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11讲 水圈和水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11讲 水圈和水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11讲 水圈和水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11讲 水圈和水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11讲 水圈和水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水圈的组成图11 1 1 地球淡水绝大多数以 的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纬度 高海拔地区 目前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很少 2 水圈由海洋水 陆地水和大气水等组成 各种水体可以相互转化 冰川 2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图11 2 1 水循环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上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2 主要环节 a b c d e地下径流 f植物蒸腾 g 其中海陆间循环由a b c d e g构成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3 地理意义 促进水体的更新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调节水圈 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 改造 促进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地表形态 1 水循环的类型及过程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可列表总结如下 核心突破 探究点一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目前 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 最主要影响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见表格所示 命题点一水循环的环节和地理意义1 2015 海南卷 科学研究表明 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 陆地水 海洋水 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 据此完成 1 2 题 1 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A 蒸发B 水汽输送C 降水D 径流 命题探究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环节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径流等环节实现了不同类型水体的交换 维护全球的水量平衡 而径流还可以挟带溶解物质和泥沙 将陆地矿物质搬运到海洋中 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 2 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A 基本不变B 总趋势为增加C 总趋势为降低D 在冰期相对较低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意义 地表和地下径流不断将陆地矿物质搬运到海洋中 而海洋水输出途径主要是水汽蒸发 故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不断增加 命题点二水循环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2 2017 全国卷 图11 3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 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 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 湖水浅 盐度饱和 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据此完成 1 3 题 图11 3 1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 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 远大于2000毫米B 约为2000毫米C 约为210毫米D 远小于210毫米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 说明湖泊的水量变化不大 蒸发量和降水量应大致相当 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应和年均降水量数值相当 约为210毫米 2 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 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坡面B 洪积扇C 河谷D 湖盆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蒸发量的因素 从图中可以看出 坡面坡度陡 水流速度快 下渗少 地下水少 实际蒸发量应最小 3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 可能会导致 A 湖盆蒸发量增多B 盐湖面积缩小C 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 湖水盐度增大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量种植耐旱植物 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 会使入湖水量减少 盐湖面积缩小 1 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 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 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 具体比较如下 核心突破 探究点二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续表 2 河流水 湖泊水 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图11 4 1 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 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水 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 湖泊水或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2 河流沿岸的湖泊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节作用 在丰水期蓄积部分河流水 可以迟滞 削减河流洪峰 人工湖泊 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 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3 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 如黄河下游 长江荆江段 因其为 地上河 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3 河流补给类型的分析 1 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 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 河流径流的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 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 热带雨林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夏季为汛期 冬季为枯水期 热带 亚热带和温带 季风气候区和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区的河流 冬季为汛期 夏季为枯水期 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 2 冰川融水补给量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 水量高峰出现在夏季 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河段 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4 河流水文 水系特征及其分析方法 1 河流水文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流量大小 汛期及水位季节变化 含沙量 流速 有无结冰期等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续表 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围湖造田与修建水库 植树造林与砍伐森林等人类活动都会影响河流的流量 流速 水位变化以及含沙量的大小 2 河流水系特征河流水系一般是针对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 河流水系特征指河流的发源地 流向 长度 水系归属和水系形态 如树枝状 扇形等 流域概况 流域面积 水能资源等 河道 宽窄 曲直 深浅 河网密度 支流的发育程度 等 流向 由地势决定 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 河网密度 与降水和干湿状况 地形地势有关 若平原广阔 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 降水丰富 径流发育 河流众多 河网密度就大 如西欧 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反之 则河网密度小 如澳大利亚中西部 西亚 北非等 流程长短 流程长短主要受降水量大小 流域范围大小和地形地势的影响 水系状况受地形因素的制约明显 如刚果盆地的向心状水系 我国海河的扇形水系及淮河的羽状水系等 均受到相对高度 山脉走向 地势的倾斜方向等因素的影响 河道状况 河流上游段多流经山区 坡陡 落差大 流速快 冲刷强 河床多砾石 河道狭窄 河流中游段落差与流速减小 冲刷和泥沙淤积都不严重 河床多粗砂 河流下游段多流经平原地区 流速很慢 加之河道变宽 多曲流 以泥沙淤积为主 河床多细砂和淤泥 利于灌溉和航运 命题点一河湖水间相互转化及特征判断3 读我国某区域河 湖水位变化示意图 图11 5 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回答 1 2 题 命题探究 图11 5 D 解析 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知 湖泊水和河流水具有互补关系是因为二者水位高低不同且有转换 该关系说明湖泊与河流是相通的 1 关于该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 可以确定的是 A 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B 