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56-57页例1、例2教材分析:本节知识是建立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对后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打下基础,也为今后学习乘、除法作好准备。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基础,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在思维上显得更加活跃,有自己的思考,但是他们的思考往往不够全面。对于基础知识,学生的主要问题,还是在灵活运用上,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会活学活用。另外,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这就为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学目标1、 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口算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德育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明确口算算理。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学习了表内乘法,谁能把表内乘法口诀背给老师听听?同学们记得很牢固,表内乘法口诀将对本单元的学习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一起来开动今天的“口算小火车”! 1、口算:98 = 47 = 65= 32 = 85 = 94 = 87= 53 = 86 = 2、口答: (1)6个十是( ),12个十是( )。 (2)8个百是( ),10个百是( )。 (3)260是( )个十。 (4)2600是( )个百。二、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宫吗?为什么喜欢去?今天我们去美丽少儿游乐宫去玩一圈,那里面可是有好多好玩的出示情境图(1)。师: 游乐场里可真热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里面都有哪些游乐设施?在这里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预设:生1:我发现的游戏项目有:旋转木马、碰碰车、摩天轮、登月火箭、过山车。生2:我发现:坐摩天轮的每箱有三人。生3:我发现:坐过山车的每车有两人。学生积极表达自己观察到的信息。师:在开始玩之前,还要注意什么问题?(知道各游乐项目价格)师:好,我们先看看游乐项目价格表,了解一下各项目的价钱。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你们提的问题很好,过一会我们再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三、探究新知1、师:今天小精灵也来到了儿童游乐宫。他知道我们是一群聪明的小朋友,特意想出几道题考考我们,你们想接受这次考验吗?师:请看第一道题目:出示情境图(2),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多少钱? 师:你能告诉他要花多少钱吗?列出算式算算看师:同学想一想哪种算法更简单,计算更方便?想一想:2003=? 20003=?2、师:还想继续接受考验吗?请看第二题:出示情境图(3) 我们知道坐过山车车每人12元,3人要多少钱?这道题怎样解决?你是怎样想的?请小组同学讨论并计算一下。(如果不会的话请你自学课本57页例题2)3、想一想:124=? 323=?4、比较例1和例2的口算方法一样吗?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我们在口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把这些题目看做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在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整十数和一位数,再把他们两次乘到的积相加。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算一算:很快口算出得数3、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这会儿一定会碰到口渴的问题,为此公园小卖部往往把1元钱的矿泉水放在冰柜里冰冻,卖2玩一瓶,如果我们要买20瓶,想想看需要付多少钱? 师:出示情境图(5):从图中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帮忙解决吗? 4、师:同学们,你们的表现太棒了。能灵活利用我们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1、口算整千、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第二课时: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课)教学内容:58-59页,练习二十第2、4、5教材分析:为了学生熟练的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材设计了题型较多的练习题,是为了达到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的目的。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但有少数人由于基础较差,不易接受,继续加强学困生的辅导。教学目标:1、 复习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 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能够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了解口算思路和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1、 复习回顾: 1、口算(出示卡片)你能在计算这些题目时,怎样计算最简便。107= 2006= 406= 124= 242= 7008= 20005= 2、指名学生口答教材58页练习十二第4题。 二、基础练习:1、练习12第2题:引导学生进行题意理解和分析。2、练习12第5题(1)明白要求什么?有哪些信息可以利用?(2)分析:一筒羽毛球12只,4筒就是124;一只羽毛球3元,一筒共123.(3)学生独立解答,全班订正。三、巩固练习: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0( )=60 ( )00( )=800 2、 整十数乘一位数且积是36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几个?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然后汇报,全班订正。4、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练习课)第三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60页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乘法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克服笔算的难点,理解每一步竖式的含义。 学情分析:本节知识是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了表内乘法,并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是学生厌烦,因此在教学中应适当地创设一些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 学习目标:掌握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熟练计算不进位的多位数乘一位数。 德育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比比谁最棒!103= 204= 806= 507= 2002= 3005= 5004= 6007=2、快速口答(1)3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2)350里有几个百和几个十?(3)24里有几个一?(4)240里有几个十?3、直接说出得数103+5= 302+6= 2003+20=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1、出示例1情景图,谈话引入。(1)想想:图中他们共准备了几盒彩笔?每盒彩笔是几枝?(2)现在图中的小精灵有一个问题: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同学们能不能帮上忙?