性质,岩层埋藏深度和应变速率,基底构造 确定褶皱形成时代的主要方法有角度不整合分析,岩性厚度分析 按节理的力学成因可将褶皱分为剪节理,张节理 根据节理与褶皱轴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 根据节理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 节理整理和统计一般采用图表形式,主要有玫瑰花,极点图,等密图在垂直于被错断岩层走向的部面上可测得的断距有铅直断距,地层断距,水平断距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据安德森模式,形成正断层的应力状态是1直立,2和3水平 据安德森模式,形成逆断层的应力状态是3直立,1和2水平 据安德森模式,形成平移断层的应力状态是2直立,1和3水平 识别断层的地貌标志主要有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的山脊,山岭和平原的突变,串珠状湖泊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水系特点 韧性断层主要发育在地壳的深部 反牵引构造发育于正断层的上盘 逆冲推覆体带可划分为型俯冲,型俯冲,陆陆碰撞型,陆内俯冲带四种基本类型 从几何的角度来看,任何地质构造都可以概括为面状构造,线状构造 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可划分为透入性,非透入性两类 按劈理的传统分类可将劈理分为流劈理,破劈理,滑劈理 按劈理发育的不同地质背景可将劈理分为轴面劈理,层间劈理,顺层劈理,断裂劈理变形岩石中小型线理有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 变形岩石中的大型线理有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铅笔构造,杆状构造 侵入岩体的产状可分协调侵入体,不协调侵入体侵入岩体的原生流动构造可分为流线,流面 从成因上,可将侵入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分为侵入接触,沉积接触,断层接触变质岩区构造解析应包括几何分析,构造序列分析,构造变形,环境分析,应力应变场分析等几个方面或步骤 建立区域构造模式一般应注意大地构造背景,建立构造群落,划分构造层次,确定变形构造场,进行构造综合等几个方面和步骤 形成表生构造的作用主要包括重力,差异压实,震动与扰动,溶解与吸水,冰川重力作用形成的典型表生构造有蠕动构造,卷曲构造,地面滑坡 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表生构造主要有上薄褶皱,鱼尾状构造,缩胀构造构造地质学填空默认分类 2009-11-02 17:04 阅读17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小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构造置换是指岩石的一种构造经过递进变形被另一种构造所替代的现象。 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小于真倾角 岩层的出露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产状、地形产状及其之间的关系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不整合的时代就是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的那部分地层代表的时代。 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位,知道了倾向便可换算出走向 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褶皱的枢纽一定是褶皱层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直立倾伏褶皱是指轴面直立、枢纽倾伏的褶皱 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是指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两套地层产状不同正阶步由缓坡至陡坡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 阶梯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正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叠瓦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逆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顺层断层是指断层产状与所在岩层产状一致 以下是错的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厚度有关 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位,知道了走向便可换算出倾向 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距离。