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继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3、能够较准确地翻译全文。【过程与方法】进入情境,分角色朗读,分角色翻译,师生共同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1、根据上下文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2、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 导入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一个新的单元先秦诸子散文。提到诸子百家,大家都知道哪几家呀?(儒,道,法,墨,兵,纵横等等)它们的代表人分别是谁?(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兵家:孙子;纵横家:苏秦)。通过大家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要属儒家思想了,它的创始人是孔子。一提到孔子,我们大家都不陌生,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礼治国),教育家(作为教育家的孔子至今还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有关教育和学习的方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和学者(论语(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和“六经”)。(还有一部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部书,它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博大精深)北宋开国宰相赵普对论语进行高度评价,他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这部书涉及内容之广。我们在初中时学过论语十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中的另一名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 检查预习1.重点字词读音:论语ln 曾皙x 摄sh 饥馑j jn 哂shn 沂y 舞雩y 喟ku 俟s 章甫f 铿尔kng 撰zhun 莫m2. 重点字、词。(1) 实词居:平时 知:知道 哂:微笑 摄:夹 俟:等待 撰:陈述 让:谦让(2)通假字鼓瑟希 通“稀” 莫春者 通“暮” 唯求则非邦也与 通“欤”(3) 词类活用端章甫:名词用作动词 穿上礼服,戴上礼帽 鼓瑟希:名词用作动词 弹奏风乎舞雩:名词用作动词 吹风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用作动词 落在后面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用作名词 小相 大相3、 分角色朗读。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下题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中的篇章都没有标题,这一章的标题是编者加的,但它却概括人物以及中心事件,也就是四个学生陪一个老师闲坐谈话。有的同学在读课文的时候可能有这样的困惑,在题目中出现的名字,有的在课文中并没有出现,这是因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由)(点)(求)(赤)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长辈对晚辈说话尊敬对方或自谦 称名我们明确了课文中有哪些人物了,下面请大家明确哪些话分别是谁说的。大致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揣摩说话的语气。大家毛遂自荐,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人物,来进行分角色朗读4、 再读课文,分组讨论下列问题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我们了解到本篇课文是以言志为线索,课文是由孔子“问志”、学生“言志”、最后孔子“评志”来展开的。请大家带着以下三个问题,再次阅读课文。1、用原文说说四个弟子的“志”。2、试从说话方式中体会孔子的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并概括孔子的不同评价。3、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明确:孔子“问志”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志:子路(仲由)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求)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民足。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赤)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曾皙(点)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2.以上是这四位弟子的志向,我们平常都说“言为心声”,下面我们通过他们的志向以及他们的语言来看看他们的性格:子路: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很积极,充满自信。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远大,才能卓绝,直率、信心十足性格。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子路也有其弱点: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率尔而对”这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不谦让的一面。冉有:冉有是在孔子指名发言后才开口的。此前子路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一个小国。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有抱负,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态度谦逊,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后才言志的。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话语,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才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的特点。曾皙:曾皙很潇洒、洒脱,在老师问到别的同学的志向时,他正在弹瑟。当老师问到他时,他“鼓瑟希,舍瑟而作”,表现其从容有礼。前边三人谈的是安邦定国的大事,唯独他讲得是玩乐,表现其淡泊功名。作为老师的孔子,在弟子言志的时候,有的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如哂之,与之,但是有的并没有直接表明态度,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孔子对四个弟子述志的态度。(子三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对子路:并没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但他认为子路的谈话的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让”,孔子“哂之”。对冉有: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没有评点,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孔子“叹之”。对公西华: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孔子认为公西华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的能力。孔子“惜之”。对曾皙:孔子与之。孔子对前三位弟子的评价分别是:哂之、叹之、惜之。最后“与点”,那么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3.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志趣相投,志向有相同的地方)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春游图”,我们可以想象到图中的景象应该是社会安定、经济稳定、天下太平的和谐社会的局面。曾皙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达到的社会状态。所以“与点”!前面我们分析了这四位弟子的性格特点,下面请大家4. 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孔子向学生问志。但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孔子一出场,就给人以态度和蔼、谦虚温和的印象,可见孔子确实是一位高明的老师。曾皙因与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没有加以责备,仍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体现出孔子的循循善诱。师生在谈话,曾皙却在一旁鼓瑟,可见师生关系的融洽,谈话气氛的和谐。曾皙提出疑问,孔子又耐心给以解答。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是可畏的圣人,而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师长。5、 再次分角色进行朗读我们对本篇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分别进行详细的分析,下面我们再次分角色进行朗读,这一次我们要读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后世把孔子尊称为“圣人”,但是作为老师的孔子,与学生的关系却是这么的和谐融洽。这篇课文讲的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位弟子与孔子对话的场景,其实在孔子讲学的过程这样的场景是非常常见的,比如这一篇:【孔子北游于农山孔子家语致思翻译译文】孔子向北游览到农山,子路、子贡、颜渊在身边陪着。孔子向四面望了望,感叹地说:“在这里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什么想法都会出现啊!你们每个人各谈谈自己的志向,我将从中做出选择。”子路走上前说:“我希望有这样一个机会,白色的指挥旗像月亮,红色的战旗像太阳,钟鼓的声音响彻云霄,繁多的旌旗在地面盘旋舞动。我带领一队人马进攻敌人,必会夺取敌人千里之地,拔去敌人的旗帜,割下敌人的耳朵。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做到,您就让子贡和颜渊跟着我吧!”孔子说:“真勇敢啊!”子贡也走上前说道:“我愿出使到齐国和楚国交战的广阔原野上,两军的营垒遥遥相望,扬起的尘埃连成一片,士兵们挥刀交战。在这种情况下,我穿戴着白色衣帽,在两国之间劝说,论述交战的利弊,解除国家的灾难。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做得到,您就让子路和颜渊跟着我吧!”孔子说:“真有口才啊!”颜回后退不说话。孔子说:“颜回,过来,为何只有你没有志向呢?”颜回回答说:“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孔子说:“虽然如此,还是各人说说各人的志向,你就说吧。”颜回回答说:“我听说薰草和莸草不能藏在同一个容器中,尧和桀不能共同治理一个国家,因为他们不是同一类人。我希望得到明王圣主来辅助他们,向人民宣传五教,用礼乐来教导他们,使百姓不修筑城墙,不逾越护城河,剑戟之类的武器改铸为农具,平原湿地放牧牛马,妇女不因丈夫长期离家而忧虑,千年无战争之患。这样,子路就没有机会施展他的勇敢,子贡就没有机会运用他的口才了。”孔子表情严肃地说:“这种德行是多么美好啊!”子路举起手来问道:“老师您选择哪种呢?”孔子说:“不耗费财物,不危害百姓,不费太多的言辞,这只有颜回才有这个想法啊!”小结: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文章语言简短、凝练,具体生动的表现了各人的志向和性格,显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思想。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