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1 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2 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3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4 烟气脱硝技术 第一节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 NOx包括N2O NO N2O3 NO2 N2O4 N2O5大气中NOx主要以NO NO2的形式存在NOx的性质N2O 单个分子的温室效应为CO2的200倍 并参与臭氧层的破坏NO 大气中NO2的前体物质 形成光化学烟雾的活跃组分 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 NOx的性质 续 NO2 强烈刺激性 来源于NO的氧化 酸沉降NOx的来源固氮菌 雷电等自然过程 5 108t a 人类活动 5 107t a 燃料燃烧占90 95 以NO形式 其余主要为NO2 氮氧化物的来源 燃烧过程NOx的形成机理 形成机理燃料型NOx燃料中的固定氮生成的NOx热力型NOx高温下N2与O2反应生成的NOx瞬时NO低温火焰下由于含碳自由基的存在生成的NO NOx的形成机理 热力型NOx的形成产生NO和NO2的两个重要反应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受温度和反应物化学组成的影响平衡时NO浓度随温度升高迅速增加 热力型NOx的形成 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 热力型NOx的形成 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 热力型NOx的形成 上述数据说明 室温条件下 几乎没有NO和NO2生成 并且所有的NO都转化为NO2800K左右 NO与NO2生成量仍然很小 但NO生成量已经超过NO2常规燃烧温度 1500K 下 有可观的NO生成 但NO2量仍然很小 热力型NOx的形成 烟气冷却过程中 根据热力学计算 NOx应主要以NO2的形式存在 但实际90 95 的NOx以NO的形式存在 主要原因在于动力学控制 NO NOxRatioboilervehiclesnaturegas0 9 1 0internalcomb engine0 99 1 0coal0 95 1 06 fueloil0 96 1 0dieselengine0 77 1 0 热力型NOx的形成 热力型NOx形成的动力学 Zeldovich 模型 NO生成的总速率 热力型NOx的形成 假定N原子的浓度保持不变得到代入 6 式得 热力型NOx的形成 假定O原子的浓度保持不变最终得 热力型NOx的形成 积分得NO的形成分数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 热力型NOx的形成 各种温度下形成NO的浓度 时间分布曲线 热力型NOx的形成 在各种温度下N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N2 O2 40 1 瞬时NO的形成 碳氢化合物燃烧时 分解成CH CH2和C2等基团 与N2发生如下反应 火焰中存在大量O OH基团 与上述产物反应 燃料中的N通常以原子状态与HC结合 C N键的键能较N N小 燃烧时容易分解 经氧化形成NOx火焰中燃料氮转化为NO的比例取决于火焰区NO O2的比例燃料中20 80 的氮转化为NOx 燃料型NOx的形成 NOx的形成 NOx的形成 低NOx燃烧技术原理 控制NOx形成的因素空气 燃料比燃烧区温度及其分布后燃烧区的冷却程度燃烧器形状 低NOx燃烧技术 传统低NOx燃烧技术1 低氧燃烧降低NOx的同时提高锅炉热效率CO HC 碳黑产生量增加 传统低NOx燃烧技术 2 降低助燃空气预热温度燃烧空气由27oC预热到315oC NO排放量增加3倍 传统低NOx燃烧技术 3 烟气循环燃烧降低氧浓度和燃烧区温度 主要减少热力型NOx 传统低NOx燃烧技术 4 两段燃烧技术第一段 氧气不足 烟气温度低 NOx生成量很小第二段 二次空气 CO HC完全燃烧 烟气温度低 先进的低NOx燃烧技术 原理 低空气过剩系数运行技术 分段燃烧技术1 炉膛内整体空气分级的低NOx直流燃烧器炉壁设置助燃空气 OFA 燃尽风 喷嘴类似于两段燃烧技术 先进的低NOx燃烧技术 2 空气分级的低NOx旋流燃烧器一次火焰区 富燃 含氮组分析出但难以转化二次火焰区 燃尽CO HC等 先进的低NOx燃烧技术 3 空气 燃料分级的低NOx燃烧器空气和燃料均分级送入炉膛一次火焰区下游形成低氧还原区 还原已生成的NOx 先进的低NOx燃烧技术 