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国论 教案教学设计 六国论 作品定位 这是一篇史论,评议战国时期六国对付秦国策略的得失,阐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赂秦必然资敌而弱己。文章以古喻今,借六国“赂秦”而亡,提醒治国的人吸取这个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阅读这篇文章,应该注意到作者并非单纯评论史实,而是采用借古讽今之方法。 文脉梳理 六国论(结构) 第一节提出中心论点: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 -不赂者以赂者丧 论史(第二节)论证分论点一: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 -韩魏楚三国赂秦而力亏 (第三节)论证分论点二:不赂者以赂者丧 -齐燕赵不赂而亡-讽今(第四节)总结历史教训,申明政见 议论抒情-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第五节)警告北宋王朝不要重蹈覆辙 借古讽今-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又在六国之下 资料展板 1、字音词义 率(shui)赂秦:全都,一概。 思厥(ju)先祖父:这里相当于“其”。 抱薪(xn)救火:柴草。 暴(p)霜露:暴露。 燕(yn)赵之君:燕国。 洎(j):及,等到。 革灭殆(di)尽:副词,将近。 为(wi)国者:治理国家的人。 2词语积累 通假字 暴霜露,斩荆棘暴通曝,晒 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饱,满足 当与秦相较当通倘,倘使,表假设关系 理解通假字要注意如下两点: (1)通假字在文中运用假借意 如:厌不当“厌恶”讲,而应理解为“满足”,即餍为饱,引申为满足 (2)读音应读假借字音 如当通倘,音tng莫读暮音m 注意词语的古今异义 (1)其实:即实际情况,较秦之所得,其实百倍,今义为“实际上” (2)祖父:古义祖辈父辈如“思厥先祖父”今义:父亲的父亲。 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如可谓智力孤危 颠覆:古义灭亡,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今义翻倒,推翻。 多义词理解: 或 (1)不定指代词,有的人:或曰,不赂者以赂者表 (2)有时:一食尽粟一石 (3)或许: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相 (1)指代一方,他你我:相见恨晚 (2)观看:伯乐相马 (3)宰相,名词:况于将相乎 (4)互相:当与秦相较 以 (1)介词,依靠,凭借 如:秦以攻取之外 (2)因为,由于 如:不赂者以赂者表 (2)用,拿,把 如:以地事秦 连词,相当于而 表目的,来:举以于人 动词:认为:以为神 1作家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宋仁宗庆历七年,他27岁,因应试不中,归而尽焚前所为文,闭门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终于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他下笔顷刻数千言,语言明白晓畅,议论雄辩有力,论文大多针对时政而发,议论锋利,说服力强,能切中时弊,深得欧阳修的赏识。苏洵与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著作有嘉佑集。 2、写作背景 北宋建国以后,契丹和西夏两个国家,不断进犯北宋边境,杀人掠货,西、北边犯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契丹军西夏军大小60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外交上的妥协投降,北宋王朝一直采用屈辱求和的政策。到了苏洵生活的时代,北宋每年都要向契丹和西夏交纳岁币、绢,以求苟安。针对这种现实,苏洵深感忧虑,写下了这篇六国论,借此讽劝当朝皇帝要以历史上的六国灭亡故事为鉴,不要重蹈覆辙。 3、体裁知识 论,是一种文体。古人言:“论者,议也。”古人就论文的内容可分为两类,一是史论,二是政论,史论主要是评价历史人物的的善恶和历史事件的是非,而政论主要是针对当世的时政发表看法和主张。 4、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 (1)韩魏楚以地赂秦的史实: 公元前290年,韩割武遂予秦。 公元前280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公元前275年,魏割温予秦。 公元前273年,魏割南阳予秦。 (2)秦灭六国时间表: 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 公元前223年灭楚。公元前222年灭赵、灭燕。 公元前221年灭齐。 整体感知 文章主旨 本文以高度概括的方式论述破亡的原因,说明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道理,又联系现实政治,借古讽今,讽谏北宋王朝应以六国为鉴,不要为契丹、西夏的“积威之所劫”,文章在指出六国应抛弃错误政策的同时,又指出了正确的政策,即“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这样的构想对当时北宋朝廷同样适用。苏洵的忧国之心可见一斑。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两个分论点:(1)赂秦力亏,破灭之道。(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第二部分(第二、三段),论证中心论点。其中,第二段论述第一分论点,第三段论述第二分论点。 第三部分(第四、五段),结尾部分。第四段,作者总结历史教训,提出自己的政见。第五段,含蓄警告北宋王朝,引以为戒。 写作特色 一,论点鲜明,论证严密 这篇文章一开头就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第一段)。