确定角度不整合主要从沉积、古生物方面。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厚度及其产状有关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褶皱的枢纽一定是褶皱层的同一层面上最高点的联线 直立倾伏褶皱是指枢纽直立、轴面倾斜的褶皱 直立褶皱的两翼,其中一翼岩层产状一定直立 不整合接触关系是指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两套地层产状不同 断层的上盘一定为上升盘 正阶步由缓坡至陡坡指示阶步所在盘的运动方向 阶梯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逆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叠瓦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正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地层缺失一定是断层造成的 地层重复一定是褶皱造成的。 顺层断层是指断层倾角与所在岩层倾角一致 褶皱的轴面的是指平分两翼的面。 侵入岩体的原生破裂构造是在成岩以后形成的 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大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大于真倾角构造地质学习题集默认分类 2009-11-02 17:01 阅读119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地层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一、选择题1. 地层产状符号“35 ”中的35代表A. 地层的走向B. 地层的倾向C. 地层的倾角2. 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A. 走向B. 倾向C. 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3. 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断面上测得的地层倾斜角度是地层的A. 视倾角B. 斜倾角C. 真倾角4. 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是A. 倾伏角B. 倾伏向C. A和B5. 地层的面向(facing)向下表明地层A. 正常B. 倒转C. 直立6. 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A. 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B. 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C. 反向弯曲7. 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A. 整合B. 平行不整合C. 角度不整合8. 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A. 顶面B. 底面C. 褶皱面9. 递变层理由底部向顶部沉积物的粒度A. 由细变粗B. 由粗变细C. 没有明显变化10. 滑塌构造是A. 次生变形B. 成岩后变形C. 软沉积物变形二、简答题11. 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能否独立表示线状构造产状?12. 在“V”字型法则中,假设岩层以位于层面上的水平轴旋转,那么,当岩层由水平旋转至倾斜,再旋转至直立,岩层的出露界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3. 能否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V”字形法则的数字模拟?如果可以,实现的途径是什么?14. 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如何识别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5. 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16. 确定二套岩层是否为不整合关系,研究区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积?为什么?不整合类型的变化反映下伏岩层可能经历了怎样的地质过程?*3.1 应力一、选择题1. 作用在物体边界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接触力称作 ;作用在物体内部的每一个质点上,与围绕质点邻域所取空间包含的物质质量有关的非接触力称作 。A. 体力,面力B. 面力,体力C. 作用力,重力2. 如下图中所示,其中 、 和p分别表示A. 