试着列式。(3)探究123的结果是多少?第一、123就是3个12,加起来就知道结果是多少了;第二、123可以看做103与23的和。(4)列竖式计算(5)对比两个竖式哪个更简便一些?2、归纳计算方法:板书:(1)相同的数位对齐;(2)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对着哪一位写积。三、布置作业:第63页练习十三,第1题、第2题。五、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第四课时:笔算乘法(一次进位)教学内容:教材61页例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需要,然后通过小棒图,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在中间的虚方框中给出笔算的整个过程,并给出了第一步计算结果的含义,第二步计算结果的含义留给学生自己填写,使学生明确算理,了解笔算乘法的完整步骤。最后,将竖式简化,给出简洁的书写格式,体现追求简洁、合理的教学思想。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会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基本知道笔算乘法的算理,在此基础上稍微点拨指导,大部分学生应该很快就懂了,但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可能要多加指导。教学目标1、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算理,掌握乘的顺序以及积的写法,能正确计算。2、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德育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算法,能够熟练的进行竖式计算。教学难点:理解每一步乘法的计算意义。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设计:1、 铺垫练习:1、口算:124= 213= 133= 333= 422= 80x2= 700x2= 2x30= 402= 2x300=2、 用竖式计算:14x2= 33x2= 423x2= 212x3= 二、探讨交流:1、 学生观察情境图,这幅情景图在什么地方?2、 教学61页中的例2:这道题怎么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1) 将图中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2) 你能算出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3) 同学独立完成,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听(4) 汇报算法,说说本组的新发现。(5) 教师将小组汇报的结果写在黑板上3、 小结计算方法3、 巩固练习:1、 完成61页做一做的第4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2、 完成61页做一做第2题,指名板演,订正。3、 独立完成63页4、5题,同桌互相检查。4、 完成64页第7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例2:1 6 3 =4 8 1 6 1 6 1 6 3 1 6 4 8 4 8 答:王老师买了48本连环画。 第五课时: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62页例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要解决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前面学过的是只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而这个例题是出现多次进位,即有连续进位,因此计算更为复杂。教材先呈现估算积的范围在精确计算的过程,并提供了两种估算的方法,是为了说明用估算可以粗略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然后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迁移类推,自主解决计算连续进位的乘法。学情分析:学生由于没有很好的掌握进位的方法或者计算不熟练,造成各种错误。为此教材专门安排了这个例题,重点教学这种情况,并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教学目标:1、 理解掌握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计算。2、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思想和方法。德育目标:通过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探索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442= 574= 342=785= 2、计算下面各题。请两位位同学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93= 184= 2918 3 4 3、师生共同小结引出课题:这三道算式都是我们前面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板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二、教授新知(课件演示) 学校正在开运动会,老师和几个同学为运动员送去了矿泉水,每箱24瓶,9箱一共有多少瓶?提问:怎样列式?为什么?249=,也就是求9个24是多少?提问:现在想请同学们用已经学过的乘法的估算来估一估249大约等于多少?并说出估算方法。(可以把9看成10箱来计算,大约是240瓶,也可以把24看成20,大约等于180瓶。)提问:这位老师想准确的知道9箱矿泉水到底有多少瓶呢?你们能帮助她吗?我们应该怎么帮?(1)列竖式计算(2)1024-24=216(瓶)提问:这两种方法都对。现在老师想请三位同学来板书249的笔算过程,其它同学做在练习本上。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2 4 2 4 9或 91 8 6 2 1 6 请做对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帮助做错的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 让学生明白整个计算过程:用乘得,向十位进个位写,用与乘得,加上个位数得,在百位写,十位写,积为。 (提示:9与2乘得18,加上个位的进位数3得21,要向百位进2十位写1,由于第一个因数没有百位,所以向百位进的2不必进到横线上,可直接写在百位上。)总结:用一位数乘另外一位的十位后,要注意个位上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果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如果加上进位的数后,又需要进位,那么还需要向百位进位或最高位写在百位上。 2、动动笔,列竖式计算下面两道题,并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不一样?(1)698= (2)725= 预测回答:前面一道题十位数乘完后,再加上进位的数最高位改变了,后面一道题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没有改变。 3、(1)自己列式算一算。(请一位学生到黑板演算,并说说自己的演算过程。其它同学做在本子上) 1376 (2)出示图片 现在一起来看看运动会开幕式的入场仪式,每个方阵有128人,图上有几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怎么列式?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做?请3位同学上台)1284512(人)12 8 45 1 2 答:一共有512人。 三、巩固新知(练习十八1、2、3) 1、笔算(在本子上列竖式)367 486 598 279 453 2、5厘米长的蚱蜢一次跳跃的距离是它身长的75倍。求出蚱蜢一次跳跃的距离是多少?你一次跳远的距离能超过蚱蜢吗? 3、每个同学发5本练习本,三年级一班有52个同学,一共要发多少本练习本?525260(个)答:一共要发260个练习本。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谁来总结一下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怎样计算? (先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个位,如果个位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得到的积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数后又需要进位,就向百位进位或把最高位写在百位上。)