然后就论点的两个方面进行分别论述,层层深入,反复论证:先论直接割地赂秦(指韩、魏、楚三国),则“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第二段)。证明了分论点一:“赂秦而理亏,破灭之道”。继论齐、燕、赵三国虽然没有割地赂秦,但是赂秦的国家既然相继灭亡,那么他们失去强有力的支援者,也就不不免于灭亡,这就是所谓“不赂者以赂者丧”,仍是“弊在赂秦”(第三段)。然后又从反面说,指出六国如果不赂秦,团结天下的才并力抗秦,那么秦国人就不可能平安无事;指出六国之亡,是由于被秦国的积威所吓倒(第四段)。最后说六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如果不赂秦而起来抗秦,还有获得胜利的可能,那么当今宋朝堂堂的天下大国,那就更没有重蹈六国灭亡覆辙的道理了(第五段)。这篇文章脉络很清楚,结构极为完整。 二,语言生动,富于情感: 不仅具有一般议论文用词准确、言简意赅的特点,尤其是用语生动形象,富有情感。1、在论证中穿插有生动的描述,如:“思厥先祖父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然后得一夕之安寝”与“起视四境,秦兵又至矣”。2引古人之言来形象地说明道理,用“食之不得下咽来形容“秦人”的惶恐不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3、文章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感情。文章不时有“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就是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洋溢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的痛惜、激愤,都溢于言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文章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而且文章还运用对偶、对比、比喻,引用、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章法严谨,而且富于变化。,纵横恣肆,起伏跌宕,具有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 鉴赏要点 一、文章论证相当严密,脉络清晰,阅读时应首先理清文章思路。 二、语言生动,富于情感,需认真加以揣摩。 文本展示 课文第一段 内容讲析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观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论点的提出简洁明了,立场鲜明。作者先否定作为战败理由的两点“兵不利”“战不善”,把矛头直接指向当权者,没有丝毫妥协,接着提出自己的观点“弊在赂秦”。赂秦导致的后果是“力亏”,“力亏”的结果自然是国家的破灭。为了是文章更加无懈可击,作者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提出第二个分论点。两个分论点提出的方式不同,第一个是前问的自然深化,第二个则显得灵活,生动。最后,作者回应上文,再次重申论点,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重点指津 1、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又提出两个分论点,你认为有必要吗? 2、清代的储欣在唐宋十大家全集录中说“老泉(苏洵)论六国之弊在赂秦,盖以规宋也。故言激切而淋漓。”试加以分析。 3、“弊在赂秦”在一段中出现两次,我们却没有重复之感,为什么? 【率(shui)赂秦:全都,一概。 思厥(ju)先祖父:这里相当于“其”。 抱薪(xn)救火:柴草。 暴(p)霜露:暴露。 燕(yn)赵之君:燕国。 洎(j):及,等到。 革灭殆(di)尽:副词,将近。 为(wi)国者:治理国家的人。 2词语积累 通假字 暴霜露,斩荆棘暴通曝,晒 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饱,满足 当与秦相较当通倘,倘使,表假设关系 理解通假字要注意如下两点: (1)通假字在文中运用假借意 如:厌不当“厌恶”讲,而应理解为“满足”,即餍为饱,引申为满足 (2)读音应读假借字音 如当通倘,音tng莫读暮音m 注意词语的古今异义 (3)其实:即实际情况,较秦之所得,其实百倍,今义为“实际上” (4)祖父:古义祖辈父辈如“思厥先祖父”今义:父亲的父亲。 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如可谓智力孤危 颠覆:古义灭亡,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今义翻倒,推翻。 多义词理解: 或 (4)不定指代词,有的人:或曰,不赂者以赂者表 (5)有时:一食尽粟一石 (6)或许: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相 (1)指代一方,他你我:相见恨晚 (2)观看:伯乐相马 (3)宰相,名词:况于将相乎 (4)互相:当与秦相较 以 (3)介词,依靠,凭借 如:秦以攻取之外 (2)因为,由于 如:不赂者以赂者表 (4)用,拿,把 如:以地事秦 连词,相当于而 表目的,来:举以于人 动词:认为:以为神 分析:李桢这篇史论,提出了个人的独到的见解,他把宋二苏氏的六国论的观点概括为六国的灭亡是因“不知坚守纵约”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六国的灭亡是“以其暴”,在他看来,“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同专以罪秦也”。而东方诸侯之国没有能“愈于秦”但是“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结果招致兵连祸结,曾无岁月。又“终不克为秦所为”最后必然是“以卒自弱,而致秦灭”。李桢的史论,分析精当,论证严密,在质朴的语言中表达对暴政的强烈憎恶只之情。 