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马原复习.doc_第1页
南邮马原复习.doc_第2页
南邮马原复习.doc_第3页
南邮马原复习.doc_第4页
南邮马原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范围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修订版教材为主。绪论一、名词解释:P1:马克思主义二、问答:1、P19思考题12、P19思考题2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一、名词解释:P26:物质、意识、联系、发展、规律、矛盾二、问答:P551、P55思考题12、P5思考题4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P57:实践、认识、真理二、问答:P991、P99思考题22、P99思考题4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名词解释:P10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形态、人民群众二、问答:P1481、P148思考题52、P148思考题6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一、名词解释:P149: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二、问答:P1991、P199思考题22、P199思考题33、P199思考题44、P199思考题55、P199思考题6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一、名词解释:P201:金融资本、垄断利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二、问答:1、P236思考题11、P236思考题21、P236思考题41、P236思考题6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一、名词解释:无二、问答:1、P270思考题22、P270思考题6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一、名词解释:P292:共产主义社会二、问答:无(此外:“四个全面”、底线思维能力、创新、历史人物评价等内容,应予以特别重视。)2015.12.24本次期末考试题型:1、 单选 15题 2、 简答 3题 3、 论述 2题 4、 材料分析 1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材料中国南京南京邮电大学绪论一、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p2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二、问答1、试结合当前的现实问题,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P2)(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基本特征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2)在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 (3)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下,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在多元文化发展中,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文化。 (4)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一马克思主义坚定理想信念,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5)青少年实现中国梦,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念?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P11) 观点是错的,经济性与科学性无必然联系,两者可以相容,代表某一阶段利益的理论,只要符合人类发展规律,也是符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第一次将阶级性与科学性统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主要体现在:(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 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名词解释1、物质(2013-2014(上);2013-2014(下):p3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意识:p31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3、规律(2013-2014(下):p40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4、联系(2014-2015(上):p44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5、发展(2013-2014(上):p46发展是客观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前进的、上升性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矛盾(2014-2015(上):p40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属性。二、问答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P32-34) (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6)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7)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8)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 【见书】(9)现代意义: 2、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2013-2014(下);2014-2015(上)(P42-43)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3)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 (4)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 (5)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6)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 (7)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2013-2014(下)“论述题”原题: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4)中国共产党人开创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又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例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等等,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2014-2015(上)“简答题”原题: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1、认识:p67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真理(2012-2013(下)):p73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3、实践(2012-2013(下)):p35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二、问答1、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P75-76)(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其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真理具有客观性。(2)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有限的、有条件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3)由此,我们必须反对割裂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既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僵化为教条主义的错误,又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相对主义错误。 2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P97) (1)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党确立思想路线的哲学根据;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 (4)在当代中国,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只有符合这个实际,才能不断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名词解释1、社会存在p96: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p96: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3、社会形态(2013-2014(下);2014-2015(上):p120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它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人民群众:p140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二、问答1、为什么在阶级社会中,评价历史人物要同时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请举例说明这两种方法的具体应用。(P146)【例题自举】历史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要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反映历史人物与当代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如是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无视历史人物的历史局限性,过分夸大、美化或拔高古人是不对的;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用现代人的标准严苛要求他人也是不可取的。阶级分析方法:在阶级社会中,贯彻历史分析方法与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是一致的。在阶级社会中具体的考察社会历史条件与历史人物的关系,必然包含分析一定的阶级条件和历史人物的关系。阶级分析方法要求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一定的阶级总是要推举或产生自己的代表人物,以表达自己的利益和愿望,因而历史人物的作用收到阶级的制约;历史人物的浮沉,也往往同他所属的阶级的兴衰息息相关。2、请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谈一谈你对坚持群众路线重要性的认识。(P140-141、P143-144)【见书】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名词解释1、价值规律(2013-2014(上)p148: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它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2、剩余价值:p159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p170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二、问答 1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P158) (1)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2)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抽象劳动反映的则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 (4)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一般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各种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是无法比较的;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 (5)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重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P153)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也就不同 (3)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不利于技术进步 3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使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价。(P162-163) (1)观点错误: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 (2)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3)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 (4)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5)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 4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是什么?(P170) (1)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3)资本的本质是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这是资本的特殊性 (4)资本的功能在于增殖,资本是一种能自行增殖的价值 (5)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它是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中的价值,资本只有运动才能增殖 (6)资本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的 5为什么说资本要实现连续循环,资本的不同职能形式的循环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P183) (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值,而运动是有条件的,即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并存性和继起性 (2)首先,产业资本必须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也就是说,全部产业资本不能同时处在一种职能资本形式上,必须按一定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个部分。这三部分应该各占多大比例,取决于企业生产的性质、技术水平和购销状况。只有这样,当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时,又有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使生产连续不断地进行 (3)其次,产业资本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即在时间上的继起性。这就是说,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都必须顺利地进行各自的循环,不断完成 职能形式的转换。不论哪一种职能形式的资本,在各自循环的哪一个阶段上停顿下来,都会使产业资本循环发生中断。 (4)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上述两个条件,即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是相互联系和互为条件的。没有并存性,各种职能形式就不能相继转换,所以并存性是继起性的前提。同样,如果各种职能形式不能相继进行转化,三种职能形式的并存性也将被破坏,所以并存性又是继起性的结果。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名词解释1、金融资本(2013-2014(上);2014-2015(上):p186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2、垄断利润(2012-2013下;2014-2015(上):p187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012-2013下):p188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融合而形成的垄断资本主义。4、经济全球化:p216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二、问答1、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P203)垄断产生的原因:(1) 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已获得高额利润。(2) 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3) 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2013-2014(下)“辨析题”原题:垄断是在自由竞争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正确)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垄断产生以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又促进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所以不可能消除竞争。(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3)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容、垄断组织之间、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之间、非垄断企业之间仍然存在着竞争。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哪些?(2013-2014(下)p190第一种: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包括:满足国家机构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和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 第二种: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开办合营企业,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合并,国有企业对私人企业进行参股和国有企业转由私人租赁或承包经营。第三种: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了有保证的国家市场;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津贴和补助,直接、间接地资助私人垄断企业;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开支,提高社会购买力,扩大消费需求,为私人垄断企业创造市场条件。第四种: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3、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变成资本主义的附庸吗?【见书】(2013-2014(上)(P216-220)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控制一些国际组织,因此,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上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资源配置的国际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他们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4、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P221-225)(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由自由竞争时期的个体资本所有制,发展到私人垄断时期的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以致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资本所有制和法人资本所有制。(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