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复习题和实验题1.doc_第1页
免疫学复习题和实验题1.doc_第2页
免疫学复习题和实验题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词解释:1 免疫:古典免疫是指人体和动物体对某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以及对同一种病原微生物再感 染的特异防御能力。现代免疫指人和动物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的功能活动。2 免疫原:在具有免疫应答能力的机体中,能使机体中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3 半抗原:只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质。4 复合半抗原:不能单独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但可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出现 肉眼可见的反应,这种抗原称为复合半抗原。5 抗原: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即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6 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基)或表位。7 B细胞表位:抗原中被BCR和抗体分子所识别(直接识别或结合)的部位。8 反应原性:是指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9 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10 T细胞表位:蛋白质分子中被MHC分子递呈并被TCR识别的肽段。11 互补决定区:即V区中的高变区,直接与抗原接触结合的区域。12 同种抗原:物质的抗原在遗传上变异时称此种抗原为同种抗原。13 佐剂:一种物质先于抗原注入动物体内或与抗原混合后同时注入动物体内,能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作用,这类物质统称为佐剂。14 抗原提呈:一些细胞能够摄取、加工、处理蛋白质使其降解成小肽并由细胞的MHC分子将肽运送到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的过程。15 T细胞抗原受体:T细胞表面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分子结构。16 B细胞抗原受体:B细胞表面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分子结构。17 辅佐细胞:能捕获和处理抗原以及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叫做抗原递呈细胞(辅佐细胞)。18 再次免疫应答:相同抗原再次免疫机体,产生的抗体潜伏期短、维持时间长、含量高、以IgG为主,为高亲和性抗体。19 初次免疫应答:抗原首次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潜伏期长、维持时间短、含量低、以IgM为主,为低亲和性抗体。20 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是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病原微生物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导人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使其在受体细胞中高效表达,分泌保护性抗原肽链。提取保护性抗原肽链,加入佐剂即制成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又称为生物合成亚单位疫苗。21 基因工程重活载体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保护性抗原基因(目的基因)转移到载体中使之表达的活疫苗。22 多价苗:是指将同一种细菌(或病毒)的不同血清型混合制成的疫苗。23 联苗: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细菌(或病毒)联合制成的疫苗,以达到一次免疫可达到预防几种疾病的目的。24 基因缺失苗:基因缺失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强毒株毒力相关基因切除构建的活疫苗。25 细胞因子:指一类有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产生的调节细胞功能、参与炎症反应、创伤愈合等多功能、高活性多功能多肽或蛋白质分子。26 凝集试验: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的悬液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电解质的参与下,抗原颗粒相互凝聚形成团块,这种现象叫做凝集试验或称凝集反应。27 琼脂(免疫)扩散:沉淀反应在琼脂凝胶中进行,抗原和抗体在凝胶中自由扩散,二者在凝胶中相遇,在最适比例出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此复合物较大,又能继续扩散,则形成沉淀带,叫琼脂(免疫)扩散。28 内源性抗原:自身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胞内菌(结核杆菌)和病毒感染细胞所合成的细菌抗原和病毒抗原,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29 外源性抗原:被单核巨噬细胞等从细胞外吞噬、捕获或者与B细胞特异性结合而后进入细胞的抗原,包括所有从体外进入的微生物、疫苗、异种蛋白质等以及自身合成而释放于细胞外的非自身物质。