湖泊地势高于河流C 湖泊地势低于河流D 湖泊与河流相通 D 解析 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大部分时间同步变化 但时间点 至 间并不同步 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时间点 湖泊与河流水位差异比时间点 的大 河 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2 关于该区域河 湖水文特征 叙述正确的是 A 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 B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C 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泊水补给河流水D 时间点 比时间点 河 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命题点二河流的补给类型和径流量变化特征4 2016 江苏卷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图11 6为澜沧江 湄公河示意图 图11 7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图11 6 图11 7 降水 雨水 水位季节变化大4 或3 4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受季风气候影响 其径流季节变化较大 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依赖 其径流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 其中下游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 月份 1 从水资源的概念 类型和影响因素掌握其基本内容 2 从水资源分布特点 水资源问题及其成因方面入手 掌握世界和我国水资源分布状况 3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导致水资源短缺的既有自然原因 也有人为原因 但主要是人为原因 其原因与解决措施具体如下表所示 核心突破 探究点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 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分析方法 1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多年平均降水量 多年平均蒸发量 2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水资源量要从两方面分析 一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二是人口总数 3 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区域面积 一般来说区域面积越大 集水范围越大 水资源总量就越大 二是区域内降水量 降水量越多 径流量越大 水循环越活跃 水资源总量就越大 命题点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5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 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 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绿水是被蒸发 腾 的部分 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 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据此完成 1 2 题 1 下列流域中 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 塔里木河流域B 长江流域C 雅鲁藏布江流域D 黑龙江流域 命题探究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 生产性绿水是指被植物蒸腾的部分 而在四个选项中 覆膜种植农作物可以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 2 在干旱和半干旱区 下列措施中 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A 水田改旱地B 植树造林C 覆膜种植农作物D 修建梯田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 生产性绿水是指被植物蒸腾的部分 而在四个选项中 覆膜种植农作物可以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 命题点二浮游植物资源的分布及影响因素6 2017 全国卷 一般情况下 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 光照 水温呈正相关 但在不同的季节 海域 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图11 8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 1 3 题 图11 8 1 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 递减B 先减后增C 先增后减D 递增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密度的变化 由图可知 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自西向东逐渐增大 说明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呈现递增的变化规律 2 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水体营养盐B 太阳辐射C 水体含沙量D 洋流流向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 由题干信息可知 一般情况下 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 光照 水温呈正相关 夏季长江进入汛期 河流挟带的泥沙较多 水体含沙量较大 河流入海口附近海域水体较混浊 影响太阳光的入射 不利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繁殖 因此 该海域自东向西浮游植物的密度减小 因此 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体含沙量 3 与夏季相比 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 总数量减少 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 总数量增多 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 总数量减少 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 总数量增多 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浮游植物数量和密度的季节变化 与夏季相比 冬季气温低 且长江进入枯水期 河流入海流量减少 挟带入海的营养盐减少 因此浮游植物总数量减少 且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2016 全国卷 图B11 1所示山地为甲 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 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 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 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1 3题 图B11 1 1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 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 是由于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 降水变率增大D 河道淤积 B 解析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 截留径流的作用 山地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山区下渗水量会减少 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水的量减少 且降水被森林植物截留吸收的量减少 坡面径流会增加 由于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汇入河流 丰水期时 河流径流量更大 所以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 2 森林植被恢复后 该山地的 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 腾 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A B C D C 解析 森林植被恢复后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 植被截留径流的能力增强 地下径流增加 降水被森林植物截留吸收的量增加 坡面径流减少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 往往降水量较大 但增加降水还需满足其他一些条件 3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 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 甲 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 甲增加 乙减少 总量增加B 甲减少 乙增加 总量增加C 甲增加 乙减少 总量减少D 甲减少 乙增加 总量减少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 图中的岩层向乙河一侧倾斜 甲河一侧山坡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 再下渗到透水岩层 顺着岩层倾斜方向汇入乙河 当森林植被增加 甲河一侧山坡涵养水源能力增加 汇入乙河的径流增加 汇入甲河的径流减少 乙河径流量增加 甲河径流量减少 森林植被恢复后 其涵养水源能力增强 部分降水被森林植物吸收 汇入河流的径流减少 所以河流径流总量减少 2015 全国卷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 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图B11 2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 4 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4 6题 图B11 2 4 图示甲 乙 丙 丁四海域中 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海冰厚度的因素 气温越低 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 海冰越厚 图中四海域气温低于 4 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 乙两海域 甲海域位于渤海内部 海水深且海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