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比较1. 前者以祖国各地有其是江南一带的优美风景作为创作的源泉。2. 前者以提供皇宫贵族休息,娱乐之处,后者是贵族富商以官僚地主的生活享乐而建的。3. 前者在大范围内堆土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再适当点缀山石,山中叠山,假山与真山相结合,后者以山石造山为主。4. 前者花木配植规模大而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后者以单株为主。5. 前者景观开阔而畅郎,建筑多宏伟,充分体现出皇家园林的雍容大度,面积通常在几十公顷以上。平面布局较为严谨,博采众家之长,荟萃天下美景于一地。有比较明确的轴线关系,或主次分明的多条轴线关系。其总体气势、文化情趣都比较高,体现统治者的意念和力量。后者自然雅致,强调淡泊的意境,面积大者几公顷,小的甚至只有几亩地,采用小中见大的手段,在微观中体现宏观。建筑精巧秀丽,富有江南水乡特色,“以水取胜”,明媚秀丽。同构关系:向心关系:在江苏无锡寄畅园、苏州网师园、拙政园等较小的园林中,园中围绕水面的诸多建筑物轴线并不互相平行,常略有扭转,互相顾盼,如果将平面中每幢建筑临水的一面的垂直平分线画出(法线),我们就会看到所有的法线都指向一个大致确定的中心区域,每个建筑物的扭转即使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在一定的程度内,法线指向中心区域的相互关系并未变化,这就是在交换条件下保存不变的关系,是一种拓扑关系,可以称之为向心。互否:如果我们把拙政园、留园等园中相邻建筑物的长轴画出,也常会看到这些相邻的轴线在以接近互相垂直为特征,不断地改变着方向,这种在长轴方向上互为相反、互为否定的趋势在对建筑平面作平行移动时并不改变,因而也是一种拓扑关系,在比较相邻要素的平面进退位置和高度等空间尺寸、屋顶形式、色彩等方面时,我们也可以找到这种关系,不妨称之为互否关系。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的山与水的构成关系上尤为明显。北京颐和园东门外那座牌坊上正面与反面分别写着“涵虚”和“罨秀”,概括昆明湖的阔大与万寿山的隐藏,也说明了中国园林始终将山与水不可分割地组织在一起。互含:如果进一步对这些互相对立的各个部分再剖析就会发现,每一部分都或多或少地包含着对立面的成分。例如北海南侧的团城承光殿等建筑与北侧的五龙亭都使用琉璃瓦,团城上是黄琉璃绿剪边,而五龙亭却是绿琉璃黄剪边。有其在山与水的关系上更为明显,如颐和园的万寿山与昆明湖在构成互否关系的同时还呈现另一种关系,即万寿山东坡有一水院“谐趣园”,昆明湖中有一小岛南湖岛。一为山中之水,一为水中之山。又如网师园,一半是水院,一半是旱院,但旱院庭院的一角却有一泉,曰“冷泉”,水院中有一座黄石假山,曰“云冈”。冷泉就是陆地中的水,云冈就是水中的陆地。寄畅园中也有同样的现象。这第三种关系可以称为互含关系。总结:这三种关系显示,中国众多的古典园林虽千差万别,都在这三个方面可以找到相同的结构关系,因而这三种关系都可列为同构关系。这三种关系之间不能变换,但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图形来统一表达它们,这图形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了易经思想的太极图,它形象地蕴涵了向心、互否、互含三种关系。我们甚至可以发现若干著名园林的总平面与太极图同构。当然,前人造园并未协商一致,也绝没有想到要与太极图同构,然而这种集体无意识正是文化的深层反映。它们不约而同的同构现象揭示了中华建筑文化源自远古时代易经思想的深层本质。体现了中国有机的自然观。过白:后栋建筑与前栋建筑的距离要足够大,使坐于后进建筑中的人们通过门樘可以看见前一进的屋脊,即在阴影中的屋脊与门樘之间要看得见一条发白的天光。大木作:材分制:宋代营造法式建立的模数,以斗栱中栱的截面“材”作为模数的基本单位,“材”进一步细分为“分”,“分”是材高的1/15,材宽的1/10。材有8等。斗口制:清工程做法确定以“斗口”作为建筑的模数单位。斗口是斗上用以插放栱、翘、昂、枋的开口。分为11等。柱:常见的有檐柱、金柱、中柱、山柱、角柱、童柱等。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是为“生起”。未见于汉、南北朝,明清也少使用。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均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是为“侧脚”。明清已大多不用。金厢斗底槽式平面有内外两圈柱,还有满堂柱式,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区或者三区的“单槽”或者“双槽”,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的“分心斗底槽”。宋、辽、金、元建筑中,常将若干内柱移位,可称为“移柱造”,或减少部分内柱,可称为“减柱造”。在许多情况下,移柱和减柱同时使用。在明清建筑中已不使用。在建筑主体以外另加一圈回廊的“副阶周匝”,一般应用于较隆重建筑如大殿、塔等。枋:1. 额枋: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阑额之名首见于宋代。2. 平板枋:平置于阑额之上,是用以承托斗栱的构件。最早形象见于陕西西安兴教寺唐玄奘塔,宋辽使用渐多,开始的断面形状和阑额一样,后来逐渐变高变窄,至明清其宽度已经窄于额枋。3. 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斗栱: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栱传递到柱上。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大体分为外檐斗栱和内檐斗栱,按具体位置又分为柱头斗栱、柱间斗栱、转角斗栱。栱的作法有单栱、重栱等,还有计心造、偷心造等等。昂是斗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下昂使用为多,上昂仅用于室内、平坐斗栱或斗栱里跳之上。汉代建筑中还未发现此种构件,唐佛光寺大殿柱头铺作中的批竹昂是现知最早的实例。元以后柱头铺作不用真昂。至明清,带下昂的平身科又有转化为溜金斗栱的作法,原来斜昂的结构作用至此已丧失殆尽。宋代用批竹昂或琴面昂,元明的琴面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店面装修转让合同
- 外国人劳务合同
- 2024年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 体育与健身教学进度表
- 小学体育四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 小产权房购房协议书范本
- 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
- 保税仓合同样本
- ktv设备合同标准文本
- 供油协议-合同样本
- 2023年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天星乡养羊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 GB/T 39489-2020全尾砂膏体充填技术规范
- 《民法》全册精讲课件
- 厂内机动车辆课件
- 四川方言词典(教你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 企业标准编写模板
- 《新媒体运营》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学校食堂餐厨具操作规程
- DB32T 3916-2020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
-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