30 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应用细胞融合技术使骨髓瘤细胞和免疫动物淋巴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高度专一和化学性状高度纯一的抗体。31 抗体:是指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所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一类免疫球蛋白,存在于血液、淋巴液、组织液和粘膜分泌物中是构成机体体液免疫的主要物质。32 分泌成分:是由局部黏膜上皮细胞所合成,在IgA通过黏膜上皮细胞过程中与之结合 形成分泌型的二聚体,具有保护IgA抵抗蛋白水解酶的水解作用。33 免疫活性细胞:指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此类淋巴细胞只有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分化增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34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指消化道、呼吸道等黏膜下的淋巴组织形成淋巴小结。35 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族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性质相同的抗原。36 中和作用: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以后失去了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称中和作用。37 细胞免疫: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为效应性淋巴细胞并产生细胞因子,所导致的特异性免疫应答。38 体液免疫: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发挥其免疫效应。存在于体液中的抗体时构成体液免疫的基础。39 独特型:同一个体内,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其VH 区和VL区内氨基酸组成不同,因而表现出其自身特异型抗原的差异(指不同抗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在可变区呈现的抗原性)。抗体分子可变区的构型可产生独特型决定簇。40 调理作用:调理素(如抗体和补体成分)与病原体或其他颗粒抗原结合,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Fc受体或补体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41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L链功能区 :分为L链可变区(VL)和L链恒定区(CL)两功能 区。 H链功能区 :IgG、IgA和IgD的H链各有一个可变区(VH)和三个恒定区(CH1、CH2和CH3)共四个功能区。42 穿孔素: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效应分子。贮存在细胞毒性T细胞和NK细胞胞质颗粒中,两类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而激发颗粒胞吐,所释放的穿孔素通过聚合作用而在靶细胞表面形成小孔,从而介导杀伤作用。43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44 攻膜复合物:膜攻复合体补体溶细胞生物学效应的效应复合体,为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即膜攻击复合物。45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由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组成,定位于动物或人某对染色体的特定区域,呈高度多态性。46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周而复始地从血液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再通过淋巴管道回到血液中的过程。免疫学实验总结 实验一:病毒血凝试验1、 原理: 某些病毒(如新城疫病毒、流感病毒)表面分子(血凝素)可以与一些动物红细胞表面分子发生特异结合反应,在两者比例适当及适宜的液体环境中,这种结合反应会引起该红细胞发生凝集,以此建立的实验方法称为血凝试验。该试验可以鉴定某些病毒的血凝性。2、 操作方法:1. 在干净的微量反应板上选好一排孔,第1孔至第12孔,每个孔中加25ul生理盐水。2. 在第1孔中加25ul新城疫病毒抗原液,混匀,吸取25ul,移到第2孔,按倍比稀释法,稀释到第11孔。第1孔至第12孔,每个孔中再补加25ul生理盐水。3. 在第1孔至第12孔中,加1.2%鸡红细胞悬液25ul。4. 在桌面上轻轻滑动震荡,使红细胞充分混匀,置于25-37,45分钟-60分钟,观察结果。 实验二:病毒血凝抑制试验1、 原理: 某些病毒(如新城疫病毒、流感病毒)表面分子可以与一些动物红细胞表面分子发生结合反应,在两者比例适当及适宜的液体环境中,这种结合反应会引起该红细胞发生凝集。但这些病毒可引起某些动物红细胞发生凝集的表面分子可以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反应,产生对应的抗体。 