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周庄水韵易淑华.doc_第1页
课题2 周庄水韵易淑华.doc_第2页
课题2 周庄水韵易淑华.doc_第3页
课题2 周庄水韵易淑华.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 周庄水韵学习目标1、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第二段。2、抓住“水韵”,理清课文的游踪,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3、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体会出作者对周庄古风新韵的赞美之情。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引发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的思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学习程序学习内容学习笔记1.作者简介知识链接赵丽宏,上海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1951年2月出生于上海,种过田,学过木匠,做过乡村邮递员。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在萌芽月刊从事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成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2000年被华东师大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等共40余部。2.周庄简介周庄江南第一水乡,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的昆山市境内,始建于公元1086年。原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宋代迪功郎周君在此设庄,舍宅为寺,百姓感其恩德,故称此庄为“周庄”。由于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故历代免遭战乱,900多年来仍保留独特的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水巷、拱桥、石板街、古屋构成了周庄水乡特有的风貌。镇内河汊纵横,四条水道将古镇分割为“井”字型,形成八条长街;小小周庄,就有14座石桥,分别建于元、明清三代;镇上的建筑,古色古香,粉墙花窗,傍水而建,全镇近千座民居中明清及民国初年建筑占一半以上;这些形成了周庄独特的风景。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名副其实。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自读课文一到二遍,完成下列内容。1、字词正音斑ln()漾动()xun目()晶yng()谛听()xin熟()shn息()参差()璀cn()黑yuyu()剔透()隐n()勾l()摇曳()丝xin()2、解释重点词语相看两不厌:如诉如泣:难以捉摸:张灯结彩:瞬息万变:稍纵即逝整体感知:1、本文和巴东三峡在构思上有什么不同?“我”曾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二合作探究(一)梳理结构: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概各部分的内容。整理:(二)问题探究1、找出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和作者对这样的印象高度评价的句子。印象:评价:2、作者向我们描述了古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三)精读深思1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2默读第五段,并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思考三背诵第二段“第二次到周庄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可以先背给同桌听听。第二课时一练习回顾1、课代表检测字词的掌握情况。2小组抢答:周庄的四幅画面:二、“听”读感知内容结构:学生“听读”课文时,教师同时布置“听读”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教师播放的“图画”及“听读”到的课文内容,在听完朗读后,完成下列初步感知的任务。交流展示:1:“听”完朗读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2: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3、展示提升:细读加深印象,熟悉内容,学会描述。要求找出文中作者游历周庄时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描述的句子,然后学生简要叙述前两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突出“水韵水情”。并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周庄水韵”。教师可作适当点拨(三)诵读精彩语段,增强感悟能力。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诵读作者“第二次游周庄的情景”“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采用优生示范诵读,帮助学生理清背诵的层次和逻辑顺序,学生同桌(对子)两人一组相互从“试背”到“熟背”。背诵层次示例:(以句号为单位)A第一层:第一二三句,交代第二次游历的时间、情景及描述阳光照耀下,斑斑积雪之时周庄古镇的“水”(雪)之“色”(雪之白与古镇之古“黑”)B第二层:第四五句,描述“阳光下,积雪融化之时周庄古镇的“水”之“声”(滴水之声与流水之声的重叠)(四)、课后巩固摘录课文中你最喜欢的精彩语句或语段。第三课时一、回顾反馈1、仔细朗读文章第二部分,三次游周庄作者去的时令不同,描写的景物不同,感悟也不同,请你说说有哪些不同。2、文中提到了“水墨画”和“版画”,请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二、交流提升1分析三次游周庄的情况。游览次数游览时间描写景物印象感受详略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作者叙述第二次游周庄较第一次着墨多了许多,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述周庄特有的神韵的?3、从全文来看,作者写前两次到周庄所见所感的用意是什么?4、如果说前两次作者是抓住雨水和雪水描写周庄的景观,那么第三次作者是借助什么来描写周庄的?三拓展延伸1体会句子中加点字的妙处。(1)、船娘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2、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2、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请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摘抄在下面,并说说有什么作用。(至少5句)3阅读走进周庄,体味这篇文章与课文的异同。走进周庄,是在秋季。起先无雨,只是空中浮沉着一种湿润,让你顿悟已置身在这四面环湖的著名水乡了。漫步在周庄的街头,徜徉在幽幽的小巷深处,也就不自觉地踱出一种悠悠的心境。周庄似乎是一篇乍看极平凡,细读却极有味道的小品文。你只有慢慢地咀嚼,才能品出它那丰厚的内涵。依旧是一条条幽幽的小河缓缓地流淌,依旧是一色的粉墙黛瓦依水而立,偶尔也能见到如鹰展翅的凌空飞檐。因为水多,周庄的桥便也多,那风格迥异的石桥,总是躬着身子憨厚地卧在小河上收藏着游人或轻或重、或快或慢的足音。驻足在石桥之上,四周皆如素淡的水墨画,没有色彩的渲染和烘托,有的只是线条勾勒出的古朴和静默。石桥下,窄窄的石级一直延伸到水中,石级的角落缠绕着些许的青苔。虚幻中,便有少妇捣衣的轻声萦绕手耳际。石级下,停泊着一些木船,船身也是窄窄的。如你游兴正浓,乘上木船,欺乃一声,悠悠荡去,你定会记起“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那最为亲切的童谣。河水曲曲弯弯,悄悄地潜入水乡人家,于是便有了“水在家中流,船从家中过”的特别景观。最有情趣的该数那小小的木楼,一排排隔河相望,相距咫尺。如果这家有个公子,那家有个小姐,该演出怎样的故事?于是突发奇想:那些明清小说中曲曲折折悲悲喜喜的情节,该就是从这里开端的吧。难怪当年三毛那孤寂的灵魂如絮般地漂泊到此,也如痴如醉浸沉在深深的遐想中。凝神注视“三毛茶楼”里悬挂的三毛巨照,读出的却是一种迷离。不知不觉中下起了雨。雨,缠缠绵绵的,舔着面颊,也舔出了心的宁静。走在雨巷中尽情地享受那份清凉,竟忘记了归途。蓦然回首,却见一对年轻的恋人相依着,合撑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