或(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5、 课后作业:练习13第1、2、3题板书:笔算乘法(连续进位)的方法:先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个位,如果个位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得到的积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数后又需要进位,就向百位进位或把最高位写在百位上。)或(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第六课时:笔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63页-65页练习13第2、8、9、14、15题 教材分析:因为本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练习的目的是让绝大部分学生掌握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安排本节练习课。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这些练习题是带有综合性的,然后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不够熟练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应该起到了查缺补漏的作用,让绝大部分人都会计算。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性。 德育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笔算乘法中的进位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设计: 一、基础练习: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2、列式计算 (1)234的5倍是多少? (2)6个473的和是多少? (3)578乘7得多少? 二、发展练习: 1、练习13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互相交流算法) 2、练习13第8题(指名学生板演,下面齐练) 三、巩固练习: 练习13第9、14、15题 四、课后小结:在笔算乘法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板书:练习课第7课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66页例4,第67页例5 教材分析: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要连续进位的基础上教学的。而这一课是乘法的特殊情形,教材把它安排在独立的一段,旨在让学生集中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处理“0”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能正确笔算;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估算和笔算,逐步形成在笔算时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前几个例题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及笔算乘法,学生已经能够较准确、熟练的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并理解其算理。而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熟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掌握有关0的乘法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难度不算大,但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其方法,并在计算时胆大心细。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并能准确的计算。德育目标: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一、学前准备(口算下面各题)8+0= 0+5= 13-0= 67+0= 计算后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任何数和0相加减都等于这个数)(一个数加上或减去0还等于这个数) 2、 情境导入大家都看过西游记,还记得孙悟空偷吃仙桃的那一段吗?七个仙女奉王母娘娘的命令去摘仙桃,可仙桃被孙悟空吃的吃,扔的扔,全糟蹋掉了,七个仙女提着空篮子像王母娘娘复命。问:7个空篮子一共有多少个仙桃?你能用加法算是表达吗?还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加法:0+0+0+0+0+0+0+0=0(个)乘法:07=0 70=0反馈练习:30= 80= 00=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从中你发现什么?归纳总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板书)3、 探究新知:1、出示例5的主题图2、学生列出算式:6048=3、学生独立思考算法4、学生交流,说说是怎么算的?(1)口算6008=4800,应该比4800人多一些84=32 480032=4832(2) 列竖式计算: 6 0 4 3 8 4 8 3 2 请同学们讨论:积得十位上为什么不是0? 5、练一练,比一比:1024(指名板演) 这道题中积的十位为什么是0?与上一题有设么不同?4、 巩固练习:1、 教材66页“做一做”和67页“做一做”第一题2、 完成教材第68页练习14的第1题5023中和2相乘时不满十,提醒学生用0占位。5、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设么收获? 板书设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加法:0+0+0+0+0+0+0+0=0(个) 乘法:07=0 70=0 结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第8课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例6 教材分析:这节课的主要是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由于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乘法计算中相对特殊的情况,所以把他安排在三位数乘一位数基本笔算方法的教学之后,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对乘法计算的方法的理解进行探索性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相对合理的认知结构。 学情分析:这个班的孩子学习能力不够强,但他们对新鲜事物还是很感兴趣,只要课堂气氛活跃,与老师配合还是比较默契的,能与同桌和小组的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由于大部分学生计算的习惯不是很好,觉得计算很枯燥,所以计算时往往不细心。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时不恩能够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重点要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成熟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德育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掌握成熟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203= 2003= 20003= 104= 1004= 10004= 2、提问:观察每组题你发现了什么?(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集的末尾就有几个0) 3、怎样比较简便?(学生交流口算方法)小结:先计算因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结果,再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集的末尾天上几个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6: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2、这道题怎么笔算?(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教书巡视 3、汇报,说出算理。