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2节 氮的循环知识点总结 鲁科版必修1.doc_第1页
(新课标)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2节 氮的循环知识点总结 鲁科版必修1.doc_第2页
(新课标)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2节 氮的循环知识点总结 鲁科版必修1.doc_第3页
(新课标)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2节 氮的循环知识点总结 鲁科版必修1.doc_第4页
(新课标)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2节 氮的循环知识点总结 鲁科版必修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 氮的循环1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自然界中氮元素循环示意图2主要形式(1)游离态化合态是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放电条件下,与氧气结合为氮氧化合物,并随降水进入水体中;合成氨工厂、汽车发动机都可以将一部分氮气转化成化合态。(2)化合态游离态:硝酸盐在某些细菌作用下转化成氮气。(3)化合态化合态:化石燃料燃烧、森林和农作物枝叶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合物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进入氮循环。【领悟整合】氮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须元素,因此,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各个方面。人类活动也在逐渐的影响到氮循环。所以,认识氮的循环,就把我们将要学习的物质置于“氮的循环”这个大的背景下,将会更有利于同学们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3氮气与氮的固定(1)氮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与空气密度相近。(2)氮气的化学性质:【知识链接】氮气属于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之间的作用非常强。因此,氮气分子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但要注意,n2一旦吸收能量变为n原子则性质较活泼。在高温或放电时可与某些物质反应,n表现为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与o2的反应在放电条件下,氮气跟氧气能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no)。反应式为:n2+o2 2no说明:在雷雨天气,汽车的发动机中均可以发生该反应。在该反应中,n2表现出还原性。与h2反应n2+3h22nh3说明:a 该反应是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该反应中,n2表现出氧化性。b在氮气跟氢气反应生成氨的同时,氨气也在分解生成氮和氢气。像这样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在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用“”代替“”。(3)氮的固定 定义:将空气中游离的氮转变成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分类:氮的固定 自然固氮 人工固氮 高能固氮(闪电,约占10%) 生物固氮(约占90%) 合成氨 仿生固氮 (3)no和no2物质nono2颜色无色红棕色毒性剧毒剧毒溶解性不溶解与水反应气味无味刺激性气味转化2no+o2=2no2 3no2+h2o=2hno3+no【联想发散】氮的氧化物以及与氧气混合后溶于水的情况分析:no2或no2与n2(非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根据反应:3no2h2o2hno3no,利用气体体积的变化差值进行计算。no2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根据反应:4no2o22h2o4hno3当v(no2)v(o2)4:1时,恰好反应,无剩余气体;当v(no2)v(o2)4:1时,剩余氧气;当v(no2)v(o2)4:1时,no2过量,剩余气体为no,且体积为过量no2体积的1/3。no和o2同时通入水中时,此时的反应为:4no3o22h2o4hno3当v(no) v(o2) 4:3时,恰好反应,无剩余气体;当v(no2)v(o2)4:3时,剩余氧气;当v(no2)v(o2)4:3时,剩余no。2 氨与铵态氮肥1氨(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氨气。(2)化学性质:碱性:氨与水、酸反应时显碱性与水反应:nh3h2o nh3h2onh4+oh与酸反应:nh3hclnh4cl说明:a氨溶于水,大部分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一水合氨少部分电离,因此,氨水显弱碱性。氨气是中学阶段唯一的一种碱性气体,利用这一点,可以检验nh3。b nh3与其它酸也能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其中,nh3与盐酸这样的易挥发性酸反应时会有白烟(铵盐固体的小颗粒)生成。利用这个现象,在某些场合也可以检验nh3。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反应4nh35o24no6h2o说明:a 该反应是工业上生产硝酸的一个基础反应。b nh3中的氮元素的价态为-3价,因此,nh3不仅能被催化氧化生成no,在纯氧中燃烧能生成n2。在一定条件下,nh3还能被cl2、cuo等氧化。【辨析比较】 液氨和氨水液氨是氨气加压或降温得到的液态氨,是纯净物,即液氨由氨分子组成的液体。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h2o在氨水中以分子状态存在的粒子有:nh3、h2o、nh3h2o;以离子状态存在的粒子主要有:nh4+、h、oh,极少量的是h。所以氨水是混合物。2铵盐【观察思考】操作现象结论将氯化铵固体在试管中加热在试管上端内壁上有白色固体附着。