合应力、主应力、剪应力B. 正应力、剪应力、合应力C. 剪应力、合应力、主应力3. 单元体三个正交截面上的剪应力分量都为零,即没有剪应力作用而只有正应力作用时,该应力称为 ;三个截面称为 。A. 正应力,正应力面B. 主应力,主应力面C. 剪应力,剪应力面4. 当12 =0 3时,这种应力状态称作 。A. 压缩-拉伸应力状态B. 双轴拉伸应力状态 C. 双轴压缩应力状态5. 三维应力摩尔圆中,最大剪应力位于 和 组成的应力圆上,位于与 呈45夹角的截面上。A. 1,3,1B. 3,1,2C. 1,2,16. 0时,表示 A. 静水应力状态B. 静岩应力状态C. 三轴应力状态7. 物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在物体占据的空间内组成的总体称为 A. 应力场B. 应力组合C. 应变场二、简答题8. 写出下图应力园所示的应力状态tttABAEAFACADA9. 在应力分析时,物体内部假想的截面是任意方向的吗?10. 在单轴应力状态下,当截面的延伸方向与作用力方向平行时,作用在该面上的应力状态如何?在双轴应力状态下又如何?3.2 应变一、选择题1. 构造地质学中所指的变形是指物体的 。A. 位移和旋转B. 旋转和体积变化C. 畸变2. 应变的度量可以用 来表示A. 线应变和剪应变B. 体积变化程度和旋转角度C. 均匀应变和非均匀应变3. 应变椭球体的主轴表示为 A. 1,2,3B. X,Y,ZC. 都可以4. 主应变面常表示为XY面,YZ面和XZ面,其中 面为压缩面(最大扁平面)构造中代表褶皱面或劈理面的方位。A. XY B. YZC. XZ 5. 应变椭球体中, 面为压缩面(最大拉伸面),代表张破裂的方位。A. XY B. YZC. XZ6. 在应变椭球体的弗林(Flinn)图解中,当k1时,反映变形类型为A. 纯剪变形B. 拉伸变形C. 单剪变形7. 根据代表应变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是否改变,可以将变形分为 A. 旋转变形与非旋转变形B. 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C. 递进变形和非递进变形二、简答题8. 什么是线应变,剪应变?挤压/拉张力或剪切力与线应变和剪应变是怎样联系的?9. 应变椭球体中的主应变面(XY,YZ, XZ)面与主应力有什么关系?*10. 递进变形的概念对构造分析有什么意义?简述共轴递进变形中不同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过程中的变化状况?11. 在Flinn图解中,五种形态的应变椭球体分别反映岩石受到何种变形?导致变形的应力状态和可能的受力方式是什么?3.3 变形一、选择题1. 在围限压力下,当压力超出一定值时岩石就会以某种方式破裂,发生断裂变形,此时的压力值就称为岩石的 A. 压力强度B. 抵抗强度C. 极限强度2. 岩石变形一般经历 , , 三个阶段。A. 压缩变形,拉伸变形,断裂变形B.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变形C. 挤压变形,微裂隙变形,破坏变形3. 材料破坏时的各种极限应力状态摩尔圆的公切线称作 包络线( )。当一点应力圆与该包络线相切时,这点就开始破裂,所以也称作材料的 线。A. 库仑,破坏B. 摩尔,破裂C. 摩尔,破坏4. 在斜线型摩尔包络线理论公式 中, 、 和 分别表示:A、抗纯剪断裂极限、内摩擦系数、作用于该剪切面上的主应力B、作用于该剪切面上的主应力、内摩擦系数、抗纯剪断裂极限C、抗纯剪断裂极限、内摩擦系数、作用于该剪切面上的剪应力5. 围压增高,使得岩石的岩石强度极限得到 ,韧性 。A. 增加,减弱B. 提高,增强C. 降低,增强6. 孔隙流体压力增高,使得剪破裂 。A. 容易发生B. 不易发生C. 正常进行(没有影响)7. 应变速率小, 塑性变形。A. 不利于B. 有利于C. 不影响8. 流体内部各流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层面之间存在内摩擦力表述为流体的 A. 抗剪性B. 抗变性C. 粘性9. 式 中, 、 分别代表A. 粘度和流速B. 粘度和速度梯度C. 剪应力和粘度10. 由公式 可知,牛顿粘性定律可以表示为物体发生流动变形时,各点的 与该点 成正比。A. 粘度,剪应变速度B. 剪应力,剪应变速度C. 剪应变速度,剪应力11. 在地质观测中,可以通过有限应变状态的对比、劈理折射的对比、香肠构造的对比、褶皱形态的对比等来了解不同岩层的相对 A. 强度B. 坚硬度C. 能干性12. 在应力作用下,晶体沿内部一定的滑移系发生的滑动称作 ,是岩石塑性变形的重要机制之一。A. 晶内滑动B. 位错滑动C. 颗粒边界滑动13. 核幔结构是 结果形成的。A. 动态重结晶B. 静态重结晶C. 岩浆冷却二、简答题14. 沥青是脆性材料还是塑性材料?为什么?15. 岩石变形是否一定都经历弹性、塑性和断裂变形三个阶段?为什么?16. 库仑剪破裂准则的依据是什么?莫尔准则的依据又是什么?这二者与格里菲斯准则的区别在哪里?17. 列举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及其作用。面理和线理一、选择题1. 面理(Foliation)按照形成和发育过程可以分为 A. 透入性面理和非透入性面理B. 主要面理和次要面理C. 原生面理和次生面理2. 