烟气脱硝技术 脱硝技术的难点处理烟气体积大NOx浓度相当低NOx的总量相对较大 烟气脱硝技术 1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SCR 催化剂 贵金属 碱性金属氧化物还原反应潜在氧化反应 烟气脱硝技术 1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SCR 烟气脱硝技术 1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SCR 烟气脱硝技术 2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 SNCR 尿素或氨基化合物作为还原剂 较高反应温度化学反应同样 需要控制温度避免潜在氧化反应发生 烟气脱硝技术 2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 SNCR 烟气脱硝技术 2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 SNCR 烟气脱硝技术 3 吸收法碱液吸收必须首先将一半以上的NO氧化为NOxNO NO2 1 效果最佳 烟气脱硝技术 烟气脱硝技术 3 吸收法 续 浓硫酸吸收稀硫酸吸收 物理吸收 4 吸附法吸附剂有活性炭 分子筛 硅胶 含氨泥煤等分子筛吸附 吸附剂可用氢型丝光沸石 氢型皂沸石 脱铝丝光沸石 13x分子筛 水蒸气脱附 回收硝酸 烟气脱硝技术 4 吸附法 续 活性氧化铝吸附 可同时去除SO2吸附剂 浸渍碳酸钠的 Al2O3反应式再生 天然气 CO NOx控制技术比较 LNB 低氮氧化物燃烧AOFA 改进的燃尽风法SCR 选择性催化还原SNCR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烟气脱硫 脱硝技术 1硫酸铜法 Shell法 以铅作载体 镀铜后成为铜接受体 组成反应器 脱硫 脱硝效率可达95 铜氧化2Cu O2 CuO 在399 下吸收SO22SO2 O2 2CuO 2CuSO4 以CuSO4和CuO为催化剂 NH3为还原剂 NOx被催化还原 烟气脱硫 脱硝技术 铜受体饱和后 用氢再生 回收SO2CuSO4 2H2 Cu SO2 H2O 烟气脱硫 脱硝技术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及湿式石灰石 石膏法脱硫 系统流程 烟气脱硫脱氮研发动向 1干式等离子体技术射线辐照 高能电子束 已有示范装置 射线脉冲电晕放电 示范装置在建 烟气脱硫脱氮研发动向 2湿式等离子体技术Toyohashi技术大学的Y Kinoshita采用液膜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通氨脱硫 脱硫率达95 又如OsakaPerfecture大学和SouthernIllinois大学的S K Dhali用等离子体洗涤器同时脱硫脱氮 去除率分别达95 和75 烟气脱硫脱氮研发动向 3膜催化 膜分离技术 用ZrO2 Ca ZSM 5复合膜 4光催化技术 TakHyoung等实验 在20 C下浓度为125mg m3的NO 停留时间55s的转化率为30 停留时间110s转化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暗挖隧道法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应对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试题及答案
- 药剂科学前沿与新概念试题及答案
- 脑科学比赛试题大全及答案
- 药品管理试题及答案
- 卫生管理危机沟通能力考题及答案
- 治疗方案西医临床试题及答案
- 增强理解2024年专利代理人考试试题答案
- 药物剂型与功能关系试题及答案
- 激光技术工程师考试准备法
- 数学与地质科学的应用
- GB/T 19964-2024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 国家开放大学人文英语4形考作业单元自测2答案
-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分析报告
- 危险品安全教育培训总结报告
- 基于STM32点阵电子显示屏
- 幼儿园社会课件:小镜头大世界
- TZAFT 4001.2-2023 金融科技人才职业能力建设与评估指引(技术研发类人才)
- 世界近代武器革新图鉴(1722-1900)英国篇
- 系统安全运维培训内容
- 新时代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XX社区为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