【思考与探究】 李桢的六国论和苏洵的六国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你同意谁的看法?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文本展示 文章第二、三段 内容讲析 第二段说明以地事秦,无异于自取灭亡。文章摆出事实,以秦受赂所得的土地与侵占所得和六国赂秦割地的事实进行对比,进一步说明,六国因赂秦而力亏。触目惊心,无可反驳。进而归纳,作者指出“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一个“固”,起强调作用,感情强烈。 接着,又从诸侯割地自安的心理入手,进行分析。首先,追溯历史,写诸侯赂秦的情形和结果,说明乞秦和适得其反,只能助长秦的侵略野心,造成颠覆的下场。“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与“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相对照,极力写祖先创业之艰难和子孙割地之轻易,点出了赂秦的弊病。“今日:”“明日”点出割地之多,之快。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即使这样频繁割地,却求一夕安稳而不可得。其次是引用古人的话证明道理,形象地说明赂秦的危害。由此就赂秦的国家(韩、魏、楚)灭亡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有理有据,确凿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观点。 第三段从第二个方面(“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先指出了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后又阐释燕、赵两国灭亡的具体原因是其本身的错误,这两个国家与齐国不同,没有“与嬴而不助五国”,而是“义不赂秦”,敢于用兵抗秦,但终于“战败而亡”,原因不仅在于燕、赵本身的错误,即燕“以荆卿为计”,赵“牧以谗诛”“用武而不终”,还在于“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孤立无援,于是灭亡也就“诚不得已”。 要点指津: 1、第二段主要论述“赂秦而力亏”的,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的? 2、齐国和燕、赵两国为什么灭亡? 明确:1、(1)数量上比较,赂而得者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2)难易比较。祖先得土地之难,子孙送土地之易。(3)赂秦的心理与秦的欲望,为求一夕安寝奉之弥繁,可侵之愈急。 2、齐,与赢而不助五国。燕,以荆卿为计。赵,用武不终也。 【阅读延伸】 名二子说 苏洵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赏析】本文非常有趣味,是论说苏洵给两个儿子取名的原因的。 文章先说,车上的各个部位各司其职,都是车子不可或缺的部分,好像只有“轼”没有什么作用。但“轼”并非真的没有用,它是露在外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可扶以远瞻,因此苏轼字“子瞻”。车轼的突出特点是露在外面,苏洵说:“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的确,苏轼一生豪放不羁,锋芒毕露,确实“不外饰”,结果屡遭贬斥,“乌台诗案”险些丧命。 “辙”是车轮碾过的轨道,自然也属于车外之物,既无车之功,也无翻车之祸,所以“善处乎祸福之间”。苏辙一生平和淡泊,在当时激烈的政治斗争中,虽然也曾遭贬,但终能免祸,得以安度晚年。 这篇文章简析了车各部位的作用,进而分析了苏轼兄弟的性格,有希望,也有担心。 【思考与探究】用现代汉语,概括一下苏轼兄弟的性格。 答:苏轼,锋芒毕露,不善于掩饰。苏辙,处事平稳,明哲保身。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答题: (2000年高考题)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约客 赵师秀 清明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分析】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诗歌作品的主旨、表现形式及意境,能力层级为E级。本诗作者赵师秀(?-1219年),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永嘉(今浙江温州)人,著有赵师秀集,是南宋后期“永嘉四灵”之一。 这首诗中的“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诗人在这样的雨夜约客下棋,但友人尚未出现,他只得静静等候,可见选项中A项是对的。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夜深不寐足见诗人期待之久,希望之殷,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可见B项也是对的。全诗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的情景,又描述了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心情,真是形神兼备。这样看来,D项也是对的。同时我们也可通过“闲敲棋子”这一细节描写,结合诗中所写的黄梅雨夜、蛙声鼎沸、夜半灯下、一人孤坐的诗歌意象,来体味诗歌内在的艺术意境:约客久候不到,诗人百无聊赖之际,还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震落灯花,这种貌似闲逸的“闲敲”哪有什么闲呢?更是入木三分地衬出诗人的烦躁、失望、焦灼的心情。 而C项故意反说,答案即为C。 由此可见,分析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要结合整首诗歌的主旨和意境来体味。 全脑过关训练 1、文学常识题: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一门三父子”指的是: A.