沉积岩中的层理和韵律层理及岩浆中的成分分异层理和流面等是 ;变形变质作用中形成的各种劈理、片理、片麻理和各种破裂面是 。A. 次生面理,原生面理B. 透入性面理, 非透入性面理C. 原生面理,次生面理3. 将岩石按照一定的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是为劈理。劈理具有域结构,表现为劈理中的 和 相间的平行排列。A. 片状矿物,粒状矿物B. 暗色矿物,浅色矿物C. 劈理域,微劈石4. 根据劈理的结构可以将劈理分为 和 。A. 板劈理,滑劈理B. 连续劈理,不连续劈理C. 滑劈理,千枚理 5. 连续劈理按照结构和矿物粒度可以分为A. 流劈理、破劈理和滑劈理B. 板劈理、千枚理和片理C. 轴面劈理和层间劈理6. 目前能够比较全面解释劈理形成机制的作用是A. 晶体的塑性变形B. 压溶作用C. 重结晶作用7. 褶皱岩层转折端附近,强岩层和弱岩层中劈理组合形态分别表现为A. 反扇形、正扇形B. 平行轴面、平行轴面C. 正扇形、反扇形8. 按照线理的形成机制,线理可以分为A型线理和B型线理,其中拉伸线理和矿物生长线理属于A. A型线理B. B型线理C. 两者都不是9. 窗棂构造属于A. A型线理B. B型线理C. 两者都不是10. 石香肠构造是具有不同力学性质的互层岩系受到 岩层挤压时形成的.A. 垂直或近于垂直B. 平行或近于平行C. 斜交二、简答题11. 简述压力影构造和矿物生长线理生成机制的异同?12. 劈理与线理在构造研究中有何意义?13. 是否有可能实现劈理形成过程的实验室模拟?如果进行实验设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5、 褶皱一、选择题1. 褶皱是指岩石中的各种面(如面理、层理等)的弯曲而显示的变形。在未确定地层面向方向时,褶皱的基本形态用 和 予以描述。A. 向斜,背斜B. 向形,背形C. 向斜,背形 2. 褶皱按照翼间角的大小可以分为 A. 圆弧褶皱和尖棱褶皱B. 平缓褶皱、开启褶皱和中常褶皱C. 紧闭褶皱和等斜褶皱3. 褶皱枢纽的产状一般表示为A. 走向,倾角B. 倾伏向,倾向角C. 倾向,倾角4. 褶皱按照枢纽的产状可以分为A. 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B. 平卧褶皱、倾伏褶皱、倾竖褶皱C. 水平褶皱、倾伏褶皱、倾竖褶皱5. 已经褶皱的岩层再次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称作 。A. 重弯褶皱B. 再褶皱C. 叠加褶皱6. 由变形复杂的高塑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石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形成的构造称作 构造。A. 穹隆B. 顶托C. 底辟7. 根据褶皱过程中岩层的变形行为来划分,可以分为 和 A. 主动褶皱、被动褶皱B. 对称褶皱、不对称褶皱C. 平行褶皱、相似褶皱和底辟构造8. 纵弯褶皱指的是引起褶皱的作用力 岩层的挤压,使岩层失稳而弯曲;横弯褶皱指的是引起褶皱的作用力 岩层的挤压而使岩层发生弯曲的褶皱作用。A. 垂直于,平行于B. 斜交,斜交C. 平行于,垂直于9. 根据褶皱层内各部质点的相对运动关系,褶皱作用可以划分为 褶皱作用、 褶皱作用和 褶皱作用。A. 主动,被动,剪切B. 纵弯,横弯,斜弯C. 中和面,弯滑,弯流10. 褶皱作用过程中岩石物质的滑动和流动不受层面的限制,层理在变形中不具积极的控制作用,只是作为岩层错移方向的标志,从而产生一种外貌上的弯曲现象,这种作用称为 褶皱作用。A. 主动B. 被动C. 流动11. 与沉积作用同时形成的褶皱称作 。A. 原生褶皱B. 生长褶皱C. 同沉积褶皱 二、简答题12. 试分析褶皱的形态与形成褶皱的岩层能干性差之间的关系?13. 简述顺层剪切作用形成的褶皱的特点?14. 如何根据褶皱中的劈理域轴面的关系判断褶皱的背向斜?15. 简述横弯褶皱、剪切褶皱作用的特点?16. 平行褶皱和相似褶皱的区别是什么?17. 简述兰姆赛(Ramsay)褶皱形态分类的做法及其褶皱的分类类型和各类型的特点?18. 在同一构造运动时期或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背斜和向斜组成具有一定几何规律的褶皱的总体样式,称为褶皱的组合型式;按照褶皱的组合型式,请简述褶皱组合型式的典型类型及其各种型式的特点?6 节理一、选择题1. 按照节理成因分类,节理可以分为 和 。A. 张节理,剪节理B. 走向节理,倾向节理C. 纵节理,横节理2. 在实际的观察中,剪节理的剪裂角通常A. 大于45B. 小于45C. 两种情况都可能出现3. 确定节理的分期一般依据节理组之间的 关系以及各期节理 关系。A. 强度,密度B. 间距,范围C. 交切,配套4. 雁列脉中单脉的形态变化很大,主要有平直型和“S”型两类,其中平直型属于A. 剪裂节理B. 张裂节理C. 无法断定5. 雁裂角的大小对分析节理的力学性质很有意义,其中雁裂角有两组高峰值,分别为:A. 15和75B. 45和15C. 45和106. 导致形成缝合线构造的主要原因是 。A. 沉积作用B. 风化作用C. 压溶作用7. 发育范围广、规模大、间距宽、延伸长、可切穿不同岩层的节理通常是 。A. 剪节理B. 张节理C. 区域性节理8. 根据节理排列、组合的规律程度,区域性节理可分为A. 主节理和次节理B. 主节理和负节理C. 系统性节理和非系统性节理二、简答题9. 为什么雁列节理局限发育在剪切带中?