第一种写法: 2 8 0 第二种写法: 2 8 0 2 3 2 3 8 4 0 8 4 0两种写法为什么得数一样?你喜欢哪种写法? (1) 列竖式时要怎样对齐?(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2) 怎样相乘?(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3) 乘完后怎样写0?(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季的末尾添上几个0)说明: 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4) 学生独立竖式计算:25003=(学生独立计算,互相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67页“做一做”第2题 2、分组比赛:练习14第10题。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第一种写法:2 8 0 第二种写法: 2 8 0 2 3 2 3 8 4 0 8 4 0 第9课时: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68-69页练习14第2、3、5、6、9、11题 教材分析:这是一节复习课,是学习了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以后的练习课,因为本节知识在小学阶段很重要,所以要求学生弄通弄懂。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但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对新知识的掌握不易接受,本节课主要是加强学困生的辅导,让大部分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掌握因数中间有0和因数末尾有0和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整理复习,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德育目标: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比赛导入:同学们,这节课首先我们来一个小组比赛,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请大家做一做下面的题目,看看哪组的同学更厉害! 1、计算下列各题:7063= 6055= 3064= 7003= 6505= 2895= 2、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507= 113= 243= 5007= 1103= 2403= 二、指导练习 练习十四2、3、5、8、9、11、12题 板书: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课第十课时:乘法的估算教学内容:教材70页例7.教材分析:新课程把估算作为独立的课时内容来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改革变化之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更多的估算价值,更为进一步学习估算打好基础。学生分析:乘法估算,关键在于如何对两个因数进行估算。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的采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值。可以说,估算无定法。教材以学生两种常用的估算方法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谁的估算比较好一些?为什么?”使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合适与否的标准应看估算结果是否合乎实际情况,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明白估算的思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能力、估算习惯。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同学们,喜欢秋游吗?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但在秋游中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教材70页主题图)你认为同学们遇到了什么问题?(买门票要花多少钱)是啊!买门票多少钱呢?(接着出示例7的主题图:王老师带了250元买门票够吗?)比一比,你们提出的问题和王老师提出的问题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讨论讨论,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说说自己的想法我们来看看小精灵是怎么来解决王老师的问题的。(出示小精灵的方法:299240元)240小于250,所以王老师带的钱够了!看了小精灵的解答过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小精灵为什么可以这样算?“”是什么意思?298为什么约等于240?看来同学们对小精灵的解答很感兴趣,那他的解答到底有什么道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2、 探究新知1、 讨论算理,发现新知小精灵说298240,你认为他是怎么想的?同学们讨论讨论:类似这样的,在生活实际中,有些问题不需要我们精确计算,估算一下就可以了这样做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呢!你觉得和=有什么区别吗?2、 练一练:下面的那个数和整十数最接近?21 34 67 88 94 76 173、 想一想如果有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800元够吗?3、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70页“做一做”4、 课后小结:学习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299240(元) 240250 9290 908720 928720 92100 1008=800 928800 第11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71页例8 教材分析:例8,教学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学利用画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的阶梯策略。在“阅读与理解”环节,借助画示意图的方法直观呈现实际问题中包含的数学信息。“在分析与解答”环节,通过小精灵和学生的问答提示思考的步骤,分析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在回顾与反思”环节,呈现将计算结果待回到原情境中,用逆推的方法看结果是否与条件相符的检验方法。学情分析:在“阅读与理解”环节,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呈现数学信息,在对比交流中,体会到画示意图的方法简单明了,鼓励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进行数学信息分析。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分析归一问题个数量间的关系。2、 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训练学生动脑分析,仔细检验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归一问题中个数量间的关系,建立求解归一问题的一般思路。教学难点:建立归一问题的解决模型,能解决同类新型的生活实际问题。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1、 复习铺垫,迁移导入1、出示各种学习用品的价格让学生观察。师:小明买了3支那种花色的铅笔花了6元钱,小芳想买10支这种铅笔要花多少钱?2、学生独立思考,再汇报,集体讲评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解决类似这样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二、探索新知:1、出示例8:请同学们分组讨论3分钟,仔细想想可以怎样计算?师引导:方法一:画图法分析。 方法二: (1)先求出每个碗多少钱? (2)再求出30元买多少个碗? (3)讨论怎么列综合算式? (4)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小结归一问题解决办法 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按问题计算。 