如果这些病毒表面引起血凝的分子先与这种抗体发生结合反应,再与某些动物红细胞悬液作用,血凝作用就会被部分抑制或完全抑制。依此建立的血清学实验称为病毒血凝试验。病毒血凝试验可用于检测病毒血凝抑制抗体的相对水平,也可以用已知抗体来鉴定病毒。2、 操作方法:(1)在干净的微量反应板上选好一排孔,第1孔至第12孔,每个孔中加25ul生理盐水。(2)在第1孔中加25ul待测血清,混匀,吸25ul到第2孔,按倍比稀释法,稀释到第10孔。(3)第1孔至第11孔,每个孔中加25ul4单位新城疫病毒液。第12孔加25ul生理盐水。在15 -37 作用5min。(4)在第1孔至第12孔中,加1.2%鸡红细胞悬液25ul。(5)在桌面上轻轻滑动震荡,使红细胞充分混匀,置于25-37,45分钟-60分钟,观察结果。 实验三:双向双扩散试验1、 原理: 10g/L琼脂糖凝胶呈多孔结构,孔径大约80nm,各种抗原、抗体分子可以在里面自由扩散。在琼脂糖凝胶板上,相距适当距离打小孔,小孔内分别加适量的抗原和抗体。将抗原液和抗体液分别加入同一琼脂糖凝胶板内的相邻小孔中,抗原和抗体分子在凝胶中顺浓度梯度自由扩散。当扩散到它们的浓度比例相适宜的部位时,抗原和相对应的抗体形成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出现一条乳白色沉淀线。如果抗原和抗体不相对应,或者抗原与对应抗体之间浓度比例相差太大,无沉淀线出现。该试验可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或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可用于分析复杂的抗原成分,测定抗原和抗体的纯度,测定抗体效价和抗原滴度,可以用于分析两种抗原成分的差异性。2、 操作方法: (1)1.2%琼脂糖凝胶板的制备取1.2g优质琼脂糖,8g氯化钠,加120ml蒸馏水,在微波炉中加热,使之完全溶化,待水蒸发到100ml刻度处时停止加热。加1ml 1%硫柳汞,混匀,分装,直径6cm的平皿加9ml,冷却。(2)用打孔器按适当间距打孔,如下图,每组中心1孔加周围6孔,在酒精灯上烘烤封底。在微量反应板上加生理盐水或0.1mol/L、pH7.2PBS,对待检血清进行倍比稀释。加样,周围5孔加倍比稀释的待检血清,第6孔加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参考阳性血清,中心孔加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琼扩诊断抗原,均加满。(3)置于湿盒,放在恒温培养箱中,37、24h-48h。判定依据,周围1-5孔与中心孔之间出现沉淀线,且与第6孔与中心孔形成的沉淀线发生融合,结果为阳性,以最高稀释度的孔为反应滴度。 实验四:病毒鸡胚中和试验1、 原理: 将新城疫系病毒毒液作10倍递进稀释,分成两列,在第一列每管中加等量正常血清(无新城疫病毒抗体),在第二列每管中加等量待测血清,混匀后置培养箱371h,再分别接种9日龄健康、无新城疫病毒抗体的鸡胚,每个稀释度接种5-10枚;继续孵化5天。记录每个稀释度组的死亡数、累计死亡数和累计存活数,分别计算正常血清和待测血清的LD50及待测血清的中和指数(为中和病毒的能力大于正常血清的数值)。2、 操作方法:1、将不含新城疫抗体的鸡蛋孵化至9-11日龄。2、以无菌0.1mol/L、pH7.2PBS将新城疫系病毒毒液作10倍递进稀释,以灭菌小瓶或试管均分成2列,在第一列每管中加等量正常血清(无新城疫病毒抗体),在第二列每管中加等量待测血清,混匀后置培养箱371h。3、每个稀释度组接种有活力的鸡胚5-10枚,尿囊腔接种(见图片),0.1mL/枚,继续孵化5天。4、每天观察2次,记录每个稀释度组的死亡数、累计死亡数和累计存活数,分别计算正常血清的LD50和待测血清的LD50及中和指数。 实验五: 免疫层析金标记技术1、原理: 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以胶体金作示踪标志物而建立的一类免疫标记技术。 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聚合成特定大小(5nm-50nm)的颗粒,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溶液,称为胶体金。不同的还原剂可以制备不同大小的胶体金颗粒。 胶体金颗粒在弱碱或弱酸环境中带负电荷,可与抗体分子中带正电荷的基团以静电作用力发生结合,而其生物学特性(如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不受影响。胶体金标记抗体可应用于光镜或电镜的免疫组化法、液相免疫测定、固相免疫分析(如免疫层析金标记技术 )以及流式细胞术等。2.操作方法:1. 使用前,将试剂盒和样品恢复至室温。2. 取出检测卡,开封后平放于桌面上,用移液器或滴管吸取样品液,垂直滴加3滴(约70-80ul)于加样孔中,加样后开始计时。3. 加样品液后,约30秒内,红色的液体从靠样品孔的观察窗边缘涌出。朝另一方向流动。4. 5分钟时判断结果,超过10分钟的结果无效。 实验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原理:在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孔中预先吸附某种抗原,将待测抗体加到孔中,充分反应后充分洗涤;再加酶标抗抗体,充分反应后充分洗涤;之后加酶的底物,进行显色反应。显色后,以肉眼观察和分析结果,或在酶标测定仪上测定吸光值,依据对照孔的吸光值和待测孔的吸光值的比值,判定结果。2.操作方法:(1)包被:在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上,选择一排孔,在每排的1-4孔加75ul包被液,在第1-4孔中加75ul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抗原液,置37恒温箱、30min,或4、过夜。弃去孔中液体,甩干净,加200ul洗涤液,放置1min,弃去,如此,洗涤3次。(2)封闭:在第1-4孔中加200u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