挤压或拉张环境中能否形成雁列节理?试付简图予以说明。10. 利用节理恢复古应力场有何种条件限制?为什么?断层概论一、选择题1. 断层是地质体中沿着破裂面发生 的断裂构造。A. 少量位移B. 明显位移C. 位移量没有限定2. 断层线是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断层线的几何形态A. 可能是一直线或是一条曲线B. 可能是一条闭合的圆或曲线C. A和B均正确3. 已知,两个断块的总滑距是500m,断层擦痕的侧伏角为30,则其侧滑距为A. 250mB. 250 mC. 500 mD. 以上全错4. 已知条件同上题,则其走向滑距为A. 250mB. 250 mC. 500 mD. 以上全错5. 按照断层走向与所切岩层走向的方位关系,断层可以分为 断层、 断层和 断层。A. 走向,倾向,斜向B. 纵,横,斜C. 正,逆,平移6. 按照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的关系,可分为 断层、 断层和 断层。A. 走向,倾向,斜向B. 纵,横,斜C. 正,逆,平移7. 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关系,断层可以分为 断层、 断层、 断层。A. 走向,倾向,斜向B. 纵,横,斜C. 正,逆,平移8. 飞来峰和构造窗是 断层的产物。A. 正B. 逆C.平移9. 下图表示的是 。s1s3sA. 正断层的应力状态B. 逆断层的应力状态C. 平移断层的应力状态10. 下图表示的是 。ts1s3sD. 正断层的应力状态E. 逆断层的应力状态F. 平移断层的应力状态11. 断层岩是断层两盘岩石在断层作用中形成的具有特征性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岩石。根据断层岩的特征、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断层岩可以分为 岩系列和 岩系列。A. 断层角砾,断层泥B. 破碎,角砾C. 碎裂,糜棱二、简答题12. 研究断层岩有何意义?13. 列举在野外实地观察时,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志?14. 如何识别断层的上下盘以及上升盘和下降盘?15. 如何识别两期断层作用的先后顺序?16. 同沉积断层是指什么?它主要分布在什么样的构造环境中,如何识别同沉积断层?伸展构造一、选择题1. 伸展构造是岩石圈在 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构造组合系统。A. 拉伸B. 挤压C. 剪切2. 下图中,A、B分别是 A. 地堑, 地垒B. 沉陷,隆升C. 盆地,穹隆3. 美国科迪勒拉山区发育的一系列不对称纵列单面山及其间的盆地组成的地貌构造单元称之为 。A. 地堑B. 裂谷C. 盆岭构造4. 大陆岩石圈地幔由于较软流圈温度低、密度大,而产生重力不稳,并导致岩石圈地幔沉入软流圈中,这种机制被称为 A. 俯冲作用B. 拆沉作用C. 沉陷作用二、简答题5. 断陷盆地与同沉积盆地在结构以及形成环境和过程方面有何异同?6. 裂谷的主要特征有哪些?裂谷在全球大地构造格局中占据着何种地位?7. 简述变质核杂岩的特征?7.3 逆冲推覆构造一、选择题1. 逆冲推覆构造是由 和 组合而成的大型乃至巨型构造。A. 逆掩断层,推覆体B. 逆断层,推覆体C. 飞来峰,构造窗2. 逆冲推覆构造在结构上常表现为 、 和 等型式;3. 台阶式逆冲推覆构造主要由 和 组成。A. 上盘,下盘B. 逆冲,平移C. 断坪,断坡4. 与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相比,双重逆冲构造具有 。A. 底板逆断层B. 断夹块C. 顶板逆断层5. 根据逆冲推覆构造扩展方向,逆冲推覆构造扩展方式可以分为 和 。A. 前展式,后展式B. 背驼式,上叠式C. A和B都正确6. 如下图所示,图中褶皱作用属于A. 断弯褶皱作用B. 断展褶皱作用C. 断滑褶皱作用二、简答题7. 论述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带性及其在各带的主要构造特征?8. 自然界经常出现逆冲推覆构造与褶皱作用伴生的现象,你以为两种地质作用孰先孰后?9. 关于逆冲推覆构造的驱动力的解释,你认为那种解释比较合理?7.4 走向滑动断层一、选择题1. 走滑断层是断层两盘沿着 走向发生位移的 断层。A. 断层面,大型平移B. 水平层面,滑脱C. 地层,滑动2. 下图为走滑断层中的A. 右行右阶式B. 左行右阶式C. 右行左阶式3. 走滑断层在走向上常常发生弯曲,弯曲部位的应力状态由于受到走滑的左右行与平直段左右阶组合的控制,常在断层弯曲部位形成不同的构造现象,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右行右阶式走滑断层常引起末端拉伸和断陷盆地B、右行右阶式走滑断层常引起末端挤压和断块隆起C、右行左阶式走滑断层常引起末端拉伸和断陷盆地D、左行右阶式走滑断层常形成拉分盆地4. 拉分盆地的形成与 A. 走滑断层有关B. 多条走滑断层有关C. 走滑断层无关5. 与其它类型的盆地相比,拉分盆地具有 、 、 、 的特点A. B. C. 6. 成熟拉分盆地的长宽比大致保持在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