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 第2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圈层结构课时专练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 第2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圈层结构课时专练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 第2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圈层结构课时专练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 第2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圈层结构课时专练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 第2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圈层结构课时专练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专练(人教版专用):(二)第2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圈层结构1“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在下图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图k21a温度条件b恒星质量c行星体积 d大气成分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2012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回答23题。2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a太阳耀斑爆发 b太阳爆炸c太阳辐射增强 d太阳辐射减弱3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a短波通讯中断b信鸽丢失c指南针失灵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45题。图k2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层和层属于地壳c是软流层d岩石圈的范围是指的全部和的大部分5. 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d内外核之间6. 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a人口迁移加快 b风力电厂增产c生活耗能降低 d卫星导航失效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包括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分布情况见下表。其中可能总辐射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辐射是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根据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纬度60504030200可能总辐射(4.18kj/cm2)105128148163172187有效总辐射(4.18kj/cm2)41547491x827.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层厚度 b大气湿度c日照时间 d太阳高度8. 北纬20地区有效辐射量“x”的值可能是()a. 75b. 78c. 80d. 1009人类生产生活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下图为太阳辐射能量转换示意图。下列对应正确的是()图k23a水能,海水运动,地质作用,化石能源b风能,地质作用,光合作用, 化石能源c海水运动,光合作用,水能,化石能源d大气运动,海水运动,化石能源,水能太阳风暴指太阳在黑子活动高峰阶段产生的剧烈爆发活动。爆发时释放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严重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据此回答1011题。10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和周期是()a太阳风、黑子,11年b太阳风、耀斑,14年c日珥、耀斑,11年d黑子、耀斑,11年11如果太阳风暴强烈,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高速带电粒子进入大气圈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b高速带电粒子进入大气圈扰乱地球磁场,使降水增多c高速带电粒子进入大气圈产生极光,干扰导航d温度高,太阳辐射强烈,影响导航设备正常运行地震波是人们了解地震的重要手段,下面左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时间),某次地震时,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不同的震中距,并以此为半径作成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如下面右图),读图完成1214题。图k2412能穿过地核的波是()aw1 bw2cw1和 w2 皆可 d两者皆无法通过13若甲台站测得纵波、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甲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a3 000km b3 500kmc4 000km d4 500km14依据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abcd15读太阳由内而外的分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据报道,2012年3月初新一波太阳风暴抵达地球。这场风暴就强度而言大约10倍于平常抵达地球的太阳风,预计2013年年中达到周期峰值。太阳结构示意图图k25(1)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能量的来源,图中a、b、c、d、e、f各层中,能够源源不断释放能量的是_层,其能量产生的反应过程被称为_反应。在日全食或借助特殊仪器才能够观察到的有_层(填字母)。(2)太阳风是_层(名称)的太阳活动现象,上一次太阳活动的峰值出现的年份是_年。(3) 太阳风到达地球后产生的主要影响有_(4)冬至日时,下列各地能够观察到极光现象的是( )图k26a甲b. 乙c. 丙d. 丁16太阳辐射是地表能量的源泉,读下表,回答问题。海平面太阳辐射日总量(卡/厘米2日)纬 度90n60n40n20n020s40s60s90s春分日04536968559118566984570夏至日1 0939941 007950802576304480秋分日04456858428978446904520冬至日0513256158561 0141 0741 0611 166 (1)据上表分析,太阳辐射日总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_。(2)夏至日的北极与冬至日的南极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之差为_卡/厘米2日,从日地距离和地表性质两个方面简析两者不同的成因。(3)读图,比较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太阳辐射总量和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用文字说明这种状况,并简析其成因。图k27(4)读图,我国30n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低,而太阳辐射总量_,简述其成因。2014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专练(人教版专用):(二)【基础演练】1a解析 结合图示,“生命宜居带”距离太阳的距离适中,从而确定了温度适宜。2a 3.d解析 第2题,结合材料信息知,“太阳强烈的喷嚏”致使极光产生及很多国家城市断电的原因,是由于其产生的大量带电粒子流所致,据此推测材料所述很可能是太阳耀斑爆发。第3题,太阳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会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指南针失灵,但不会影响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4b5.c解析 第4题,根据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据此知层和层属于地壳。第5题,根据横波和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差异及其变化特点,可以判断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最快。【能力提升】6d解析 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气候的影响,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对地球磁场的影响。7d8.d解析 第7题,不同纬度地带,年日照时间(不考虑天气和地形因素)相同。纬度高,湿度小。可能总辐射主要受太阳高度影响。纬度愈高,太阳高度愈小,总辐射愈少。第8题,北纬20地带,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天气晴朗,云量小,有效总辐射量最大。9a解析 解答该题比较便捷的方法是使用逆向推测法,例如推知时,可由水电是由水能转化而来逆向推测,得知其为水能;同样可以推测出其他各序号的能源形成环节或能源类型。10d 11.a解析 第10题,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其活动周期都是11年。第11题,太阳风暴产生的高速带电粒子进入大气圈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12. b13.d14.b解析 第12题,由于地球外核可能为液体,只有纵波可以通过;结合地震波时距曲线知,w1传播速度明显比w2慢,即可判断w2为纵波。第13题,结合地震波时距曲线可直接读出数据。第14题,震中位于三地震台站所测得的地震波时距曲线同心圆的公共交点上。15(1) a核聚变e、f (2)日冕2002(3)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高纬和两极地区出现极光等。(4) c 解析 第(1)题,太阳辐射源自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外部大气中,色球和日冕在日全食或借助特殊仪器才能够观察到。第(2)题,太阳风发生在外部大气的最外层(日冕层);结合太阳活动的周期可以推知其上一次太阳活动的峰值出现的年份。第(3)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电离层会产生影响;在极地地区会产生极光现象。第(4)题,极光出现在极地地区的夜空,冬至日可以在北半球高纬地区看到极光。【选做题】16(1)春分日和秋分日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由北极向南极递减;冬至日由南极向北极递减太阳日照时数(2)73夏至日时,地球处于绕日公转的远日点附近,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冬至日时,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北极地区大部分为海洋,南极地区大部分为陆地,导致北极上空水汽多,云量大,也是北极点附近海平面太阳辐射少的原因之一。(3)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小于全球平均值。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云量大;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强。(4)高(大)我国30n西部地区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旱,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小,所以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比东部大。由于西部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更弱,所以西部地区气温较东部低。 解析 第(1)题,结合图表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太阳辐射日总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推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