受热时,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冷却时,两者又重新结合,生成氯化铵将碳酸氢铵固体在试管中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酸氢铵分解,生成了co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再滴加适量稀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贴在玻璃棒上靠近试管加热后试管中有气体产生,并可闻到刺激性的气味。同时还看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产生了氨气根据以上的观察与思考,我们可以铵盐具有以下性质:(1)铵盐受热分解nh4clnh3hclnh4hco3nh3co2h2o(2)铵盐与碱反应nh4clnaohnaclnh3h2o(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梳理总结】由铵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铵盐,所有的铵盐都是晶体,都能溶于水。受热均易发生分解,分解产物一般为nh3和相应的酸(或酸的分解产物)。但也有例外,例如5nh4no34n22hno39h2o,且nh4no3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解产物不同。铵盐与碱共热都能产生氨气,这是铵盐的共同性质。因此,铵态氮肥不宜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同时,利用这个性质可以检验铵离子,也可以在实验室中制备氨气。(3)氨的实验室制取药品:nh4cl、消石灰反应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装置:与制氧气相同收集:向下排空气法。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防止多余氨气污染空气的方法:收集nh3后的导管口处塞一团湿棉花或用稀h2so4浸湿的棉花。干燥:nh3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实验室制取氨的其它方法:加热浓氨水、氧化钙与浓氨水反应等。3 硝酸及其应用【温故知新】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使指示剂变色:例如:稀hno3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与碱反应:如hno3naohnano3h2o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如2hno3caoca(no3)22h2o与弱酸盐反应:如2hno3na2co32nano3co2h2o与金属反应: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因此,与酸反应时一般不产生h2。硝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以外,还具有以下特性:1硝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密度大于水。2硝酸的不稳定性: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4hno34no2o22h2o说明:硝酸越浓,越容易分解。长期存放的浓hno3呈黄色,这是由于hno3分解产生的no2溶于硝酸的缘故。也正因为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一般将它保存在棕色瓶里,放置在阴凉处。3硝酸的强氧化性: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是因为硝酸分子里氮呈5价。(1)与金属反应:hno3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除金、铂、钛以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说明:硝酸与不活泼金属反应时,浓硝酸生成no2,稀硝酸生成no。【交流研讨】常温下为什么可以用铝槽车或铁罐运输浓硝酸铝、铁等金属可以在冷的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浓hno3会把铝或铁的表面氧化,形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遇热时,该氧化膜会被破坏因此常温下铝、铁制品可以盛放冷的浓hno3铜与浓hno3反应时,放出no2气体,与稀hno3反应时,放出no气体。能否由此说明稀hno3比浓hno3的氧化能力更强?硝酸与金属反应时,硝酸被还原的程度取决于硝酸的浓度和还原剂的强弱。对于同一种还原剂来说,硝酸越稀被还原的程度越大因为当hno3的浓度在8 moll1以上时,hno3氧化性很强,在此过程中生成氮的低价氧化物在强的氧化气氛中不能存在,继续被氧化成高价的氮的氧化物,所以产物为no2当硝酸较稀时,它的氧化性较弱,氮的低价氧化物也能够存在,所以主要产物是no浓hno3与cu反应放出no2气体要比稀hno3与cu反应放出no气体剧烈的多,所以浓hno3氧化能力比稀hno3氧化能力更强。【知识链接】王水:浓hno3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13)叫王水,它的氧化能力比硝酸更强,能够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金、铂等溶解。(2)与非金属反应:硝酸能与许多非金属及某些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4hno3(浓) co24no22h2o【辨析比较】氧化性酸和酸的氧化性概念辨析酸的氧化性:实质上指氢离子的氧化性,任何酸都有不同程度电离出h的能力,h在一定条件下获得电子生成h2因此在某些反应中酸作氧化剂其实质上是h作氧化剂如:锌与盐酸或稀h2so4的反应,都可以用zn2hzn2h2离子方程式表示此类反应的实质。氧化性酸:是酸根离子中心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酸根离子获得电子后,中心原子化合价降低,形成相应的低价含氧化合物甚至是单质如浓h2so4与cu反应:cu2h2so4(浓) cuso4so22h2o,浓h2so4与木炭反应:c2h2so4(浓) co22so22h2o,硝酸与锌反应:4zn10hno3(稀)4zn(no3)2n2o5h2o 5zn12hno3(很稀)5zn(no3)2n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