三、巩固练习:教材7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四、课后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强调:在解决归一问题时,先求出一份(即单一量)是多少?,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求的数量。板书设计:在解决归一问题时,先求出一份(即单一量)是多少?,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求的数量。第12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72页例9 教材分析:例9是教学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同时利用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例9沿用了例8的情境,编排的思路与例8大体相同,不同的是,画图的方法由示意图改为个更为抽象的线段图,为今后借助线段图分析更复杂的数量关系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自主动手画图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线段图比直观图更加清晰、简洁,从而学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问题,不必要求学生画出严格规范的线段图,但要注意比例适当,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让学生看着线段图,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信息,提高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总问题的结构特特点,能正确分析归总问题个数量间的关系。 2、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乘除法混合运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点和解决办法。 教学难点:会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归总问题的解题思路。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请你根据学过的乘法、除法数量关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列举提问。 (1)单价数量=总价 (2)路程时间=速度 (3)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思考: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妈妈有多少钱? 2、改编: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买6个,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此时,学生可能会答也可能答不出来。如果答对了,请他说说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提问:要想知道“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就要先求什么?根据哪一种数量关系可以求妈妈有多少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类似的问题的解法。2、 探究新知:1、教材72页例9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通过读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说出来供大家思考学生可能得出:题目中已知几个条件,他们各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线段图怎么画?这道题可以先求什么?(中间问题)为什么?经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共同解决。全班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1) 线段图怎么画?题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没变? 使学生明确:为了清楚地反映数量关系,可以画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表示总价钱是不变的,就是妈妈的总钱数是不变的。(2)要求买9元钱的一个碗,可以买几个,必须先求出什么?为什么?分析:已知6元一个的碗(单价)可以买6个(数量),就可以先求出总价,也可以总题目考虑,要求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就得知道妈妈一共有多少钱。板书:66=36(元) 369=4(个) 列综合算式:669=4(个)2、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验算的3、 变式训练:如果妈妈用这些钱买3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归纳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归总问题的解法,题目给出单一量和数量,根据前面两个条件可以求出总数,总数目是固定不变的,然后根据总数目求出要解决的问题。3、 巩固练习:教材72页“做一做”:两名学生板演,下面齐练,师生共同订正。4、 课后小结:本节课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66=36(元) 369=4(个) 列综合算式:669=4(个)第13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73-74页练习15第1、3、4、5、8、10、11、12题。教材分析 (1)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以估算方法为基础,提高估算能力。 (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渗透正、反比的关系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估算意识,让学生学会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性,提高估算能力,培养学什估算验算计算结果的习惯。在第6题,需要将精确计算和只需要用估算解决问题综合编排,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精准,什么时候需要估算。在解决归一问题时,以便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巩固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乘法的估算,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配电箱电工知识培训课件
- 年度盛典晚会流程
- 切水果课件美术
- 中小企业100倍利润增长系统
- 终端与业务专业之电信企业战略管理和营销效益评估
-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政法职业学院《生物统计学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票据法及案例研习》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江西省上饶市名校初三中考5月最后一次适应性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皮肤生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迪拜帆船酒店》课件
- 2025年晋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牛桥水库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探讨
- (一模)乌鲁木齐地区2025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历史试卷(含官方答案)
- 2024年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解析答案
- 《漂亮的热带鱼》课件
- DB32∕T 2677-2014 公路涉路工程安全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标准
- 地下建筑结构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南京工业大学
- 2025年北京铁路局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心静脉压的监测与临床意义
- 2024年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