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霞浦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a通过选官实现平等b选官路径推崇荐举c按照才能选拔官吏d选官对象普及百姓2.“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此语蕴含a变革进取的精神b公平公正的理念c自由平等的思想d推行刑罚的原则3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入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道家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4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5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 c和谐中庸 d三纲五常6.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 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7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c“存天理,灭人欲”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8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529595年)在其颜氏家训.治家中记述:“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丈诉讼。”这段记述能够反应当时在邺下地区 a妇女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 b儒家纲常名教地位的动摇c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d政治腐败中央集权遭到削弱9唐朝禅宗大师惠能有一首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下列与该诗思想一致的是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b存天理,灭人欲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10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说明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d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11明代法律规定:“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明代婚姻观理学色彩浓厚b明代基本实现了男女平等c明代政府鼓励寡妇改嫁d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1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这突出表明黄宗羲a主张限制君主权力b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c希望健全中央机构d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13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而积粟者闭籴,则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雠,则愈益其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a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b发挥市场作用以促进商品流通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14图7是某人物传记的目录。以下思想有可能被该著作重点阐述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b“天下为主,君为客”c“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d“循天下之公”15潘天寿谈艺录在谈到中国写意画的创作时提到:“无”实际上是“有”之根本。画“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下列著作中蕴含上述思想的是 a论语 b道德经c春秋繁露 d四书章句集注16. 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 b书法艺术c篆刻艺术 d戏剧表演17.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写城乡风情、社会生活状况,具有世俗化的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画家个人爱好 b.宋明理学传播c. 商品经济发展 d.社会上层倡导18有人对书法字体的特色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符合下图秦朝标准字体的是 a“圆弧,富有奇趣”b“状如龙蛇,钩连不断”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19“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能够印证此话的是a二府三司、火药、交子 b造纸术、理学、指南针c火药、理学、通判 d交子、指南针、活字印刷术20下列两幅绘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其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是 a山水画b文人画c花鸟画d风俗画21“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a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 b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c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d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22读右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23鲁迅书评:“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盖叙述皆存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此书应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24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成就是a文人画 b元杂剧c京剧d小说25.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本卷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什么思想?在治理国家上又提出了什么主张?(6分)(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中的什么观点?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主张的进步性。(6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2分)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27. 不同的思想认识是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礼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复古与怀旧”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主张。(4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8分)28.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项目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数量2225259257788材料二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材料三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中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材料四 哥白尼1543年出版了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认为宇宙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太阳只是太阳系而非宇宙的中心。伽利略1609年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对其师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数据的研究,在1609年的新天文学和1619年的世界的谐和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判定行星绕太阳运转是沿着椭圆形轨道进行的,而且这样的运动是不等速的。(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什么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6分)(2)概述材料二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作用。(8分)(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4分)高二上历史月考1参考答案1-5 c a a c d 6-10 b c b d d 11-15 a a b c b 16-20 bcadb 21-25 cddba【4】试题分析:太学是传授儒学的地方,也是儒生入仕的重要途径。题文中数据的变化体现的是太学生人数的增加,说明入仕的儒生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儒生入仕人数的增加,客观上刺激了社会上进入太学学习儒学的积极性。故选c。a项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不对,汉朝时,中央集权还在不断发展当中;b,d符合历史史实,但不是太学人数增加的原因,人们不是因为儒学发展了而去学儒学,进入太学的目的是做官。26.(1)因素:民心 (2分)思想:民贵君轻 (2分)主张:仁政 (2分)(2)观点:天人感应(或天合一)。(2分)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或君主专制统治)。(2分)(3)关键:薄敛节俭。(2分)进步性:具有忧患意识,强调社会责任感。(4分)(4)相同点: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2分)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2分)27(1) 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主张恢复周礼);(2分)老子:主张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2分)(2)朱熹:儒家思想不可改变;(2分) 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2分)原因:封建制度衰落,理学束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