班彪、班固、班昭B.苏洵、苏轼、苏辙 C.曹操、曹丕、曹植D.杜甫、杜牧、杜荀鹤 2、下列句子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A.暴秦之欲无厌B.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诸侯之所亡D.失其所与,不知 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义: A.弊在赂秦B.非兵不利C.率赂秦耶 D.其实百倍E.与嬴不助五国也F.始速祸焉 G.可谓智力孤危H.六国破亡之故事 L.思厥其先祖父M.是又在六国下 4、默写课文句子: (1),。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 (2)思厥先祖父, 。 (3)古人云:。 (4)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 。 辨析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的词义: 非觉今是而昨非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非抗于九国之师 非兵不利,战不善 或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同步阅读 六国论(节选) 苏辙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之诸侯,藕之以弊其西,故莫于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节选)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着急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6、比较这两篇文章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答: 7、苏辙文中“因得以自完其间”的“完”字的含义与下列哪一句的“完”字相同: A.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B.余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D.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8、苏辙的文中一句“致使秦人得伺其隙”中的“得”字的含义与下面哪一句中的“得”字相同: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诚不得已 C.此言得之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9、苏辙文中“故莫厚韩亲魏以摈秦”中的“以”与下面哪一句中的“以”字意义用法相同: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获城 B.尝以十倍之敌,百万之师 C.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D.不赂者以赂者丧 10、下列四句中不同的一句是: A.不赂者以赂者丧 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D.五国既丧,齐国亦不免矣 课外拓展 阅读赵广汉传(节选)做文后练习 (赵)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推,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报。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堂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班固汉书 1选出词义解释错误的一项() A广汉为人强力强力:强大的力气 B释质,束手束手:自缚其手 C或时解脱解脱:免除刑罚 D参伍其贾参伍:错综比较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以得事情B及吏收取请求铢两之奸C二人惊愕D得善相遇 3比较下列四组句子中的画线的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A或夜不寝至旦或时解脱 B尤善为钩距豫为调棺 C然后及马他人效者莫能及也 D以得事情以类相推 4文章用了形象的比喻介绍了钩距之法,请概括“钩距”一词得含义 答:- 5在两次捕捉盗贼过程中,那些句子是表现赵广汉办案神速的? 答:-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赵广汉善用钩距之法,表明他是一个机警聪颖的干吏。 B全文运用正面叙述、侧面烘托的手法,勾勒了一个精于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服务合同的续约条款与条件分析
- 铝合金门禁系统购销合同
- 汽油购销合同样本格式模板示例
- 政府采购合同的区域合作
- 轻松掌握采购合同要点
- 专业金融策划顾问合同
- 幼儿教育投资合作合同书
- 房屋买卖合同格式要求
- 劳务分包合同中架子工的健康保障
- 品质保证全方位清洁卫生服务合同
- 物品放行操作规程及放行条样板
-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精编)
- 2023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索结构柔性光伏支架施工方案
- 应用PDCA提高责任护士病情知晓率
- 阿基米德的故事课件
- 机械伤害事故及其预防课件
- 五年级上册英语说课稿-Unit6 It's a grapefruit(Lesson35) |人教精通版
- 初三【语文(统编)】《范进中举》中人物丑态的表现课件2
- 巡查组安全保障应急预案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基督教
- 2015装载机司机理论竞赛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